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801

  想想也真倒霉,应天巡抚虽在嘉靖三十二年提督军务,但第二年设置浙直总督,嘉靖三十四年曹邦辅依附李时言,后李时言罢官,曹邦辅被弹劾免职,从那之后,应天巡抚几乎没什么影响力了,翁大立初来乍到想新官上任三把火,结果一把火将自己烧的焦头烂额。
  当日,府衙、县衙齐齐出动,数百狼兵手持刀枪,县人踊跃带路,近两百打行恶少被抓捕关入监狱,两县为之一清,而那些捕头、吏员自然也是人人吃的盆满钵满。
  第二日就是瓦老夫人启程之日,钱渊于城外设宴相送,之后才悠悠然登山看景。
  “展才好悠闲。”半山腰处,诸大绶笑着拱手道:“不过几日光景,展才小试牛刀,霹雳手段一扫而空。”
  “还要多谢端甫兄相助。”
  钱渊这个外人能得知那么多打行内情,自然是因为本地大户诸家相助。
  钱渊没有先叙,而是带着祭礼先行拜祭,事毕后两人才在木屋坐定。
  “只是恰逢其会而已,去年倭寇围城,打行在城内多有不安分之举。”钱渊细细解释了一遍,“去年打行在苏州闹事,先行攻打监狱,放出诸多重犯,窜入太湖至今未被扫清,今年倭寇必攻绍兴,先行扫除内患。”
  诸大绶点点头,“狼兵一去,山阴、会稽兵力只怕不足。”
  “台州会派兵相援,徐海未必会主攻绍兴。”钱渊沉吟片刻,“端甫兄还是搬回城内吧,倭寇为财而来,也会劫掠裹挟青壮,但不会毁墓。”
  看诸大绶迟疑,钱渊又劝道:“庐墓茹素乃是孝道,但孝亦有大小之分……”
  一连串的劝慰让诸大绶不得不应下,钱渊半强迫的让护卫将诸大绶随身物品用具全都搬回去,这才放下心。
  诸大绶为人端正,但并不执拗,和裕王关系处的极好,这是钱渊计划中的重要人物。
  如果说将来有谁在关键时刻能压过张居正一头,随园士子中论资历,唯有诸大绶一人。
  正月二十七,钱渊目送钟南率四百狼兵押送两百犯人前往宁海,自己带着杨文、张三等护卫径直取道诸暨,以浦阳江南下入金华府,再转道向东,抵达义乌县。
第448章
徐渭的改变(二合一)
  二月初,北京温度渐渐好转,城内虽然不见绿色,但细细看去,柳树枝条上已有黄绒绒的嫩芽,迎面而来的春风不觉寒意,正应了那句“吹面不寒杨柳风”。
  徐渭驻足西苑景山下,放眼望去,不远处宫墙内外,尽是胭脂万点的红红白白,那是寒冬过后,新春来临正在绽放的杏花。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
  “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徐渭喃喃念叨了几句,脸上呈现出痛苦、彷徨各种神色,最终化为一片狰狞。
  这是唐朝罗隐的一首诗,自古以来写杏花的诗词多了,欧阳修的“别到杏花肥”,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陆放翁的“深巷明朝卖杏花”都是名句,但徐渭却选了这句“梅花已谢杏花新。”
  这不是他选的,而是他的好友选的,梅花可誉为看上去权势滔天但实则即将凋谢的严党,也可誉为徐渭那位好友的舍身取义,更可誉为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时日无多的嘉靖一朝。
  驻足良久,徐渭才回过神来,不知不觉中脸颊已湿,缓缓走回,还在半道上,就有小太监来传话,陛下召见。
  殿门外等着的还有李春芳、严讷、袁炜,这几日消息纷乱而来,徐渭心绪大受影响,嘉靖帝对其余几人的青词也颇为赞赏。
  “文长,就等你了。”李春芳是个老好人,笑着说:“今日可有妙句?”
  徐渭拱手见礼,“子实兄,这几日心神不宁……”
  “只怕是江郎才尽。”袁炜冷笑着打断,“不然陛下何至于询问我等?!”
  这句话说的有点酸,连李春芳脸上都有点挂不住了,从去年开始,嘉靖帝所用青词十之八九都出自徐渭之手。
  “懋中,文长之才有若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哪里会江郎才尽?”严讷面无表情的劝道:“只怕是担忧纯甫。”
  “这倒是。”袁炜阴测测的笑道:“纯甫兄实在是胆大包天,据闻东楼兄大怒,对了,宣大总督杨顺和东楼兄大有交情。”
  李春芳皱眉道:“好了,此地何能谈此事,再说了,忠奸未定,善恶未分,据闻多有御史、给事中欲上书。”
  “是是是,科道言官中绍兴士子冼烔在鼓动同僚……”
  一句句看似劝慰的话入耳,徐渭已是双目尽赤,隐隐可闻磨牙声,他知道,这一年多来,自己是将面前这些人得罪干净了。
  的确如此,原时空中,就在这一两年,李春芳、严讷、袁炜三人均因青词得宠,陆续提拔为翰林学士,礼部侍郎,从而在几年之后连连升迁入阁。
  他们被时人称为青词宰相,一方面是升官甚速,如袁炜嘉靖四十年任礼部尚书,三日后就入阁了,另一方面在于他们都没有经历常规的翰林储相这条路,在他们升官过程中,从来没有在詹事府任职。
  没有在詹事府任职是有理由的,他们都走的是幸进这条路,不愿在分宜、华亭之间有所抉择,自然也不会得其推荐在詹事府任职,所以他们唯一的路就是幸进。
  但如今,徐渭像一块厚重的石头从天而降,硬生生砸在他们的前路上……如何不恨?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毕竟在随园和钱渊各种斗嘴斗心机那么长时间,徐渭立即想清楚了,这帮王八蛋是在怂恿自己待会儿在嘉靖帝面前开口求情呢!
