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5/801

  周复临行前拍着胸脯保证,江岸边周家曾修建小楼,专为中秋、端午赏龙舟之景。
  “姐姐,元敬、继美都常年在军中,要不就搬过来吧?”钱渊随口道:“反正地方大的很。”
  “你倒是有办法,杭州有个食园,京城有个随园,这儿叫什么?”王氏没好气的甩甩手径直去了后院。
  钱渊打了个哈哈,脸上的笑容渐渐消逝,如利剑一般视线落在即将消逝在道路尽头的那辆马车上,“继美可知宁波镇海周家?”
  “听说过。”戚继美点点头,“海商起家,十多年前是镇海一霸,光是养着的打手都过百。”
  好一会儿之后,钱渊才转头问:“昨日未问,前些日子出战如何?”
  “还不错,新旧夹杂出战,但斩首不多。”戚继美摇摇头,“不及筠江兄。”
  边上站着准备出发的几个护卫头目中,王义和彭峰还好,最为跳脱的梁生忍不住吐槽道:“还筠江兄呢……喝几口墨汁还真当自己是文人了!”
  “人家有向学之心,总比你好!”钱渊轻轻扇了梁生后脑勺一下。
  一个多月前,戚继美、杨文均升游击将军,千多士卒分成两部,再从义乌、台州各地募兵,各自成军,这段日子一直轮番出战以练兵。
  杨文升游击将军,在军中已然地位不低,钱渊已下定决心让其走武将这条路,后杨文请钱渊赐字,后者取字“筠江”。
  不得不说,钱家护卫先后数百人,最有军事指挥天赋的还是杨文,其实钱渊不知道,杨文是史上的抗倭名将,后随戚继光南下福建,北上蓟门,官至蓟门副总兵,是戚继光的副手。
  “这段日子别出去了。”钱渊轻声交代,“可能用得上你们。”
  戚继美咧嘴笑笑,“好。”
  诸般事叮嘱了一遍,钱渊正要出门,周家来接人的马车已经到了,来了六辆马车,尽皆高头大马,车厢窗户都雕刻细致,下人更是衣着整齐。
  钱渊索性停步,看着谭氏、黄氏和王氏一干女眷上车,又派了一个小队随行护佑。
  “哎,下人过来就是,周先生何必又跑一趟。”钱渊意外的看见周复又来了。
  “龙泉公内眷出行,自然要周到一些。”周复恭恭敬敬的转过头,只让家中女眷服侍上车。
  目送马车一行远去,钱渊翻身上马,摇摇手中马鞭,嘿嘿道:“似曾相识啊。”
  彭峰话少,王义谨慎,只有梁生忍不住问:“少爷,以前认识周家人?”
  “不认识。”钱渊两腿一夹趋马向前,“不过……”
  风中只隐约可闻,“倒是挺像那姓金的。”
  王义忍不住回头看了眼这栋前后五进的宅子,不知道为什么,越看越像杭州食园。
第557章
一本万利
  今日甬江左右热闹非凡,赤裸上身的汉子,被高高抬起的大鼓,还有装扮得五颜六色的龙舟,两岸多有百姓、客商登高观景。
  钱渊驻足良久才催马向东,驶出五六里后弃马乘船度过甬江,对岸就是金鸡山。
  山脚下有一处村落,来来往往的人川流不息,多有牛车、马车在运载货物。
  看看脚下铺着的青石板,再看看周边崭新的宅子,钱渊冲着迎出来的毛海峰笑骂道:“宁可给自个儿搭窝,也不肯帮忙去修威远城!”
  毛海峰两眼一翻,“钱大人还指望倭寇去修威远城?”
  “谁说你是倭寇了?!”钱渊正色道:“娘的,你是倭寇,那钱某岂不是勾结倭寇……谁特么扣的大帽子?!”
  “绍兴府那边有人在发牢骚。”跟在毛海峰身后的谭七指解释道:“眼红呗。”
  “屁!”钱渊骂道:“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揍……老子花了多大力气才折腾成这样,绍兴府有什么好抱怨的!”
  毛海峰也是无语了,光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揍……谁是贼啊?
  进了一处大宅,钱渊都懒得寒暄几句,“昨日船队回来,账本呢?”
  谭七指立即从怀里取出一本账册递过去,“茶叶、棉布、瓷器、麻纸、绸缎等六类,以钱大人之意分为三等,进价、售价、缴纳税银都在上面了。”
  “进价不看了。”钱渊手一扬,梁生递来几张纸和鹅毛笔,彭峰拿了砚台进来,取砚滴滴水研墨。
  钱渊左手来回翻着账册,右手拿着鹅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时不时打个勾或画个圈,毛海峰好奇问:“都不用算盘?”
