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801

第855章
选择
  对于隆庆帝突如其来的横插一杠子,大部分重臣、近臣都是既兴奋又沮丧的。
  兴奋在于,这位登基才两个月的皇帝有明君之像。
  什么叫明君?
  在明朝中后期,所谓的明君就是肯听从臣子的谏言……这里的臣子专指文官。
  所以执政颇有能力却大肆分封传奉官,又重用厂卫还弄出个西厂的的成化帝被斥为昏君,而继位后扫清传奉官,事事与内阁大臣商议的弘治帝被誉为中兴明君。
  说到底还是利益之别,文官集团的利益。
  在嘉靖帝驾崩,隆庆帝登基的这个时间点,文官几乎掌控着一切,宦权基本没有威胁,即将接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陈洪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太监……冯保已经被干掉了。
  而沮丧在于,隆庆帝看起来憨憨的,这么多年缩在王府里不问世事,没想到却是有能耐的。
  虽然文官集团看起来所向披靡,但隆庆帝代表的皇权却有资格不讲道理。
  一口将最大的一块肉吞下肚,隆庆帝在塑造了自己的明君形象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手腕。
  随园侧厅里,钱渊笑着点评道:“高新郑这次肯定大失所望,但陛下此举恰到好处。”
  徐渭点头道:“高拱入阁定然近在眼前,如若陛下有意使其掌内阁,此次必让其出面……”
  孙鑨也听懂了这句话,这么大一块肥肉在眼前,高拱是赶不上了,而下面已经为此开始闹得沸沸扬扬,高拱、李默联手就是明证,而隆庆帝又不希望徐阶吞下这块肥肉以至于稳固权位,所以干脆自己一口吞了下去。
  钱渊对此不太在乎,反正这块肥肉自己是吃不下肚的,抢着吃那是脑子进水了……说到底,他和李默的心思一样,只要不是被徐阶抢了去就行,他倒是诧异隆庆帝的手段和史书上描绘的区别实在有点大。
  史书上的隆庆帝……中庸之帝,宽宏有余而明断不足,而如今看来,虽然的确宽宏,但颇有手段,分析局势也头头是道。
  对于这几个月里发生的种种事件,登基后留用徐阶,提拔潘季驯,平反冤狱及四十年获罪谏臣……钱渊的心情和其他人不同,既欣喜又警惕。
  警惕于隆庆帝在登基前后的变化,就算这不是只老虎,那也绝不是只小白兔,日后还需要小心行事……或许在某些方面,自己应该更坦诚一点?
  同时钱渊也欣喜于隆庆帝的手腕和眼光,只要不傻,一定会对随园非常重视,如今内阁中高拱、李默制衡徐阶,而李默年老,徐阶又拦了高拱的上升之路,日后高拱必然取代徐阶。
  到那时候,朝中能制衡高拱的除了随园聚拢的势力之外,还能有谁呢?
