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7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7/801

  和原时空不同,这一世的隆庆帝对高拱并没有原本毫无保留的信任,他选择了随园制衡高拱,之前随园的沉寂让他有些失望,但这一次钱渊的坦然直言和单刀直入让他很满意。
  在前年尚未登基的时候,隆庆帝曾经和钱渊有过一席长谈,后者点出了高拱和徐阶的最大区别,一个想做事,也能做事,另一个不想做事,只想着往上爬。
  高拱没有当年浙江巡抚吴百朋相忍为国的气度,但在很多事情上虽然冷眼旁观却不会拖后腿……隆庆帝还在天真的想象,等徐阶滚蛋,内有高师傅为主,张叔大、林贞恒为辅,外有随园一干俊杰,必能政通人和。
  父皇,你虽御宇近四十载,但在史书上,必然不如我。
  叹息着收回思绪,隆庆帝转头问,“对了,陈伴,东南船队送入内承运库的账目还记得大概?”
  “老奴都记着呢。”
  “今年前三个月。”
  陈洪不假思索道:“正月、二月、三月得利入京,均为七万两白银上下。”
  “去年呢?”
  “都大差不离,六万到七万之间,只有去年八月,因为海上风浪有损,只有五万两。”陈洪想了想,“皇爷,户部那边税银锐减,倒是入内承运库的没太大变化,而且还略有增加。”
  隆庆帝没吭声,他记得税银锐减闹出大风波的时候,钱渊曾经提到过,一方面因为皇家船队只有十艘船,货量有限,另一方面靖海伯私下拿银子补足,就为这事,朝中颇有科道言官暗骂钱渊无耻,善于媚上。
  “今年四月呢?”
  “已然入库,七万六千两白银。”陈洪也已经摸清隆庆帝的喜好,对这些数据烂熟于心,“五月得利要等到下个月,约莫十五左右入京。”
  隆庆帝沉默了会儿,突然道:“如若要遣派内宦南下监察船队,何人能为之?”
  陈洪愣了下,眼珠子悄悄转了转,“秉笔太监李芳,持身公正,又曾掌米盐库、营运库、皇坛库,实是最佳人选。”
  隆庆帝瞥了眼过去,李芳曾经长期担任内官监掌印太监,主要就是和库房打交道,的确很合适,但李芳和陈洪资历差不多,是陈洪在司礼监中的主要竞争对手。
  对官员来说,京官和地方官有很多不同,但也各有优劣,但对于不专注敛财,而是有意往上爬的大太监来说,不能时常在皇帝面前露脸,很容易被遗忘。
  想了会儿,隆庆帝叹了口气,让钱渊南下是一次冒险,但不得不承认他是最佳人选,不说其他的,重新组建皇家船队,就必须钱渊出手。
  又抬手抿了口茶,隆庆帝随口道:“高师傅呢?”
  “高阁老还在直庐当值。”
  “没问你今日展才单独奏对何事?”
  陈洪身子有些发颤,噗通跪下,“老奴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
  “好了,起来吧。”隆庆帝放下茶盏,“若是高师傅问起,就说不知内情。”
  陈洪颤颤巍巍的爬起来连声应是,原本还想通知高拱可能和皇家船队有关,现在他不敢了。
  已近黄昏,徐阶、高拱还在直庐里熬着,他们都万分渴望想知道单独奏对的内情,谁都不肯先走,而钱渊已经快马疾驰赶回了随园。
  钱宅门口冷冷清清,但里面的随园门口,却聚集着好些人,不仅是徐渭、孙鑨、陈有年、诸大绶这些随园中坚,潘晟、高仪两位侍郎也到了,倒是陆树声、钱铮两位长辈,拉不下脸来这儿等,都去了钱宅后院。
  徐渭越众而出,“展才?”
  看钱渊微微点头,徐渭和孙鑨都神色异样,但也都面露喜色。
  “南宇公和思明兄光临寒舍,真是蓬荜生辉。”钱渊笑着寒暄,“实在有些忧心东南局势,才封闭随园,还望两位勿怪。”
  “赵大洲当年就险些祸乱浙江一省,两次都是展才兵贵神速。”高仪是杭州钱塘人,对当年的事很清楚。
  潘晟追问道:“陛下那边?”
  “无甚事,已训斥刑部、大理寺,待会儿就让靖海伯世子回府,陛下已下令,锦衣卫守门。”钱渊冷笑道:“可惜今日先闹事的不是赵大洲,否则抽拦他的嘴!”
  高仪就是攀附随园而连连晋升,听闻今日之事还有些担心,太跋扈了,太嚣张了,将五品郎中殴成重伤,公然给刑部侍郎一个耳光,内江赵氏被斥为秦桧后人……短短几个时辰,已经传遍京中了。
  但听得钱渊不仅没有被陛下训责,反而是刑部、大理寺担责,高仪立即松了口气,心想面前这位果然如传言一般善于媚上,这等事都被轻轻放过。
  潘晟久在京中,对这事倒是不在乎,只问:“展才,东南那边?”
