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801

  钱铮被这句话堵的哭笑不得,总不能让震川公传授吧……他倒是有经验,但也不怕被染了一身霉气!
  就在三天前,归有光来拜访钱铮,这是他第六次上京赶考了,历史上他还要等,九年后的嘉靖四十四年才侥幸中三甲进士,那时候他已经六十一岁了。
  白发苍苍满腹经纶,理学大家之名遍传天下,但偏偏就是登科无望……
  “别吃的太多,待会儿回去早点睡,半夜就要起来准备,到时候再吃点。”钱铮一副很有经验的模样,但说的大都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
  钱渊偏头笑道:“叔父,别紧张,这一科不行,那就再等三年……对了,如果不中我还是回东南,估摸母亲和小妹不肯来京。”
  “说什么丧气话!”陆氏柳眉倒竖,“当年鹤滩公可是县试、府试、院试,再到乡试、会试一路连连过关斩将,一步都没停,外间都说你钱展才肖曾祖,可别丢了脸。”
  这话一出,钱铮和钱渊都嘴角抽搐了下。
  钱渊肖曾祖鹤滩公,这话早在七八年前就在华亭县流传了,一方面指的是钱渊少年才子的名声,另一方面指的是钱渊尖酸刻薄的口才。
  如果说那时候别人如此说,还是毁誉参半,现在这么说……指的只有钱渊那张嘴了,虽然他还没入仕,但在功绩上已经远远超过曾祖。
  钱铮不再说话了,换成陆氏唠唠叨叨,“说起来殿试是三月十五,但会试是二月十五就结束,二月末放榜,徐家那边……渊儿你得给个准信!”
  “前几天徐家派人来量随园尺寸,都在打造家具准备嫁妆了,渊儿你到底怎么打算?”
  “咱们钱家,家底不厚,人家千里做官只为财,偏偏你叔父连常例都不肯收……”
  钱渊嚼着一块肉,含糊不清的说:“叔父两袖清风,定能留名青史。”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钱铮捋着长须含笑颔首道:“怎敢和于少保相提并论。”
  钱渊愣了下,两袖清风这成语来自于于谦?
  “好了,老爷你能和于少保相提并论?”陆氏一点都不客气,“于少保虽是文臣,却兼资文武,有经世之才,倒是渊儿以后说不定……”
  钱铮都被气笑了,侄儿和太仓王家的应星糖铺遍布天下,开了不到两个月的酒楼日进斗金,哪里能和死无余赀的于谦相比。
  这些陆氏才不管,又将话题转了回来,“你叔父是两袖清风,还好我这儿还能凑点,再加上酒楼这些日子赚的……不过这聘礼也嫌薄了点……”
  钱铮嗤之以鼻,哼了声道:“这聘礼只怕送不出去。”
  “什么意思?”陆氏看了眼丈夫,又看了眼没什么表情的侄儿。
  “徐家那位老夫人两次邀你上香,渊儿都找了由头让你推了。”钱铮眼角余光瞥着钱渊,嘴里继续说:“别看每天继续送这送那,但这段日子都是酒楼送去的,你看他下过厨?”
  钱铮早就感觉不太对头了,从第一次上香相看之后,钱渊就对徐家不冷不热,每次想问个究竟,侄儿总是说再等等,再等等。
  陆氏迟疑的看看钱渊,“渊儿……”
  钱渊冲着还在猜测自己猜的对不对的叔父一咧嘴,“等会试放榜再说吧。”
  “对了,叔母,徐家要量随园尺寸,就让他们量吧。”
  对此钱渊倒是无所谓,反正他们徐家量了去,到头来也用得上。
  在准备做一件事之前,钱渊总会做出各种计划,对于这么重要的事,他已经列出了至少五种计划。
  但首先,进士的身份,是一个筹码,而且是一个分量不低的筹码。
  只有中了进士,才能参与到权力角逐、利益分配的这场游戏中,只有中了进士,才能正式登上这个大舞台。
  虽然对落榜也有预定计划,但钱渊还是希望能够两全其美。
  因为钱渊这举棋不定的态度,钱铮夫妇实在是心里空荡荡的,但他们正在讨论的那个地方,所有当事人的心都是踏实的。
  “中了进士最好,就算没中也就二十岁,等得起。”陆氏在内室对女儿轻声说:“只等放榜日,如果没中,就第二天,如果中了,就等殿试放榜。”
  “知道了。”徐璨点头笑道:“中没中进士,是二甲进士还是三甲进士,能不能选为庶吉士,那都是有区别的。”
  “你啊,以后这种话要想清楚了再说,二甲进士,三甲进士……怎么不说一甲进士?”张氏戳戳女儿的额头。
  徐璨抿嘴笑道:“女儿问过父亲了……说可惜不是唐宋。”
  “嗯?”
