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6/801

  看王本固收下礼单,董一奎绷着的那根弦终于松弛下来,毕竟这世上只有一个海刚峰啊。
  “子民兄今日法眼无差,做主的的确是那郑若曾,但要拿下镇海,官面上就必须拿下一个人。”
  “谁?”
  “宁波知府唐顺之。”董一奎咬牙切齿道:“此人处事精细,眼光高明,文武双全,又极得大户称颂,更精于算术……”
  “而且两袖清风,不贪不占。”王本固轻笑一声,“荆川公早名闻天下多年,乃儒学大家,又是王学门人,旁人想弹劾都找不到理由。”
  看了眼董一奎,王本固加重语气道:“镇海的出海文书发放之权,如今在唐顺之手中,若要拿下镇海通商事,的确绕不开此人。”
  这句话隐有深意,董一奎这方面比弟弟董一元要强,知道王本固隐隐点出了董家走私贩货。
  正是因为唐顺之一力拒绝董家的船队出海贩货,这才逼的董一奎不得不选择和大户合作走私贩货。
  缓缓拾起茶盏,抿着已经凉透的残茶,王本固轻笑道:“还是那句话,不急,慢慢来。”
  在王本固的思维模式中,这些年来,浙江的势力对比始终是和朝中势力对比挂钩的。
  当年严嵩权势滔天,胡宗宪、赵文华在浙江一手遮天,徐阶先后几度出手均遭败北,唯有钱渊得先帝宠信而身涉其中。
  而如今,徐阶、高拱联手摘桃子,纵然随园心不甘情不愿也无可奈何。
  只要做好准备,王本固相信,必能一击致胜。
第906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上)
  从去年末到今年初,无数人的视线都落在浙江一省上,无数人都在猜测随园下一步会做什么。
  但随园什么都没做,日子一天天的就这么平淡的过去,即使是东南传来消息,钱家护卫和浙东参将董一奎的亲兵在杭州府险些大打出手,随园也能平静面对。
  不仅仅是随园,自二月开朝以来,朝中一片祥和气氛,似乎所有争斗都已经停息,似乎所有龌龊都已经消逝。
  嘉靖一朝从无片刻安宁的内阁都日日可闻笑语,这让朝中官员瞠目结舌。
  当然了,细究之下,还是有颇多玄机的。
  徐阶虽为元辅,有票拟大权,但事事询高拱,后者至今没有入阁,只是轮值西苑直庐,却昂首挺胸,不可一世。
  换成其他人,可能还会谨慎一二,但以气自豪的高新郑不会,他坦然受之……事实上,原时空中,致仕后重新杀回来的高拱在内阁中排位不高,却硬生生的压制住了李春芳,实际行使内阁首辅大权。
  孙升、吕本还没有致仕,前者去年就不怎么上衙,后者在直庐吃瓜吃了十多年,已经吃腻了……可惜这两位上书请求致仕,隆庆帝始终留中,还不是虚情假意的那种挽留。
  不得不说,内阁能保持这样的气氛,和徐阶化身舔狗有关,和高拱实际执掌大权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李默。
  年纪太大了,正德十六年,李默高中进士才二十多岁,如今已然年近七十,年前和高拱争执以至于晕倒,年后虽然身体渐渐康复,但也难以承受长时间的工作强度,只能在家中休养,偶尔才去直庐。
  六部的气氛比内阁更好,高拱一人独揽礼部、吏部、兵部,徐阶抢走了刑部、工部,户部尚书方钝……这老头向来是不群不党。
  内阁平和,直接导致六部的运行始终保持顺畅,各项事务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再加上清算严党以胡宗宪的致仕而宣堡终结,六科、都察院的言官们也勉强满意了,朝中各部以及外地空出来的官位也都被填满,
  终究一句话,京中一片祥和气氛。
  随园。
  精神看起来不太好的陆树德正在和林烃、冼烔、潘允端搓麻,前三人年岁相仿,而潘允端向来喜欢玩,这几人年节时候基本天天都在麻将桌上。
  正月里没什么事,绝大部分随园士子都长时间在随园逗留,对外自然是说挥毫泼墨,吟诗作赋,但实际上每日畅饮,夜夜搓麻,随园几乎每夜灯火通明……反正他们在随园都有专用的精舍。
  “今年倒是风平浪静。”陆树德随口嘀咕道:“前几日还听同僚说起,数十年党争尽去,如今新帝登基,正当奋发而前。”
  林烃和潘允端对视几眼,都不以为然,陆树德虽然是钱家姻亲,又有个两榜进士的兄长,还有个两榜进士的姐夫,但实际上陆家算不上官宦世家,对朝中动态也没有什么敏感度。
  而林烃和潘允端不同,前者出身闽县林氏,后者出身上海潘氏,族中多有出仕者,父亲也都身居高位,很清楚如今朝中的风平浪静……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平静。
  但冼烔有不同的看法,“六条……与成这话也不能算错,至少今上登基后,朝中重臣更重事而非党争。”
  一旁观战的吴兑点头道:“博茂说的对,高新郑其人,虽量窄倨傲,但的确能任事,一扫这几十年腐朽之味。”
  “当然能任事。”正在和诸大绶下围棋的徐渭冷笑道:“徐华亭恨不得让徐璠认其做干爷爷了!”
