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801

  黄锦在心里叹息,这五个人除却上位不久的李默和充数的吕本,剩下三人关系真够错综复杂的。
  严嵩和徐阶是死对头,但面子上却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徐阶和聂豹是名义上的师生,但前者对后者的排斥并不是什么秘密。
  而严嵩和聂豹是同乡,后者前些年下狱后曾写信给前者,可惜严嵩当时和夏言斗得你死我活,没有理会。
  殿门开了,一个国字脸中年人出门,拱手行礼,“黄公公,陛下召见。”
  “陆指挥使慢走。”黄锦拱拱手,虽然他兼管东厂,但这一朝的东厂名不符实,远没有锦衣卫的势力大,不过他和陆炳关系不错,毕竟都是兴王府出身。
  目送陆炳匆匆离去,李默有些不耐的竖起耳朵仔细倾听,里面似乎传来了阵阵喝骂声。
  从个人资质、心机手段上来说,明朝连同消失的朱允文、被废除帝位的朱祁钰一共十六个皇帝,嘉靖堪称上乘。
  但除了只相信枪杆子抢来皇位的朱元璋和朱棣外,嘉靖帝是唯一没有受过正统皇室教育和传承的皇帝。
  虽然景泰帝和崇祯帝也是兄终弟及,但他们被封王之后一直留在京中并没有出藩,前者一度监国,后者的兄长一直没有子嗣。
  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势直接导致了嘉靖一朝成为明朝历史上最为诡异的时光,因为嘉靖帝是个野路子,向来不走寻常路。
  国之大事理应问首辅,兵事理应问大司马,但嘉靖选择了徐阶,这就是不走寻常路。
  但很可惜,嘉靖这次选错了。
  带着土味儿的叱骂声终于停了,面如土色的黄锦推开门,都不敢发声只招收示意五人入殿。
  身穿道袍的嘉靖帝的相貌很符合他的性格,双目狭长,脸瘦鼻高,眉毛高挑入鬓,浑身带着阴冷的味道。
  看着下面五位朝中最有权势、最有心机、最有名望的臣子,嘉靖帝阴测测的问出一个让人意外的问题。
  “嘉靖二年的会试主考官何人?”
  严嵩一脸茫然,年纪大了实在记不清了,再说那时候他还在南京呢。
  徐阶垂着的头垂的更低了。
  唯有李默思索片刻上前一步答道:“是时礼部左侍郎的顾鼎臣。”
  “顾鼎臣是昆山人吧,朕记得就是他建言于昆山建城抗倭。”嘉靖帝狠狠一拍身前的桌案,“但他怎么就取了一群狗屁不通的门生,以至于如今昆山被破,倭寇肆虐横行!”
  嘉靖二年进士,有和汪直勾结默许其在沥港通商的丁湛,有还在狱中不知下场如何的前浙江巡抚彭黯,有如今正在被押送入京的现任浙江巡抚屠大山。
  当然了,还有站在那垂着头的徐华亭。
  殿内如同死一般的寂静,好一会儿后严嵩抬头看着双目圆瞪的嘉靖,劝道:“陛下,东南事急,其他事可否延后再议?”
  又过了会儿,才听见嘉靖帝冷笑声,“惟中所言极是。”
  下面的徐阶毫无反应,聂豹脸色平静,倒是吕本悄悄瞄了眼徐阶……延后再议这句话听起来寻常,但却不是那么简单的。
  说到底一句话,你徐阶连续举荐的人选连战连败,责任暂且不说,今天的事儿你就别吭声了。
  “老臣不擅兵事,陛下可询兵部。”严嵩带着善意看向聂豹。
  嘉靖的视线也投向了聂豹,“昨日的奏本朕已经看过了,徐州兵备道副使李天宠调浙江巡抚……但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张经可堪重任?”
  “张廷彝曾总督两广军务,平定广西瑶乱,抚定安南,定琼州黎乱,实是总督首选。”聂豹平静的回答道:“如今浙江、福建、南直隶南北处处烽火,兵力分散,唯一人总督,方能调配平倭。”
  将大半个国土的军队交于一人之手,这是个冒险的决定,嘉靖帝闭上眼睛,许久后才轻吐道:“许。”
  “谢陛下。”聂豹拜倒在地。
  “咳咳。”严嵩微咳两声正要说话,突然聂豹继续说:“如今倭寇攻扬州,胁南京,请陛下准许臣奔赴松江、苏州督战。”
  “亲自前往?”嘉靖帝讶道:“何必如此?”
  兵部尚书巡边是常事,但往往是去蓟门、大同这些九边,去江南之地之前还没有先例。
  吕本瞄了眼聂豹,又看看脸色有点难看的严嵩,忍不住嘴角流露出笑意。
  这是明摆着的,朝中就这几股势力,李默虽然跃跃欲试但根基尚浅,在东南一事上徐阶已然败北。
  严嵩和聂豹自然是出了头,只不过严嵩是个不愿意扛事又要占便宜的家伙,将聂豹推出来主持战事之后,又企图塞颗钉子进去,万一出事损失也不大,万一功成还能沾沾光。
  但很明显,聂豹也想到这点了,所以宁可亲自下江南,除非是七老八十的严嵩跟着,不然无人能压的住他。
  嘉靖帝也很快明白过来了,转头看向严嵩,“惟中,前往江南督战,可有人选?”
