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801

  其实从弘治年间开始,就不停有官员上书提议开海禁通商……明朝其实从来没有真正的开海禁通商过,只是给了外藩一个进贡的渠道而已。
  但在嘉靖年间,这种声音销声匿迹,一方面是因为夏言,当年就是夏言提议关闭市舶司的,之后身登首辅,谁会去翻这种旧账,另一方面在于倭寇闹得太凶,被嘉靖帝拉出山充大旗的阁老谢迁的后人都被杀了好几个,倭寇都开始攻城略地,只差竖起旗号造反了。
  所以,嘉靖二十八年后,再无人公然提议开海禁通商,只有去年懵懵懂懂的钱渊刚入京在嘉靖帝面前提过两次。
  嘉靖帝其实是心动的,没银子他心里没着没落的,但问题在于,嘉靖帝不确定开海禁通商的后果,反正大明这艘破船修修补补还能开,万一再闹出什么破事,自己的脸都得丢尽了。
  钱渊的计划是依仗裕王和高拱,因为他清晰的记得隆庆开关这个历史事件,但是不是可以将进程往前推呢?
  毕竟目前朝中财政实在是入不堪出,全京城都要怨声载道……当然了,钱渊不打算亲自跳出来,现在就要看徐渭的手段了。
  仅仅三日后,钱渊无语的看着不知所措的徐渭,知道你牛,但真的不知道,你居然这么牛!
  “还只是探了探口风,什么都没开始说呢!”徐渭有点委屈,十八般手段还没用上……我还没用力,你就倒下了?
  钱渊还琢磨回东南后,一旦有人上书开海禁通商,让徐渭、刘洪送信南下呢。
  结果就在今天,刑科给事中高山和户部主事胡德同时上书,提议开海禁通商,以补财用不足。
  这件事在朝中立即惹出了轩然大波,在东南频频遭倭乱的时候,提议开海禁通商……这叫政治路线走偏了。
  无数人的视线都投向了户部尚书方钝,因为户部主事胡德是他亲信部下,刑科给事中高山是他同乡。
  所有人都认为这是方钝在投石问路,这是朝中重臣的惯用手段,显示出政治主张,也露出蛛丝马迹,但不亲自下场。
  但是接下来,方钝亲自拿着奏折直入西苑觐见,声如洪钟,慷慨激昂……要么让我辞职滚蛋,这烂摊子陛下您亲自来管,要么开海禁通商!
  钱渊之前还觉得这位大司农温文儒雅呢,特么没想到是个炮筒……就算要开海禁通商,也不是现在啊!
  只想试探一二给以后铺铺路,现在好了,直接一竿子捅到嘉靖帝面前去了,钱渊和徐渭两人大眼瞪小眼,都没什么辙了。
  钱渊心里有点打鼓,嘉靖帝是知道自己是倾向开海禁通商的,不会摸到自个儿身上吧。
  这实在是太犯忌讳了,说的不好听点,这叫妄自揣摩上意。
  正在挠头间,外面周泽大步进来,手中拿着两份拜帖,“少爷,又来了。”
  “谁?”钱渊转头看看,“又是张叔大,就说我病重不能起身……怎么两份?”
  “一起送来的。”
  钱渊翻了翻,身子僵在原地,自己怎么把这位给忘了?!
  无数心思在钱渊脑海中翻滚,眼神中透出警惕、鄙夷甚至一丝杀意。
  但片刻后,钱渊舔舔嘴唇松开手,这倒是个借口,他转头看向徐渭,“文长兄……”
  “有话就说。”徐渭警惕起来了。
  还“文长兄”,无辜献殷勤,非奸即盗!
  这事儿还不能公开说出口,总不能说我是穿越者……钱渊热情洋溢的笑道:“这事儿闹大了,那就干脆……”
  “怎么?”
  “闹的再大点!”
第412章
熟人
  随园门外。
  张居正笑容可掬的摆手道:“好了,就到这儿吧,你我之交,何必如此,难不成下次来随园搓麻,你还要迎出来?”
  “这倒是。”徐渭不阴不阳的笑道:“年初叔大兄还时常进出随园呢,倒是最近半年没怎么来了。”
  “叔大兄和你们又不熟,我不在,他来做甚?”钱渊看上去挺讲理的,“这段时日我都在京,叔大只管来就是,还那么客气送拜帖来,平白弄得生分!”
  张居正连连致歉,心里暗骂特么送了三次拜帖才接待,要直接上门,那帮钱家护卫估摸都不肯通报!
