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2/801

  侯涛山之前没什么名气,很大原因在于,地处偏僻,而中国历史上少有海战,但如今,时代不同了。
  郑若曾叹道:“固六邑之咽喉,全浙之关键,为商船出入之要道也,此兵家的必争之地!”
  惯于海战的汪直也能看出这一点,犹豫道:“要不……换个地方?”
  钱渊笑了笑,伸手点了点站在后排的卢斌,“说说看。”
  卢斌犹豫了下,开口道:“候涛山雄据海口,与金鸡山对峙,为甬江之咽喉,倭贼一旦占领候涛山,且置火炮于山顶,镇海县城将不攻而破。倭贼络绎衔尾入镇海关,官军无力阻止。”
  钱渊点点头,“如何处置?”
  “守城非据险要处不可,而据险要处非建城不可。”卢斌精神一振,“虽侯涛山顶颇为陡峭,但山顶平整,可建小城,可观望远近,可据险而守,可设火炮,纵敌数以十倍,亦难攻克。”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前一句来自于吴百朋,这几日他头疼于好友向胡宗宪提出的征调万余民夫的条件,这种事胡宗宪自然是要甩给吴百朋的。
  “难怪要征调……”吴百朋点头道:“展才早有意在侯涛山建城。”
  后一句是来自于汪直,叹于难怪钱渊提出要西洋铁炮的要求,如果山顶设十余铁炮,哪怕数万海盗围攻,怕也无计可施。
  钱渊笑了笑,向南指了指一江之隔的金鸡山,“再设堡于山顶,战船布于甬江上下,三处可互为犄角。”
  “可设两门,周长两三百丈,高两三丈……”郑若曾在心里估算,心里一安,笑道:“展才,此城何名?”
  钱渊转头再次看向卢斌,后者呐呐道:“或可命名‘威远城’”。
  “卢子鸣虽败于徐海之手,但仍是一时名将,只看其眼光即知。”钱渊叹道:“与此建城,实是迫在眉睫。”
  众人恍然大悟,嘉靖三十五年,前浙江副总兵卢镗于嘉兴府为徐海大败,后被押送入京下狱待罪。
  但在嘉靖三十三年到嘉靖三十四年,卢斌驻守宁波、绍兴两地,多有战功,之前卢斌所言均是卢镗当年心心所念。
  “威远城”。
  这座扼甬江咽喉的小城仍然被命名为威远城,这在卢斌看来,是好友给了个大大的面子,毕竟父亲仍然待罪,但实则是钱渊的些许歉意。
  蝴蝶扇动翅膀卷起风暴,这场风暴一旦起来,蝴蝶自身也难以控制……历史上的卢镗是抗倭三名将之一,战功仅次于俞大猷、戚继光,如今却大败下狱,再无可能名留青史。
  精于军事、海事的郑若曾兴致大发,指手画脚布置建城诸事,突然转头问道:“展才,何人主持?”
  郑若曾是知道钱渊的,他不可能亲自主持建城,心目中必早有目标。
  不远处的唐顺之脸色有点难看,让自己主持通商,已经是精疲力尽,再来主持建城,那真是力有不逮。
  不过钱渊早有目标,他朝着人群后一貌不惊人的文官招手道:“侯涛山隶属镇海,宋知县何以远远避之?”
  人群分开一条道,此人缓步向前,态度不卑不亢,“在下位卑……”
  “位卑未敢忘忧国。”钱渊断然道:“久闻宋知县擅此,可愿主持建城?”
  此人顿了顿,“位卑未敢忘忧国,人手、银两不缺,宋某一力承当。”
  “好!”钱渊挥袖道:“人手、银两要多少都有,三月之内完工。”
  沈明臣这时回过神来,“的确,宋知县可当重任!”
  众人听沈明臣一番介绍,这才纷纷点头,但郑若曾和吴百朋心里有点打鼓。
  这两人都知道钱渊向胡宗宪提出的诸多条件,其中有银两供应一条……但在这儿修城要花多少银子?