  “老臣举荐工部右侍郎赵文华。”
  “倒是举贤不避亲啊。”嘉靖帝哼了声。
  工部几乎都快成了严嵩家的了,尚书是他小舅子,左侍郎是他儿子,右侍郎是他干儿子。
  沉吟片刻后,嘉靖帝点点头,“都许,正好聂豹曾在松江、苏州任职,就让赵文华去浙江督战吧。”
  聂豹心里苦笑,算了吧,已经不错了,至少放自己下江南了。
第104章
那些人的去向
  头顶的太阳像火炉一样,肆无忌惮散发出让人烦闷的热量,钱渊用力挥了挥蒲扇,掐指算算,五月下旬大概是阳历七月到八月,正是最热的时候。
  不过钱渊心情还算不错,花了不小的力气制定规则,划分权责,城内城外被安排的井井有条,现在基本上已经不用钱渊劳心劳力了。
  当然,这几日陆续送来的战报才是钱渊心情好转的关键原因。
  江北巡按吴百朋飞驰援扬州,大胆率兵出击,斩杀倭寇愈三百,倭寇就此败退。
  后吴百朋率军追击至江阴,常州兵备道副使王崇古、应天巡抚兼提督军务曹邦辅也率军赶到,三军合力大破倭寇。
  这一战扭转了整个战局,倭寇开始渐渐向东南退却,各处失地都渐渐收复。
  啧啧,不调客兵还真不行啊,东南沿海一帮熊兵,人家扬州都能打出这样的胜战……钱渊在心里嘀咕,估计俞大猷心里都呕死了。
  随手捏了个刚刚送来的葡萄丢进嘴,钱渊舒爽的呻吟了声,“冰镇过的?”
  “是啊,早上吊到深井里冰镇的,刚刚拿上来。”张三舔舔嘴唇垂涎欲滴。
  “想吃就吃呗,装模作样。”钱渊皱皱眉噗嗤吐出几个籽,“真麻烦,就没有没籽的葡萄?”
  “少爷开什么玩笑呢。”张三嘴里一次性塞了三四颗葡萄,支支吾吾的说:“天下哪有没籽葡萄!”
  不光是没籽的葡萄,老子还见过没籽的西瓜呢,钱渊前世吃水果最讨厌的就是籽。
  “少吃点,没看见有人来了。”钱渊虚虚踹了脚,看向走进门的陆树德和孙克弘,“来来来,冰镇过的葡萄,甜的很。”
  “渊哥,你还有心情吃葡萄呢!”陆树德咧着嘴一副无语的模样。
  “怎么了?”钱渊手一停,诧异道:“事都安排下去了,如果有意外,会有人来禀报的。”
  “不用盯着?”
  “盯得死死的,别人都没做手脚的机会了,何必讨人嫌?”钱渊嘿嘿笑道:“反正又不是我的银子,只要不耽误事儿就好。”
  孙克弘叹了口气,“我们是说……你不知道别人都告状告到南京去了?”
  “知道啊。”钱渊无所谓的应了声,转头吩咐张三,“明儿别冰镇葡萄了,冰镇几个西瓜。”
  这年头虽然没有无籽西瓜,但至少能榨汁喝嘛,钱渊有点嘴馋。
  “渊哥儿,有人告到南京,说你以纵兵洗城为挟,逼迫百姓捐银,崇德县上下众情汹汹……”孙克弘苦口婆心的劝道:“这种诬蔑之语……”
  “谁说是诬蔑?”钱渊顺手塞了个葡萄进孙克弘的嘴,“尝尝,挺甜的……没诬蔑啊,敢作敢当嘛。”
  “是真事儿啊!”陆树德的眼睛都瞪圆了,“渊哥你胆子真是上天了!”
  “小事儿,无所谓的。”钱渊手嘴不停,一篮子葡萄很快就见了底。
  “小事儿?”陆树德抢了几个葡萄才说:“据说大洲公在南京吏部很是骂了一顿……他是谁都敢骂的,严分宜都敢骂。”
  “赵贞吉?”钱渊撇撇嘴,“目前我还没出仕,只是个秀才,他能拿我怎样?”
  “但士林……”
  “有文衡山呢。”钱渊笑道:“那条横沟已被填平,拆毁的房屋另择地重建,崇德县有了条新路……项家已请文衡山写了一篇铭记,过些日子会在路旁石刻立碑。”
  显然,在江南士林中,虽然文徵明到现在连个进士都不是,但他的铭记是很有分量的。
  去南京告状有用吗?
  当然没用。
  对钱渊有影响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