  钱渊脸上笑嘻嘻,心里MMP,他南下之后其实和京中联络还是很紧密的,和随园士子多有书信来往……但在入京前保持了将近两年的和张居正的通信已经断绝。
  “这次还是要多谢展才。”张居正最后致谢道:“如若还有不解之处,还望展才相助。”
  “分内之事。”钱渊的视线落在张居正身边那人身上,“毕竟生于东南,长于东南,若能帮的上忙,还请子民兄无须客气。”
  那人长了张四方脸,神情肃穆,脸上没什么表情,给人极为刻板的印象,只微微点头并没有开口。
  又是一番客套后,钱渊和徐渭将两人送出门。
  “早在会试之前就看出来了,这是个不甘雌伏的人物。”徐渭哼了声,“听听他如何称呼华亭……他既不是国子监出身,徐华亭也不是嘉靖二十六年会试考官。”
  “嘉靖二十七年,徐华亭以吏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教习庶吉士,张叔大称一声‘师相’也不为过。”钱渊轻声道:“不是同路人,终究走不到一起,别白费心机了。”
  其实年初徐渭对张居正颇为重视,在以钱渊为核心组建随园士子这个初具规模的政治团体的时候,徐渭曾经考虑过张居正。
  但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张居正再也没来过随园,他这种人物如何甘心为钱渊附庸……四年前,他一度想将钱渊笼络为日后羽翼。
  这也是为什么张居正和钱渊渐行渐远,甚至传出钱渊重病,张居正都没上门探望的原因。
  但最大的分歧还是在张居正决心投入徐阶门下之后,钱渊巧妙的怂恿高拱、徐阶上书嘉靖帝复设日讲官,张居正位列其中。
  可惜,有随园士子之一的诸大绶在,高拱又一意偏袒,张居正和裕王几乎没有什么深层次的接触。
  而如今诸大绶丁忧,还没等严嵩、徐阶有所动作,高拱已经上书嘉靖帝挑选接任者。
  之前诸大绶面圣时曾经提到过裕王书法不佳,两个月前升任翰林侍讲学士的高拱从翰林院挑选三名书法大家,当时就在嘉靖帝身边的徐渭很自然的一一点评,最终花落被徐渭赞为“独步东南”的潘晟。
  张居正现在很确定一件事,徐阶想法设法将自己塞入裕王府,最大的阻力不是严嵩,不是高拱,而是钱渊。
  充当日讲官无非是抢占先机,一旦日后裕王府讲官出缺,很可能就是从日讲官中挑选,但这也是要讲个关系远近的,潘晟算不上随园士子,但却是绍兴人,天生就靠向随园。
  更别说这个人选是高拱推荐的……得知消息的张居正绝望的在心里想,自己要等到什么时候!
  历史上,张居正一直等到严嵩倒台,一直等到嘉靖四十三年才得以入裕王府,这一步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裕王登基还没一个月,刚刚升任吏部侍郎的张居正就得以入阁,他也是明朝仅有的以侍郎身份入阁的大学士,能做到这一步,裕王府旧臣的身份自然非常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裕王是个念旧情的人,当年身边的讲官全都身登高位,就连给他讲学的铁杆严党唐汝楫都以太常少卿致仕。
  如果能掐断这条线,张居正的未来就难说了,就算严嵩倒台,徐阶将张居正推上去,裕王府未必有他的位置。
  钱渊对张居正没有太多的反感,虽然从去年入京后就敏锐察觉到,几年前杭州城里那个纵谈天下的士子已经完全蜕变。
  不过,钱渊对徐阶有太多太多的反感,不错,严嵩是应该滚蛋,但你徐阶也应该滚蛋。
  如果高拱能避开那一劫,隆庆一朝应该有更多的变化。
  但无论如何,钱渊和张居正算是决裂了,只是没正式撕破脸而已,送客出门,两人的视线一触往往立即移开。
  叹了口气,钱渊低声问:“消息都放出去了?”
  “嗯,这事儿你也太……”徐渭脸上浮现出一丝担忧,“胡汝贞那边压力就大了。
  ……
  从户部尚书方钝点燃爆仗开始已经三天了,朝中各处衙门都议论纷纷,有坚持祖制不可违的,有建议东南倭乱平息后试行的,也有大骂方钝祸国殃民的……
  讨论最激烈的地方是三处,前两处自然是六科和都察院,这两地的官员就是所谓的科道言官,耍嘴皮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而最后一处是翰林院,这些所谓的“储相”最喜欢讨论的就是这些事,个个唾沫横飞,挥斥方遒。
  陶大临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揉着眼进了门,他从今年五月开始任重录《永乐大典》分校官,手头事太多,只是每天早晚来点卯。
  “虞臣兄来了。”
  “虞臣,今日如何?”
  同僚们都颇为亲热,这世上没几个傻子,就算有,也不会在翰林院里,陶大临是随园士子,这算是间接和裕王府挂上了钩,任重录《永乐大典》分校官更让人眼红,一旦完工,很可能直升翰林侍读,说不定几年就能跳到詹事府了。
  陶大临一一回礼,随口问:“还在说开海禁通商的事?”
  “不不不,那已经过时了。”一个同僚神秘兮兮的说:“就在昨日传出消息,浙直总督胡汝贞意欲招抚倭寇头目汪直!”
  陶大临身子一僵,“招抚汪直?”
  “是啊,现在都察院都炸锅了!”
  “据说通政司已经收了好几十份弹劾奏折!”
  “是没什么证据……但人家都察院御史能风闻奏事嘛!”
  “弹劾谁?当然是胡汝贞,言辞最激烈的就是都察院的王子民,据说左都御史周大人已经上书陛下,点王子民巡按浙江。”
  陶大临匆匆问了个大概,出了门径直去了随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