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801

  “第二日便传出消息,王本固公然批驳浙直总督胡汝贞、浙江巡抚吴惟锡。”
  钱渊最后如此下结论,“王本固此人,有点像鲍叔,黑白太分明。”
  嘉靖帝放下手中奏折,叹了口气,“非要如此吗?”
  这句话暗藏深意,黄锦没有听懂,但钱渊听懂了。
  “去岁入京以来,陛下待学生亲厚,后侥幸中式,陛下不嫌学生学识浅薄简陋,钦点选为庶吉士。”钱渊缓缓跪下,但脊梁笔直,“之后陛下又特许学生出入裕王府……”
  “陛下是为学生指出了一条金光闪闪的通天大道……”
  “但学生忠于陛下,忠于大明。”
  钱渊精心的准备得到了回报,嘉靖帝显然因这番话而动容,一个留给下一任皇帝用的年轻官员在自己面前如此坦然直言。
  钱渊之前那番话说的已经很清楚了,王本固不行,黑白太分明……所以,需要一个黑白混杂的人。
  只要老老实实在翰林院里待着,二十岁啊,就是熬日子也熬得到入阁的那一天,但钱渊却毅然挺身而出。
  什么叫忠臣?
  这就叫忠臣!
  一旁垂手肃立的黄锦虽然至今还没听懂,但也递去佩服的眼神,文官不要脸起来,比咱家还狠啊!
  服侍嘉靖帝已经几十年了,黄锦见过很多逢迎媚上的文官,但能赤裸裸说出这种话的……也就因议礼猝贵的桂萼一人。
  “本朝自天顺之后,不入翰林,不得入阁,虽庶吉士亦在翰林院,但三年留馆才被视为储相。”
  这番话已经点明了,你钱渊现在还算不上真正的翰林,但只要通过两年后的留馆,再加上亲近裕王,一只脚都已经迈入文渊阁了。
  嘉靖帝闭上眼,“一旦转为外职,几无入阁可能,你可清楚?”
  “学生清楚。”钱渊昂首道:“虽九死其犹未悔。”
  黄锦终于听懂了,钱渊放出流言试探王本固,生怕其影响东南大局,主动请缨南下出任浙江巡按。
  偏偏其他的重要职位需要廷推,但巡按一职是不需要廷推的,只要都察院推荐,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即可……黄锦抿抿嘴,钱渊的叔父钱铮是通政司左通政,钱渊明显是挑了今日来的。
  寻常的职务如果嘉靖帝不许,会打回内阁、吏部、都察院,重新推荐人选,但巡按不同……名义上所有外出的巡按都是天子钦点的。
  于是,在这关键时刻,钱渊直接来了西苑。
  黄锦也叹了口气,这一步从庶吉士直接跳入都察院,对钱渊本人来说,影响太大了,几乎断绝了他入阁的可能,嘉靖帝的确不守规矩,但下一任的裕王……只能说子不肖父。
  “别人都是躲着麻烦,你非要往前凑。”嘉靖帝看了眼黄锦,做了个手势,接着道:“自己选的路,是苦是甜自己尝吧。”
  还跪在地上的钱渊双手高举,接过黄锦递来的那份奏折,原先的批红已经被涂去。
  “谢陛下。”钱渊一直提着的心终于放回肚子里了,起身道:“先父先兄亡于倭寇之手,学生时时刻刻铭记在心,筹谋数年,渐有成效,若毁于一旦,实是毕生之憾。”
  “每次入京都惹出一大堆事。”嘉靖帝挥挥手,“下次再入京……对了,记得把小黑带来。”
  “是啊,展才你在东南到处奔波,甚至还要上阵厮杀,多危险啊!”黄锦眼睛一亮,“这样吧,咱家让人跟着你南下,把小黑带回京。”
  不是吧,我的确上阵厮杀很危险,但你老黄却是在关心小黑安全?
  钱渊苦着脸出了殿,和黄锦、冯保闲扯了几句,匆匆忙忙赶去直庐。
  运气不错,只有严世蕃一个人在,天冷至此,严嵩得嘉靖帝特许在直庐内有卧室,徐阶已经放衙,吕本干脆就没来。
  “啪!”
  严世蕃诧异的看着丢到自己面前的奏折,打开看了几眼,用诡异的视线打量钱渊,“展才,你这是要抢老黄的活儿,难不成……”
  “少闹腾!”钱渊指指奏折,“东南士林还说严党一手遮天,这种人居然丢到浙江去,你是嫌胡汝贞麻烦不够多?”
  看严世蕃还不太信的样子,钱渊冷笑着将事情剖析一遍,低声说:“你傻啊,宁可丢一个浙江巡抚,也不能让出浙江巡按……是翰林院张叔大领着王本固去随园的。”
  “我知道是徐华亭的人。”严世蕃若无其事,“王本固丁忧回乡,举荐起复的是刑部尚书贾应春,他们是同乡,贾应春是嘉靖二年进士。”
  徐阶这厮是非要在东南啃口肉,钱渊再次在心里确定,这厮真不是个玩意儿!
  严世蕃愣了下后,指指奏折,“那……”
  “你觉得呢?”
  “展才你……”
  钱渊嘿嘿冷笑,“东楼兄,等小弟回东南,看我怎么收拾胡汝贞……一箱箱银子往你银库里装,却要扣着我那万两分赃!”