  在他们看来,徐渭是应该开这个口的。
  因为那个人是徐渭的同乡,是徐渭的好友,更是徐渭的姻亲。
  他就是嘉靖十七年进士,绍兴会稽人氏,前锦衣卫经历沈炼沈纯甫。
  嘉靖三十年,沈炼上书弹劾严嵩父子,遭廷杖数十,贬斥到塞外的保安州,此地受宣大总督管辖。
  嘉靖三十五年初,宣大总督杨顺拐走了俺答长子心爱的小妾,因此引发长达半年之久的俺答兵围大同右卫,后兵部侍郎江东率兵解围,杨顺不敢出兵追击,却屠村以良民首级冒功。
  嘉靖三十六年正月,沈炼献诗于杨顺,诗中有“白草黄沙风雨狂,冤魂多少觅头颅。”之句,嘲讽之意显露无疑,杨顺大怒。
  就从半个月前开始,京中流传一事,故锦衣卫经历沈炼于保安州以李林甫、秦桧、严嵩的像作靶,日日练射不懈。
  本来就是严党的眼中钉肉中刺,所有人都做出这样的判断,严党必杀沈炼。
  徐渭也持这样的观点,在他看来,如今正在京察期间,都察院无甚作为,吏部尚书吴鹏手掌大权但事事听从严嵩父子,气焰嚣张,在这种情况下,严世蕃不可能让这股气势卸掉。
  但是沈炼的回信只有那首诗,“梅花已谢杏花新”……这让徐渭夜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绍兴府士子,甚至很多浙江籍贯的官员,都将希望寄托在日日觐见面圣的徐渭身上。
  但徐渭很清楚,这是条死路,在嘉靖帝没有起意斥退严嵩,抬徐阶上位之前,任何对严嵩的弹劾、攻击都会触怒嘉靖帝。
  这一点,同为嘉靖帝宠臣的李春芳、严讷、袁炜自然也知道,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明里暗里怂恿徐渭的原因,只要徐渭敢开口,那么他们面前的拦路石将会被嘉靖帝飞起一脚!
  “拜见陛下。”四人陆续入殿,跪下行礼。
  嘉靖帝手抬了抬,视线还落在桌上的三份青词上,半响后才道:“今日文长还无头绪?”
  徐渭还没来得及回话,一旁的袁炜抢着说:“今日文长游历西苑,在景山盘桓许久,未来得及动笔。”
  李春芳微垂眼帘,心里暗嘲,袁炜还以为是前年吗?在陛下面前如此随意抢话。
  嘉靖帝脸色果然不太好看,转头看了眼徐渭,讶道:“文长何以落泪?”
  徐渭依旧沉默,在心里最后盘算了下措词,但袁炜又一次抢在前面,“文长,陛下明见万里,有何委屈,不妨直言。”
  袁炜就这性子,量窄如此。
  也正因此,袁炜是青词宰相中最早入阁的,也是最早致仕的,只在内阁待了一脸,而且是最早死的,比嘉靖帝还死的早,
  一旁垂手肃立的黄锦眼角余光扫了扫袁炜,又瞄了眼默然的李春芳、严讷,心里感慨这些文官真是杀人不见血。
  就在徐渭在景山触情感伤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陆炳觐见,言语中提到了沈炼一事,嘉靖帝大怒训斥……然后就有小太监去把徐渭给找来了。
  如果这时候徐渭真的为沈炼求情,别说必然圣眷不在,留西苑写青词的资格估计都没了。
  就在各人心思纷乱的时候,嘉靖帝眯着眼似笑非笑的时候,徐渭上前一步,高声而诵。
  李春芳面不改色,严讷和袁炜眼珠子都瞪出来了,徐文长不会是当场打腹稿,凭空撰写青词吧?
  嘉靖帝曲指轻弹,细细听去,只觉得口齿生香,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历一千岁始化而苍,又五百年乃更为白……”
  “或从海岛之崇林,或自神栖之福地……”
  这是今日李春芳等人默契将徐渭架起来的重要原因,十日前,有外臣于山东捕获一只白鹿,昨日刚刚进献入京,嘉靖帝大喜,令宠臣撰写青词。
  这是时空中的一个有趣的巧合,历史上徐渭的《进白鹿表》、《再进白鹿表》为胡宗宪赢得了扫平倭寇的良机,如今却在这个时空中再次遇上了一只白鹿。
  呃,这种巧合比较常见,历史上嘉靖末年,各地呈献的白鹿、白象什么的一大堆。
  高声诵毕,徐渭才轻声道:“这几日因琐事而误撰写青词,请陛下责罚。”
  满脸通红的嘉靖帝还在回想这道青词,随口问:“因何琐事?”
  “乡梓琐事。”徐渭坦然直言道:“臣生母体弱不便上京,奉养山阴,不料却遭无赖侵扰,臣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落泪以至双目赤红。”
  “因私事而误陛下大事,请陛下责罚。”
  李春芳和严讷都默然无语,唯独袁炜被气得七窍生烟……满朝皆言徐文长才高八斗,性情刚直,今日却才知道,居然和钱展才一样,生了条三寸不烂之舌!
  “绍兴知府何人?”嘉靖帝微怒。
  “今日展才来信,其十数日前巡视绍兴,捕获无赖恶少两百余人,尽皆送往台州宁海县。”徐渭秉承钱渊的循循教导,至少在表面上要对嘉靖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其实陛下亦知,此等无赖恶少即打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