  钱渊在心里盘算,原时空中,记得李春芳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内阁首辅,而张居正助徐阶拟遗诏和高拱决裂,所以隆庆帝先后以李春芳、张居正制衡高拱。
  而这一世,嘉靖帝提前驾崩,李春芳至今不过是礼部右侍郎,很难说能不能入阁,而张居正和徐阶决裂,现在就差没跟高拱穿一条裤子了。
  随园中,钱渊、诸大绶、潘晟都是名正言顺的潜邸旧臣,以至于随园这股势力也被视为隆庆帝的心腹,隐隐和高拱麾下的张四维、张居正敌对。
  就算将来分道扬镳甚至撕破脸,随园士子的去留升贬都不是高拱一个人说了算的,很可能会闹到隆庆帝面前……说不定后者还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
  能让隆庆帝信任重视,与高拱早有间隙,并且有着极强凝聚力,手握东南通商财权,并且至少有五个可能入阁人选的随园,应该是唯一的选择。
  钱渊转头看了眼徐渭,这厮和历史原本轨迹已经完全不同了,短暂的入胡宗宪幕府,因为一场病而迈过乡试鬼门关,又在殿试高中榜眼,入翰林院,以青词见宠,随侍西苑,简在帝心。
  猖狂的本性没变,他可能是……不,他就是随园士子中人缘最差的那个,比钱渊都差劲。
  没办法,得钱渊重托,徐渭从多年前开始了他的舔狗生涯,还舔的让无数人羡慕嫉妒恨。
  嘉靖帝对其赏识有加,连连提拔,而翰林院里对他咬牙切齿的人数不胜数,袁炜、李春芳、郭朴等青词宰相的道路就是被徐渭硬生生截断的……原本的历史上,这几个都差不多要入阁了。
  最惨的就是袁炜,原本是明年入阁,现在只是工部右侍郎……而且还重病卧床。
  呃,倒是有个方面徐渭变得有点多,记得胡宗宪亲自做媒给徐渭娶了房媳妇,而现在徐渭还是孤家寡人。
  “看什么?”徐渭一翻怪眼。
  “在想……要不要做媒给你娶个媳妇。”钱渊随口应付惹得一旁的孙鑨也连连相劝。
  如今徐渭也入了詹事府,为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侍讲学士,其实有点不配,侍讲学士理应兼右谕德,虽然之前一直随侍嘉靖帝,但隆庆帝当年时常出入随园,和徐渭也熟悉的很。
  这样的人物自然是金龟婿,可徐渭就是不肯娶,身边只有一个侍女。
  徐渭和孙鑨在那边斗嘴,钱渊的思绪散开……从年龄上来看,徐渭是随园最适合入阁的,但实际上徐渭其实是很难入阁的,这个人心思敏捷,文武皆有可取之处,但性情傲慢,很难和高拱相处。
  想想看,历史上的陈以勤、殷士儋入阁后和高拱闹的不可开交,甚至互相饱以老拳,打成一团!
  其他几个翰林官,陶大临三十三岁,翰林侍讲,正在重校《永乐大典》,诸大绶今年三十六岁,如今是翰林侍读,已经入詹事府。
  相比较而言,诸大绶比较合适,当年就为裕王日讲,去年钱渊和高拱和解后,诸大绶入裕王府为讲官,如今被视为隆庆帝潜邸旧臣,又已经入了詹事府,正式踏上储相之路。
  可惜陶大临、诸大绶两人在政治方面不太敏感,强行将他们推上去不管对随园还是对其本人都未必是好事。
  钱渊的视线落在孙鑨身上,其实这位倒是挺合适的,有心机,处事稳重,官宦出身也不缺少传承,二甲传胪也有足够的资格,只是如今还只是个翰林编修。
  不急,慢慢来吧,钱渊在心里琢磨,朝中高拱、李默制衡徐阶的局面短期内不会有所变化,只是自己有点坐不住了……
第856章
老牛吃嫩草
  钱渊这边思绪都不知道飞到哪儿去了,而那边孙鑨想起个好人家,非要逼着徐渭去相看,徐渭一个劲的推辞。
  “其父也是两榜进士,嘉靖二十年的进士,其长兄举人,二兄生员,要不是其祖母、其母连续过世而守孝,哪里轮得到你!”孙鑨被气得找钱渊评理,“展才你说说看,这如何不是一门好亲事!”
  钱渊慢条斯理的说:“文长兄惯吟诗作赋,更书画双绝……”
  “那更是绝配!”孙鑨拍桌道:“那家女子精于书法,一手好画,甚至能亲制印章。”
  钱渊咳嗽两声继续说:“文长兄惯于以貌取人……”
  徐渭也是个颜党……
  孙鑨愣了下,犹豫半响后才低声说:“其父其兄都相貌堂堂……要不,让吾妻去看看?”
  “咳咳。”钱渊咳嗽两声,这个时代的男人相貌堂堂,大抵就是四方脸、国字脸,换成女人……
  “亲制印章?”徐渭却来了兴趣,“不会是苏州人氏吧?”