  严世蕃哭笑不得的笑骂了几句,看看天色已暗,两人一齐出了西苑。
第415章
原因
  明朝科举一科取士三百人,其中一甲三人入翰林院,另馆选十数人到数十人为庶吉士,剩下的才会选官。
  最好的去处自然是直接入六科、都察院,再次入六部做主事,不过这些名额大都是二甲进士。
  三甲进士最差的被塞进行人司,那就是为了进士没地儿去才扩充的,几百号人……非进士不可入。
  而三甲进士最好的出路就是任知县做出政绩,这里面分成两条路。
  其一如聂豹,先后任华亭知县、苏州知府、平阳知府,之后才被调入京。
  其二是只做一任知县,有了政绩立即被调回京城入六科为给事中,或入都察院为御史。
  给事中和御史虽然都是科道言官,但也是有区别的,御史是有可能外出巡按地方,一旦遇事立即提拔使用……王民应、吴百朋就是例子,他们都是从正七品的巡按御史,直接一步登天被提拔为浙江巡抚。
  而下一个很可能就是王本固,他是嘉靖二十三年进士,被任命为乐安知县,任满考评第一等立即被选入都察院,先后巡按陕西、四川,现在又即将任浙江巡按,金光大道就在脚。
  所以,如吴时来、张居正、董传策都能理解现在王本固木讷外表下的那一丝骄狂。
  董传策是嘉靖二十九年二甲进士,授刑部主事,到现在六年了都没挪窝;吴时来同年三甲进士,授松江府推官,调回京任刑科给事中,两人看向王本固的眼神中带着羡慕。
  而张居正不同,他和这三位走的不是一条路,相对来说心态平和,但眼中却有一丝狐疑。
  虽然和钱渊之间就差撕破脸了,但张居正很信得过钱渊的眼力……其他的不说,随园那么多士子,几乎个个都中了进士,而且包揽前四。
  三日前,张居正带着王本固去随园拜访,他敏锐的察觉到钱渊虽然脸上挂着笑意,看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实则对王本固很是排斥。
  “诸位,来迟一步,抱歉抱歉。”进门的是徐璠,“今日为子民兄贺,都是小弟的。”
  “鲁卿,要不是你的,我们可不敢选钱家酒楼。”董传策笑道:“今儿这一顿,换成其他地方都够五顿了!”
  鲁卿是徐璠的字,一听这话,脸有点僵硬,女婿入京已经好一阵儿了,到现在也没去徐府拜访,前些日子要个锅子,居然不给!
  要不是钱家酒楼在京城独树一帜,而且自己还不用出银子,徐璠还真不想选在这儿!
  “展才是当世陶朱公嘛。”张居正笑吟吟道:“中玄公曾言,展才足以为计相,在本朝那就是大司农了。”
  “担任大司农者,必是清廉如水,两袖清风,不取分文,家无余财。”王本固摇摇头,“那日去随园,钱展才世家出身,日常豪奢……”
  “说的是,他做户部尚书,说不定把太仓的银子全搬到自家的银库了!”徐璠立即眉开眼笑,解气了……他就是这种人,无论是才略、城府完全不能和严世蕃相提并论。
  张居正没有接过话茬,只听着吴时来和徐璠嬉笑,董传策毕竟是华亭人,和钱渊有份香火情,而王本固自视甚高,不屑背后言语。
  火锅里的底汤渐渐沸腾起来,众人开始挑拣喜欢的入锅,张居正有点神思不属,他无来由的想起,四年前在杭州,自己和钱渊曾经讨论过类似的话题。
  两人都一致认为,如今的大明千疮百孔,要收拾起来,财政是最关键的一环。
  当时的张居正拿出自以为得意的那份《论时政疏》,其中在财政上是如此写的,“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
  就是这段话被钱渊毫不留情的大加批驳,摆事实,讲道理,到最后张居正毫无还嘴之力,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他对王本固坚持海禁的观点并不认同。
  “昨日就送进内阁了,晨间陪家父入西苑直庐看了眼,奏折应该送去司礼监批红了。”徐璠大大咧咧的说:“杭州可是个好地方,等倭乱平息,我还想南下去转转。”
  “到时候子民兄自然要尽地主之谊。”吴时来陪笑道:“杭州城的园林不比苏州、扬州差,据说钱展才的食园就精巧绝伦。”
  众人都看向张居正,后者犹豫了下点点头。
  董传策毕竟是松江人,这方面的消息灵通,笑道:“听说那园子是钱展才强占的,好像是个海商……”
  “真是胡闹。”王本固哼了声,“启程前我再去趟随园,让他将杭州的园子让出来。”
  张居正面无表情的闭上了刚张开的嘴,他越看王本固越不顺眼,而且他和这人一点都不熟,是徐涉为中间人引荐,让他带着去了趟随园。
  王本固心里没数,但张居正是明白人,还真以为去随园是为了问问东南诸事?
  那是带着你去让钱展才看看……看看你够不够格!
  去年的胡宗宪,今年的吴百朋,已经实实在在的证明了钱渊在东南战局这件事上对陛下的巨大影响力,更别说他在东南根基太深,文武官员多有交好。
  其他的不说,如若不是和钱渊交好,上一任浙江巡按吴百朋位置都保不住,更别说升迁浙江巡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