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801

  “胡汝贞嘉靖三十三年升任浙江巡抚,次年升任浙直总督,大力于浙江、苏松、福建、江西、南直隶部分府洲推行提编法……”
  唐顺之皱眉问:“如何?”
  “记得去岁闽粤两地洪灾,闹得挺大。”钱渊皱眉道:“只怕钱粮供应不及。”
  钱渊比唐顺之更清楚如今朝廷在全国范围的经济状况,宣大蓟辽等地这两年难熬的紧,宣大总督、蓟辽总督均下狱论罪,浙江、江西、福建这几年都承担着输送钱粮以抗倭的重任,有的府洲提编都到嘉靖四十年之后了,已无余力。
  也就是说,官兵能迅速扑灭叛乱还好,如果不能,宁波府镇海税银必定会承担起输送钱粮保证后勤的重任。
  钱渊详加解释后道:“如今是七月下旬,即将秋收,令出海商船回程从南洋、朝鲜等地收购稻米……先不动,等西苑来信。”
  孙丕扬立即赞同道:“平价收购,多修粮仓,如若许诺携米而归,可先得出海文书……另外,府衙、县衙这边银两未必够,展才?”
  “八家海商均已抄家,田产均没为官田,现银倒是不多,回头钱某交代一句就是。”
  唐顺之叹道:“多事之秋啊,可惜胡汝贞率大军驻守处州府,不敢越境击贼,如若贼兵举而东向,元敬……”
  话未说完,钱渊猛地回头呼道:“去叫戚继美来!”
第630章
心真脏
  处州府丽水县。
  在一阵鸡飞狗跳之后,总督府在胡宗宪从龙泉回到丽水后恢复了平静。
  谁都没想到,在剿倭局势越来越好的情况下,突然爆发如此大规模的民乱,而且贼军动作太快,短短半个月内就席卷三府。
  郑若曾久久的站在地图前,前些天他就发现了盘踞在福建西北、江西东南交界处的倭寇很不寻常,或者说不太像是从海上而来的倭寇。
  现在郑若曾也看明白了,贼军如此顺利连续攻破汀州、邵武、建宁三府,之前那些倭寇或者说盗匪只怕是埋下的伏子。
  一身戎装的胡宗宪扶剑大步而来,脸上没什么特别的神情,但众幕僚都心思敏捷,善察言观色,更跟了胡宗宪多年,都能感觉到胡宗宪内心深处的踌躇满志。
  毫无疑问,这是胡宗宪建功立业的机会。
  戚继光如今正在福州府剿倭,遍数东南,论麾下强军,无过胡宗宪。
  偏偏俞大猷、刘显等多位将官驻守处州、衢州,均临近福建,胡宗宪又调集兵力,麾下逾两万官兵。
  无论是从兵力配置,还是远近程度,胡宗宪都当仁不让。
  胡宗宪已然去信严嵩父子,希望朝廷许其越境剿匪。
  钱渊这只穿越的蝴蝶让这一世的胡宗宪绽放的光辉比前世要黯淡的多,在两浙倭患已平,戚继光南下入闽连连大败倭寇的情况下,胡宗宪很难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了。
  对于突然出现的“飞龙皇帝”,在胡宗宪心中,喜大过忧,他已经盘算过,除非朝廷又要调集广西的狼兵,否则自己将是最佳选择。
  当然了,唯一的问题在于,这位“飞龙皇帝”不要太过草包,被三拳两脚就收拾了。
  张琏没有辜负胡宗宪的信任,七月二十二日于邵武县称帝,七月二十五日分兵两路,一路攻入延平府,兵锋直指福建巡抚吴百朋,一路攻建宁府首府建安县,试图两面合围吴百朋。
  七月二十八日,驻守建宁府的福建都指挥使王豪贸然率军出战,全军覆没。
  贼首萧晚攻建安县不克,转而攻陷松溪县,然后南下停留在建宁府、延平府、福州府的交界处,一方面隐隐合围延平府的吴百朋,另一方面威胁正在剿倭的福建总兵戚继光所部后路。
  已经前移至龙泉乡的总督府内,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处于争吵核心却没有发言权的俞大猷面无表情的盯着地面,脑海中浮现出昨晚周济送来的那封信。
  周济,松江华亭人,钱渊第二批招募的护卫,曾随钱渊先后出战崇德、临平山,亦随徐渭、杨文从徽州府千里追击倭寇。
  嘉靖三十五年,钱渊将周济塞给了谭维,到汪直来降,周济回归钱家护卫队,又被钱渊指派,成了谭七指的左膀右臂。
  钱渊之所以选周济来面见俞大猷,是因为去年上虞大捷后,就是周济撞见了俞大猷,后者才在距离篡风镇不远处设伏,断绝徐海退路。
  “去岁徐海授首,胡汝贞欲击五峰而建功立业,钱某一力阻拦,以至生隙……”
  茅坤指着地图振振有词,“贼军虽号称十万,实则不过数万,多为被裹挟青壮,如今两军东入延平府,如双臂展开,其腹心邵武县已然无遮无挡,以志辅之能,当一战而定乾坤!”
  “胡汝贞此人,通权谋,好权势,惜其量窄,浙直总督不得越境追击……”
  郑若曾的声音尖锐起来,“鹿门公,就算攻下邵武县又如何,延平府吴惟锡岌岌可危,萧晚麾下数千贼兵,连破邵武、松溪,战力不低,如若径直南下沿闽江东进,戚继光腹背受敌,到那时候,全闽都要翻了天!”