  两个月前第一批船队出海,装载各类货物,筹算一时难以结束,当时还没正式上任宁波知府的唐顺之就坐在码头上,一把算盘打的飞起,令人印象深刻……好吧,钱渊连算盘都不用。
  纸张上已经写得满满的了,钱渊甚至还手绘了一张表格,将每类产品分成三等,每一等的利润率标出来。
  南京云锦和苏州宋锦价格最高,很快就销售一空,但无奈产量不高,倒是松江棉布虽然利润空间略小,但产量高,总得算起来利润持平。
  但货物出海,绸缎占用的空间可比棉布要少得多。
  “出海时八艘船只,共缴纳税银六百一十七两白银,贩货共收益……”钱渊在纸上算了算,“三万五千三百两白银。”
  谭七指咽了口唾沫,当日在南洋三个账房算了整整一天才确定,这才一炷香的工夫。
  看钱渊脸上没什么欣喜的神色,再看看谭七指有点忐忑不安,毛海峰劝道:“钱大人,虽然倭国多产黄金,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换得到的,谁都知道去倭国将白银换成黄金,再回大明换成白银……”
  钱渊奇怪的看了眼毛海峰,“有如此重利,没必要再苛求了……再说日后通商顺畅,船队遍布海上,倭国黄金白银兑换,必然会渐渐和大明相近。”
  “价值六千多两的货物,换回三万五千两白银,获利近三万两……”钱渊啧啧两声,用力拍了拍谭七指的肩膀,再握着毛海峰的双手,笑容满面道:“不错,不错,海贸果然是一本万利!”
  毛海峰嘿嘿笑道:“这还是老谭太小心了,居然运了几船粮食回来……早就告诉他,运些毛毯什么的,卖出去又是一笔!”
  “嗨,你啊,眼窝子就是浅!”钱渊喷了句,转头问:“谁起意运粮食回来的?”
  一直闭着嘴巴的谭七指面无表情的说:“方先生嘱咐的。”
  “噢噢,这就叫聪明啊!”钱渊赞道:“目光长运……哎,方先生在不在,这次钱某欠了个人情呢。”
  “人情?”
  钱渊没好气的瞪着毛海峰,“这船队是谁的?”
  “老谭……不,是钱大人您的。”
  “钱某又没出银子修码头,修库房,不能以粮食抵扣下次出海税银,甚至……”钱渊压低声音说:“唐荆川那边扣着好些大户船队呢,回头不放我的船队出海怎么办?”
  “不会吧?”
  “不会?”钱渊嗤之以鼻道:“你出去打听打听,荆川公是什么样人!”
  “这批粮食平价卖给宁波府衙,唐荆川定能放船队出海!”
  “要知道,时间就是银子,能多跑一趟,就能多赚几万两银子,弄点毛毯回来能顶什么用?!”
  毛海峰目瞪口呆,“账是怎么算的啊……娘的,读书人就是阴…………呃,聪明!”
  钱渊扬扬手中的那几张纸,“方先生到底在不在,得和他商量商量……”
  “商量什么?”谭七指突然问。
  “说起来出海贩货只要能回得来,都是能赚银子的,但能赚多少,这里面就有讲究了,比如茶叶。”钱渊将纸摊在桌上,“南洋那边多有明人迁居,事实上,西洋人从大明买茶叶已经很多年了。”
  “茶叶分为三等,普通茶叶只是大路货,稍好一点的茶叶都是茶山、茶园出产的,精品茶叶那在大明也是名声赫赫,如松萝茶、龙井、瓜片、石花……”
  “这账本明显是流水记账的,也没重新整理过,此次去南洋贩货,普通茶叶是量最大的,但不过五天就已经卖完,倒是松萝、龙井到最后一天半卖半送才清仓。”
  “你们说,下次贩茶,三等茶叶,如何配比?”
  谭七指看看毛海峰,后者干笑着说:“要不去问问方先生?”
  “在在在,就在这儿,那日老谭回航,将先生从舟山上带过来的。”
  对方松了口,钱渊反而不急了,“待会儿再说,还有事……”
  顿了顿,钱渊压低声音,“怎么分?”
  “什么怎么分?”毛海峰茫然看看谭七指才反应过来,笑道:“义父交代过了,船队都送钱大人您了,自然是您来分。”
  “老谭那边好说,自然要留一份……”钱渊皱眉道:“五峰船主那边……”
  毛海峰咂咂嘴,面前这货虽然贪财,但挺上道的啊,很讲规矩……当年在沥港交易出海贩货的,都是给汪直上供的。
  “其他船队……你们就别想了。”钱渊正色道:“只不过这支船队毕竟是五峰船主相赠,分一成利也说得过去……”
  毛海峰犹豫了下,“回头我先问问义父。”
  汪直手下海商早有共识,钱渊钱展才是个贪财的,别为了这点银子闹出事来。
  “好好好。”钱渊随口说:“不过加上一句,这一成利……得往后拖拖,至少要明年再给,现在兜比脸都干净。”
  毛海峰无语了,那还说个屁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5/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