  “有些古怪,护卫到现在还没送信过来,已经连续派人南下了,三日内必有回报。”钱渊若无其事,团团拱手道:“今日随园见血,就不招待诸位了。”
  徐渭拉了拉诸大绶和陈有年,孙鑨也悄悄将陈有年、吴兑留了下来。
  看到潘允端、陆树德、杨铨等松江人都走了,又问清楚叔父钱铮和陆树声都没来过,钱渊才放下心走入随园……真怕这些人中哪一个突然满脸惊喜的扯着自己……展才,你大哥还活着呢!
  去看了遍靖海伯府那帮人,钱渊才和众人在偏厅坐定。
  徐渭抢着问:“陛下松口了?”
  钱渊微微点头,“今夜启程南下。”
  在座的诸人除了孙鑨,无不大惊失色。
第1001章
出气
  孙鑨觉得不可思议,上午他和徐渭听到钱渊列出的计划,不赞成一方面是可能性太低,另一方面生怕遭到猜忌。
  “陛下居然真的松口?”
  这些年来,随园掌控宁绍台三府,把控东南通商大权,还将手伸入福建,虽然被公认于国有大功,但也成为朝中诸公的眼中钉肉中刺。
  内阁将手伸入东南通商事,也是得到隆庆帝默许的,怎么可能就这样让钱渊重返东南?
  钱渊微垂眼帘只提了一句,“单独奏对。”
  徐渭和孙鑨对视一眼,都心里暗暗狐疑,单独奏对可以暂时排除徐阶、高拱的插手,但陛下也不可能如此轻易的就答应。
  钱渊没继续解释,也没办法解释,两浙倭患可能复起是一个原因,皇家船队可能被毁是一个原因,但最重要的还是谭七指的身份,这是不能说出口的。
  一旁的诸大绶、陈有年、吴兑听了这几句话都神色大变,但这对随园来说,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按照现在京中流传的消息来看,东南最糟的结果是汪直复叛,倭患再起,商路断绝……而钱渊一跃而为天下知就是因为屡屡东南败倭,被倭寇视为扫帚星,五座京观成就了他在东南的赫赫威名。
  “三日内,封禁随园,除了各位和钱家护卫之外,任何人不得出入。”钱渊面色严峻,“三日后,陛下才会明旨令我南下巡视东南海疆。”
  “难怪!”徐渭立即听懂了,“一为高新郑,二为徐华亭。”
  孙鑨点头道:“护卫队至今也没消息传来,八成是华亭手笔,展才秘密南下,不可让华亭先告知浙江。”
  陈有年补充道:“三日后明旨,高新郑无法相阻。”
  “所以展才单独奏对……”陈有年想了想,“
  吴兑皱眉低声问:“展才如今在詹事府,以何名义南下巡视东南海疆?”
  “加兵部侍郎衔。”
  徐渭、孙鑨都长长出了口气,陈有年笑道:“大事已定,董一奎再猖狂,展才以兵部侍郎南下巡视海疆,那厮绝无反抗之力。”
  以兵部侍郎南下巡视,意味着一旦战事大起,钱渊有节制驻军的权力,就此一点,已立于不败之地,除非戚继美、张三、杨文、侯继高都像卢斌一样叛离随园,又或者诸军不堪大用,倭患在短时间内蔓延东南各地。
  今夜还有很多事,钱渊快刀斩乱麻,“其一,随园诸事,以文长兄、文中兄为主,还请端甫兄、君泽兄、登之兄相辅。”
  “展才无需多说。”吴兑扬声道:“京城这边只管放心。”
  “其二,兵部、户部若有变动,还请君泽兄、登之兄留意。”
  吴兑和陈有年立即应下,东南局势和朝中直接相关的就是兵部和户部。
  “其三,还请端甫兄襄助。”钱渊看向诸大绶,“随园之中,小弟南下,能出入西苑的只有端甫兄了。”
  诸大绶还没反应过来,一旁的徐渭嘿道:“端甫,是让你和我当年一样……密信直抵御案。”
  “噢噢……”诸大绶连连点头,“展才放心,三日后为兄先入西苑觐见陛下。”
  一一安排妥当,钱渊嘱咐道:“此番关系甚大,实为徐华亭、高新郑之争,随园不过遭了池鱼之殃……新郑还好说,华亭实在是……不干人事!”
  陈有年试探问:“可要韬光养晦?”
  “还能韬光养晦?”徐渭冷笑道:“那个刑部郎中的嘴都被展才抽拦了!”
  孙鑨笑道:“今日问过朝阳兄了,那刑部郎中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山东人,是杨椒山同窗。”
  话虽然说得弯弯绕绕,但其实已经说得够明白了,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中只有两种人是徐阶的门生。
  一种是如张居正这般的庶吉士出身,因为当时的徐阶负责教导庶吉士,但这一种也未必作准,比如林燫这种官宦世家子弟就不会投入徐阶门下。
  另一种倒都是徐阶门下,就是如杨继盛那般国子监出身,那一批的监生都是时任国子监祭酒徐阶的学生,官宦世家子弟有机会身登皇榜很少会入国子监,进去的大都是混个出身而已。
  这个刑部郎中,应该是徐阶的心腹铁杆。
  更别说赵贞吉了,被钱渊抽了一嘴巴子……也不知道谁嘴快,已经传的沸沸扬扬,还添油加醋的带上了内江赵氏是秦桧后人的流言。
  “这一年多,随园老老实实,安分守己,从不惹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7/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