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7/801

  回报的斥候看了眼这两兄弟,忍笑道:“来人约莫三百有余,首领说……投戚将军。”
  “惟忠。”戚继光立即指派副手吴惟忠前去接纳。
  戚继美更狠,直接带着杨文迎上去了。
  又是乱哄哄的一片,营地里的王义眯眼细看,外间投军的汉子大都黝黑粗壮,行走间颇有规矩,不像是寻常百姓人家。
  “都是些好苗子。”王义啧啧两声,他不会去管那些破事,回头厉喝几声,几个新护卫赶紧打起精神。
  王义知道钱渊不会放自己离开,而自己目前要做的是,尽量在大战前将这些新人训练出个模样……要知道少爷是扫帚星,走到哪儿都能碰到倭寇!
  外头已经安静下来了,戚继光笑吟吟的在和来人寒暄,此人是义乌人氏,而且是当地大族楼家人,楼楠,字良材,号甫岩,武能杀敌,文能吟诗。
  历史上,楼楠是戚家军的重要将领,向来为军中先锋,斩将夺旗,无往不利,后来还升任云南副总兵。
  其实早在嘉靖二十七年,戚继光率山东卫所军戍守蓟州,就与当时在山海关一带的楼楠结交为友,去年大战之后,戚继光去信邀楼楠投军……这次楼楠是专门来投戚继光的。
  “一场误会。”楼楠苦笑道:“只听闻前来募兵的将领姓戚,自然以为是元敬兄,没想到……”
  戚继光大笑道:“这番有良才相助,必能大破倭寇!”
  楼楠看戚继美一脸的不快,劝道:“令兄于台州几度破倭,更扬帆海外,倭寇闻风丧胆,升任浙江副总兵,继美何必求于野?”
  戚继美也是从小读书的,却没听懂这句话。
  但就在这时候,一个清冷的声音在人群外响起。
  “戚元敬一时名将,但其弟戚继美嘉兴府随本官出战,长水镇、桐乡两战,率五百义乌兵坚守不退,方有大捷,何以见得求于野?”
  楼楠愣了下,转头看去,人群中已分出一条道,神色淡漠的钱渊正缓步而来。
  楼楠的那句“求于野”是从“礼失而求于野”化来的,意思是戚继光有军功在身,是浙江副总兵,你戚继美不在自家兄长那待着,却跑到他军中,这实在是说不过去。
  钱渊的回应相当犀利,戚继光也不过在台州打了几场小战,而戚继美在嘉兴府对峙徐海主力取得嘉兴大捷……谁战功更高都说不好呢。
  戚继光无语的看了眼一脸感激的弟弟,拱手道:“这位是……”
  “虽身处山海关,亦知华亭钱氏再出英杰。”楼楠行礼道:“不知继美出战嘉兴府,还请大人恕罪。”
  钱渊亲自搀扶,“义乌楼家……楼大有是你?”
  “是在下长兄。”
  “呵呵,有意思。”钱渊笑道:“元敬兄与楼大有于宁波杀倭,继美与你在台州杀倭,且看是做哥哥的更胜一筹,还是做弟弟的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话一出,楼楠尴尬的低下头,戚继光被气得七窍生烟……你钱展才今天是不讲道理,硬来抢人啊!
第451章
分赃(续)
  如今初春,温度适宜,即使有淅淅沥沥的毫毛细雨飘落,营地里操练依旧不断,时不时有士卒偏头看向外间被教习大骂。
  倍磊镇外,四五棵巨大的槐树连在一起,有铺天盖地之势,钱渊、戚继光、戚继美、赵大河一行人就在这儿暂时歇脚,顺便谈谈分赃。
  没了外人,戚继光看看钱渊脸色,埋怨道:“展才,宁波乃是重镇,不过三千多兵丁,实在不够用。”
  “谁让你来的这么迟。”钱渊两眼一翻,“你训斥继美,和骂我有什么区别?”
