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801

  年纪稍小的貌美女子就是钱渊之前见过的那位,突然指着钱渊说:“老爷,他能作证,那汉子只是饿晕在巷子里……”
  看众人视线转过来,钱渊摸摸鼻子只能点点头,“呃,确实如此……”
  沈教谕闻言精神大振,一把揪住钱渊的衣袖连声询问,脸色渐渐好看起来。
  “得,没戏看了。”项元汴无聊的踢踢地上的雪,“老沈,这些年弄了不少钱呢,看这身段,要么是扬州的,要么是秦淮河上的。”
  项元汴在崇德县是出了名的浑人,沈教谕懒得理会,赶紧亲手扶起那两女子。
  “哎呦,姐妹花……”项元汴眯着眼打量,视线在之前一直低着头的女子身上打转。
  这女子年纪稍大,身量不高,但身段绰约间带着娇媚之意,瓜子脸上的眼睛如同墨点一般明亮,顾盼之间一股媚意扑面而来,惹得项元汴直咽唾沫。
  人间尤物啊……钱渊看得目不转睛,如果化了妆,再穿上制服,这质量放在前世上海自个儿都不敢带出台,太贵太贵!
  巷子里一片寂静,项元汴往前挪了两步,身边给他打伞的仆役还站在原地傻傻的盯着那女子。
  沈教谕拉着脸将两个外室都赶进内屋,回头道:“记得县尊昨日还去项府拜访,听说项老大人受了风寒?”
  这句话意思很明显,别打歪主意,不然老子一状告上去……父亲养病卧床不起,儿子出来寻花问柳!
  项元汴打了个哈哈,“多虑了多虑了,朋友妻不可欺……”
  看着房门砰一声紧逼,再看看还不肯回去的项元汴,钱渊撇嘴道:“朋友妻……不客气,对吧?”
  “哈哈!”项元汴忍不住竖起大拇指,“正合吾意!”
  文彭笑骂几句拉着众人回屋,项元汴还不停嚷嚷,“老沈真是好艳福!”
  旁边侍酒的女子娇笑道:“公子,要不明儿帮你打探打探?”
  “哎呦,还想做王婆啊!”项元汴伸手捏了把,“行,先问问来历,花名也问问。”
  “这个不用问。”女子一边斟酒一边说:“来历不太清楚,不在嘉兴落的籍,现在估摸都换了本姓,那妹妹姓王,名绿姝,姐姐名翠翘……”
  随意听着的钱渊一愣,这个名字……
  “砰!”
  “砰!”
  两声拍案声陆续响起,将项元汴吓了一跳。
  “我知道!”文彭眼珠子都瞪圆了,“那王翠翘三四年前是秦淮名妓,颇有些名气!”
  孙克弘瞄了眼钱渊,“渊哥儿?”
  钱渊揉了揉发硬的脸庞,“没什么……是个好名字……”
  “不对劲啊!”项元汴淫笑道:“渊哥儿难不成也听说过,啧啧,出了孝期要赴南京乡试,考场外就是秦淮河呢!”
  钱渊苦笑摇手,心里却在琢磨,不知道青楼女子重名的多不多,难道这真是历史上大名鼎鼎颇具传奇色彩的那位王翠翘?
第78章
气运?
  雪愈发大了,大如鹅毛的雪花伴着寒风扑面而来,让钱渊都有点睁不开眼睛。
  顺手拿过张三手里的伞挡了挡,仔细辨认才找到那条巷子,钱渊一声不吭拔脚就走。
  身后的杨文瞄了眼依稀还有灯火的青楼,紧走几步低声说:“少爷,你别是……”
  “寻花问柳还带着你们干嘛?”钱渊没好气的哼了声,“何况还让你们带上兵器!”
  张三和杨文交换了个眼神,都茫然无措,少爷回府后长叹短叹就没停过,三更天了居然还要出府。
  也就是项家没什么护院,一行人是攀着墙头偷爬出来的。
  自从听到那个名字,钱渊就一直坐立不安,他隐晦打听过了,那沈教谕家有悍妻不敢夜宿他处,这才带着杨文等人偷偷出了府。
  “就是这家。”钱渊眯着眼辨认,“敲门。”
  杨文敲了半响里面也没动静,回头看见钱渊做了个手势。
  杨文咧咧嘴,从怀里拔出匕首捣鼓了几下很顺利的打开门,张三犹豫着手持腰刀走进门,心里盘算自家少爷这是要打家劫舍?
