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3/801

  “如若不是卢镗被阮鹗强逼出军以至于主力尽丧,苏松是不会有大股倭寇侵袭的,这些散兵游勇就是看到徐海大胜官军之后,才有胆子上岸来捡便宜。”
  “如若俞大猷驻守嘉兴府……”钱渊舔了舔嘴唇,“往北可援苏松,往南可援杭州、绍兴,胡宗宪这次就不会这么狼狈。”
  嘉靖帝还在思索,钱渊手中的玉如意指向另一个方向,“陛下请看,这是台州府。”
  “自嘉靖二十八年起,东南沿海各处,台州府是倭乱最重的府洲,直到嘉靖三十二年谭子理调任台州知府,局势才渐渐好转。”
  “而如今东南各军中,战力最强的戚继光麾下就驻扎在台州府,此次学生在长水镇、桐乡县两度败倭,最依仗的就是戚继光留在义乌还没正式成军的五百义乌兵,他们顶得住倭寇冲阵,学生的后手才有施展的余地。”
  “戚继光名义上是宁绍台参将,但实际负责的区域只是台州府,和松江府一样,台州知府谭子理文武双全,足以抵御倭寇侵袭,戚继光完全可以调出台州,移驻绍兴、宁波。”
  “此次东南倭乱,若有戚继光在,山阴、余姚、慈溪就不会连遭险情,以至于被倭寇牵制兵力,偏偏从台州往宁波、绍兴,道路不畅,有天台山阻拦,但反过来,从宁波、绍兴去台州,有数条河流能顺流而下,极为便捷。”
  黄锦听得懵懵懂懂,但嘉靖帝是个一点就通的聪明人,“从台州府到苏松,是倭寇侵袭的主要区域,但胡汝贞偏偏将战力最强的俞大猷、戚继光一南一北……”
  “不错,倭寇大举入侵嘉兴府,截断南北消息,俞大猷独守松江,戚继光横扫台州,而卢镗大败,胡汝贞身边的参将刘显、狼土兵连绍兴、宁波都够呛,根本无法援嘉兴。”
  钱渊叹道:“学生还在崇德县的时候,总督府有幕僚冒险而来,说起胡汝贞身边只有百余亲兵……当时学生就在县衙里大骂,若非他胡汝贞量窄,何至于此!”
  嘉靖帝在地图前来回踱步皱眉苦思,好一会儿才轻声问:“为什么?”
  “不知道。”钱渊的回答干脆利索,摊手道:“总不会是因为俞大猷、戚继光都和学生交好吧?”
  “你和胡汝贞不是……”嘉靖帝顿了顿,“用都察院御史弹劾奏折的原话是,狼狈为奸,臭味相投。”
  哪个王八蛋写的,这不是扯淡吗?!
  钱渊冷笑一声,“陛下,这人肯定是李时言门生!”
  嘉靖帝面无表情的看了眼钱渊,转身回去坐下,拾起茶盏抿了口,黄锦小声说:“那是新科三甲进士,刚从行人司调入都察院,兰州人氏。”
  马币的是邹应龙搞的鬼,对了,这厮选官没捞到去处,被塞进行人司了!
  “因私废公,会试时筠泉公眼睛瞎了……”钱渊小声嘀咕了句。
  嘉靖帝平复了一下心情,闭目在心里将东南战局全盘想了一遍,钱渊在信件中,以及刚才的描述都很仔细,几乎合盘托在他面前,历历可见。
  “胡宗宪真的能担当重任吗?”嘉靖帝轻声道,他这小半年里还琢磨着尽快平息倭乱,从东南多捞点银子进来,户部尚书方钝这半年已经递交了五次请辞奏折了。
  黄锦看了眼钱渊,后者眨眨眼,抬头看向殿顶。
  开玩笑,这种事自个儿可没资格掺和进去,为胡宗宪说好话也要在嘉靖帝允许的范围内……就胡宗宪在桐乡县送出的那点好处,难不成还想让自己在皇帝面前力挺他?
