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5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2/801

  “那是子维兄不知内情。”钱渊长笑道:“大明物宝天华,丝绸、茶叶、瓷器……太多太多的货物,均被西洋视为宝物,如今只有镇海、宁海两处通商口岸,有多少货物,海商都吞得下!”
  “只需缴纳税银,不得走私贩货……虽荆川公、望之公不会随意发放通商文书,但钱某能保证,晋商的份额不会比浙商、徽商之外的其他派系少。”
  张四维在心里思索,镇海、宁海地处浙江,而汪直又是徽州人,钱渊给出的承诺……已经让自己不敢相信,实在太诱人了。
  但对面这位青年为何如此大方?
  送礼也是有技巧的,特别是在官场上,无来由的好意比无来由的恶意更让人警惕,钱渊自然不会忘记这点。
  手持酒壶斟了杯酒,钱渊正色道:“叔孝兄与子维兄相熟,当知钱某所愿。”
  “钱某南下三年,屡有战功,设市通商,但至今海禁未开。”
  “让利无非是想将晋商绑上这条船,他日朝中若有人言再厉行海禁,他日若钱某建言开海禁,还请子维兄助一臂之力。”
  张四维恍然大悟,笑道:“虽归乡三年,但也听闻镇海税银解朝中用度之窘,辽东、蓟门、福建、江西,多少民众因镇海粮银而活。”
  “子维兄谬赞了。”钱渊拾起筷子笑道:“尝尝这道洋芋丝。”
  张四维挑了筷夹杂着肉丝的土豆丝入嘴,嚼了嚼眼睛一亮,“嫩滑可口。”
  那当然,这个时代的肉食还没有普及下锅前勾芡的做法,用红薯粉调和肉丝,加盐搅拌均匀,放置一刻钟再下锅,肉丝滑嫩无比。
  “这就是其二了。”钱渊指了指菜盘,“红薯、洋芋在西北推广不利,还望子维兄襄助一二……当然,要等今秋收成之后再说。”
  张四维也曾经不止一两次听孙鑨、孙丕扬说起这事,好奇问:“真的亩产二十石?”
  “不低于十五石。”钱渊郑重其事道:“关键是耐旱易活,用水较少。”
  张四维神情也慎重起来,缺水……这是西北地区难以根治的大问题,秦汉唐时期修建的水渠如今大都不顶用了,如果有如此耐旱同时又高产的作物在西北推广,这对于张家、杨博以及自己,都有着非同反响的意义。
  杨博对此就很是关注,曾经在信中叮嘱过张四维,若是军户种植洋芋、红薯,就算收成季节,蒙古人南下抢掠……那就可费劲了,还得从土里刨出来。
  “若的确如此,为国为民,亦为乡梓,张某当不遗余力。”张四维点头道:“有其一,其二,自然有其三。”
  钱渊微垂眼帘,缓缓道:“虞坡公已出孝期数月,不知何日归京?”
  张四维并不诧异对方问起这件事,舅父杨博去年末除服,但到现在仍然在宣府遥领兵部尚书一职,此事一直为朝中官员关注。
  “当年舅父丁忧守孝,不料俺答南侵,诸将无力相抗,舅父不得已而奔赴前线。”张四维叹道:“去年末曾书信往来,舅父言当日是陛下御笔钦点,如今……”
  钱渊忍不住心里吐槽,看来徐阶、严嵩不彻底分出胜负,他杨惟约就不肯回来趟这浑水!
  沉吟片刻后,钱渊低声问:“听闻虞坡公与遂安有些误会?”
  所谓的“遂安”指的是浙江遂安县,张四维当然听得懂这是指出身遂安县的兵部左侍郎江东。
  张四维眼神闪烁不定,“展才说笑了,少司马与舅父颇有交情。”
  钱渊噗嗤笑道:“子维兄这才是在说笑。”
  这三四年里,京中六部,最稳定是工部、户部、礼部,尚书都没变过,刑部只变动了一次,嘉靖二年进士出身的贾应春致仕,欧阳必进接任,变动最频繁的是吏部,从李默到吴鹏,再到如今的欧阳必进。
  而最复杂的就是兵部,虽然只变动了一次。
  杨博远在宣府,遥领兵部尚书,而兵部诸事是左侍郎江东暂领,这两个人其实是同年,都是嘉靖八年进士,但偏偏成了死对头。
  嘉靖三十五年,俺答南下围大同右卫长达半年,始终无法解围……当时的宣大总督杨顺将俺答长子的小妾给拐跑了!
