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5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6/801

  嘉靖帝不满意的摇摇头,这个人是留给你用的,这么问你就是让你来施恩的,此人南下击倭,设市通商,引入红薯洋芋,如此大功,入户部算什么赏赐……难道还能直接上任侍郎吗?
  一顿饭吃下来,裕王惴惴不安,张四维和林燫完全是背景板,嘉靖帝虽然对儿子不满意,但本来也没太高的指望。
  而钱渊,在送走众人之后,背脊都是湿漉漉的。
  阴着脸回到后院,钱渊将所有人都赶了出来,只留下小七。
  “的确有。”钱渊咽了口唾沫,“你怎么知道的?难道之前碰面那会儿看到过?那到底是什么?”
  一连串的问题,小七并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反问:“你说说看,到底什么模样,我只是偶尔瞥见了一眼。”
  钱渊定定神,拿过镜子,用指尖点着自己的牙龈部位,低声说:“就是这儿,不太长,的确是蓝色的一条线。”
  “是不是有口臭?”
  “对,就坐在他身边,说话时候一股腥臭味。”
  小七抿了下嘴,轻声道:“那条线业内称为汞线,常年接触汞,口腔卫生不良者才会有……介于他的身份,口腔卫生不太可能那么糟糕,这意味着……”
  钱渊沉下脸,从牙缝里透出三个字,“汞中毒。”
  所谓的汞中毒就是水银中毒,考虑到嘉靖帝常年修道炼丹,最大的可能是嘉靖帝服用的丹药中含有水银。
  真是不作死不会死啊!
  自古以来,人类最大的梦想有二,其一飞翔于蓝天之中,其二长生不死甚至修炼成仙。
  前者就不说了……这是需要用性命来试验的,而后者成了无数帝王将相在年迈时的终极梦想,就算不能长生不死,多活些年岁总是好的。
  理智上,谁都知道,自古没有修道而长寿的帝王,但在感性和可能性上,古代也只有这么一条路。
  钱渊算了算,嘉靖帝今年五十三岁,从嘉靖二十一年开始修道炼丹,吃了十多年的丹药……能撑到现在已经不错了。
  其实钱渊不太清楚,历史上的嘉靖帝从两三年后才开始近乎疯狂的服用丹药,并召大批道士进入西苑,朝政一概交予内阁首辅徐阶,也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了海瑞忍不可忍的呈上那份《治安疏》。
  而这一世,得益于钱渊的出现,汪直得以归顺,历史上的新倭并没有大肆入侵,而戚家军的提前成立更给予倭寇极大的威慑,再加上设市通商,大量税银入太仓库、内承运库。
  手上有了银子,嘉靖帝有了底气,开始正式作死。
  钱渊对嘉靖帝什么时候死是无所谓的……呃,因为他并不记得这货历史上是哪一年驾崩。
  “虽然没办法拍个片子,或者做血检,但程度已经不浅了。”小七逗着挂在窗台边的画眉鸟,“上次你不是说他有幻觉吗……”
  “大概多长时间?”
  “鬼知道……鬼才知道。”小七没好气说:“说不定能挺个几年,说不定明天就挂白了。”
  钱渊脑子飞速的运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高拱还没进六部,严嵩虽然生病但还没死,徐阶还在缩着脑袋当乌龟。
  穿越者给这个时代的那些大人物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影响了他们的寿命,聂豹比历史上早死了好几年,本是革职的前浙江巡抚、前南京户部尚书马坤都惨遭弃市,本应该嘉靖三十五年就被罢官死在归乡途中的赵文华还活得好好的。
  钱渊的思绪越飞越远,不过他确定,对自己来说……嘉靖帝早死早超生。
  虽然钱渊如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嘉靖帝的宠信,但这货总是要死的,而钱渊也一直在为此做准备,与高拱的和解,和张居正重新搭上关系,与裕王的来往,在东南扎下根脚……
  这时候,钱渊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如果嘉靖帝明天就挂了……按例会禁婚娶嫁配。
  便宜林烃那小子了,明儿就去和林庭机、林燫商量婚期。
第802章
出阁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暂告一段落,迎亲的花轿停在大厅外,身着大红色吉服的林烃喜气洋洋,身边环绕着潘允端、陆树德等同年好友。
  孙鑨、徐渭、吴兑、冼烔等人都请了假来助威,就连最忙碌的户部陈有年和吏部杨铨也都来了。
  钱氏、林氏都是东南望族,姻亲故旧极多,随园广有人脉,林庭机又掌詹事府,前来为小妹添妆的女眷极多,甚至裕王妃还亲自来了趟,添了一支金钗。
  站在台阶上,钱渊肃穆的对拜别的妹妹说:“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
  小妹低眉顺目,口中称是……心里却在嘀咕,到底是听这几句还是听你昨晚交代的。
  昨晚钱渊说的很清楚,嫁入林家,别怕,别怂,人家如何待你,你就如何回应,咱钱家是低头嫁女!
  谭氏、陆氏、黄氏等女眷依依不舍的看着小妹上了花轿,最前头送嫁妆的队伍已经出发了好久,再不出发怕是来不及了。
  “好了,一桩心事总算了了。”钱渊招呼随园众人就在正厅坐下,都是女方的宾客,是不需要去林宅赴宴的。
  陈有年一坐下就问:“展才,准备什么时候出发?”
