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01

  于是,前来拜谢孙承恩的钱渊莫名其妙的看着这老头,特么老子招你惹你了!
  “这位是震川先生。”孙承恩皱眉介绍道:“渊哥儿不得无礼。”
  归有光一甩袖袍,“老朽不过是五次落榜的老秀才而已,哪里配钱公子行礼。”
  归有光身后的青年横眉竖目瞪着钱渊,“还真够健忘的,就这记性也敢拍着胸脯说中举犹如探囊取物!”
  钱渊终于从脑海深处翻出了这段记忆……还是嘴贱的前身惹的祸,去年赴南京乡试之前,曾有同窗提议拜访归有光,而前身很是不屑的嘲讽其五次乡试落榜的经历。
  真头痛啊!
  这还不是松江呢,鬼知道以后会碰上多少这种破事!
  钱渊干笑几声,正准备说些场面话,突然外间传来嘈杂的喧哗声。
  胡县令手持书信急匆匆进门,甚至手挽衣衫下摆一路小跑,“不好了,大事不好!”
  孙承恩眉头皱得更紧了,每逢大事有静气,这像什么样子!
  “倭寇来了,倭寇来了!”满头大汗的胡县令气喘吁吁。
  孙承恩霍然起身,一把抢过书信,片刻后僵立半响一屁股坐了回去。
  归有光身后的青年从地上捡起书信瞄了几眼也是神色大变,“不是说只是小股倭寇吗?张大人居然全军覆没!”
  钱渊脸上神色变幻莫测,思索片刻后问:“县尊,倭寇已经围城?”
  “还没有。”胡县令擦着头上层出不穷的冷汗,“但嘉定已经没兵了……”
  “怎么会没兵丁?”归有光皱眉问:“太仓卫有三个千户所!”
  “卫所……”胡县令无奈的解释:“现在全国都一样,也就边军稍好一些,缺额厉害的紧,这次能带出去的兵丁全都让张大人带出去了。”
  钱渊叹了口气凑过去瞄了几眼那封信,又转头问:“那位张大人带了多少兵?”
  “呃……”胡县令支支吾吾的说:“三四百人吧。”
  三个千户所一共就抽调出三四百兵丁,也真是够了,要知道现在还不是后来明军盛行家丁制度的时候呢。
  孙承恩那边已经心乱如麻了,捂着胸口什么主意都没有,反而是孙克弘强行镇定下来,“县尊,镇海卫那边通知了吗?”
  “已经派人去了。”胡县令苦笑道:“但难说的很,镇海卫情况不比太仓卫好。”
  孙克弘也没话说了,现在情况摆在这儿了,倭寇随时都可能来袭,而嘉定城赤身裸体……
  刚感觉大腿有点发抖,身侧突然伸出一只手扶住了孙克弘,钱渊低声问:“那个张大人任什么职?”
  听孙克弘解释之后,钱渊才算弄明白,虽然太仓洲是弘治十年才设立的,但太仓卫和镇海卫在明初就已经成立,后因为倭寇侵袭在正德年间设立了兵备道副使。
  大厅里安静的落根针都听得见,钱渊等了会儿实在等得不耐烦了,特么一群废物点心,不管做什么都比现在强啊,就算跑路都能多跑几步!
  “战事一起,弃城必死,县尊应该不想遁逃吧?”钱渊从孙克弘身后走出,指着站在门边正跃跃欲试的卢斌,“嘉定县城并不大,县衙的捕快、白役加上城内民勇守住县城并非不可能,而且浙西参将卢大人之子带精兵正在城中。”
  “另外城内还有什么人善于兵事,县尊不妨一起请来。”钱渊不去看胡县令脸色,朝卢斌招招手,低声道:“两件事,立刻派人送信给卢大人,另外派人出城打探消息。”
  “小股倭寇而已,守城问题不大,没必要给父亲报信。”卢斌面露傲色。
  “能让带着四百兵丁的兵备道副使全军覆没,这股倭寇要么战力非凡,要么人数不在少数。”钱渊阴着脸低声说:“卢大人如今镇守嘉兴府,这股倭寇怎么来的?如果是从嘉兴府北上,你父亲早就报信过来了。”
  “说不定是从松江府那边……”
  “俞大猷正守着呢,川沙那边正打的欢,就算是从那边来的,俞大猷怎么可能不报信。”钱渊叹道:“总不会是从通州跑过来的吧,隔着长江呢!”