  嘉靖帝心急如焚,南边的倭乱还能暂且容忍,毕竟杀不到北京来,但俺答可是近在眼前,再来一次兵围北京,嘉靖帝都得去向祖宗叩拜请罪了。
  于是,嘉靖帝选择罢兵部尚书许论,下令夺情起复刚丁忧半年的杨博,令其复位兵部尚书,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
  而与此同时,时任兵部左侍郎的江东正好率军出击,解大同右卫之围……本来兵部尚书许论已然滚蛋,应该是江东升任大司马,没想到斜刺里杀出了个还在丁忧的杨博。
  从那之后,两人就结了仇,杨博始终不肯回京,也不肯上书请辞,而江东回到京中继续任兵部左侍郎……嘉靖帝看他很不顺眼,因为一旦有胜战,都是严嵩报喜,一旦打了败仗,严嵩缩头将江东推出去报丧。
  但江东和随园的关系却很不错,钱渊在东南暗中掌控多军,军中将校升迁,主将调任,这种事不可能绕过暂领兵部的江东。
  如果没有江东,戚继光麾下诸多将校,还有戚继美、卢斌、侯继高、鲁鹏、岳浦河、张元勋、杨文等将官哪里有那么容易就得以升任。
  这也是钱渊最担心的一个地方。
  江东和杨博结仇,日后杨博回京……钱渊不记得杨博有没有入阁,但必然挺到隆庆年间,一旦回京必然清洗江东旧部,也会对江东某些升迁做调整。
  这也是孙丕扬去信镇海后,钱渊决定入京后立即与张四维会面的原因。
第754章
盟约(下)
  酒已凉,菜已冷,相对而坐的两人毫无散席之意。
  “浙江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藏杀机,倭寇虽不敢来犯,但依旧流窜海上。”钱渊解释道:“大批商船出海,有的西去倭国,有的北上朝鲜,有的南下去南洋,若无水师护佑,若无得力将官,只怕日后还有反复。”
  说到这,钱渊拱拱手,此意不言而喻。
  张四维松了口气,笑道:“戚元敬、戚继美一门双杰,俞志辅一时名将,卢镗、侯继高后起之秀,葛浩、张元勋台州虎将,均剿倭杀贼有功……”
  看对面钱渊依旧眉头紧锁,张四维也皱皱眉头,试探问:“浙江?”
  “不一定是浙江,日后或许还会选苏松、福建开海禁通商。”
  张四维缓缓点头,“此事张某不敢应下,还等舅父回朝……”
  文官对武将的天然警惕性……钱渊苦笑一声,“子维兄肯帮忙言语一句,钱某已然感激不尽。”
  钱渊的底线是留下戚继美,而杨文是必定不能调任的,不过如今董邦政调任浙江总兵,钱渊放心不少。
  顿了顿,钱渊突然笑道:“倒是北山公不用子维兄言语了。”
  “哈哈,北山公与舅父诗词唱合,乃为至交。”张四维笑了笑,不过神情颇为怪异。
  董邦政为吴淞总兵,王崇古如今已然升任苏州知府,两人多年并肩剿倭,交情极深,张四维接到过王崇古的信件,可能就是因为和王崇古交情深,董邦政才被调为浙江总兵,彻底沦为武将。
  诸事谈定,钱渊不再说正事,只笑着说起东南诸般趣事,从海外传来的番茄、玉米棒倒算了,还有各式香料、水果,精致的毛毯,威力巨大的鸟铳和铁炮。
  张四维对东南关注的重点一在于通商,二在于剿倭,仔细询问上虞大捷、山阴会稽大捷的细节。
  “舅父曾在信中提到,倭寇武艺高强,无谓生死,兼之性情暴虐,不让鞑靼铁骑,展才实有大功。”
  “堂堂正正倒也不惧,只是东南少有战事。”
  聊了一阵后,张四维敏锐的察觉到问题,追问了一阵后惊讶道:“伤者七成得活,五成得归?西北战事频繁,若得此技,能活多少士卒!”
  “无碍。”钱渊大手一挥,“这番归京,诊所随之而来的也有不少人,到时候子维兄挑些去教教就是。”
  “展才做的了主?”张四维试探问。
  钱渊立即黑了脸,“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谁是子维兄身边那块墨?!”
  张四维大笑道:“舅父于苏州来信……展才与舅父见过,理应知其善谑,信中言,东南翘楚,文不出钱展才,武不过戚元敬,惜尽皆俯首雌虎。”
  “背后言他人长短,非君子所为!”钱渊冷笑道:“他日倒是要找学甫兄讨教讨教!”
  张四维笑声顿歇,这货还真是个不肯吃亏的主啊,调笑几句,就想做自己的长辈?
  不过张四维也不是个好欺负的,轻声道:“展才归京,总要去拜会殿下,倒是看展才如何与叔大兄互称。”
  钱渊眯着眼打量着张四维,哎,和这货说话比和张居正、徐阶说话还累啊!
  张四维这话明明白白的透露出这个意思,你钱展才今日相邀,难道没有其他事了?
  要知道被裕王尊为师长的高新郑对你可是很不满的……不然你曾得陛下许可随意出入裕王府,入京第一日入西苑觐见,那第二日理应拜会殿下。
  能向高新郑说清的,不能是随园中人,不能是寻常官员,只能是裕王府的讲官,张居正不会出面,陈以勤众人和高拱颇有间隙,而林燫因其弟林烃也不适合露面,最合适的人选,也是唯一的人选,就是以杨博为后盾的张四维。
  的确,钱渊选中的就是张四维。
  钱渊平静的看着张四维,“若子维兄肯帮忙,替钱某带一句话即可。”
  张四维也不说肯不肯,只问:“何话?”
  “钱某此番回京,不回翰林。”
  张四维瞳孔微缩,“展才,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虽然庶吉士也勉强算翰林一员,但没有经过留馆或授翰林编修之职,入阁之路几近断绝。
  已经起复的李默就是个例子,他是正德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但之后转为户部主事,没有留在翰林院,所以在嘉靖三十五年之前,徐阶都不视其为敌。
  直到嘉靖三十五年,嘉靖帝点李默加翰林学士……一般情况下,非翰林院出身的官员是不太可能任翰林学士的,这个职务和礼部尚书一样,是入阁的先兆……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徐阶开始谋划倒李。
  嘉靖朝情况很特殊,嘉靖帝随心所欲不太讲规矩,几任内阁首辅如张璁、夏言、方献夫、桂萼都不是翰林出身,但以后呢?
  下一任皇帝还会这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2/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