  “志辅兄得陛下信任,调任南赣总兵,当以大局为重,勿使元敬腹背受敌,惟锡兄文武双全,惜无将可调,无兵可使……”
  王寅打断了茅坤和郑若曾的争辩,叹道:“自吴惟锡调任福建巡抚,福建提编已有数月未至,钱粮短缺,如若不能一战功成,战事延绵,难以相控。”
  郑若曾脱口而出,“宁波税银当充军饷。”
  话刚说出口,郑若曾就知道说错话了,侧头看去,一直没发言的胡宗宪脸色阴沉。
  厅内一时安静下来,俞大猷偷眼看去,想起信中最后那句话。
  “嘉靖三十三年陶宅镇,领兵杀敌,某不如志辅兄,整理后备使大军粮饷无忧,志辅兄远逊钱某。”
  俞大猷清晰的记得,那夜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没完没了,时任兵部尚书的聂豹长久的站在台阶上,当自己请示口粮被倭寇焚毁之后,周师爷带着自己连夜去了华亭县,看到了那几栋宅子里存放的洋糖。
  “毕竟调任的是志辅。”胡宗宪缓缓道:“志辅如何看?”
  胡宗宪心里满是烦躁,他以为自己能得允许越境击贼,可惜朝中下文,直接将他手下最得力的俞大猷调去福建、江西。
  俞大猷向来谨慎,施礼道:“军情未明,末将欲赴任后多派斥候再定。”
  胡宗宪的脸色更难看了,戚继光南下入闽,刘显数次败于倭寇之手,军中威望不高,所以他刻意多加笼络俞大猷……可惜效果不太好。
  王寅笑道:“展才曾赞东南俞龙戚虎,志辅一时名将,此次入闽定能建功立业,不过……”
  顿了顿,王寅话题一转,“两浙遭倭患多年,民力已竭,志辅即刻启程,福建巡抚吴惟锡在延平府,江西巡抚游震得在袁州府……”
  这话已经说得够清楚了,你俞大猷不听话,那就别想从总督府拿走一粒米,有本事你去找吴百朋、游震得要!
  吴百朋如今正在和张琏两军对峙,而游震得在袁州府……江西全省最靠西的府洲。
  胡宗宪微闭双目,厅内幕僚多沉默不语,唯独两人脸色铁青,忿忿不平,一个是郑若曾,另一个是何心隐。
  三刻钟后,俞大猷趋马离开了龙泉县,不仅仅是粮饷无着,就连麾下将士也被拨走近一半,原本拥兵五千,如今只有三千亲手编练的新军。
  “立即开拔入闽。”俞大猷低声吩咐,转头看了眼不远处的周济。
  “俞总兵,如何?”周济低声问。
  “不管那边了。”俞大猷脸色平静,低声问:“确定能联络得上?”
  周济拍着胸脯,“愿为大军斥候,查探军情。”
  俞大猷盯着周济,“上次见你,篡风镇外设伏,那是老夫生平仅有的险招,不料此次再见,又要兵行险招!”
  周济干笑几声,凑近又问:“俞总兵,总督府那边到底如何?”
  俞大猷不理睬他,径直传令拔营出发,耳边却传来周济的低语。
  “反正出发前,少爷说……胡汝贞心脏。”
  俞大猷身子一僵,顺手一甩马鞭,双腿一夹,趋马向前。
  俞大猷不傻,相反他是个聪明人,他看得清总督府诸位幕僚的那番争吵到底是为什么……
  胡宗宪欲借民乱建功立业,可惜朝中或者说陛下没有选择他这个浙直总督。
  所以胡宗宪不想看到俞大猷迅速剿灭贼军,他希望俞大猷能坐山观虎斗,如若吴百朋兵败,甚至戚继光腹背受敌……局势大坏,胡宗宪才有可能出现在朝廷的选择名单上。
  心真脏,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第631章
援军
  从七月十四日吴百朋得知消息,立即整军东进延平府,到七月二十二日和数万贼军对峙,再到今日八月初一,已经是十七天了。
  仅仅十七天,未满四十岁的吴百朋已是两鬓微白。
  十七天,约莫四分之一的福建省陷入贼手,汀州府、邵武府大半沦陷,仅有数县勉力支撑。
  最让吴百朋痛苦而担忧的是,建宁府也没能逃过一劫,虽然府治所在的建安县仍在,但贼首萧晚率军南下……其他的都不怕,就怕萧晚去捅戚继光的屁股。
  几路信使都已经派出去了,吴百朋对如今的局面一筹莫展,没办法,城外的贼军就像牛皮糖一样,黏到手上就甩不开。
  吴百朋并不担心脚下的南平县会被城外贼军攻陷,虽然贼军凶悍,但吴百朋麾下数千兵丁是以他从浙江带来的武卒为骨架构建,战力虽然不能和戚家军相提并论,但也称得上一支强军。
  这几日,吴百朋数次亲自率军出城,几番交战即使不胜,亦能从容避入城中,但张琏麾下数万之众,一败再败也不推走,拖的吴百朋难以回军。
  “中丞大人,留末将守城,大人率军沿闽江往东。”一员将领低声建议。
  吴百朋微微摇头,“如若南平城破,延平府难以支撑,延平府位于全闽最中,一旦贼军拿下延平府,东面福州府,漳州府、兴化府、泉州府尽皆难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