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9/801

  “其二,联络二舅,让他耐心蛰伏,等到徐海出战的时候,他有机会反戈一击。”
  “其三,大哥你替我留意,那些洋鬼子里或者倭国,应该有会打制鸟铳、火炮的工匠,如果有替我招募,实在不行就绑来。”
  “其四,如果顺利投入汪直麾下,二舅和父亲想办法弄一支船队,日后小弟用得着。”
  钱渊一一交代清楚,看看天色,断然道:“现在就走,早一刻回去早一刻安全。”
  钱鸿没有说话,而是拿起勺子将锅里剩下的狗肉一股脑的舀来,狼吞虎咽全下了肚,又拿起酒壶灌了几口,才笑道:“这副吃相……昨日吓了你嫂嫂一跳。”
  “小弟在嘉兴府那段时日,吃相也好不到哪儿去。”钱渊笑了笑,“这番回去,代小弟向父亲问安。”
  钱鸿在护卫的安排下出了黄岩县,在蛟湖附近离海,乘船向东北方向,两日后回到了徐海大本营。
  一年之计在于春,早在冬日过后,钱锐就开始准备伺候这片田地,培育种子,等到合适的时候耕土下种,一场春雨过后,已经有小苗钻出土壤,绿油油的颇为喜人。
  蹲下来仔细看看,顺手拔掉旁边的几根杂草,小心翼翼的舀了勺水浇上去,钱锐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神色。
  起意弄这片园子只是钱锐一时兴起,虽然因为奇花异果去了趟沥港,横遭不测以至于沦为倭寇,但他从来没有怪过钱渊。
  一想起幼子,钱锐只觉得心满意足,两榜进士,选庶吉士,数度败倭名扬天下,又弃翰林而南下,得士林赞誉,这是个完美的儿子。
  就是妻子选的不好,钱锐微微皱眉,钱家和徐家早在钱福还在世的时候就有间隙,后来钱铮又和徐阶闹翻,没想到最后渊儿却娶了徐阶的孙女。
  直起身子捶了捶腰,转头看见长子过来,钱锐才走出院子,随口道:“见过渊儿了?”
  钱鸿大惊失色,结结巴巴道:“父亲怎么知道的?”
  “你们夫妻去年就约定,八两生日重逢。”钱锐笑道:“这半年多来,渊儿怎么可能刺探不出,黄氏哪里瞒得过他?”
  钱鸿讪讪笑扶着父亲进了屋子,父子俩坐定,钱鸿开始细细描述钱渊带来的话。
  好一会儿后,钱锐叹道:“盛名之下无虚士啊,渊儿目光精准,联手汪直,正当其时。”
  看了眼懵懵懂懂的长子,钱锐解释道:“其实你也知晓,汪五峰是不愿为寇的,类似的情况在海上不少,即使是随徐海侵袭沿海的那些倭寇,也未必希望一次次抢下去。”
  “他们所想的,是以武力胁迫朝廷开放海禁,允许通商。”
  “即使没有汪直,其他海商甚至倭寇也会联手绞杀徐海。”
  “徐海三年内三次侵袭沿海,每一次都闹出那般大的动静,去年浙江副总兵卢镗兵败,要不是渊儿力挽狂澜,只怕东南堪忧。”
  “所以,徐海不死,开放海禁绝无可能。”
  钱鸿恍然大悟点头道:“难怪小弟怂恿浙直总督胡宗宪联络汪五峰,只怕这次五峰船主真的会撕毁合约,出兵断徐海后路……对了,小弟说此事父亲不要插手。”
  “胡宗宪和汪直是同乡。”钱锐缓缓点头,“招抚五峰……难道是以开海禁通商为饵?”
  “小弟没提到。”钱鸿有点焦急,“徐海到底会攻何处?什么时候出兵?消息要尽早送去,上次嘉兴府一战,就险些误了大事,小弟当时……前日听他提起都捏了把汗。”
  “急什么!”钱锐训斥了句,转而问起家里诸事。
  “母亲身体康健,只是担心父亲,这次还让我带了好些春笋来,都是从华亭带来的,说父亲最喜吃华亭春笋。”钱鸿恭敬答道:“小妹已十四岁了,眼看就要定亲,母亲选了几人都不太满意。”
  钱锐想了想,“最好还是选华亭人。”
  钱鸿犹豫了下,低声说:“小弟倒是提过,陆树德那小子……”
  “胡闹,辈分都不对!”钱锐一瞪眼,陆树德年纪是小,但比钱锐都要高一辈。
  啧啧,如今还在京城的陆树德几乎一有空就往随园跑,想尽办法讨陆氏的欢心,他知道,钱家小妹选婿,陆氏是有言语权的……陆氏对这位小叔也是哭笑不得。
  “小弟还提起一人,是浙江副总兵戚继光的弟弟戚继美,如今军中任把总。”
  “胡闹!”钱锐更是来气,“万一阵亡,难道让你妹妹守节?”
  钱鸿缩缩脑袋不吭声了,但钱锐又问起小七。
  “现在母亲和弟妹关系不错。”钱鸿笑着说:“弟妹在临海开了个诊所,专门给受伤的兵丁、乡勇裹伤治病,送去的伤兵六七成都能活下来,现在台州遍传观世音下凡。”
  钱锐来了精神细细问了遍,笑道:“渊儿倒是好福气,也算为你我赎罪……”
  这时候,外头有护卫来报,“老爷,徐海派人来召。”
  这个护卫郑二是钱家佃户子弟,最早一批入护卫队,虽然不太出挑,但一家人都在台州,特地被钱渊挑中送来。
  钱锐点点头,在心里盘算了会儿,低声嘱咐儿子,“谭维那边你留点神,别露出马脚。”
  “是,父亲待会儿试着问问?”