  一旁的戚继美连连点头,今天他是受了一肚子气,如今有钱渊撑腰也敢说话了,“最先募兵两千,之后主动投军的人数不胜数,才再募一千。”
  最先募来的兵丁往往都是敢战的,主动投军的那就更不用说了,义乌一县人口不算少,但前两年已经陆续募兵四千,吴惟忠、陈大成到现在也不过募兵千余,更何况戚家军选兵的标准那般苛刻。
  也就是说,义乌县人口资源已经到头了,而这一次募来的兵丁大部分都在戚继美手里,这是戚继光难以忍受的,营地不过是个借口而已,戚继光试图从弟弟手里分一杯羹。
  对戚继光来说,建功立业是他毕生所愿,要达到目的,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是他最大的凭仗。
  “可以考虑。”钱渊短时间思索后答道:“两军合练,但元敬兄练兵还是半年?”
  “大战在即,三个月。”戚继光心里惴惴不安,他提出两军新兵并在一处训练,一共四千多新兵,最后对半分。
  这个主意是戚继光今早刚刚抵达义乌就提出的,但钱渊当时正在气头上,一口回绝……现在想想,戚继美毕竟经验缺乏,而戚继光是历史上出了名能练兵的名将。
  “台州兵少,一个月,三月十日之前,继美先行挑选两千兵丁启程。”钱渊挥手道:“军械、装备都先行挑选,不足之处向总督府行文。”
  戚继光咬咬牙应了下来……之前两年他募兵练军,上阵杀倭,期间钱渊都在背后支撑,现在升任浙江副总兵,钱渊却隐隐有点不闻不问的意思。
  说起来戚继光也挺倒霉的,他来了浙江就和钱渊拉上关系,以至于屠大山、张经、杨宜、胡宗宪都对他颇为冷淡,和俞大猷不同,戚继光军中根基太浅,他人都将其视为钱渊的人……特别是在去年末钱渊以浙江巡按再度南下之后。
  “楼楠留给你,毕竟是你旧交。”钱渊看了眼不远处来投军的两百余汉子,“但冯子明留下。”
  两刻钟前,钱渊试图将楼楠拉到台州的时候,众人尴尬之时,随楼楠一同前来的义乌乔亭人冯子明拜倒在地,声称愿去台州。
  之后,钱渊和戚继光细细盘问才知道,冯子明也堪称文武双全,在本地颇具名气,曾率乡人几度击退来义乌抢劫矿产的丽水人,带来的两百多青壮都是矿工出身。
  戚继光立即动了心思……而钱渊就更不用说了,他隐隐记得,戚继光原时空就是因为此事在义乌募兵组建戚家军。
  的确如此,历史上,冯子明求见胡宗宪请求随军杀倭,后被拨给戚继光,他建议在义乌募兵编练新军,这就是戚家军的由来。
  “楼大有在宁波,楼楠留在台州,两兄弟以杀倭一较高下,日后必为美谈。”戚继光笑吟吟道:“还是留在台州吧,冯子明跟我去宁波好了。”
  钱渊定定看着戚继光的双眼,好一会儿才点点头,“不过,传闻宁波新制火炮?”
  戚继光立即狠狠瞪了眼弟弟,才说:“鸟铳虽准而力小,难御大队,佛朗机难于杠行,去年有工匠提议新制火炮,直到今年试射功成。”
  钱渊来了精神,细细盘问,才知道这是戚继光新研制的一种火炮,长约两尺到三尺,重达三十四斤,由熟铁制成,每次用火药七八两,可发射五钱重的铅弹或小石子一百枚。
  戚继光说着说着眉飞色舞起来,旁边的吴惟忠赞此是大器,但钱渊心里琢磨了下,也就是轻型火炮,主要靠散弹杀敌阻敌,不知道效果如何。
  “以防要路大势冲突之寇,取名虎蹲炮……”
  听到这,钱渊眉头一扬,虎蹲炮……似乎听说过。
  “现在有多少?”
