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9/801

  “两三年后?”王崇古起身准备告辞,笑道:“两三年后,子理兄也应该起复了,说不定还能共事。”
  王崇古巡抚宁夏,谭纶丁忧前巡抚浙江,两人均以知兵事,通军略,有战功闻名,加上足够的资历和背景,一旦回朝应该直入兵部为侍郎。
  看着王崇古出了院子,徐渭笑着说:“还不错,至少晋人公平交易,童叟无欺,少有反悔。”
  “不好说,先看看吧。”钱渊也笑了,“不过,若他日背诺,杨惟约的两个弟弟,张子维的二叔和三弟,还有王学甫的侄儿都在浙江,让人盯着就是。”
  今日王崇古是代杨博赴约,许诺参将戚继美留驻浙江,游击杨文、张一山、张元勋、侯继高等人不外调,钱渊还替葛浩讹了游击。
  戚继光和历史上一样调任蓟门总兵,俞大猷从南赣总兵转为广东总兵。
  杨博在军事上对高拱有着极强的影响力,而王邦瑞年迈,实际上是高拱的幌子……而徐阶很难直接插手兵部。
  钱渊不关心杨博是以什么理由去说服高拱的,但他信得过杨博……不是因为人品,而是这种政治交易一旦背诺,名声就全毁了,杨博没必要扯谎。
  两人起身回了随园,徐渭好奇的问:“展才,你如何知晓杨惟约肯应下此事?”
  “当年分宜、华亭之争那般惨烈,杨惟约远在西北冷眼旁观,朝中以为其虽不愿相抗,亦不愿同流合污。”钱渊摇头道:“实则此人极贪,有晋商之影。”
  “遥领大司马?”
  徐渭这句话指的是杨博当年远在西北,遥领兵部尚书,逼的兵部侍郎江东……现在已经被赶到南京担任刑部侍郎了。
  钱渊没有解释什么,他记得很清楚,历史上隆庆元年,徐阶、高拱之争,起源就是吏部天官杨博的京察,勒令致仕罢官数十人,降职、申斥近百人,其中没有一个山西籍贯的官员,惹得朝中大哗。
  钱渊一路回了后院,坐在石凳上看着小黑窜到小鹿背上,心里想,今年也是京察年啊。
  不过杨博也有优点,说话算话……至少去年钱渊和张四维密谈,许晋商南下参与通商事,戚继美最终被调回了浙江,这是钱渊在东南最重要的一颗棋子。
  “在这儿傻坐什么呢?”小七的声音在背后响起。
  “今天手气如何?”钱渊挤出一张笑脸,“前天乐的都跳舞了,昨天黑着脸回来,今天呢?”
  “你妈今天黑着脸说不打了,大半天了,一把都没胡……小黑,下来!”
  那头小鹿现在是小七的宝贝,小黑赶紧跳下来,特地绕了个圈绕过小七,一个纵身跃入钱渊怀中。
  “知道了吧,还是我对你最好。”钱渊撸了两把,“今天赢了多少……要不要跳个钢管舞……呃呃,别扭,别扭,轻点……”
  小七手上用力将丈夫的耳朵转了一圈才松手,“没算过,但清一色就六次!”
  “666……”钱渊起身搂着妻子的肩膀,“那今晚你请客?”
  “什么意思?”
  “大小姐,天天搓麻都不记日子了啊,今天元宵节啊。”钱渊笑道:“已经和贞耀约好了,一起去看花灯。”
第897章
元宵
  嘉靖一朝已经正式成为过去,隆庆一朝也正是拉开了序幕,新帝登基,元宵佳节,京中勋贵、富商多设灯市,男女穿行,处处可闻笑声,京中一片祥和气氛。
  “二哥。”三两个下人、仆妇护着林烃夫妇过来,小妹已然为人妇,还不脱少女习性,远远招手喊着。
  林烃在后面警惕的左顾右盼,护着妻子往前,显然……王氏、小七传授的驯夫秘笈效果不错。
  “二舅兄。”林烃笑着打招呼,他平时在随园是称呼展才兄的。
  钱渊拍拍林烃的肩膀,“石斋公如何?”
  “缓过来了。”林烃啧啧两声,看了眼钱渊的神情,小声说:“仍有雄心壮志。”
  钱渊咧咧嘴不吭声了,如果李默致仕,徐阶和高拱这脆弱的联盟……只怕维持到第二天都够呛啊!
  “二嫂,走走走,在前面定了位置的。”小妹搂着小七的胳膊,“这次我掏银子,今儿赚了不少呢!”
  “今天我也赚了不少。”小七笑嘻嘻的环顾四周的人流,“你和谁搓麻呢?”