  “文长你这张嘴!”对面的诸大绶笑骂道:“也就展才不在,不然又要闹一番。”
  这段时日徐阶的确有点不要脸,舔高拱舔的别人都看不下去,如今高拱看似还未入阁,但真真权倾朝野……当然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隆庆帝的信任以及徐阶的刻意退让。
  不说其他的,清算严党之后空出来的官位,相当一部分都落到了高拱党羽手中……虽然之前缺少羽翼,但手上有位置,还怕没人来投吗?
  今年正月里,高府的门槛都快被登门的客人踏平了,就连徐阶都在正月初五带着老婆儿子登门造访。
  一直在边上饮茶的孙鑨在心里想,记得前些年展才还在东南时候,来往信中称华亭有龟蛇像,去年严嵩病重,先帝驾崩,华亭如久候多时的毒蛇一般,如今又缩起脑袋装乌龟。
  正在琢磨着,看到杨铨和陈有年联袂而至。
  “登之、朝阳。”孙鑨笑着起身,“如何?”
  “文中兄。”陈有年苦笑道:“兄长所询,吏部?户部?”
  孙鑨问的当然是吏部事,这也是今日大伙儿齐聚随园的原因,毕竟都二月中旬,除了天天看似懒散的钱渊外,大家都是要上衙的,就算只在翰林的徐渭也是要去点卯的。
  “户部……”孙鑨迟疑问:“户部有事?”
  “还记得前几日户部赵大洲转任工部侍郎吗?”陈有年脸色有点发黑,“砺庵公今日告知,欲调平泉公接任。”
  厅内安静片刻后,陆树德一跃而起,“什么?!”
  “兄长要回京?”
  “与成,也未必作准嘛。”林烃忍笑看着好友,陆树德的声音都在发抖,这是多怕陆树声啊。
  陆树德连连点头,但旁边的吴兑慢条斯理的分析道:“平泉公,嘉靖二十年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二,久有名望,曾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如今任南京礼部侍郎,正合适回京出任六部侍郎。”
  杨铨补充道:“其余五部不好说,但户部向来不涉党争,砺庵公举荐……只怕十拿九稳,此事理应和展才相关。”
  这句话意思很明显,户部如今最重要的两件事,推广红薯、洋芋,以及收取东南通商税银,都和随园,和钱渊有着莫大的关联……而陆树声是钱渊的老师,又是钱渊叔父钱铮的岳父,其弟弟陆树德是随园士子。
  但对于陆树德来说,实在是天大的噩耗啊……小杖则受大杖亦受的悲惨岁月只怕又要来袭了。
  陆树德突然一个激灵,自己在中进士之前哪一段岁月最好过……嗯嗯,是钱渊在陆家读书的那段日子。
  还在心里琢磨怎么让钱渊去背锅,陆树德听见一直没吭声的徐渭冷笑着骂道:“都说户部不涉党争,但用起计来,不让分宜、华亭!”
第907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中)
  偏厅里,钱渊正细细听着郭远用愤慨的口吻讲述杭州发生的一切,这个只剩下一条胳膊的青年脸涨得通红,激动之余甚至隐隐对郑若曾、茅坤也颇多埋怨。
  而钱渊用欣赏的眼神打量着面前这个青年。
  钱家护卫中涌现出了好些人物,资质最好的自然是杨文,这位在历史上是台州抗倭六虎将之一,官至辽阳总兵。
  其次是彭峰,胆大心细,临阵勇决,指挥上不逊色杨文,余者如梁生、洪厚、张三都各有所长。
  但只有郭远最对钱渊脾气,这一次的行事手段和展现出的性格特点让钱渊想起了前世那些刑侦大队的同事。
  “不用心存侥幸,张富贵必已身亡。”钱渊放下茶盏,轻声道:“无需责郑先生、鹿门公,他们行事自有考量。”
  钱渊不太清楚茅坤为什么去了巡抚衙门,但却清楚郑若曾逼出董一奎后选中的隐忍,这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董一元,董一元……”钱渊起身来回踱步,“真是肆无忌惮,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钱渊前世在体制内也不是个官儿,这一世虽然也知道有时候需要顾全大局,但人活一世,很多时候的选择却是因为感性。
  但即使因为感性做出选择,但也需要足够的借口,而不是去硬怼,就比如钱渊当年明明是为了打击走私,却用了自己当年被倭寇裹挟掳走的借口,侯涛山一战让无数海商瑟瑟发抖。
  这两个多月来,通过几乎是每日都有的书信,钱渊清楚的认识到,董家如今在东南闹得有点大,也太过贪婪。
  “这次回浙江,刘洪随你一同南下。”钱渊缓缓道:“路过扬州,问问王义那边安顿的如何了,让他回京。”
  郭远懵懵懂懂的应了声,又试探问:“少爷,张富贵之事……”
  “嗯?”钱渊眉毛一挑,“适才说过了,不能就这么算了,他海刚峰忍不了,难道我钱展才就能忍了?”
  郭远松了口气,双膝跪下磕了个头,“还请少爷为其做主。”
  “你也跟了少爷我好些年,不知道我最是厌恶叩拜之礼?”钱渊上前挽起郭远,“此次南下,你为刘洪副手。”
  目送郭远离去,钱渊微笑着在心里想,如此品行,放在官场里,不可为正印官,但做个副手恰如其分。
  明面上打理酒楼,暗地里负责南北密信来往的刘洪此次南下,是正式组建以钱家为主体的商号,钱渊试图对开海禁,进行东西方交流等事务进行目的地明确的指导,就不可能不涉身其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