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2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6/801

  徐渭接过话茬,“而胡汝贞攀附赵文华上位浙江巡抚,因此被李时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有的人没听懂,但年纪稍大的吴兑听懂了,“李时言是想从胡汝贞入手……”
  钱渊微微点头递去一个肯定的眼神,“东南倭乱已有多年,朱纨身死,王民应半途脱身,彭黯下狱至今,屠大山、李天宠、半洲公皆遭弃市,胡汝贞虽攀附严党上位,但其人腹有良谋,文武兼资,从这一年多的情况来看,实是抗倭的最佳人选。”
  在随园里,钱渊和胡宗宪有交情,徐渭更是胡宗宪的幕僚,两人时不时都会公开赞许胡宗宪的文韬武略。
  而这家伙也够争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连连大胜,随园众人对胡宗宪也颇为认可,毕竟绍兴大捷就是胡宗宪直接指挥的,而随园里绍兴人士占了大部分。
  “李时言将矛头对准了胡汝贞。”徐渭一搭一唱,“但去年钱渊入京觐见陛下,两日后陛下钦点胡汝贞为浙直总督兼浙江巡抚。”
  “所以,李时言恨他,实在是理所应当的。”
  陶大临眨眨眼,开口问道:“而昨日据说廷推新任浙江巡抚,李时言举荐桐城阮鹗。”
  “但是陛下加胡汝贞兵部尚书,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孙鑨看了眼面无表情的钱渊,“若日后无意外,胡汝贞当稳如泰山。”
  徐渭补充道:“而殿试当日,陛下召展才入西苑,那份策问又在京中大肆流传……”
  其余几人都沉默下来,他们没想到,平日和自己嘻嘻哈哈的钱渊涉入朝政如此深。
  “所谓人去政息,胡汝贞对东南战局是有全盘考虑的,提编法、兵力部署、挑选良将编练新军、南京、通州各地正在加紧造船。”钱渊叹息道:“胡汝贞一去,谁能担保继任者能萧规曹随?”
  “李时言要去怼严嵩只管怼,但不应该将战火燃至东南。”徐渭冷笑道:“斗倒严嵩……自然是好处多多,说不定能一跃而为内阁首辅,但东南怎么办?”
  “东南百姓何其无辜……”
  “如今稍有喘息之机,一旦胡汝贞被罢,东南必将处处烽火,如俞大猷、戚继光、吴百朋都福祸难料。”
  “松江、嘉兴、杭州、绍兴四府多年遭倭寇侵袭,朝中诸公何人将东南放在心上,眼睛只盯着严分宜……”钱渊的眼神中透着丝丝寒意,聂豹、张经、赵文华、严嵩、徐阶的身影一一在他脑海中闪过。
  自半年前入京后,除了一直不对付的李默,钱渊和严嵩、徐阶都颇有来往,和严世蕃相谈甚欢,和赵文华来往密切,时常拜访徐涉,还准备和徐府结亲……
  但钱渊从来没忘记过在临平山下小村落中那一幕,那种冰凉刺骨的寒意始终没有离他而去。
  严嵩是历史上最著名的白脸奸臣,自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早一日滚蛋,朝廷就能多保留一丝元气。
  历史上斗倒严嵩的名臣徐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政治很大程度上就是利益的交换、妥协,但徐阶的心太肮脏,脏到钱渊能和严世蕃来往,但看到徐璠只想踹一脚。
  而扛起大旗试图斗倒严嵩的李默更不是什么好玩意,非要拿胡宗宪开刀。
  历史上胡宗宪扫平倭乱,立下大功,换个人行不行?
  当然有可能行,但也只是有可能,钱渊如何敢冒这种险?
  正厅里一时寂静无声,只有钱渊的喃喃自语在回想,众人侧耳细听。
  “我钱展才既然知晓胡汝贞才略,又如何肯让李默插手东南。”
  钱渊口气有点大,他只是个新科进士,而李默却是吏部天官,但如陶大临、孙鑨、徐渭都知道,钱渊并不是在说大话,他有这样的能力。
第301章
开端
  对于庶吉士,钱渊没什么期盼,他压根就对入翰林院没有任何兴趣,就算考得上……好吧,关键还是他完全没可能考上。
  选官也不急,钱渊希望看到李默和严嵩斗得死去活来之后,八成徐阶也会插一手。
  不过,徐阶也快开始总攻严嵩了吧,钱渊记不清具体的时间,但却记得人名,被自己踹了两次的邹应龙,还有历史上送上致命一击的名臣林润也是这一科的进士。
  钱渊放下茶杯,拿起鹅毛笔,边上伺候的香菱赶紧研墨,笑着问:“少爷,留在京中还是去外地任官啊?”
  “你们想留在京中?”
  “跟着少爷,去哪儿都无所谓。”
  “说不定要去云贵当个县令,啧啧,那儿土司横行,还有吃人生蛮,像你们这样的,两个都不够一顿的。”
  “少爷又在吓唬人!”
