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801

  “我哪里知道……”周济也在摸头上的冷汗,茫然道:“现在怎么办?”
  “呸!”
  俞大猷狠狠呸了声,把周济和旁边几个侍卫吓了一大跳。
  要知道,俞大猷向来被东南士林视为儒将,这个儒将可不是像戚继光那般做几首诗……俞大猷少年时随大儒习《易》,用东南士子的话说,一道五经题,不敢说多出色,但浙江乡试中举是没问题的!
  事实上,俞大猷在入军前,曾经是生员……考中过秀才!
  所以,俞大猷不管碰到什么事都安之若素,都稳如泰山,即使当年平湖大败,被逼入崇德也泰然自若。
  但是今天,俞大猷发狠了……向来没有把握就不肯出战的他,今天要玩一把大的!
  最先窜回篡风镇的自然是徐海,虽然夜间不能骑马,但夜幕降临前骑马奔出好远。
  不过徐海没有立即逃窜,而是在篡风镇停下脚步,试图收拢残兵。
  不收拢也不行啊,无数倭寇正在向着北方溃散,后面星星点点的是官军正在追击,如果徐海不聚拢倭寇略微扛一扛,官军能一路追到沥海所去,到时候有几个人能爬上海船逃生?
  徐海倒不是善心发作,而是深知,这些年自己树敌无数,此次大败,要是身边空空,鬼知道会不会被谁干掉。
  周济从山后探出脑袋,拿着望远镜看了几眼丢下,嘀咕道:“过去……应该有四五百了吧?”
  “至少五百。”一旁的侍卫叫李晟,是李良钦的侄儿,俞大猷军中多有门生故旧,族中子弟。
  “追击倭寇的也不知道是谁……慢腾腾的。”周济看着远处几乎没什么变化星星点点的火把,“就这速度,倭寇出了海,他们还没到篡风镇呢!”
  这话说完不久,远处的火点渐渐变大,数以百计的火把笔直向着篡风镇急行。
  周济咂咂嘴,“倭寇惯于设伏,还是小心点好。”
  一旁的李晟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正话反话都让你一人说完了。
  “徐海此僚惯于死里求活,困境中奋力一搏……”周济脸色有点阴暗,“深夜半夜,如此急行,如若倭寇真的设伏……”
  “未必吧,倭寇大败,你看看,漫山遍野到处都是,咱俩要不是爬的高八成都得撞上,还有余力设伏兵?”
  小声的讨论一直持续下去,周济和李晟斗嘴斗个不停,前者还在记恨后者一棍子将自己扫倒……
  “自己没能耐还能怪别人?”
  “呸,三个打一个,还使了长棍才赢,你还要不要脸?”
  有句话望山跑死马,逃窜的倭寇,追击的官军从山下一一经过,两人有一句没一句的撑着就怕睡着了,俞大猷派他们俩在此,是为了篡风镇的倭寇。
  “看!”李晟用力掐了把快睡着的周济,“真的有伏兵!”
  周济用力揉了揉睡眼,探头借着月光看去,原来还算整齐的火把已经大乱,如同一条长蛇被截断,火点渐渐散开,渐渐熄灭,一截一截的消失在夜色中。
  “是刘显。”周济叹了口气。
  “为什么?”
  这是个简单的判断,周济虽然这一年多都在倭寇那边,但消息也不那么闭塞,之前追击的官军有一部分从山下经过,他看的很清楚,没有狼牙筅……而绍兴府南部、东部数支官军,包括再后面的宁波府戚继光、台州府卢斌,都是以狼牙筅开道的。
  一个时辰后,距离篡风镇十余里外的村落里,胡宗宪再无沉稳气度,跳着脚破口大骂,一旁的郑若曾气得直喘粗气,茅坤硬生生将手中毛笔折断,倒是钱渊没什么动静,面无表情的打着哈欠。
  上虞城头,对胡宗宪的布置,钱渊并没有意见,但问题是胡宗宪太高估刘显麾下战力,也太低估陷入绝境的倭寇的战力。
  戚继光率军围剿被徐海丢下的千余倭寇,而从北面包抄而来的刘显……四千官军,居然被徐海突围而出。
  刘显之前驻守山阴遭倭寇攻城,实力大损,麾下将官岳浦河是曹邦辅旧将,军中颇有名望,不太鸟刘显。
  之后胡宗宪从浙西参将汤克宽麾下调了两千士卒过来,使刘显麾下保持近四千兵丁……但汤克宽麾下那些老油条,面对拼死冲阵想杀出一条血路的倭寇,毫不犹豫的让出了一条路。
  刘显倒是想战,据说一把大刀劈死十余倭寇……但这有鸟用啊,黄昏时分,徐海率千余倭寇击破刘显,一路向北逃去。
  “打不过也得黏着啊!”角落里的梁生忿忿低声嘀咕道:“这下好了!”
  王义使了个眼色过去,这屋子里轮不到咱们说话。
  原先胡宗宪的计划还算完善,刘显断徐海往北的生路,即使不敌也能死死缠住,等戚继光腾出手来再追击,第二日必然能将残余千余倭寇击溃。
  但刘显实在太废材,生生让徐海杀穿,就连黏住都做不到,钱渊只能立即传信,让刚刚攻占梁湖的戚继美率军北上,但在胡宗宪、钱渊等人赶到的时候,刘显麾下四千大军……保持建制的只有不到两千。
  胡宗宪自然是雷霆大怒,令刘显立即率军追击,绝不能让倭寇离海遁去。
  钱渊对此无所谓的……面对面都打不过,还追击,追击个毛线啊!