  但钱渊有这种自觉,可惜嘉靖帝没放过他……他信不过兵部的战报,因为李时言,也不太信任锦衣卫指挥使陆炳送来的密报,相对来说,他更信得过钱渊,毕竟这是个在东南战局中搅合了好些年,而且屡屡立下大功,同时又“忠君报国”的新科进士。
  “其实胡宗宪和汪直有来往。”钱渊无奈开口道:“毕竟他们是同乡。”
  嘉靖帝还没什么异样,一旁的黄锦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统领六省兵马负责剿倭的浙直总督,居然和倭寇最大的头目暗通款曲!
  “胡宗宪得乡人密报,试图搜捕汪直老母二子,意欲招抚汪直,再不济也能诱杀。”钱渊解释道:“其实汪直是不愿意和官军作对的,只是他也不能完全控制手下的船队,所以招抚、诱杀是有可能的。”
  “为此,胡宗宪曾派使者蒋洲以市舶司的名义去过日本,面见汪直,而且还送上重礼。”
  “虽然胡宗宪量窄,但至少他大力支持东南编练新军,此次倭寇入侵,俞大猷在松江无一败绩,戚继光横扫台州,还乘船出海大败倭寇船队,俘虏船只十余艘。”
  “而学生之所以能两次在嘉兴府力挫倭寇,也是仰仗戚继光训练的五百义乌兵,还有卢斌从严州府招募的千余新兵。”
  “换一个浙直总督,很可能不会萧规曹随,至少不会再和汪直联络。”钱渊摊手道:“换一个浙直总督,说不定会全盘推翻重来,或许能尽快平息倭乱,也有可能……”
  嘉靖帝对钱渊的回答很满意,这是个持中立的回答,甚至还略略疏远胡宗宪,毕竟钱渊连胡宗宪秘密联络汪直这种事都坦然直言。
  “是啊,换个浙直总督……说起来简单,但如果错了,这个黑锅只怕没人替朕来背。”嘉靖帝摇摇头叹息一声,看向钱渊,下巴往前殿的方向努了努。
  “陛下,您这是挖个坑让学生往里跳啊。”钱渊苦着脸,“真想看戏……小舅在台州闲暇时编了个抗倭的戏剧,要不……”
  “嗯?”
  “浙江巡按吴百朋足以担当重任。”钱渊立即说:“所谓举贤不避亲,学生和吴百朋是至交,但卢镗败北,桐乡危急,浙江总兵刘远刚出杭州城就被数百倭寇吓得逃窜之时,吴百朋力守北新关,又率八百勇士援桐乡,有胆有识……”
  “徐海率倭寇出现在桐乡县外,吴百朋正好率兵赶到,虽然后来学生率千五官军对阵徐海,吴百朋紧闭城门拒不出兵……”
  虽然胡宗宪许诺了无数好处,虽然吴百朋拒不出兵以至于钱渊冒险一击,但钱渊却愿意在嘉靖帝面前冒点险。
  这样有胆有识,文武双全的人物,应该在这场名扬千古的东南抗倭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405章
疲惫
  当黄锦陪着钱渊出现在殿门口的时候,所有人都住了嘴……事实上,除了喋喋不休的礼部尚书吴山之外,其他都是有根脚的,早就没什么话说只等着结果出来了。
  噢噢,差点忘了,九卿中还有个没根脚的国子监祭酒陆树声,但自从钱渊入后殿之后,这老头一直沉默不语。
  黄锦没说话只笑了笑往后退了几步站在台阶边,钱渊团团做了个揖,用眼神召来赵文华。
  “浙江巡按吴百朋。”
  说完这句话,钱渊又团团做了个揖,转身和黄锦下了台阶往外走去。
  明朝那么多不着调的皇帝,但论对朝局的掌控力度,嘉靖帝能排进前三,如果去除动不动就要以武力杀人全家的威胁手段,嘉靖帝应该名列榜首。
  钱渊出西苑的路还没走到一半,殿内那些重臣已经迅速、整齐的拿出了方案,廷推浙江巡抚的结果是,吴百朋满票!
