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801

  等四个丫鬟都出去了,小七犹豫了下低声问:“裕王?”
第339章
裕王
  一阵忙乱之后,裕王才满脸喜悦的出来,让人去钱家酒楼采买,招呼钱渊和高拱一起吃火锅……必须说明的是,这次是拿银子去的。
  自从钱渊第一次上门拜访后已经一个多月了,尝过一次裕王对府内厨子手艺极端不满,隔三差五就要吃钱家酒楼的菜肴,刚开始还带银子去,后来还是钱渊发了话让裕王府打白条。
  为此,高拱如今在钱渊面前都有点抖不起来了……丢人啊,教出个这样的学生!
  感受到裕王投来火辣辣的眼神,钱渊忍不住偏过头去,你老婆怀孕……真的和我没关系!
  偏过头的钱渊和高拱对视一眼后不由低下头,这老头在知道学生老婆有孕后,明显心神激荡,看过来的眼神也有点不对。
  钱渊也能理解,到现在嘉靖帝都没立太子……很可能不会立太子,裕王一旦有子,地位就不容动摇,即使是生下来的是个女儿,但也说明人家是能生的。
  “展才一语成谶,日后拨乱反正。”高拱手持酒杯,“还要展才多多襄助……”
  高拱是比较含蓄的,裕王就有点直接了,弹过身子问道:“展才,你说孤何日……”
  “咳咳咳咳……”钱渊拼命咳嗽打断了裕王的话,一旁的高拱一皱眉,裕王立即缩了回去。
  这两货都一个意思,要不……你再来次,就说说裕王洪福齐天,说不定明儿就能登基了……
  哎,之前裕王要说赚钱,钱渊非要转个话题,现在裕王要……钱渊不得不将话题扯回去,不过这也在他的计划中。
  “酿酒很难上量……就是说很难大批量酿酒,一来是因为秘方不得外泄,二来是因为要耗费大量粮食。”钱渊仔细说:“还有个原因,对比起来,草原部落更喜欢这种性列的美酒,但不是谁都能将酒卖到草原上去的。”
  对此裕王一窍不通,只能看向高拱,后者捋须想了会儿,才问:“展才是说晋商?”
  “不错,他们一向如此,和草原部落大批量货物买卖,外人很难插的上手。”钱渊解释道:“就算打通了晋商的环节,他们也不会让我们直接参与进去,而是将酒卖给他们,但价格就……”
  其实用后世商业词汇就一句话,晋商把握了销售渠道,你想把酒卖到草原上去,那就必须缴纳高额的渠道费用。
  “那香皂、澡豆呢?”裕王有点泄气,但也知道轻重。
  “卖的贵谁肯买?”钱渊毫不留情的如此说:“卖的便宜,那就必须大批量才能赚得到钱……那配方就不可能留得住,大头必定落不到我们手中。”
  高拱手持筷子夹了片薄如纸的羊肉在紫铜火锅里一撩,变了色就夹起来蘸了点酱汁塞进嘴,眼角余光瞄了眼口若悬河、情真意切的钱渊。
  “好了。”高拱放下筷子,“展才有话直说就是,老夫和殿下又不是外人。”
  裕王眼睛一亮,嗔道:“展才,你可是孤的福星,有话直说,绕什么弯子。”
  高拱嗤笑道:“殿下,也不能怪展才,他在陛下面前就这模样,说话旁敲侧击,谨小慎微。”
  “父皇是父皇,孤是孤。”裕王脸色略微有点僵硬,对于嘉靖帝这个福气,他没什么好说的……后来嘉靖帝驾崩,徐阶持笔的遗诏几乎将嘉靖帝骂成狗了,裕王可能暗自窃喜。
  “其实做买卖,关键在于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再加上忠心的掌柜、伙计,天下各地遍布商铺。”钱渊细细说:“臣可以提供香皂的秘方,但殿下有这般人手吗?”
