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2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8/801

  钱渊试图缓解下紧张的气氛,左顾右盼道:“那你们得准备好赏银,我是不出这份钱的。”
  孙鑨笑道:“展才,酒楼日进斗金,还舍不得这点银子?”
  “丁是丁卯是卯,亲兄弟还明算账呢。”钱渊两眼一翻,“你们中进士,还要我这个八成落榜的出银子,天下哪有这个道理。”
  “八成?”徐渭习惯性怼了句,“展才你也太自满了。”
  “文长兄,展才兄说的是八成落榜。”
  “知道,没口误。”
  哄笑声登时响起,钱渊反口刺了句,“不用笑话我,文长兄这次比我也强不到哪儿去……大家都懂的。”
  陈有年连连点头,“长江水浩浩荡荡,小小池塘如何容得下文长之才。”
  “文长兄,如果这次落榜,三年后再赴京,小弟狠狠心给你后脑勺来一棍?”
  徐渭自个儿心里就如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嘴巴硬的跟什么似的,声称如果这次落榜,那就再不赴京赶考……话还没说完,就被好心的冼烔一把捂住嘴,结果差点被憋死。
  “来来来,现在都是自家人,随便坐吧。”徐渭推开还想取笑自己的几人,坐在麻将桌边,“谁敢来?!”
  钱渊若有所思的看了眼徐渭,都是自家人,这句话意味深长。
  这么多好友没有去会馆等消息,甚至孙鑨、孙铤、潘允端这些父亲就在京中任职的官宦子弟都在随园,在外人看来是非常古怪的。
  早在两个月前,随园中多有绍兴、杭州、松江应试士子来会文,当时就有人提议众人起个文社。
  在东南,文社是非常流行的,少则两三人,多则十余人,一般来说都是志同道合,如徐渭、沈炼的越中十子,还有如钱渊曾祖钱福的华亭三杰。
  但钱渊拒绝了,他知道自己的身份有些不便,其他的不说,他现在都不知道日后会依附哪一方,如今朝局诡秘多变,实在不想友人也掺和进去。
  不过,钱渊看轻了自己的分量。
  华亭、杭州、绍兴都常年遭倭寇侵袭,这些士子对此最是痛心疾首,他们大都是世家子弟,都非常了解钱渊在东南战局中起到的作用。
  特别是在去年绍兴大捷,立下大功的田洲狼兵头脑瓦老夫人声称,如果不是钱展才费心筹谋,田洲兵早就归乡。
  田洲兵如今在东南名望极高,原本驻扎华亭、嘉兴,去年下半年移居杭州、绍兴一带,多有斩获,这段日子也在随园的吴兑上京赴考前还特地写下一首长诗。
  而瓦老夫人这番话将钱渊的名望推至巅峰。
  在他们看来,华亭钱渊钱展才,虽年幼,却有才,虽未出仕,却有济世之心,兼军略之才,气节无双,更重情重义,为徐渭不惜裹挟锦衣卫南下探望就是明证。
  虽然钱渊拒绝,但徐渭另寻他途,在会试之后起了个麻将社,众人好笑之余纷纷加入。
  在徐渭有意无意的暗示或明示下,经常出入随园的绍兴、华亭等地的士子已经围绕在钱渊的身边。
  钱渊的视线一一扫过,这些人的名字,有的他前世就知道,有的他这一世也久闻大名,还有的之前从无印象却一见如故……
  陈有年的刚毅锐气,陶大临的沉稳大度,诸大绶的老道持重,已经和历史完全不一样的徐渭,还有冼烔、吴兑、潘允端、孙鑨、孙铤、杨铨、陆一鹏、夏时、周诗……
第290章
自是嫦娥爱少年
  明朝虽然是历史上以特务统治著称的朝代,却偏偏保密性非常差,皇帝老儿早上宫里说的笑话,晚上都能在街头巷尾流传,几十年后,努尔哈赤起兵,他能轻松的知晓明朝对他采取的任何军事措施。
  但是,科举考试可能是明朝唯一具有极高保密性的组织活动,从主考官、同考官、誊录书生、受卷官,到搜检官、监考兵丁,每个环节都极为严密。
  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弄出科举舞弊案,近乎是不可能的,事实历史上,只有清朝才有所谓的科举舞弊案,明朝仅有闹出事的两次,洪武年间的南北榜案,弘治年间的唐寅案,都实际上是政治风波。
  但只要环节是人不是机器,总是有些犄角旮旯不被阳光覆盖的,半夜时分,贡院里正在拆卷填名,但名字已经流出去了,这成为那些小吏的灰色收入。
  所以,在明朝,基本上皇榜未出,大部分考生都已经知晓了,至少知道自己有没有考中。
  松江会馆,无数人正在翘首以盼,突然一阵锣鼓声响起,堂内众人纷纷涌出门外。
  报录人正快马疾驰而来,手中锣鼓不停,从松江会馆门口越过,停在了不远处的浙江会馆门口。
  “捷报浙江绍兴冼讳烔,高中庚辰会试第二百九十六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十六岁的进士,比西涯公登科还小一岁。”有认识冼烔的松江士子低声说:“绍兴抢了个好彩头。”
  这一科的应试举人中,绍兴士子是最出色的,也是名气最大的,浙江乡试五魁首,绍兴士子占了三席,这三个人是解元徐渭,以及陶大临、诸大绶,都是随园常客,这也是随园在京中名声大噪的原因之一。
  被母亲、妹妹赶出来的徐璠哼了声却没说话,人家虽然是最后一名,但他自己连个秀才都不是……要不是三叔徐涉一起,要不是家中幕僚清客说钱渊登科希望不大,徐璠真不想走这一趟。
  锣鼓声还在浙江会馆门口响个不停,但没人出来,最后还是会馆的主事人出来给了赏银……那点碎银子,报录人脸色阴的都想骂娘了。
  “随园,随园!”一个绍兴士子喊了声,“在随园呢!”