  钱渊调笑几句后指了指里屋,“去吧,少爷我还有事。”
  虽然已经三月份了,但钱渊还是觉得太冷,每天晚上都要香菱暖暖被窝才肯睡……
  沾了点墨汁,钱渊提笔在纸上写下几条,这是他保持到现在的习惯,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去考虑计划。
  之前刚刚入京的时候,钱渊首先是要保命,其次是保下胡宗宪,再次才是考中进士,运气不错,都完美的达到目的。
  现在钱渊考虑的是,首先要裕王勾搭上……准确的说,应该是和高拱勾搭上,这一点原本是没问题的,叔父早就勾搭上了,可惜和徐府结亲,这条线就要想点办法维持住。
  其次是选官,有个看自己这么不顺眼的吏部尚书在,钱渊相信这厮很有兴趣把自己打发到云贵去,那就拖着吧,实在不行大不了不选官。
  而且李默也未必能撑多久,虽然历史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大体的轨迹是没变的,李默跳的越欢,严嵩和徐阶联手的可能性就越大。
  再次是以徐渭、陶大临为首的绍兴士子,因为种种原因,他们被外界视为和钱渊一体,甚至已经有同年如此称呼,“随园士子”。
  钱渊相信,这十五个人中至少有一半人是能派得上用场的,这是他在高拱上位后的底气。
  又连续写了七八条,开海禁通商,一条鞭法,和高拱的相处,和张居正之间保持联络,还有和徐府、严府的关系等等,不过这些都是次要的或者长远的目标。
  有些钱渊已经有过考量,但有的还需要再考虑,而且很多事情是如今说不好的,需要根据日后事态的变化随时修正甚至改弦易辙。
  正准备放下笔,钱渊愣了下,蘸了点墨在最前面写下三个字,“娶老婆”。
  这才是钱渊目前要命的事。
  这时候,可卿掀开帘子,“少爷,二老爷,二夫人来了。”
  钱渊一把将纸张扯起塞进袖子里,才疾步迎出去,“叔父,叔母,今晚怎么有空来随园这边逛逛?”
  钱铮没吭声脸色不太好看,而陆氏笑吟吟的面带喜色,“渊儿,你母亲回信了吗?”
  会试放榜之后,钱渊就寄了信回去,想让母亲、小妹上京一趟,自己成亲,总不能母亲都不在场吧。
  “还没有。”钱渊微微蹙眉,转头吩咐道:“可卿,沏三杯茶去书房。”
  三人在书房坐定,陆氏笑着问道:“三日后就是选庶吉士,准备的怎么样了?”
  “哼,想都不用想。”钱铮对侄儿经义的真实水平了如指掌,能中进士那都是曾祖鹤滩公显灵了!
  陆氏没搭理丈夫的丧气话,低声说:“徐府那边递话过来,想赶在选庶吉士之前纳采。”
  “嗯?”钱渊眼睛一眯,“不是说好在选庶吉士后吗?”
  陆氏还想说些什么,但钱铮抢在前面开口道:“之前一直推脱,还不肯说明白,现在好了……那边递话过来,话说的挺硬气。”
  “也不怪话说的硬气,从那次相看之后,渊儿你一次都没去过徐府,别说殿试之后,就是会试放榜之后你都没去过。”陆氏顿了顿,身子往前凑了凑,才说:“选庶吉士不仅仅是考经义,也要看年龄、相貌等等,徐阁老说不定能……”
  “你就是如此打算的?”钱铮狐疑的盯着侄儿,他现在也算了解钱渊的行事作风了,这种事还真干得出来。
  “怎么可能?”钱渊矢口否认,在心里琢磨了下,说不准徐阶觉察到点什么了,才会断然递话过来,他不认为这是张氏的主意。
  现在是要做决定的时候了,钱渊突然长身而起,让可卿去叫人,杨文、张三、周泽三人很快赶来。
  “计划之前已经交代过了。”钱渊走到书房门口低声道:“开始吧,今晚杨文先去,你们俩等消息。”
  杨文拱手应是,周泽皱着眉头在心里盘算计划是否周密,而张三蠢蠢欲动……他是最不安分的那个,被强行派给马管事当副手,整天都闲出鸟来了。
  看着三人快步离去的背影,钱渊有点紧张……在嘉定城外卢斌即将败北,他领兵率先出城之后,紧张这种情绪,已经久违了。
  就算是乡试、会试,就算是被徐海围在崇德,就算是被倭寇掳走,钱渊也没有感觉到紧张……但这一次,不仅仅关乎钱渊本人。
  回到书房,钱渊舔舔嘴唇将残茶一饮而尽,从书桌上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几首诗词递给叔父。
  只是几句话就解释清楚了,随后书房里一片寂静,好一会儿之后,外面的可卿才听见猛地捶桌声,还有钱铮的怒骂声。
  陆氏捂着脸扭过头去,钱铮双目圆瞪死死盯着侄儿,压低声音怒斥道:“你没开玩笑?!”
  “没开玩笑,真的。”钱渊脚步往后退了半步。
  钱铮喘着粗气,愣了会儿才问:“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有一段时间了……”
  “应该是相看后不久就知道了。”钱铮哼了声,“难怪从相看后,就一直不冷不热,每次问起,你总是砌词往后推,从会试放榜一路推到选庶吉士后……”
  “你到底知不知道,从徐阶的女儿变成……变成孙女,对徐府来说,这简直就是羞辱!”
  “你还指望徐璠将女儿嫁给你?”
  “就算徐璠那厮肯,徐华亭决计不会松口,张氏更是恨你入骨!”
  钱铮一直骂到口干舌燥,接过妻子递来的茶盏喝了口,才想起之前杨文三人,“渊儿,你到底想做什么?”
  “成亲啊。”钱渊两手一摊看向陆氏,“叔母,这事儿您可得帮我,侄儿非她不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