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4/801

  一旁的毛海峰眼睛一亮,有这句话,董家那边再要银子就能堵回去了。
  汪直倒是没什么表情,手捋长须默默听着。
  钱锐微微一笑,“王御史倒是打的好算盘,这个人情卖的……”
  毛海峰这等憨货没听懂,汪直是有数的,府衙那边扣着船队不表态,就是特地留给侯汝谅来卖人情的。
  侯汝谅干笑两声,立即询问道:“不知老船主能出多少海船?”
  这厮有点不要脸啊,之前还口口声声五峰,现在跟着方先生叫老船主了,汪直无语的笑道:“那要看方先生如何调配了。”
  侯汝谅也无语了,看了眼钱锐,还真绕不过你啊!
第935章
海运(下)
  当然绕不过钱锐。
  这种破事,汪直一点都不肯沾手,把方先生顶在前面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如果到时候随园算账,有方先生在,如果随园势衰,自己大不了将方先生丢开……
  “最初无需多少海船,但需立下条例。”钱锐笑吟吟道:“可仿宁波旧例。”
  “宁波旧例?”侯汝谅犹豫了下,“自嘉靖三十六年设市通商以来,荆川公使海船归途采买粮米,可抵扣税银,于宁波、绍兴、台州各地修建粮仓,听闻盈余颇多……”
  “当年闽赣战事纷纷,朝中令镇海输粮米相援,便是老船主以海船运粮至福建省福州府,由闽江一路西去。”钱锐点头道:“日后海船归途可于南洋各地采买粮米,或于镇海、宁海各地运载漕粮。”
  “其一,天津需设市通商,其二,海上风高浪急,若船毁人亡,需朝中拨银赔偿,否则事不可续,其三,可抵扣税银。”
  侯汝谅在心里来回琢磨了一遍,这样的条件别说苛刻了,简直好的不能再好了。
  海船运粮北上,天津自然是需要开放的,事实上天津一直有码头,而且漕运也有类似的规矩,漕船运粮北上,归途也是要采买货物赚银子的。
  抵扣税银,这原本就在镇海实施了好些年了,唐顺之就是以此在宁绍台三府修建大批粮仓……当然了,这里面也有发放通关文书的权力作祟,唐顺之对海贸可能发生的粮食危机非常敏感。
  赔偿损失的海船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怎么算都比修河道、治理黄泛来的划算,大不了以税银相抵,都不用户部拨银。
  钱锐笑道:“其实最合适的不是镇海、宁海,而是嘉兴府、松江府、通州府以及山东。”
  侯汝谅点头赞同,这几个地方都更靠近产粮区,运送漕粮的确更合适,只是这几个地方目前都没有设市通商,不比镇海有优势。
  钱锐和侯汝谅在那商议各种细节,汪直坐在主位上听的都要打瞌睡了,毛海峰索性出了门,他即将率船队出海。
  钱锐说的头头是道,各种细节详尽得往往侯汝谅都没想到……这是自然的,因为钱渊虽然拒绝当年汪直海运粮米输辽东,但事实上,他是赞同海运的。
  商议到最后,饶是侯汝谅宦海浮沉十余年,也不禁眉飞色舞,只要事成,侯汝谅相信,自己一定能名留史册,说不定日后还能执掌大司农呢。
  “如今老船主麾下船队大都出海未归,还有十艘海船这两日就要启程。”钱锐缓缓道:“海船多装载铁炮等火器,换储存粮米也需要更改船舱,而且还需要调配船只,尽量选福船运粮,可能尚需些时日。”
  侯汝谅倒是没怀疑,而汪直咳嗽一声,拾起茶盏喝茶掩住脸面,扯淡呢,舟山那边光是福船就四五艘。
  察觉到侯汝谅看过来,汪直又咳嗽一声,“方先生所言,即汪某所言。”
  侯汝谅松了口气,用赞赏的目光打量着钱锐,此人言谈举止从容不迫,心思缜密,有算术之能,见识亦广,不类凡品。
  侯汝谅不禁起了爱才之心,试探问道:“老船主,待得试行海运之时,可否借方先生一用?”
  汪直愣了下,险些笑出声来,这位浙江巡抚是想将随园之首钱展才的人收为幕僚?
  “那要看方先生愿不愿意了……”汪直随口扯淡,心里觉得有点古怪,他想起了徐海。
  从汪直查探到方先生和钱渊似乎有联系之后,他就一直在想,他们之间的联系……到底是在自己受招抚之前,还是在方先生还在徐海麾下之时。
  徐海那厮骁勇善战,麾下数千精锐,又狡诈多疑,不料却在绍兴上虞城外被官军一战围歼,汪直事后曾经打探过,虽然主要原因是时任浙江副总兵的戚继光所部战力强劲,摧枯拉朽一般击溃徐海,但官军以上虞为诱饵,诱敌深入也是重要原因。
  汪直瞥了眼钱锐,记得自己正准备棒打落水狗的时候,正是方先生献上徐海首级。
  面对浙江巡抚侯汝谅的招揽,钱锐也是哭笑不得,正要推辞,突然外间传来嘈杂声,毛海峰大步走来,“一人持中丞大人的名帖求见。”
  侯汝谅一个激灵,知道自己来了金鸡山招宝村的只有张师爷和王本固,这是出了什么事了?
  如果是王本固,一定是出了大事,如果是自己的心腹……那事肯定更大!
  商议海运事对侯汝谅来说非常重要,但他也知道,最重要的是王本固执掌镇海不能出乱,否则一切都是镜中水月。
  将看似沉稳实则脚步匆匆的侯汝谅送走,汪直才拉着钱锐笑问:“随园真的愿行海运?”