  而且不可能只修城,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
  宋继祖,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次年知镇海县事,鄞县东三十五里有东钱湖焉,横缩八十条里,合七十二溪之流而潴之,溉田八万余顷。
  宋继祖于嘉靖三十四年动工,鸠工庀材,主建东岗碶,当年十月竣工,工程历时六个月。
  这样的水利工程,还是在倭寇频频来袭的情况下,只用了六个月就完工,宋继祖个很有能力的实干之才,而且在京中也没什么背景,实在是可用之才。
  年初致仕的南京兵部尚书张时彻是宁波府鄞县人,曾大力赞许宋继祖之功,并为此事写碑记。
  呃,张时彻是嘉靖二年进士,徐阶的同年,刚强秉直,曾任兵部侍郎,后受严党排挤,又触怒嘉靖,被连降两级。
  嘉靖三十三年,以南京兵部尚书兼浙直总督的张经被押送入京弃市,徐阶举荐同年张时彻起复,就任南京兵部尚书。
  但仅过三年,严党以京察大肆打压徐阶同党,张时彻知晓难以避免,索性在嘉靖三十六年初京察之前,挂冠归乡……与他同列“东海三司马”,也是徐阶同年的屠大山就是前车之鉴啊。
  东海三司马还有一人就是范钦,历史上“天一阁”的创建者。
  恰逢年后绍兴府遭倭乱,归乡的张时彻被困于山阴县城,倭寇攻城甚急,几近破城,钱渊率戚继美所部百里驰援,力保山阴不失,就此和张时彻结下一份交情。
  后来就是张时彻向钱渊推荐宋继祖的……这人在历史上一点名气都没有。
  其实张时彻原时空是嘉靖三十四年就倒了大霉,百余真倭犯南京,被丢出来背锅的就是时任南京兵部尚书的张时彻,从这儿算,他还欠了钱渊一份人情呢。
  这边说的兴高采烈,但那边汪直众人脸色越来越难看,这是什么意思?
  通商之地就选在侯涛山,现在山顶建城驻军,或许还要架上火炮,这等于在海商的脖子上悬了一把刀。
  这是什么?
  这是赤裸裸的不信任!
  不过汪直的脸色很快回转过来,是啊,信任从何谈起?
  汪直难以信任官府,同样的,官府也难以信任汪直。
  没有选沥港,而是坚持选侯涛山为通商之地,主因就是钱渊因为不信任。
  只要封锁住出海口,侯涛山立在官军掌中。
  瞥见汪直那边众人的神色,钱渊踱了几步过去,噗嗤笑道:“早就说了,今日暂且歇息,明日再登侯涛山,非不听劝,何苦来由?”
第541章
勒索
  “记得当年沥港旺盛,五峰船主亦广有人手、船只在舟山主岛,不是吗?”
  “此地扼甬江之咽喉,雄据海口,一旦有失,你可知会有什么后果?”
  汪直勉强笑了笑,“既然建城于侯涛山顶,那……不如另选通商之地?”
  “不必了。”钱渊做了个请的手势,走到山崖边,“所谓通商之地,最关键是交通便捷,此地临近甬江,往西直通杭州,勾连南北运河,又在出海口处,扬帆出海亦便捷。
  汪直点点头,“的确如此,只要不是大福船,都能停靠在甬江岸边……这要修建码头。”
  “当然,码头是必须的。”
  “人手可足?”
  “此次征调万余民夫。”钱渊笑道:“威远城虽名为城,实则狭小,码头也用不了太多的人手,五峰船主猜猜看,其余人手做甚?”
  汪直捋了捋胡须,猜道:“难不成是新建库房?”
  “哈哈,五峰船主一语中的。”钱渊指着山下,“库房绝不能修建至侯涛山东面,海风一来,多有倒塌。”
  “而侯涛山虽然不高,但范围不小,多有山谷能避风躲雨,此地修建库房再合适不过。”
  “需以军驻守护卫,另择地通商交易,可在镇海城内,亦可在码头处另辟商市,设以商铺,再直接从库房运至船上,便可扬帆出海。”
  其中细节还有的磨,但钱渊大体勾勒出的让汪直连连点头称是。
  最后,钱渊笑着说:“当然了,交易出海,需纳税……”
  “这是自然,汪某绝非如此吝啬之人!”
  “呃……还有,库房存放货物,也是要缴纳租金的……”
  汪直咽了口唾沫,这可真是个死要钱的啊!
  更过分的还在后面呢。
  钱渊两手一摊,“建威远城,修建库房,还要平整道路,都是要花银子的……五峰船主理应知晓,此事本就是能做不能说,朝中决计是不会拨银子的。”
  “……”
  “谁想吃肉,谁先挨打……”钱渊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呐呐干笑道:“不过五峰船主的船队扬帆四海,富可敌国……”
  在钱渊的劝说声中,汪直真觉得有点头痛,这厮一环扣着一环,硬生生将自己扔到井里!
  不仅仅是汪直,那边上到浙江巡抚吴百朋,下到镇海知县宋继祖,无不瞠目结舌……也太异想天开了吧!
  如吴百朋、戚继光、卢斌、郑若曾这些人都和钱渊相交莫逆,都知道钱渊秉承一个观点,禁海,商转寇;开海,寇转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2/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