  “如若是唐宋年间,靠那几首诗词,说不定还真能博个状元郎呢。”徐璨小声说:“父亲有个幕僚,姓赵的那位……看过那些诗词,说即使放在唐宋年间,也是一时之选。”
  当然是一时之选,那是后面几百年最好的几首诗词……
  徐璨脸颊微红,接着说:“还说……是一时佳话。”
  这些日子徐府送了半首诗,或者半阙词,钱渊妙笔补上,又送来残诗残词,徐府这边自然也是有人能妙笔补上的。
  听了这话,张氏的眉头不由蹙起,自己的女儿,自己知道,这是傻了啊,你还真当都是你自个儿写的啊!
  在心里琢磨了下,张氏低声问:“那丫头这些日子倒是安静,没去找过你?”
  “来过啊,三两日来一次,喝喝茶,聊聊天。”徐璨想了想,“和以前一样嘻嘻哈哈,没什么特别的。”
  张氏心里提高了警惕,没什么特别的,才说明有问题。
  不过张氏也不在乎,那丫头转年十四岁,自己不松口留个四五年都没问题,代笔个三年,女儿也能在钱家生儿育女站稳脚跟了。
第285章
入场
  刚刚打过三更梆子,钱府上上下下灯火通明,人头耸动,杨文、马管事忙着套车,张三将刚刚出炉的点心端出来装好,陆氏领着可卿又检查了一遍箱子,看看还有没有遗漏。
  唯独随园还安安静静,香菱小心的推门出去,气喘吁吁的跑出院子,“二老爷,少爷还在睡……还在打呼呢。”
  “让他睡。”钱铮愣了下才摇头笑道:“不意有如此定力。”
  钱铮也是一路考上来的,除了殿试之外,剩下的五关,每一次考前他总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这其实是绝大部分考生的通病,所以他才赞钱渊有定力。
  呃,还真不是。
  或者说是被逼出来的。
  前世在刑警队的时候经常要出任务,碰上大案没日没夜的,钱渊养成了这种习惯,只要有机会就能迅速入眠,即使是几个小时之后要持枪抓捕,他也能睡得着……不然到时候腿软那就大发了。
  一直到四更天过了,钱铮才让香菱将钱渊叫起来梳洗。
  “没睡好?”钱渊扫了眼桌上的,都是干食,别说豆浆豆腐脑,连碗粥都没有,只能捡了根油条,又让香菱剥了两个粽子。
  隐隐一看像是戴了副黑框眼镜的徐渭有点无精打采,“你打呼声太响,吵得睡不着……”
  这理由找的……随园面积不算小,钱渊住在正屋,徐渭住在客房,距离至少五十步。
  “枣粽……不要,换个肉粽。”钱渊懒得理会徐渭,三两口吞了油条,干脆自个儿动手。
  徐渭把枣粽拿过来,沾了点白糖,钱渊叹了口气,转过头去不想看……天下居然还有人吃甜粽子的!
  “喵喵。”
  今天香菱和可卿都忙得不可开交,被冷落了的小黑终于来宠幸钱渊了,一个纵身跳到凳子上,扒着钱渊的衣服又跳到桌子上,吓了徐渭一大跳。
  “没事儿。”钱渊向可卿摇摇头,一手拿着筷子吃着肉粽,一手轻轻挠了挠小黑的下巴,“记得乡试前,也是小黑陪着我呢。”
  “这是好兆头。”陆氏从昨天开始,吉祥话就一直挂在嘴边。
  钱渊笑了笑,也不知道小黑是家猫还是野猫……但它总能带来好运气,记得第一次碰面,要不是小黑,说不定倭寇会被惊醒。
  “少爷,浙江会馆的来了。”杨文疾步走过来,“糕点、粽子都装好了。”
  钱渊丢下筷子,接过湿巾擦擦嘴,张开双臂,香菱、可卿忙着给他戴上平定巾,罩上一件大衣……有点类似于后世的风衣,愈发显得身材挺拔。
  大步走出随园,外院十几个拎着考篮,甚至背着箱子的考生正在等候,这大都是绍兴士子,几个月来时常混迹随园,早就约好一起进考场。
  诸大绶拱手道:“展才,多谢了。”
  “谢什么?”徐渭还是老一套,“他那酒楼日进斗金,给友人置办点糕点熟食,难道不应该?”
  “文长兄这话差了。”陈有年和徐渭熟得很,反驳道:“展才慷慨是一回事,但想得这么周到又不吝分享,这是另一回事。”
  “好了,好了。”钱渊笑骂道:“不能用煤炉的都多带点好炭,不够我这边还有预备的。”
  “煤炉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点,别招了祝融。”
  “油纸、蜡烛、水筒、油伞这些必需品,每个人都想想,自己带齐了没有。”
  “起床没吃饱的就在这再吃点,不急,马车都套好了,赶得及。”
  这些人中,钱渊只比冼烔年长,资历也算不上深,名闻天下有徐渭,陈有年、诸大绶都是官宦子弟,年长的如吴兑都三十一岁了。
  但毫无疑问,钱渊拥有绝对的号召力,几句话一出,众人都重新检查一遍备考器具。
  结果是,有两个没预备多余的蜡烛,还有个忘了带油纸,甚至还有个居然没带墨。
  钱渊倒是不以为意,前世和交警队的兄弟聊天,他们每年高考都能碰到忘记带准考证的考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