  钱锐敏锐的察觉到这句看似寻常的询问中夹杂着的试探,只笑着说:“浙江巡抚登门,虽老船主身为靖海伯,但总不能硬生生顶回去吧?”
  汪直能确认身边的这位方先生和钱渊之间有联系,但到底是什么关系却一无所知,这句话就是一次试探。
  如果说方先生和钱渊之间是联盟,或者上下管辖关系,那方先生绝不可能知晓钱渊对海运一事的真实态度,如果他知道……就代表着他和钱渊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不仅仅只是暗子而已。
  汪直想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钱渊在镇海是不赞成海运的,而方先生却反其道而行。
  看汪直沉默的若有所思,钱锐笑着继续说:“其实对老船主来说无所谓,若是王子民执掌镇海,侯汝谅行海运事,老船主出些海船算的了什么?毕竟此事明面上和随园是扯不上关系的。”
  “若是随园翻盘……”汪直接着说:“反正适才先生已经拖着了,改制调拨海船……若随园有后手,应该就在这几日。”
  “侯汝谅拜会老船主商议海运,这是大事,却有人急行请见……”
  “说明,就在今日。”汪直深深的看了钱锐一眼,这位方先生的行事手段如罩云雾,使自己很难判断他和钱渊的真实关系。
第936章
突变(上)
  已近午时,钱锐告辞回了自己的宅子,用了点简单的饭菜,躺在院子上的藤椅上,春雨早就停了,虽然地面依旧潮湿,但太阳钻出了厚厚的云层,洒下万点光辉。
  眯着眼舒舒服服的晒着太阳,钱锐似睡非睡之间回想今日之事,又努力回忆两三年前自己和儿子几次对海运、漕运的讨论。
  海运取代漕运,短时间内绝无可能,即使把时日放宽到几十年,可能性也非常的小。
  但不取代漕运而试行海运,倒是可以试一试。
  无论是朝中阁老六部,还是地方大员,一旦起意试行,必然碍难重重,关系太大了,其他的不说,这直接影响到南北运河两岸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的切身利益。
  敢行之的官员必有大背景,大魄力,大胸襟,必须有坚韧难当的顽强意志……比如已经入阁的文渊阁大学士高拱。
  但即使是高拱想试行海运,也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一个让和漕运相关衙门、相关利益人无法指责的理由……就像当年侯涛山一战,钱渊实为缉私,但明面上却是为当年百余倭寇破六府窥南都,私下更是为自己被倭寇裹挟复仇,这让无数内心深处忿忿的海商找不到指责的理由。
  想到这,钱锐叹了口气,侯涛山一战砍下了千余首级就在码头垒成京观,当年钱渊私下就说,顶多能震慑四五年而已。
  但至今才两年多,在董家的怂恿和组织下,大批次的走私已经开始盛行,镇海虽然依旧繁华,但汪直麾下屡屡发现从绍兴、嘉兴、松江府各处出发的走私海船。
  汪直本人倒是没有干老本行的想法,即使是毛海峰、徐碧溪、王一枝等头目也没有,但这样的局势维系下去,后面会发生什么就很难预料了。
  在长达几个月的默默观察后,钱锐也看得清为什么那些人要走私。
  一方面在于唐荆川始终对发放通关文书执行的很严格,很多没有门路的各地豪商无可奈何。
  另一方面在于部分手中有海船的那些大户、海商很难采购到足量适意的货物。
  因为大量的货物交易就在镇海,顶多是在鄞县,最早参与进来的海商、大户差不多都能吞圆了。
  这也是为什么钱渊允许晋商等其他地方的利益团体参与进来的一个原因,货源不够了。
  在这种情况下,入浙后的董家成了中间人,在被拒绝参与海贸事之后迅速找到了突破口,将手中有海船的大户、海商组织起来,在苏松、嘉兴、杭州、绍兴等地采买货物,通过走私的方式出海贩货。
  越想越远了,钱锐微微笑着睁开眼,举起手以衣袖挡住已然有些刺眼的阳光,又回想起侯汝谅这个人。
  此人算是能吏,颇有手段,对海运极为迫切,又对镇海随园都还算和善,倒是个能用的人物。
  钱锐重新闭上眼想着当年儿子临行时的那番话,心想要不要过几日找个机会见张三一面,写封信给儿子……
  被赞许为能吏的侯汝谅如今一脸的铁青,一进府衙就找了个私屋,细细的询问张师爷。
  两刻钟之前,就是张师爷狼狈的在府衙杂役的指引下急匆匆赶到招宝村去的。
  半响后,侯汝谅双目无神的盯着空无一物的墙壁,只觉得口干舌燥,“确凿?”
  “不好说,但问过王子民身边亲随,至今尚未查账。”张师爷也是脸色灰败,“三月就要解押税银入京,如今库房正在盘账,说就这几日来报。”
  侯汝谅深深吸了口气,心头复杂难言,王本固果然掉进坑里了,随园挖好的一个大坑。
  真是个废物,的确,你王本固是巡按御史,无衙门,只巡视,但你是个普通的巡按御史吗?
  执掌镇海通商事,只顾着接手夺权,却不去看看屁股下面到底是凳子还是火堆!
  现在的关键是,王本固肯不肯硬着头皮破局……如果坚持住,说不定诸事都有转机,但王本固本人的下场就难说了。
  两刻钟后,在码头巡视的王本固匆匆忙忙赶回府衙,进了门,看见枯坐在凳子上面无表情的侯汝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4/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