  裕王立即摇摇头,王府内本来人手就不足,视为腹心的几人都是翰林出身,谁会去打理庶务啊。
  “但有一条路,不需要太多的人手,只需要冒一点风险,但一旦得手就是百倍利润……”
  钱渊话说到一半,高拱手中的酒杯duang一声重重放在桌上,他脸色一变,压低声音,厉声喝道:“你是说海贸?!”
  钱渊并不意外高拱看穿这一点,虽然之前他从没有在其面前表现出来,他笑道:“世叔这是怎么了?”
  “朝廷厉行禁海,你想死别把裕王殿下拖下水……”
  自从沥港被毁,倭寇侵袭东南各地,浙直总督手掌六省兵马,海贸这个话题在朝中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出现过了,即使是浙、闽籍贯的既得利益的官员也不敢提。
  李默身为闽人,据说当年对朱纨也颇有微词,但起复后正碰上东南倭乱,他对东南剿倭向来大力支持。
  “世叔,且听我说完。”钱渊慢悠悠道:“先父、先兄早在十年前就先后参与海贸,当然了,并没有出海,所以在下很清楚其中利益。”
  “一般来说,出海是有风险的,但利润极高,十两银子的茶叶、绸缎卖到倭国,至少四十两银子。”
  “船只有大有小,如果以茶叶、绸缎计算,一船货物一般不会低于千两银子。”
  裕王听得极为认真,算了算,“也就是说一千两银子走一趟,来回就是四千两银子?”
  钱渊摇摇头,“殿下有所不知,倭国和大明不同,银贵金贱,十两银子的货物卖到倭国四十两银子,换成金子带回大明,再兑换成银子大约是三百两银子。”
  裕王听着听着呼吸急促起来,鼻孔都粗了……一旁的高拱挺无语的,自己这个学生,哎,都怪钱渊把殿下带坏了!
  钱渊还不罢休,又添了把火,“实际上利润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很多船只都是将货物卖到南洋,十倍利都算是小的,然后回程途中去一趟倭国……回大明都是直接拿盛满金子的箱子做压舱石。”
  裕王不再犹豫,毅然转头看向高拱。
  “绝不可能。”高拱立即摇头,“不是不信展才,而是朝中如今绝无可能开海禁通商。”
  “高师傅,记得你之前也说过,厉行海禁不是好事。”裕王难得和高拱顶嘴,“如今谁不知道朝中缺钱,东南倭乱,西南土司,西北地龙翻身,又遭俺答劫掠,如果有银子……”
  裕王越说越来劲,“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
  “高师傅,孤就觉得这话不对,如果钱财自有定数,那海外换来的银钱怎么算?”
  钱渊不得不对裕王刮目相看,他曾经看过张居正从翰林院请假南下之前的奏折,《论时政疏》,张居正也持天地生财,自有定数的观点,没想到裕王……
  或许这就是后来隆庆开关的由来,也就是从隆庆开关开始,明朝的商人海贸拥有合法的地位。
  隆庆、万历、天启年间,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银都涌入中国,全球超过百分之七十的海外贸易都和中国或多或少有关。
  高拱和裕王争来争去,两人都脸红脖子粗的,前者并不是对海贸有什么偏见,不然后来的隆庆开关也没办法执行,只是很清楚目前朝中风向、大环境不允许解海禁,许通商。
  但裕王如今已经有了将天下视为囊中物的觉悟……呃,主要是老婆怀孕给他的勇气。
  大明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再没银子……只怕撑不下去了,前些年还能拆了东墙补西墙,现在东墙已经没砖头拆了。
第340章
专属福利
  争了好一阵儿,裕王和高拱才发现,引发话题的钱渊一句话都没说,手持筷子吃的不亦乐乎。
  刺溜抿了口酒,钱渊才发现安静下来了,干笑着说:“殿下说得对……世叔也说得对。”
  这下子裕王和高拱都不满意了,齐齐脸色不渝的看过来。
  “如今东南倭乱,陛下钦命厉行禁海,贸贸然提出解海禁许通商,从陛下到内阁,再到六部六科、都察院、翰林院,无人响应……”钱渊轻声说:“高大人不是不愿意,只是劝殿下待时而动,还请殿下谅解。”
  “这是哪里话?”裕王赶紧起身扶住要拜倒请罪的高拱,“我知高师傅是为我好。”
  看完这一出,钱渊才说:“自高祖皇帝驱逐鞑虏,恢复汉人衣冠,建大明,倭寇就已经出现,永乐年间,世祖于松江设金山卫备倭,到直到嘉靖三十二年,倭寇才蜂拥而至,以至于攻城略地,东南沿海处处战火,万民哀嚎,殿下和高大人可知为何?”