  钱锐没理会儿子,从抽屉里取出一副卷轴,这才出了屋子。
  早在一个多月前,钱锐就收到钱渊希望探查徐海下一个目标的密信,但他没有任何刺探行动。
  徐海此人狡诈多疑,钱锐不敢贸然刺探,但如今已是二月下旬,钱渊此次送来消息,宁波、绍兴、台州都在募新兵训练,必须想办法拖一拖时间。
  如今徐海麾下五六千倭寇,想出兵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先的预备工作相当繁琐,光是召集船只就要耗费小半个月。
  从徐海那打探一二,再留心岛屿上倭寇动向,钱锐有把握提前半个月确定徐海的出兵时间。
第454章
投名状
  每一次徐海劫掠归来,王翠翘身上总会多些什么,有时候是一只碧绿如洗的手镯,有时候是一副名人字画,有时候是一支花式繁多的金步摇。
  不过去年那次,徐海没带回什么,押送财物的最后一批倭寇和被裹挟的青壮在平湖附近被俞大猷咬住,最后徐海不得不断尾求生。
  而这次断尾求生让徐海的命运向着无底深渊滑落,至少,滑落的速度变快了。
  俞大猷正是因为这次越境突袭立下军功,朝中颇有官员赞誉,被许为此番大战不多的亮点之一,而俞大猷也借此一跃而为浙江总兵官。
  看起来吴淞总兵和浙江总兵是平行的,但实际区别很大,若单论武将,东南战局中,浙江总兵已经是最高的官位了,能撬动的资源,能使用的兵力,都大大增加。
  这几个月来,从海盐、海宁、平湖登陆的倭寇基本都被俞大猷击溃,到如今倭寇纷纷转向,不再视嘉兴为随意出入的乐土。
  但这次断尾求生最重要的还是谭维,正是因为徐海收藏的部分财物被劫,谭维回岛后让护卫第一时间献上了文徵明的字帖,沈周的山水图……
  于是,王翠翘有了由头开口,而谭维也终能保全性命,虽然被踢去修船,但毕竟手底还有两三百兄弟,不算一撸到底。
  从长远来看,谭维的生,不仅仅意味着徐海的死。
  当钱锐走进书房后,听到徐海第一句话开始,心头就是一动。
  “方先生,今年再来一次?”
  “当然。”钱锐立即应道:“不来一次……大年夜之事只怕会重演。”
  徐海大笑点头,“《水浒忠义传》没看过,但也听过,豹子头雪夜上梁山,还被白衣王伦要个投名状!”
  两个月前的大年夜,距离主岛最偏远的小岛上,三百多被裹挟来的青壮手持石头、木枪杀死了看管的倭寇小队,企图抢船逃回大陆。
  最终徐海亲率部下平乱,砍下了百多个首级……钱锐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那些青壮手上染了血,才会安下心做个倭寇,想回头那也回不去了。
  徐海笑吟吟道:“你看选在哪儿合适?”
  钱锐迟疑道:“尚不知官军兵力调配,此时说这个还为之过早吧。”
  “这倒也是。”徐海摸摸脑袋,“对了,先生来了,怎么不上茶?”
  “是妾身的错。”王翠翘笑着沏茶端上来,“先生,这是将军去年带回来的松萝茶。”
  “谢过夫人。”钱锐略略拱手,“倒是可以先让那些海盗、游兵散勇上岸试探一二,去年大战前,将军就是以此破官军阵脚,方能一战覆灭卢镗四千大军。”
  徐海得意的笑了笑,但随即笑容消逝,想起去年嘉兴府,他就不可能不联想到后来桐乡县城外那一战。
  “去年将军收兵后,直到现在,沿海还是多有战事,打听一二,怂恿一二即可,倒不是不用派兵去了。”
  “不好说啊。”徐海想了想,“去年要不是派了三百真倭,险些攻陷余姚,只怕官兵早就援嘉兴府了,再等等吧,等消息来了再说。”
  钱锐缓缓分析道:“前几天听夫人说过,俞大猷调驻嘉兴府,要不去松江试一试?”
  这句话一出,一直留心的钱锐发现一旁的王翠翘鼻息有些沉重起来。
  “算了吧,松江那边守得铜墙铁壁。”徐海苦笑摇头,“青壮都依城筑寨,有风吹草动就窜入城中,那个董……从哪儿弄来那么多鸟铳,再说破了松江,后面苏州驻有重兵。”
  “还是嘉兴府好。”王翠翘娇笑道:“妾身还指望将军再带几幅好字帖回来呢。”
  徐海迟疑了会儿,“俞大猷……这只拦路虎可不好啃,他可不比卢镗。”
  “不过嘉兴府也是将军福地,当年将军初出茅庐第一战就是在嘉兴平湖击溃俞大猷。”钱锐不动声色的说:“当然了,嘉兴府如今……如果不是夫人要字画,几乎没什么值钱的了,除非攻下桐乡县城。”
  徐海阴着脸沉默了会儿,用力捶了下桌面,冲着王翠翘道:“要不是你拦着,非剁了老谭不可!”
  “将军,龙生九子,秉性不同,况乎人呢?”钱锐劝了几句,脑子一转换了个方式,“将军应该知晓三国白马银枪常山赵子龙。”
  “当然知道,长坂坡杀的曹兵血流成河,勇冠三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