  “对了,还有件事。”钱渊伏在卢斌耳边低低说了几句。
  看着胡县令和卢斌匆匆离去,钱渊叹了口气,不管如何,逃过此劫一定要迁居杭州,实在不行就去徽州府,甚至去母亲娘家江西也行。
  这时候归有光身后的青年嘟囔道:“倭寇也未必会攻嘉定……”
  归有光脾气不太好,他的弟子有样学样,这青年名为沈兴平,拜在归有光门下十余年,本事不大脾气却不小,去年要不是钱渊被徐璠一棍打倒,他早就去华亭县找钱渊麻烦了。
  钱渊哼了声,“对你来说,倭寇不攻嘉定是好事。”
  “但对其他人来说,倭寇攻嘉定是好事。”
  沈兴平眉头一挑正要说话,突然一个声音从门外传来。
  “说得对!”
第42章
布衣军事家
  简易的地图铺在四方桌上,钱渊提笔不停在地图上做着各种记号,身边坐着的是孙克弘、沈兴平、归有光,还有片刻前赞同钱渊的那人,这是个身材不高但显得极瘦的中年人。
  胡县令、卢斌都在外面忙着备战戒严,现在城内已经一片混乱。
  “这里是嘉兴府,卢镗镇守。”
  “这里是川沙,俞大猷镇守。”
  钱渊倒提毛笔在地图上指指点点,“不管是哪一方失守或者漏掉大批倭寇,他们都会通报太仓,这股倭寇到底是从哪儿来的?”
  说起来松江沿海能登陆的地方多的是,但大批倭寇登陆,可供选择的地点就不算多了,而且也不可能一点消息都透不出来,倭寇可不能和军队相比。
  “而且太仓有两个卫所,兵力不弱,而松江府只有个金山卫,昆山更是……为什么要来攻太仓?”
  钱渊疑惑不解的盯着地图,一旁的中年人笑着说出答案,“刘家湾。”
  “刘家湾?”钱渊拍案而起,突然又愣在那,“不对,刚才县尊说过,刘家湾那儿有三座巡检司,而且还筑了城,有苏州卫五百兵丁戍守。”
  “除了刘家湾没有其他可能。”中年人摇着头说:“现在的卫所兵……”
  刘家湾在后世名声不响,但在明代却是大名鼎鼎,因为三宝太监七下西洋都是从这儿出发。
  所以松江附近沿海区域,防守兵力最雄厚的就是刘家湾,这也是钱渊没有想到的原因。
  安静了会儿后,孙克弘小声问:“倭寇会不会攻打嘉定?”
  “最好来攻。”归有光瓮声瓮气的说:“不然倭寇四散劫掠,整个太仓都生灵涂炭。”
  说到这归有光瞪了眼弟子沈兴平,后者缩缩脑袋没吭声。
  “不仅如此。”
  “不仅如此!”
  两个声音同时响起,钱渊和中年人对视一眼,后者做了个请的手势。
  “如果是我,就不会攻太仓,而是南下,俞大猷腹背受敌,到时候整个松江府都任我纵横。”钱渊舔舔嘴唇,“而且华亭、上海两县……可比太仓州富庶多了。”
  “所以倭寇攻嘉定,我们很倒霉,但其他人未必这么想。”
  中年人饶有兴致的打量着钱渊,又低头看了眼地图,点头赞同,“毕竟是寇,而且从刘家港登陆,太仓州距离最近,倭寇不会去啃俞大猷这块硬骨头的。”
  “也是。”钱渊喃喃道:“那倭寇围城是十有八九了。”
  中年人又道:“你就是钱铮的侄儿钱渊,我听过你的名字。”
  没理会一旁归有光的哼声,中年人继续说:“看来你以后是真想进职方司啊。”
  钱渊眨眨眼,这是在巡抚衙门里和幸时、王忬说笑的话。
  “王民应调兵北上得朝中赞誉,但谭子理是跳着脚骂娘呢。”中年人哈哈大笑道:“不过你也该被骂!”
  别说归有光、沈兴平了,就是钱渊也有点莫名其妙,只有孙克弘在苦笑。
  “可怜渊哥儿回去要挨骂了。”孙克弘摇头道:“胳膊肘儿往外撇!”
  “谭子理是宜黄谭氏。”中年人提点道。
  “那是我……”钱渊结巴起来。
  “那是你隔房小舅。”孙克弘说出了答案。
  特么和戚继光齐名的谭伦是我小舅舅?
  也就是说我当时给王忬出的主意短暂的维持了松江、嘉兴两地明军、倭寇相持不下的局面,却坑了自家小舅?
  钱渊捂着脑袋又觉得头痛了,难怪特么王忬当时答应的那么痛快!
  沉默片刻后,钱渊的视线落在中年人脸上,“还没请教?”
  归有光咳嗽两声,“这位是乙未年秀才郑若曾郑伯鲁,也是昆山人。”
  “那是嘉靖十四年,郑前辈……”钱渊行礼到一半突然僵住了,“郑若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