  而且算算脚程,徐海这时候应该已经回了篡风镇,这个镇子距离沥海所不到十里路,徐海随时都能离海逃窜,而吴百朋、岳浦河那边速度再快,也没办法堵住倭寇。
  但追击,追击,追击……居然被倭寇设伏再次大败,钱渊都被气笑了。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茅坤咬着牙道:“如若不能堵住倭寇,徐海至少能携带千人离海,怕是会死灰复燃。”
  胡宗宪瞥了眼钱渊,他心里有数,别看其他人骂的凶,而钱渊一言不发,但在场的众人中,只怕钱渊心头怒气最盛。
  那是当然的,徐海携千人离海,这意味着钱渊后面的计划全都无法实施,除非葛浩能率水师在海上将徐海擒杀……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长时间的沉默后,胡宗宪起身道:“传令,那些小股逃窜倭寇不用管理,令戚元敬立即率兵北上。
  再令蒋洲、陈可愿立即前往宁波,乘船出海。”
  钱渊扯扯嘴角,蒋洲、陈可愿这时候去找汪直,无非是告知徐海大败,但汪直会出兵吗?
  长长叹了口气,钱渊一言不发出了屋子,径直找了个地方倒头大睡。
  他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但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奇妙。
第503章
一报还一报
  天还没大亮,持续了好几天的大雾终于不再出现,从地平线一跃而起的朝阳投来的光线轻易的将朦胧雾气驱散。
  距离篡风镇西南方向的小山上,突然升起一股黑烟,烟柱笔直朝天,惹人注目。
  趋马正在呵斥手下加快速度的徐海在手下的提醒下转头看去,不禁皱皱眉头,昨夜他冒险设伏,一举击溃追兵……消息应该昨晚就传回去了。
  在这样的冷兵器时代,倭寇是不畏惧夜战的,倒是官兵不希望夜战……训练有素如戚继光、钱渊麾下的大军是最不愿意夜战的,黑暗、混乱会让阵型松散,让自己的优势大幅度削弱。
  昨夜深更半夜击退追兵后,徐海派出手下去往沥海所,而自己收拢残兵驻守篡风镇,一直到天快亮才合了会儿眼。
  所以,面对升腾的烟柱,徐海做出了一个正常情况下不会出错的判断,有官兵斥候窥探左右,见篡风镇倭寇准备离海遁去,点狼烟以警示。
  “此仇日后再报!”徐海咬着牙趋马出镇,这一战将他之前四五年的努力摧毁大半,让他颜面扫地。
  自嘉靖三十三年起,徐海屡屡侵东南沿海,几乎算得上每战必胜,卢镗、俞大猷、汤克宽、任环都是他手下败将,就算当年王江泾一战,张经调集数万人马围剿,徐海最终还是逃得生天。
  这也是钱渊愤怒的地方,当年徐海从大军中逃入大海,身边也不过千余人马,但短短半年后,势力庞大到能和汪直开战……钱渊已经在打腹稿怎么告状了,胡宗宪他管不了,还弄不死你刘显?
  登陆上岸时浩浩荡荡的四五千大军,撤离的时候不过千余倭寇,徐海脸色阴沉,内心沮丧,但并不绝望,有千余人手,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只要汪直不落井下石。
  徐海并不担心官兵的追击,虽然附近多有山峦,难以探查,但他派人登高望远,南边的官军并没有追来。
  千余倭寇拉得很长,前面的倭寇争先恐后的往前奔,后面的倭寇大都是后半夜才摸黑回来的,两只脚都抬不起来,想跑都跑不动。
  徐海正在心里盘算这次回了老巢的打算,拉得长长的队伍正绕过一处山谷,出了谷笔直向北走两三里就能远远看到海上的船帆。
  就在这时候,大变陡起。
  “砰,砰砰!”
  先是噼里啪啦的鸟铳射击声,继之是传遍山谷的喊杀声,再之后从山上轰隆隆的滚下大块石头、巨木,将倭寇从中截断。
  山谷口处,突然升起一面大旗,旗下腰胯宝刀,手持弓箭的俞大猷厉声高呼,身后密密麻麻涌出数百名甲士,弓箭、短矛,还有山上坠落的石块,将奔在最前面的倭寇彻底打蒙。
  徐海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虽然他不识字,但也知道那面大旗上是“俞”字。
  一报还一报,嘉靖三十三年,徐海初出茅庐伏击大败俞大猷,现在轮到后者设伏了。
  爬山是很难的,不说山势陡峭,上面还有官兵不停投资石块、大木。
  往回退另外找路?
  徐海对附近地势很清楚,绕是绕不到不到沥海所的,只能择路爬山往北到海边,但那儿船只压根就没办法靠岸,就算以小船搭乘,能有几人逃走?
  这也是俞大猷选择在此设伏的原因。
  只能拼死向前,杀出一条血路……徐海睚眦欲裂抽出长刀,高吼向前冲去,身后的数百倭寇也知道,这是生死抉择的时刻,纷纷举刀高呼冲阵。
  俞大猷冷笑一声,搭弓放箭,连续三箭将最前头的三名倭寇射翻,旁边的士卒已经将昨日修建的木栅栏推在阵前,前面四五步处还挖出一道不深,但一步迈不过去的壕沟。
  此次冒险上岸,俞大猷精挑细选出五百勇士,以俞家、李家、刘家等族中子弟为骨干,当年平湖遭徐海伏击,士卒一触即溃的场景让他难以忘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