  篆刻一道,最精者均在苏州,比如文徵明长子文彭,还有传闻诬陷唐伯虎科场舞弊的都穆。
  “是杭州钱塘人氏,其母族倒是的确是苏州长洲人氏。”孙鑨笑道:“其父嘉靖二十年二甲进士,选庶吉士,南京国子监司业高仪。”
  “噢噢噢,是他啊。”徐渭迟疑片刻,“在南京?”
  “高仪长子去年会试落榜,还在京中,次子如今在国子监,其女是高仪长媳一手带大,一并在京中。”
  看了眼徐渭,钱渊也怂恿道:“挑个时间,找个寺庙,去相看吧。”
  钱渊这个穿越而来的蝴蝶给这个时代带来了无数的变化,更使无数人的命运发生了改变,最典型的就是徐渭,这是好的,而高仪就是那个倒霉的。
  历史上的高仪,虽然长期在南京混,但混的很好,嘉靖四十年之前就已经出任南京太常寺卿兼掌国子监事,后来入京任礼部侍郎,几年后高拱入阁,就是高仪接任礼部尚书,隆庆年间还入阁为文渊阁大学士。
  而这一世有点惨,最重要的南京太常寺卿、国子监两个位置陆续被林庭机、陆树声抢了去,以至于高仪现在还只是个国子监司业兼翰林侍讲学士。
  主要是被林庭机抢了去……前几年徐阶、严嵩斗得一对乌眼鸡,而林庭机的举主李默并没有像前世一样病死狱中,以至于林庭机把高仪的路走了,让高仪无路可走。
  呃,陆树声也斜刺里抢了把国子监祭酒……这是当年钱渊和严世蕃的交易,偏偏陆树声和高仪还是同年,只能被压在身下了。
  真够倒霉的……不过原时空中的高仪运气也算不上多好,隆庆六年四月入阁,五月底就挂了,还抢在六月驾崩的隆庆帝之前。
  钱渊瞥了眼孙鑨,高仪是浙江人,算是乡党,如今有意许女与徐渭,自然是想靠近随园……这是好事,展现了随园不仅仅对隆庆帝,也对其他朝臣的影响力。
  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孙鑨的三弟和陆炳的三女定亲,冼烔娶的是潘晟的侄女,钱渊的妹妹嫁进闽县林氏,这都是先例。
  “此等事如何能勉强,只是相看一面,如若不宜,小弟绝不开口。”孙鑨显然也怕徐渭误解。
  徐渭倒是能理解,缩着脖子想了会儿,才说:“那就先去看看……”
  钱渊也是无语,明明动心了,还一副傲娇状。
  徐渭之前几年一直不肯婚配,一方面都是些庸脂俗粉……顶多就是通文墨而已,另一方面也是他年纪有点大,高仪的女儿还没满二十,的确是个很合适的对象。
  回了后院,钱渊和妻子聊起这件事,还用羡慕嫉妒恨的口吻恨恨道:“老牛吃嫩草,他倒是好运气!”
  小七用无所谓的语气说:“放心吧,等你四十多,这样的机会多的是。”
  “不要胡说,我可没这么想,你这是瞎想!”钱渊义正言辞。
  “呵呵。”小七抱起儿子给了丈夫一个冷笑。
  钱渊凑过去想亲亲儿子,小七转了个身,“不刮干净胡子就别亲!”
  钱渊没办法只能亲亲小七的后脖,“如果出去玩,你想去哪儿?”
  “出去玩?”小七诧异的回过头,“你要外放?”
  “说不好。”钱渊叹了口气,搂着妻子坐下,“现在进了詹事府,少说也要熬上三四年才可能进六部,你说我哪里熬得住?”
  朝中上下都知道钱渊屡屡有大功于国,但问题是他太年轻,至今未满三十,嘉靖帝压着是想留给儿子用,如今隆庆帝登基,怎么提拔安置成了个难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