  “都察院那边还没推举名单让陛下钦点。”陆一鹏笑道:“也未必是展才去。”
  “绝不可能是他人。”陈有年摇头道:“大司农都催了两次了,浙江、福建、江西都已经开始起获,大概半个月内就能统计完毕。”
  “浙江主要是宁绍台金四府,这事儿交付浙江巡按庞尚鹏。”钱渊咳嗽两声,“但陕西本就有巡按御史,也不知道我以什么名义去……”
  “巡按农事?”冼烔笑道:“只听说过巡按盐务,还没听说过巡按农事呢。”
  钱渊摇摇头,找个名义反正不难,终归自己得跑一趟陕西,不过户部那边也挺贼的,按照时日顺序往全国试种红薯、洋芋的地区派遣官员查验收获,唯独把陕西给漏了。
  用方钝那老头的话来说,户部本来就人手不足,又正好是秋收季节,事务繁杂,反正你钱展才最近闲得慌,而且陛下也明说了让你跑一趟。
  陕西试种三个县,都是以官田试种,钱渊并不担心亩产量有什么问题,他转头看向陆一鹏和孙丕扬,“如何?”
  “叔孝兄精于事务,又目光犀利,兼资文武,实是最佳人选。”陆一鹏答道:“此事非其不可。”
  左都御史周延前几日让陆一鹏带了口信过来,嘉靖帝令都察院推举福建巡按御史,而此事嘉靖帝特地让徐渭跑了一趟都察院,显然这是有所指的。
  按例周延应该推举两人上去让嘉靖帝钦点,但将陆一鹏和孙丕扬同时列入名单,一来显得内部就有分歧,二来也坏了规矩。
  周延让陆一鹏带口信过来,意思很明显,你们随园先定下人选,然后都察院再补一人进去。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孙丕扬都强过陆一鹏,毕竟是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物,而后者也心甘情愿让位。
  “选在何地?”
  “泉州府。”孙丕扬解释道:“闽地海商,就数泉州府最多,而且戚元敬入粤,留下一部就驻扎在泉州府。”
  钱渊在脑海中勾勒出泉州府的地理位置,大概就在前世的厦门附近,点头道:“泉州府溪流密布,水运便利,宋元均以海贸而闻名天下。”
  泉州府的确是最合适的地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只不过现在还没有“丝绸之路”这个称呼罢了。
  “诸般事务叔孝兄都熟悉的很,人手可从宁波、台州抽调,也可以在当地招募,或者从两京户部借人。”钱渊嘱咐道:“叔孝兄曾历战阵,需知不可心慈手软,若事有不协,驻扎温州的参将张元勋,台州指挥使葛浩,叔孝兄也是认识的。”
  孙丕扬微微点头应是,他是最早参与镇海通商事的官员,亲眼目睹钱渊令人砍下十多个不知收敛的小吏、文员、管事的首级。
  一番话后,钱渊不由自主的想起还在镇海的父亲和兄长,前段时日他入西苑在嘉靖帝面前探过口风,若秋收红薯、洋芋亩产超过十五石,授汪直爵位,召入京中。
  这件事钱渊早在去年就和汪直商议过,汪直本人不入京,可使其独子入京,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和兄长有可能乔装打扮混入京中,说不定还能送小妹出阁。
  这也是之前谭氏、黄氏迟疑婚期的主要原因。
  钱渊沉吟不语,陈有年和孙丕扬开始讨论关于税银的问题,户部和唐顺之来回掰扯了好久,最终定下以福建择地通商的税银相补。
  孙鑨正在劝徐渭续娶……后者倒不是真想当孤家寡人,只是一直没碰上合适的,这次孙鑨介绍的是前刑部尚书喻茂坚的孙女,据说精于书画,按晓音律,是位才女。
  冼烔拉着陆树德津津有味的说起今日送出门的嫁妆……啧啧,陆树德还在拉着脸。
  一番热闹后,众人又习惯性去了随园,习惯性的开了几桌,开始搓麻……毕竟最早所谓的随园这个团体,就是以搓麻为名义组建的。
  今天钱渊手气不太好,搓了几把让给了别人,自己去了偏厅。
  “其实你没必要回来,马上又要去了。”钱渊看着风尘仆仆的王义,“那边如何?”
  “周知县安排妥当。”王义垂着头,“少爷这次可要去见见?”
  “自然是要去拜会的。”
  入京后,王义在京城没待多久就去了陕西汉中,住了好几个月才回京,刚回来没几天又要启程,因为随园士子周诗去年调任汉中府城固知县,此地是陕西省试种红薯、洋芋的最主要的区域。
  三日后,小妹回门,气色极好,林烃神采飞扬却恭恭敬敬,谭氏和钱渊都放了心。
  第二日,嘉靖帝钦点都察院御史孙丕扬南下巡按福建,钦点都察院御史钱渊并吏科给事中胡应嘉,户部小吏两人,查验陕西红薯、洋芋亩产量。
  入京半年多后,钱渊终于有正事做了,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离京的短短两个月里,京城局势大变。
第803章
京中变故(上)
  后世的红薯、洋芋遍及全国,没有任何地方不能种的,但如今这两种作物刚刚引入中国,不仅是百姓民众,即使是官员也心中生疑。
  钱渊、胡应嘉一行人并户部小吏抵达陕西,并不是做做模样,而是实实在在的下地,亲眼去看作物生长情况,甚至亲手去测重记录数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