  “婆婆,嫂嫂,还有贞耀……”
  “你还真跟王家姐姐学啊。”小七笑得乐不可支,王氏称呼戚继光向来是称字“元敬”的。
  一路往前,小七还指责丈夫不知道提前订座,钱渊嗤之以鼻,领着大家往西苑去。
  西苑门口,一座庞大的灯棚让林烃、小妹瞠目结舌。
  高有十六丈,阔三百六十步,中间两条鳌柱长二十四丈,上缠金龙,口中燃灯一盏,谓之双龙衔照,周围还有骑青狮、跨白象的菩萨,手臂可以摇动,手指间淌水五道,山泉飞瀑。
  “这就是鳌山了?”小七转头低声说:“也没什么稀奇的。”
  钱渊翻了个白眼,对咱们这种穿越者来说,的确没什么稀奇的,但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代。
  能到西苑附近的都是达官贵人,主要是以勋贵为主,英国公张溶、成国公朱希忠都带着家人来赏灯,钱渊还瞥见了靖海伯汪直独子汪逸。
  “展才来了。”
  “龙泉公,好久不见。”
  钱渊一路走过去,打招呼的人数不胜数,自从他许勋贵在海贸插一脚,这帮人和随园来往颇为紧密,正月里一个不拉都登门拜访。
  成国公朱希忠拉着钱渊低声说:“戚元敬可能会调任蓟门或辽东总兵。”
  “那又如何?”钱渊眨眨眼,没想到这厮接手锦衣卫指挥使后,消息这么灵通。
  “厦门、泉州啊!”朱希忠黑着脸说:“前些日子还有倭寇袭泉州,要不是戚元敬在……展才,可不能让咱亏了本!”
  “谁想保本让他来找钱某就是,随园全都收下。”钱渊笑嘻嘻的说:“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朱希忠狐疑的看着钱渊,他和其他勋贵不同,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对朝中动向了如指掌……很清楚高拱、徐阶的手都伸向了东南,所以他很怀疑钱渊能不能维系掌控通商事的权力。
  钱渊懒得搭理朱希忠,今夜难得陪老婆出来转转,正要走却看到了汪逸,转头说:“盯着靖海伯世子,可不能让他出事。”
  “展才放心,一直有人盯着,如若有事,立即报于随园。”
  钱渊点点头,和一旁的英国公等人打了个招呼,陪着小七四处转悠。
  这个元宵节,钱渊夫妇逛的兴高采烈,但也是这个元宵节,刚刚抵达杭州的新任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脸色铁青。
  多年前东南倭乱,浙江巡按先后出了吴百朋、钱渊,既能打理后勤政务,也能统兵上阵,这两位前任在东南分量极重,再加上钱渊设市通商的种种行为,以至于浙江巡按与浙江巡抚、浙直总督被视为东南击倭的三大巨头。
  提前一日派人送信去杭州的王本固想来,自己抵达杭州码头,理应是百人相迎的局面……事实上,码头上空空如也。
  或许是因为今天是元宵节?
  自己总不能就这么赴任吧?
  不说是天子钦点的巡按御史,即使是个县令赴任,也不会这样吧?!
  站在船头眺望远处城内的灯市,王本固咬牙切齿,他只记得今天是元宵节,所以无人来迎,他完全忘了……才正月十五,各个衙门都没开门呢。
  提前派来报信的下人终于出现在码头上,身边一顶小轿,摸黑而来看上去像是夜纳小妾似的。
  “老爷,巡抚衙门压根没人,小的问了,巡抚大人巡视金华府、处州府。”
  王本固努力压制暴怒的情绪,“就算巡抚、布政司、按察司都没人,杭州知府呢?”
  “杭州知府马德睿……是魏国公的姻亲。”
  王本固一个激灵,他知道魏国公和钱渊关系匪浅,想了想又问道:“钱塘知县呢?”
  下人更委屈了,“钱塘县衙倒是有人,但那县令……”
  “嗯?”
  “那县令直言,未闻巡按御史赴任,需知县出迎。”
  王本固都被气笑了,天下有这种蠢货?
  要么是真蠢,要么是随园铁杆,王本固想了想,反正侯汝谅还没回来,不如先去钱塘县衙落脚。
  钱塘是杭州商业核心区域,人流量极大,再加上今日元宵,街上满坑满谷的都是人,轿子一上街就动弹不得……堵车了!
  王本固索性下了轿子步行,顺着人流走了没一会儿不由诧异,街口处有衙役在高声指挥,满头大汗,声音嘶哑。
  “这钱塘知县倒非凡品。”王本固如此评价了句。
  但等王本固进了县衙,刚和知县聊了几句,就觉得自己之前的判断错了……的确不是凡品,简直就是个二愣子。
  貌似老农的钱塘知县海瑞不耐烦的说:“巡按御史赴任,理应巡视各地,无办公衙门,县衙后院狭小,还请王大人另择地落脚。”
  王本固还不太信,虽然官场有不修衙的传统,但那指的是前面,后院向来是精舍,更何况这是天下一等一富庶的杭州。
  但等王本固去后院看了看,无语了,只有三间屋子,其他地方全都被平整成田地,都已经种上菜了!
  王本固倒没有立即离去,而是在前面坐下,还特地让下人斟茶上来,海瑞面无表情的坐在对面……他原本是富阳知县,嘉靖三十八年调任苏州府长洲知县,去年又调回杭州出任钱塘知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