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801

  “臣谨按大学士严嵩,陛下任之甚颛,侵之甚厚,以贵则位秘人臣富则货盖天下……”
  “自嵩辅政以来,边塞重将督师无不由贿赂而来,以至祖宗两百年防遗之计盖为糜……”
  “军需所用但出户部,必四分得用,六分入嵩……”
  徐阶尽量用平稳的口吻读完多达千余字的弹劾奏章,严嵩居然讶然笑道:“好文笔,犀利不让孔璋,可惜老夫未有此疾。”
  所谓的孔璋指的是三国陈琳,一篇讨贼祭文让曹孟德冷汗迭出,头风病不治而愈。
  “上书者何人?”
  “刑部主事董传策。”
  “非科道言官?”严嵩有些惊讶,沉吟片刻后道:“嘉靖二十六年庶吉士?”
  “国子监出身?”
  “难道是松江府人氏?”
  这三种出身都是徐阶心腹门生,董传策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松江府华亭人氏。
  严嵩惨然一笑,“子升倒也舍得!”
  已经是刀剑相向,自己的匕首都顶到对方咽喉处了,徐阶还是恭恭敬敬,“还请元辅示下。”
  严世蕃离京后,徐阶先默不作声,甚至私下以礼赠严府以示缓和,直到半个月后才突然发起致命一击。
  一切的根源在于嘉靖帝,驱逐严世蕃是因为嘉靖帝对其的厌恶,留下严嵩是因为旧情,而如今,严嵩先有失口建议陛下移居南宫之语,后有董传策弹劾,嘉靖帝必然心生不耐。
  徐阶在心里盘算过,此次至少有五成的成功率,董传策弹劾奏章中除了严嵩……谁都没有弹劾,包括严世蕃,董份,赵文华鄢懋卿这等严党中坚。
  此时此刻,严嵩心里是失望并欣慰的,失望于不能平稳的致仕交接,很可能是被弹劾后勒令致仕,但同时欣慰于自己之前的决断,提前将严世蕃赶出了京城。
  老夫不做抵抗,严党灰飞烟灭,你总能留严世蕃一条命了吧。
  先赶走你,等尘埃落定……再报仇不迟,就算你死了,还有你儿子严世蕃呢!
  严嵩手撑着桌案缓缓起身,“子升自行票拟吧
  “涉及阁臣,还是请陛下御览……”徐阶话还没说完,眼角余光瞄见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悄然入内。
  徐阶大为诧异,陆炳其人向来谨慎,就算八面玲珑私下与阁老重臣来往,也是私下的。
  虽然陆炳和徐阶,严嵩都是姻亲,但从不在西苑私见,更别说入直庐了。
  “元辅,陛下召见。”
  严嵩皱皱眉头,微微点头,转头道:“余事子升自行票拟吧。”
  徐阶笑着将严嵩扶出门,顺手将董传策那份奏章塞过去,“元辅慢走。”
  一旁的陆炳看着徐阶的眼神极为怪异。
  徐阶返回直庐,在心里盘算自己的小算盘,突然哑然一笑,他想起了自己那个不听话的孙女婿。
  如果此次弹劾败,董传策必然下狱,而随园很可能也会被牵连。
  如果弹劾事成,那么在京中各方势力眼中向来凝聚性极高的随园,将不再牢固。
  徐阶在直庐里一直等着,等着,没有等到任何消息,等他离开西苑,立即有心腹来报。
  两刻钟前,刑部主事董传策下昭狱。
  一刻钟前,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亲入随园,在众目睽睽之下,带走了翰林院侍讲陶大临。
第737章
变化
  京中局势乱不可言,短短月余,分宜、华亭之争已渐渐分出了胜负,严党连损大将,严世蕃又被驱逐出京,看起来一蹶不振。
  但董传策的下狱,又让局势再次复杂起来,在此之前,这个名字默默无闻,但一篇文采非凡,犀利之极的《亟处大奸巨恶以谢天下疏》让他一时声名鹊起。
  推开窗户,才刚刚醒来的胡正蒙看看天色,算了下时辰,觉得还来得及……裕王府讲官中,就属他最不上心,平日里话最少,和高拱矛盾也最小,所以也得裕王另眼相看。
  探花郎,翰林院侍读,裕王府讲官,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闪闪发光,而胡正蒙当年是得嘉靖帝在众多人选中亲自挑出的,这也让他在裕王府中有独特的地位。
  但胡正蒙有些厌倦了……因为,如今的裕王府中也是勾心斗角。
  胡正蒙心知肚明,自己和张居正、殷士儋、林燫同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此事颇遭高拱忌惮,而自己又是绍兴府余姚人,和大部分随园士子都有同乡之谊,平日也有些来往……因此也更遭高拱猜忌。
  但也正因为后一个原因,裕王才会让胡正蒙出面……因为三年前钱渊以御史南下巡按浙江,携剑相送的正是胡正蒙。