  高拱虽然自傲,但也知道,论对东南倭乱的起始,自己远不如涉入其中的钱渊,他拱手正色道:“愿听展才高论。”
  “三个原因,其一是自嘉靖十年开始,西洋、东洋诸般海贸渐渐旺盛,规模远胜正德年间,倭乱中不仅仅有倭人、明人,也有不少西洋人,甚至就在嘉靖三十二年,佛郎机在广州濠镜以银钱贿赂官员大片占地。”
  钱渊第一次大约的讲诉这个时代正在全球发生的那些事,向裕王和高拱描述那本他自己也没看过的《马可·波罗游记》,描绘那些为了黄金、瓷器、茶叶、绸缎蜂拥而至的西洋商人。
  以后世的观点来看,东南倭乱发生的根源在于渐渐成型的东西方商贸交流和明朝政府无视之间的碰撞,在小股倭寇侵袭沿海之后,明朝的主流观点一直是禁海。
  高拱听得聚精会神,“所以说,大量商人出现在沿海,这是引发倭乱的起点。”
  这事儿不能说的太细,也没这个必要,毕竟时代不同,三观都不一样,说出口人家也理解不了,钱渊只能点点头。
  “倭寇国朝之处就屡屡作乱,但始终没闹出什么大乱子,我翻看查询过历年各地的地方志,只有松江、嘉兴每隔几十年会出现几次倭乱,但规模也很小。”
  “所以,其二还是因为人。”钱渊竖起第二根手指头,“汪直纵横海上,人称五峰船主,在倭国占据好大一片领土,尽皆汉人衣冠,自号徽王,但汪直不是关键,关键是徐海。”
  “我听说过这个徐海。”裕王皱着眉头说:“这几年闹的比较大的两次倭乱,倭寇头目都是徐海。”
  “此人和汪直一样,也是徽州人。”钱渊细细说:“少年时在杭州虎跑寺做过和尚,后来被其叔父带去海上,此人实在不同凡响。”
  钱渊看了眼高拱,叹道:“天生将才。”
  “天生将才?”高拱有些惊讶,“东南卫所兵丁不堪用才是主因吧?”
  “绝非如此。”钱渊摇摇头,“东南倭乱四起之处,卫所兵不堪用,遇敌则溃,但之后朝廷设浙直总督,调集六省兵马,其中也有能战的强兵,但还是比不上徐海麾下倭寇。”
  “其实所谓的倭寇是分散的,一千倭寇中说不定都能分七八支,但三年前徐海击溃俞大猷,借此整合海上倭寇,麾下倭寇一度超过三万。”
  高拱和裕王沉默了会儿,前者叹道:“因一人而兴,史书上屡见不鲜。”
  裕王知道钱渊也不赞成现在就开海禁通商,事实上他自己也清楚不太现实,他只是在两位腹心面前表一表态度而已,“展才,还有最后个原因呢?”
  钱渊舔了舔发干的嘴唇,端起酒盏顿在半空中,平静的说:“当然是因为王民应。”
  看着钱渊一饮而尽,曾经一起讨论过这个话题的高拱轻声解释道:“嘉靖三十二年,王民应令卢镗、汤克宽攻舟山沥港,沥港被毁,汪直西窜,大量商人沦为海盗倭寇,自那之后,东南倭乱才正式拉开序幕。”
  看裕王还没明白过来,高拱压低声音细细解释了好一会儿,裕王拍着桌子大骂了好几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