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801

  什么所谓的皇家船队……不能说钱渊是胡扯,但短期内是没戏的,他现在最想知晓的,是海上汪直和徐海的战事到了哪一步,对接下来的东南局面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别说没办法,就是有办法,也不能轻易去联系王翠翘姐妹,倒不是怕这女人会反水,毕竟她一家老小都在钱渊掌控之中,而且她弟弟如今正在南京国子监,关键是没有人手去联系王翠翘。
  “当瞎子的日子难熬啊。”钱渊长叹一声。
  这时候,窗外冒出个脑袋,小妹毫无淑女模样的在挤眉弄眼示意。
  钱渊又是一声长叹,当瞎子难熬,但最难熬的还是夹在婆媳之间,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从回到临海县见到小七的第一面开始,婆媳关系就颇为紧张,刚开始还真不能怪谭氏……已经是巳时两刻了,换算下大概是上午十点到十点半,但小七还没起床。
  自从逃出徐家那个牢笼,小七是完全放飞自我,生活习惯和钱渊差不多,夜猫子,起的迟,南下之后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啃水果,再要么就是拉着四个丫鬟玩三国杀。
  虽然华亭徐家是暴发户,但怎么说如今也是名门了,名门贵女就这德行……谭氏这种好脾气的都被气得浑身颤抖。
  于是,小七那天被谭氏训斥了整整一个时辰……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谭氏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第一面就印象不好,后面自然是越看越讨厌,特别是小七一不精通女红,二不通烹饪,但却挺挑食的,还喜欢玩牌,晚睡晚起。
  呃,用古代标准,小七的确算不上什么好媳妇啊。
  前世没有一丝半点儿经验的钱渊刚开始贸贸然为小七说了几句,结果谭氏铁青着脸……有了媳妇就不要娘了啊!
  于是钱渊也不插手了,让她们婆媳斗法去,正好能让母亲的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开。
  最后是,大嫂黄氏只顾着照看孩子,母亲谭氏天天盯着小七,小七倒是想努力可惜没那天分,烧个饭都差点把厨房给烧了。
  不过意外的是,小妹和小七很对眼,没其他原因,小七会玩啊,这个时代的闺阁女子能玩的东西很少很少,小七随随便便拿出几个游戏就能收买了小姑子,这更让谭氏恼火。
  “哥哥,晚上一起搓麻好不好?”小妹眨巴眨巴大眼睛,“二嫂说玩带血的!”
  钱渊差点喷了,还带血的……
  “你先说里面怎么了?”
  “你先给银子。”小妹伸出手,“我可没银子,晚上输了银子总不能打白条吧?”
  狗屁搓麻,还带血的,明摆着是来敲竹杠的,钱渊很懂事的随手掏出块银子丢过去,“说!”
  小妹收起银子才小声说了几句话,钱渊脸色一变,苦笑着推开书房门往后院走去。
  坐在主位上的谭氏好像没看到进门的儿子似的,铁青着脸训斥道:“大户人家的公子谁没几个通房,还想渊儿守着你一个?”
  小七垂手肃立站在那,面无表情,听到钱渊的咳嗽声,眉头都不动……进门才两个月就要塞通房,这种婆婆有点难伺候啊。
  谭氏一拍桌子,“可卿、香菱你不肯也就罢了,让袭人、晴雯你也不肯……你想怎样!”
  钱渊斟了杯茶递过去,“母亲,才进门两个月……”
  “渊儿啊,你离族创青浦钱氏,多子多孙是最重要的。”谭氏正色道:“不然只有你和你叔父两个男丁,算什么青浦钱氏?!”
  “儿子有的是时间……”
  “渊儿啊,母亲不逼你纳妾,新妇刚入门就纳妾,名声也不好听,但两个通房是应该的。”
  一旁的小七轻轻哼了声,“相公同意就是,媳妇不敢违背。”
  谭氏立即发话,“那就可卿和袭人吧。”
  “母亲,过门前就说好了,袭人不做通房,以后做管事娘子。”钱渊的脸好苦。
  谭氏一拍手,“那正好,就可卿和香菱吧。”
  钱渊回头看了眼面无表情的小七,苦恼的抓了抓发髻。
  “你媳妇都点头了,你还怕什么?”
  “就是,反正可卿、香菱一直贴身服侍相公。”
  好吧,婆媳斗法,一般受气的只有一个目标,钱渊前世没入围城没受过这种气,倒是穿越几百年前来受这种气。
  虽然到现在还懵懵懂懂,但钱渊很清楚一件事,这时候不答应,那母亲肯定会认为儿子不贴心,被儿媳妇拐跑了,如果答应,好吧,小七能晚上一脚把自己踹下床……结婚两个月就领个两个小三小四,换成谁都忍不了啊。
  关于可卿、香菱,小七也知道到最后肯定会被钱渊收房,但这么早,这么快,是小七无法容忍的,说的隐晦点,在小七生下长子之前,她是不允许两个丫鬟爬床的。
  现在好了,婆媳俩都点头了,反而是钱渊坐蜡了,一旁的小妹看的兴致勃勃,就差拿个小板凳坐着看戏,再抓把瓜子了。
  还好这时候外间通传,外出招募新人的杨文回来了,钱渊赶紧一溜烟跑出去。
  杨文此次陆续在临海、太平、天台三县招募了几十个新人,将钱家护卫人数恢复到一百零八人。
  谭氏咬着牙盯着小七,一转头看着小妹,训斥道:“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你是大家闺秀,就不能学点好的!”