  出仕十余年,胡正蒙孤身一人在京,妻子早逝,孩儿在余姚老家,洗漱完出门,顺路去吃了些早点。
  一碗豆花,两根油条,再加一个肉包,足够了,味道好,价格低廉……京城大都是一日三餐,这点分量对于文人来说足以饱腹了。
  丢了几个铜板,胡正蒙笑着想,豆花、油条都是钱家酒楼传出来的,最早是在随园中出现,就连豆花里的洋糖据说最早都是展才所制,如今打理应星糖铺的是王妃的弟弟。
  晃晃悠悠一路去了崇文门,胡正蒙在心里琢磨昨日裕王府诸事,得知展才今日归京,殿下大喜,欲指派讲官出迎,不料高拱突然冒出来……朝局诡异多变,还是不出迎的好。
  陈以勤、殷士儋资历最老,这次和高拱闹的不可开交,最后裕王不得不点名胡正蒙代为出迎……这是个几乎没有存在感的角色。
  出了崇文门,没走多远就隐隐看见亭子,京城迎来送往都在这儿,类折柳灞桥,胡正蒙第一眼瞥见了昨日在王府内一言不发的张居正。
  “啧啧。”胡正蒙忍不住啧啧两声,真够拉的下脸的,要知道从姻亲关系来说,张居正算是钱渊的长辈呢。
  再环顾四周,多有熟悉的面孔,大都年纪也不大,相对来说,对当年钱渊舍弃翰林之位南下击倭保持敬意的都是年轻官员。
  不过,这其中也有类别。
  比如大理寺卿鄢懋卿,显然是以严党的身份出迎。
  比如国子监司业张居正,显然是以徐党的身份出迎。
  此外,除了以诸大绶、孙鑨、吴兑等随园士子之外,还有不少东南出身的年轻官员,乡梓家族得以保全,自然是要来迎一迎的,对他们来说,钱渊就是一个传奇。
  当然了,胡正蒙本人也是以裕王府讲官的身份出迎的,多有官员上来打个招呼,倒是张居正只遥遥点头示意。
  “咦,贞耀也来了?”胡正蒙点点头,“也是,你应该来。”
  刚中进士选官刑部主事的林烃笑着行礼道:“今日好大的场面。”
  如今林烃和钱渊之间的瓜葛已然传遍京中,林烃也两次拜会随园……胡正蒙忍不住猜测,昨日高新郑大失常态,说不定就与此有关。
  “愚兄在京十余年,从未见过如此场景。”胡正蒙忍不住咂咂嘴,“能与之类比的,也就三年前了。”
  “三年前?”
  “三年前,展才转都察院御史南下巡按浙江,多有同僚至此相送……”胡正蒙顿了顿,眯着眼看这儿远处,“来了。”
  随着沉闷的马蹄声,一行马队缓缓而来,为首者身穿长衫,虽是文士打扮,但衣袖、衣衫下摆均有裁剪,腰间配有长剑,看起来利索之极。
  钱渊翻身下马,大步而来,视线所及尽皆熟悉的面孔,有志同道合的密友,有面和心不和的同僚,有只差没撕破脸的张居正,还有受人之命前来的鄢懋卿。
  众人向前迎去,中间让出一条小道,胡正蒙笑着上前拱手:“三年不见,展才南下平倭,于国有功,如今归京,风姿依旧。”
  论位份,自然是代表裕王而来的胡正蒙最先出列。
  “不敢当于国有功。”钱渊解下腰间佩剑,双手平托向前,“三年前,殿下以此剑相赠勉励,今日归京,奉还此剑。”
  胡正蒙推了回去,“殿下以此剑相赠,望展才持剑向前,果敢勇决。”
  钱渊沉默片刻,笑着将佩剑悬在腰间,转身向着鄢懋卿、张居正、诸大绶等人行礼。
  外围的胡应嘉默默看着这一幕,心里感触很是怪异,三年前,他也是出京相送的一员,那时候的钱展才锐气逼人,如同一柄锋锐无比的利剑,寒光四射令人胆寒。
  三年来,钱展才南下击倭,屡屡大胜,招抚汪直,设市通商……可以说,钱渊这个名字始终没有被朝堂遗忘,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分量更重。
  胡应嘉去年南下,亲眼所见,东南的钱展才横行无忌,无论是名望还是势力都让人瞠目结舌,更兼舌厉如刀,不料今日一见,温文儒雅,寒暄起来像个久历宦海的老官僚。
  一一寒暄过,钱渊笑着看向张居正,“你我如何称呼?”
  一旁有人窃笑起来,那笑声夹杂着几丝嘲讽,张居正妻子徐氏当年可是和钱渊传出过瓜葛的。
  张居正像没听见似的苦笑道:“展才你这张嘴,一点都没变!”
  钱渊大笑连连,笑声中夹杂着张居正能听得出来的冷意,前日夜间彭峰急行赶至通州,带来了两个消息。
  其一,严世蕃已死的消息已经传遍朝堂上下,严府在短短几个月内第二次挂白。
  其二,董传策供出了同谋陶大临,后者下昭狱。
  就在钱渊一头雾水的时候,孙鑨四弟孙鑛带来口信,陶大临为董传策那篇《亟处大奸巨恶以谢天下疏》定稿,但此事是去年所为。
  钱渊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徐阶,他难以理解徐阶的选择,在还没有彻底解决严党之前,贸然开战,这是一个成熟官僚应该做的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