  里面传来女子尖锐的喊声,有桌椅倒地声,哭泣声……
  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夜深人静的巷子里听起来颇为刺耳,钱渊大步走进屋,借着已经点燃的蜡烛昏暗的光线看去,那两个女子正蜷缩在床脚处颤颤发抖。
  “是你……”稍小的女子认出了钱渊,她应该是妹妹王绿姝。
  张三瞄了眼那女子,又回头看了眼钱渊……少爷这不是打家劫舍,怕是劫色吧!
  从地上扶起一个圆凳摆在床边,用袖子轻轻拂去灰尘,钱渊定睛细细看了几眼,“王翠翘?”
  看见女子条件反射往后缩了缩,钱渊点点头,挥手让杨文等人出去。
  屋内陷入一片寂静,姐妹俩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想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长久的沉默后,钱渊轻声问:“你们救的那汉子呢?”
  王绿姝缩在最里面不敢吭声,王翠翘抖着声音低低回道:“老爷赶走了。”
  “那人患病?”
  “是。”
  “不认识?”
  “不认识。”
  似乎不是冲自己姐妹来的,王翠翘渐渐好奇起来,微微抬头偷眼打量,那男子端坐在圆凳上,阴暗的烛光衬托出他凌角分明的面孔。
  “知道他是哪儿人吗?”
  “不知道。”
  “听得出口音吗?”
  “听不出。”
  这时候,钱渊敏锐的发现缩在最里面的王绿姝嘴唇微启,笑着指了指,“你说。”
  “不……不知道……”
  带着哭音的娇媚女子楚楚可怜,让人不由心生怜意,但钱渊呵呵笑了笑,指了指门外,“你们希望换个人来问?”
  青楼女子向来最懂得察言观色,姐妹俩都听出了笑声中夹杂的冷意,王绿姝立即脱口而出,“听口音像是徽州人。”
  “应该是。”王翠翘小心翼翼的补充道:“我们姐妹以前在秦淮……见过不少徽州巨贾。”
  如今徽商已是天下闻名,徽州人在扬州、秦淮河上一掷千金是常事。
  钱渊点点头,脸色愈发阴沉下来,又沉默半响后才开口问:“那人是和尚?”
  “不是……对了,发髻有点松动,哎,还真有可能!”
  又是一阵长久的沉默,钱渊目不转睛的盯着王翠翘,心里暗叹自己还是迟了一步。
  在听到王翠翘这个名字之后,钱渊当时就出门探看,但那汉子早已经没了踪迹。
  徽州口音,发髻松动可能是个和尚,再加上王翠翘这个名字……钱渊有八成把握,那汉子应该就是后来自号“天差平海大将军”的徐海。
  对于徐海这个人,用不着多说了,此人手下最多时候有多达数万的倭寇,而且是经过建制淘汰,大抵有了军队模样的倭寇。
  杀人掠地那是常事,最重要的是,徐海长期在苏松两地活动,而且还将松江作为根据地。
  其实目前的倭寇大都是海商出身,战力不算多强,卢镗、俞大猷都频频传来胜绩,浙江沿海被打的那么惨很大程度是明军太窝囊。
  倭寇战力提升的关键就在徐海,是他和倭人合作,将大批流浪武士引入内地,以这些倭人为先锋,在戚继光横空出世前几乎无人可制。
  后来的东南总督胡宗宪为什么花了那么多精力,又是反间计,又是劝降,最后还不惜背上杀俘的骂名?
  归根结底是,打不过!
  东南抗倭一战长达十年,汪直是名义上的倭寇头领,但实际上造成伤害最大的恐怕还是徐海。
  钱渊暗暗咬牙,要是今天能将其抓获或斩杀,日后东南抗倭的局势很可能不会像历史上那么糟。
  被人目不转睛的盯了许久,王翠翘渐渐不安起来,其实这种待遇在她之前很多年里都是常见的,但她并没有从今天这男子的眼神中看到以前常见的贪婪、欲望……
  钱渊也发现了对方的不安,历史上的王翠翘有着传奇色彩,据说她在徐海死后投海自尽,明末有好几本小说、话本都将其作为原型,甚至还传到越南,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金云翘传》。
  而这对姐妹救助徐海,很可能就是王翠翘和徐海之间的起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