  小七慢条斯理的说:“没几年就要嫁人,出嫁后就没轻快日子了,在娘家能轻松点就轻松点吧。”
  好吧,钱渊逃走了,婆媳俩斗法的气总要出啊,各种指桑骂槐、绵里藏针的话喷涌而出。
  小妹目瞪口呆,顺手一把捞起趴在地上的小黑,委屈的缩成一团……管我什么事啊!
第352章
拉练
  清晨,唐府。
  正在喝粥的唐顺之侧耳听见外面整齐的跑步声,笑道:“自展才搬来之后,每天早上热闹多了。”
  一旁的儿子唐鹤征嘿嘿道:“的确如此,据说昨天一早就闹腾开了。”
  唐顺之愣了下放声大笑,笑得连连咳嗽,钱家婆媳斗法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倒不是钱渊御下不严,这些破事是他自己在府衙和谭纶、唐顺之喝酒时候提起的。
  但唐顺之指的可不是那些破事,他放下筷子,走出正厅看向打开的大门,一行排列整齐的队伍正伴随着号子跑步路过,王义、杨文、张三等头领的身影一一闪过后,是脚步有些沉重的钱渊。
  一百零八人,说起来人数不多,但正是这一百零八人在戚家军异军突起之前,成为东南唯一能和田洲狼兵相提并论的存在。
  “父亲,儿子也去?”才十八岁的唐鹤征跃跃欲试,他去年选为生员,唐顺之召其赴台州磨砺。
  唐顺之笑着点点头,在心里琢磨似乎戚继光练兵中也有这么一条,但并不是每天进行,而且时辰也不长,钱家护卫光是跑步就要跑一个多时辰,而且是全副武装。
  明朝中期的文官士子对武将颇为鄙夷,就算那些统兵的文官也只是遍览兵书,精通兵法,并不会亲身上阵,但唐家不同,唐顺之辞官归乡十余载,练得一手好枪法,他赴任台州,曾几度和谭纶并肩上阵杀倭。
  当然了,明朝文士所谓的武艺一般来说也就是如唐顺之这帮练练剑法,练练枪法,像傻子一样在路上狂奔实在是接受不来,但唐鹤征能接受。
  原因很简单,三年前钱渊和护卫在华亭县城内外狂奔被县人鄙夷,但等到崇德、临平山、华亭三战皆胜,钱渊和钱家护卫名声遍传大江南北后,此举被认为类“陶侃运甓”。
  唐顺之换了身衣衫带了个老仆径直去了府衙,前几日有小股倭寇侵袭宁海,谭纶率兵出击,留下唐顺之坐镇临海。
  从嘉靖三十三年起复至今已经两年了,作为当世文坛、儒学大家,唐顺之并不甘心埋头书牍,他将毕生才华投入到台州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府洲。
  喉咙火辣辣的,迎面刮来的风让钱渊张不开嘴,喘不了气,自从上京后,好几个月都没晨练了,体能实在撑不住……这几天还算好的了,第一天晨练一半路程没跑完就瘫在那了。
  呃,其实钱渊真心不想晨练,毕竟已经好久没这么早起来了,但自从母亲和小七婆媳俩斗法开始,他被逼每天早上起来晨练,没辙啊,总归能耳朵清净点。
  虽然难受,虽然浑身上下黏糊糊的不舒服,但在停下脚步之后,钱渊觉得好多了……这种变化来自于脚边瘫在地上的唐鹤征。
  有对比,就有幸福啊,钱渊至少还能站着,唐鹤征两条腿软的已经撑不住了。
  跨刀拿枪的护卫们排成一列一一从两人面前走过,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有的护卫若无其事,嘴角带笑,有的护卫有些拘谨,气喘吁吁,前者是老人,后者是才招收来不到一个月的新人。
  一旁的张三将长矛靠在石壁上,解下皮甲凉快凉快,“少爷,热的紧,梅雨快到了吧。”
  “气候和松江府差不多。”杨文递来一个水囊,“少爷,喝点水。”
  钱渊咕噜咕噜喝了好几口,突然听见边上唐鹤征的呼痛声,转头一看,这年轻人最后时刻瘫在地上,膝盖磕在石头上被划出了一道口子,现在才发现。
  杨文掏出一个水囊,“张三,摁住他。”
  “好嘞。”
  “噢噢噢……”唐鹤征一声尖叫,“疼,疼疼!”
  水囊里装的不是水,而是提纯过的白酒,虽然到现在也不知道准确的度数,但小七判断是有不低的消毒效果。
  将伤口清理干净之后,杨文又从兜里取出一个包裹,找出一条长条棉布,将伤口包扎起来。
  另一边的张三也掏出个一模一样的包裹,找出一个馒头递给钱渊,就当是早饭了。
  唐鹤征好奇的看向包裹,简直就是百宝箱啊,带了这么多东西还这么能跑!
  毕竟钱家护卫人数不多,没必要遵循戚家军那样的练兵法,又因为财力充足,护卫身体素质极好,训练方式和这个时代的军队是不同的。
  钱家护卫每天早上的拉练,距离远,时间长,而且都是负重跑,护卫们每人穿着软甲或皮甲、腰刀、标枪、长矛、弓箭,还带着干粮、水囊、高度白酒、包裹伤口的消毒棉布。
  小七虽然只会看片,但至少知道一些医学的基本常识,如棉布、高度白酒之类都是经过她检测有效果的。
  最惨的是狼牙筅手,挑选出来的那些护卫个个都身强体壮,但举着狼牙筅跑这么远,一般人还真撑不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