  就连徐阶都黑着脸选择了吴百朋……他倒是想给同年兼死党王诰留点面子,但人家钱渊说出吴百朋名字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就在身边呢。
  送去后殿,嘉靖帝亲自动手批红,就此,在朝中没有任何背景的浙江巡按吴百朋一跃成为全大明数的出来的封疆大吏。
  吴百朋早在两年前就有扬州大捷,后王江泾大捷中亦有功,但困于无背景无人赏识提拔,以至于上一次廷推浙江巡抚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他才是最合适的,但却是阮鹗上位。
  历史已经改变,吴百朋或许能在几百年后和胡宗宪、俞大猷、戚继光、谭纶并列为抗倭名臣名将……只可惜了卢镗,原本和俞大猷、戚继光合称抗倭三名将,现在却下狱论罪。
  北上路过苏州的时候,杨文打听到了消息,卢镗陆续在平湖、嘉善、王江泾连战连败,最终窜入吴江逃得一命,之后径直去了苏州府衙领罪入狱。
  钱渊没有在嘉靖帝面前愚蠢的为卢镗求情,而是旁敲侧击保下了卢斌……四次联手,四次大捷,这是福星啊!
  “展才,晚上喝酒去?”
  钱渊脚步一顿,阴阳怪气的说:“小阁老不在直庐票拟,尽在外面打转啊。”
  “就你怪话多!”严世蕃两眼一翻,大大咧咧的走过来,还拍了拍钱渊的肩膀,“廷推何人?”
  “又不远,自个儿问去。”钱渊耸耸肩膀把严世蕃的手甩开,“没空搭理你!”
  严世蕃的脸阴了下来,“现在脾气大了?”
  “我钱某人脾气一向大。”钱渊斜着眼,“你到底从胡汝贞那捞了多少银子?”
  “什么意思?”
  钱渊咳嗽两声,低声将抄了富阳县海商刘家的事说了,“抄家之前说好了我一成半,抄完了居然不认账……我想来想去,八成是你要的太狠!”
  严世蕃讪讪的摸了摸耳朵,他和老子严嵩不同,是个死要钱的,胡宗宪坐镇东南天天为了银子发愁,但就算这样,每半年都要送一批银子入京或去江西严家。
  “适才不是说再搓麻不放水嘛,有本事你赢回去就是。”严世蕃低声问:“不是王诰吧?”
  “这次真是……陛下和元辅今儿都是在那看戏呢!”钱渊哼了声,“陛下钦点浙江巡按吴百朋。”
  严世蕃品了品,啧啧道:“展才你在陛下那还真有面子!”
  “扯淡,其实谁都知道惟锡兄合适,只不过谁都搂不住,一帮官油子,就我傻……”钱渊打了个哈欠,“晚上聚宴再说吧,我在京中还要待几天……”
  严世蕃诧异道:“你还要南下?”
  废话,那么多破事还等着呢,不南下怎么办?
  钱渊都懒得回话,摇摇晃晃往前走,步子都不稳了,没辙啊,这段时间赶路实在赶得狠了,今日凌晨从通州启程,疾驰入京,还刻意的没有休息直入西苑觐见。
  效果很好,但后遗症也很明显,心力憔悴,疲惫不堪,现在倒在地上就能睡着,而且大腿内侧被磨破的死皮让钱渊走路极不舒服。
  最后没办法,严世蕃找了两个小太监将钱渊扶出西苑,外面杨文早就准备好了轿子,一行人立即回了随园。
  “快,快快,直接抬进去。”陆氏一脸焦急的指挥,让杨文几个护卫不必忌讳,直接将钱渊抬进后院,扶到床上趴下。
  钱渊入西苑觐见,已经有护卫提前回来通报消息,陆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让侄儿突然回京,只看到侄儿是被抬回来的,心里一阵发紧。
  “等下。”钱渊眼睛半睁半闭,叫住要出去的杨文,“记得给临海报平安,另外把张三他们接回去养伤,还有惟锡兄那边去个口信,让他……”
  顿了顿,钱渊才接着说:“铭记初心。”
  “好了,好了,上眼皮下眼皮都打架了!”陆氏将杨文等护卫赶出去,回头看到钱渊要睡着了,赶紧拍了拍钱渊的后背,“渊儿,先别睡,喝完粥……刚刚熬出来的参粥,大补!”
  “好好好……”钱渊咧咧嘴,“叔母,别拍后背,有伤……”
  丫鬟掀开衣衫,钱渊的后背一片青紫,这是他在最后桐乡县一战中不慎从马上摔落受的伤。
  “带了药膏的,该换药了,昨儿就忘了……”钱渊嘀咕两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3/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