  戚继光咽了口唾沫,看看左右,其余人包括赵大河纷纷避开,只留下戚继光和钱渊两人。
  “以旧有火炮改建,完工五具。”戚继光轻声道:“工匠不够,而且用的都是熟铁,需要从福建、广州、北直隶调拨。”
  钱渊往外侧又走了几步,压低声音道:“今日元敬兄颇有不满,觉得钱某人刻意刁难?”
  “哪里的话,募兵一事是我拖延太久,之前赵知县也不知继美被调任台州,还以为跟着我去了宁波。”
  “今年大战,徐海必不会选苏松、嘉兴,很可能目标是宁绍台三地。”钱渊突然换了个话题,“那么,元敬兄必为主将,绍兴刘显,台州卢斌均只能为副。”
  看戚继光还没听懂,钱渊叹道:“这时候不上书总督府要工匠,要军械,要银子,要铁料,你还想等到什么时候?”
  戚继光一个激灵,心思急转,一个多月来的郁闷一扫而空,顿足道:“的确如此!”
  如果徐海以宁绍台为主战场,戚继光首当其冲,论实力他居首,其次是参将刘显,他是胡宗宪的嫡系,最次是卢斌。
  所以年前年后,钱渊的力气都用在了卢斌的身上,戚继光为此颇为不满,要知道之前钱渊为其打理后勤,即使在京中,也曾几次去信给吴百朋、胡宗宪、唐顺之、谭纶。
  现在戚继光懂了,自己缺什么,应该向总督府要。
  这是思维惯性模式中的死点,之前钱渊为戚继光考虑的太周到了,以至于戚继光有什么要求都是直接联系钱渊,比如在义乌募兵,钱渊为其联系义乌人吴百朋,曾经的义乌知县汪道昆,后来还特地去信给同年新任义乌知县赵大河。
  钱渊有时候也在想,自己将资源用在卢斌身上,戚继光却会不满,这算不上升米恩斗米仇?
  戚继光郑重其事的行礼道:“是戚某想的差了。”
  “无所谓,只要将冯子明留下就行。”钱渊看看天色,春雨已歇,却还是乌云密布,恰如自己如今的心情。
  “我明日启程回台州,练兵一事就交给你。”钱渊不管戚继光的反对声,径直道:“今年大战,必杀徐海……我可是在京中作了保的!”
  “必杀徐海?”
  钱渊正要回镇子,又停步问:“宁波尚存战舰几艘?”
  “福船三,沙船十二,再加艨艟、海苍约莫十。”
  钱渊沉吟片刻,低声嘱咐道:“保住象山港。”
  戚继光立即点点头,象山港一头通往定海后所、舟山群岛,另一头通往台州府的宁海县,如果从宁波调兵南下,这是最快捷的一条路。
  这两个月来,钱渊和父兄也有几次通信,来往的都是钱家护卫,送来的也都是以编码写就的密信。
  徐海的确会选择宁绍台为主攻方向,但具体选择哪里,即使钱锐身为谋主也不知晓。
  如果徐海选绍兴、宁波,钱渊倒是不担心,毕竟徐海麾下顶多出兵五六千人,有戚继光在,堂堂正正对敌应该不会吃亏,等到汪直断其后路就能从容擒杀。
  所以,钱渊怕的是,徐海选择台州,绍兴府海岸线不长,宁波府虽然东南、东北都临海,但面积不大,来往调兵方便的很。
  唯独台州府形状狭长,近乎是两个宁波府大小,东面临海,倭寇能选择的登陆地点太多,如果徐海选择台州为目标,钱渊真怕谭纶、卢斌撑不住。
  如今的局面和历史上的东南抗倭已经完全不同了,下一步徐海究竟会怎么做,钱渊也无从猜测,所以,他需要立即回台州,去黄岩县,亲自去问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7/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