  报录人犹豫了下,回头看看又有同行敲锣打鼓来了,两腿一夹往西边去了,没办法,就这点银子,回去估摸着自己要赔本啊!
  “捷报浙江绍兴冼讳烔,高中庚辰会试第二百九十六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手上搓着麻将但耳朵竖的高高的的众人都是一愣,冼烔喜出望外的一下蹦高,却将麻将桌撞了个底朝天。
  顾不上膝盖疼,冼烔三步并作两步窜出去,右手举的高高的,报录人堆砌着笑容凑上来作揖恭喜,一箩筐的好话喷涌而出。
  冼烔是寒门出身,家境普通,往前数三代都没个有功名的,第一场考完患病被抬出去,自以为无望登科,大喜之下一时怔住了,只知道眼泪滚滚而下。
  钱渊无奈之下只能使了个眼色,马管事摸出个装了两个银元宝的袋子丢了过去,报录人大喜又是一连串的好话,多跑这点路真是值了!
  “博茂?展才已经替你给过银子了。”
  “恭喜了,十六岁登科,比石斋公、西涯公还要年少。”
  石斋公就是杨廷和,十九岁中进士,西涯公是李东阳,十七岁中进士,都是出了名的神童。
  “时人莫讶登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徐渭感慨了句,转头看向钱渊。
  特么看老子干毛……钱渊面无表情的转开头。
  钱渊早就盘算过了,将近三百个名额,一甲二甲占了大概一百个名额,如果到一百五十名还没……估摸着九成九就要落榜了。
  就在这时候,锣鼓声大作,有快马疾驰而来,报录人远远高声报道:“捷报松江府华亭县钱讳渊,高中庚辰会试第二百九十五名贡士,金銮殿上面圣!”
  门内门外片刻间寂静无声,然后轰的一声,门内众人齐声恭贺,门外鞭炮声大作,隐隐听见钱渊带着古怪腔调的话,“多谢文长兄,这正是,时人莫讶登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
  难得请假的钱铮满脸欣喜的站在台阶上,陆氏也不避讳的来到前院,恭贺声连绵不绝。
  冼烔和马管事抢着给赏银,香菱笑着掏出荷包,这是她和姐姐可卿凑出来的。
  “恭喜恭喜,一鼓作气连破六关登科,展才有鹤滩公遗风!”
  “登科就好,名次不急,还有殿试呢。”
  “说起来展才今年也才年满二十,也算得上少年才子了。”
  最后这句话听得众人都脸色古怪,钱渊这两三年闹出多少动静,闹到最后都被陛下召见,在朝在野都名声远扬,但也不过刚年满二十。
  随园这边漫天的贺喜声,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放出来的两个进士居然全都是随园的,这是个好征兆,但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不一定心里都痛快。
  比如实在忍不住离开松江会馆回家的徐璠正在心里暗骂,哪个同考官眼睛瞎了居然点了钱渊,主考官礼部尚书吴山也是个眼神不好使的……
  走进家门,一股悲伤涌上徐璠的心头。
  后面的日子不好过了啊,这座徐府,父亲徐阶是探花出身,叔父徐涉是二甲进士出身,两个弟弟才刚刚开始启蒙……未来的妹婿,前半生的死对头居然也中了进士,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徐璠是以回去报喜的名义离开松江会馆的,但实际上用不着他,后院已经知道消息了。
  张氏大手一挥给府内下人都发了赏银,名义是同乡晚辈高中进士……毕竟现在钱家还没正式提亲呢。
  “等等吧,等殿试放榜之后再说。”张氏笑吟吟的拍拍女儿的手背,“千挑万选,千挑万选,二十岁登科,万里无一啊。”
  顿了顿,张氏又低声补充道:“倒数第二名,二甲进士十有八九无望,三甲进士……日后还需你父亲携带,你日子才能过的好。”
  整个徐府后院都是喜洋洋一片,小七这边自然也是。
  晴雯满脸喜色的奔进来,“小姐,中了,中了!”
  向来稳重的袭人说话声音都在发颤,“真的?”
  “真的,千真万确,老夫人都在发赏银了!”
  两个丫鬟喜滋滋的看过去,同时愣住了,小七脸色有点古怪。
  一个刑警,后来下海经商,就算小时候喜欢文学读了些诗词,穿越而来居然能考中进士……小七忍不住在心里念叨,不会是作弊的吧?
  “小姐?”
  “没事……额,赏,也赏。”小七挥挥手,“反正就你们俩,自己看着赏自己吧。”
  “说什么呢。”袭人嗔道:“就那么点……以后都是要压箱底的。”
  “就是!”晴雯凑上去小声问:“小姐,以后还让我们俩管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8/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