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801

  聂豹指了指张经,“廷彝,你我同年,何必砌词!”
  聂豹和张经都是正德十二年的进士,这也是之前徐阶压着张经的主要原因。
  “哈哈哈!”张经大笑道:“我也想见见那位被誉为华亭英杰的钱家子。”
  聂豹却没有笑,歪着头眯着眼,缓缓问:“为什么?”
  “为什么?”张经笑声一停,诧异道:“一个生员能力助官兵守城,自然有这个资格。”
  聂豹默不作声拾起茶盏抿了口,“只是如此?”
  “还有其他原因?”张经莫名其妙。
  微不可闻的叹息声响起,聂豹沉默片刻后道:“今年倭寇只怕还会侵袭沿海,有把握吗?”
  张经犹豫了会儿才说:“如若广西狼土兵能尽早到位,问题不大。”
  “好,老夫负责调配。”聂豹挥挥手,“廷彝你军务繁忙,回杭州吧,老夫明日启程去松江。”
  虽然是同年进士,但张经在聂豹面前从来是个小老弟角色,手足无措的放下茶盏,迟疑着走出船舱。
  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太对……
  外面起风了,被风一吹,张经脑子还是有点乱……之前说起要见见那个钱家子,之后聂豹突然问起自己击倭有无把握,再之后就送客了。
  沿着船板走下官船,张经和上前拜见的众人见礼,还问了问俞大猷的伤势,眼角余光瞥见对方身后不远处的那个少年郎。
  俞大猷犹豫着要不要介绍介绍钱渊,但张经突然脸色一变,脸上的笑容消失的无影无踪,转身大踏步离去。
  远远看着这一幕,站在船头的聂豹深深叹了口气,虽然几上几下,跌爬滚打数十年,但张廷彝仍然是这模样……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最大的劣处。
  “那就是浙直总督张廷彝。”圆脸中年人笑容可掬,“别往心里去,他是朝中出了名的直脾气。”
  “梅村公这话……”钱渊嘿嘿笑道:“直脾气……不是坏脾气?”
  赵文华号梅村,听这话大笑道:“有趣有趣!”
  钱渊的话绵里藏针,人家张经是看到我和你赵文华这个严党干将站在一起,才会勃然变色。
  倒是赵文华一副好脾气,完全没有历史上跋扈模样。
  俞大猷和钱渊两人刚到码头递上帖子,还没等到聂豹召见,赵文华突然亲自下船,在众目睽睽之下找到钱渊。
  两人谈笑风生,一副相见恨晚的模样,让众人心生诧异,严党的名声在江南士林中简直就是臭大街,没想到钱渊却是这样的态度。
  对于钱渊来说,严党不是什么好玩意,但将严党干掉的徐阶也不是什么好玩意。
  更何况,作为一个对自身利益关注度非常高的穿越者,钱渊从不会无来由的得罪人,对方拥有权力,就算不想攀上这条线,也没必要得罪对方。
  但对于张经这种自视为正人君子的士大夫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
  看着赵文华、俞大猷、钱渊陆续登船,聂豹笑着问:“聊什么聊得这么开怀大笑?”
  钱渊得体的行礼后轻声道:“嘉靖二十六年,梅村公编纂《嘉兴府图记》,晚辈受益匪浅。”
  赵文华绝非不学无术之徒,事实上此人才学过人,编纂的《嘉兴府图记》后来还被收入《四库全书》流传后世。
  聂豹微微点头,看着赵文华和钱渊说笑几句后才离去。
  远远看了眼已经启程回杭州的张经背影,聂豹在心里叹息,论指挥作战,十个赵文华也不是张经的对手,但论对朝争的敏感度,一百个张经也比不上赵文华。
  当然了,文武双全,宦海沉浮数十年的聂豹有这样的敏感度。
  钱渊,年仅十八岁的华亭生员,看似普普通通,但其已经卷入了朝争之中,而且深层次的参与到之前,也可能之后的抗倭中。
  曾经给前任浙江巡抚王忬出谋划策,一度遏制嘉兴府、松江府倭乱。
  曾经在嘉定、崇德两次展示不俗的能力,助明军两次大败倭寇,这并不是巧合。
  这些只是外人看到的表象。
  隐藏在水下的是,钱渊的人脉。
  陆树声的弟子,得震川公、文衡山之赞,和余姚孙家来往密切,这些影响还只是局限在士林中。
  但嘉定、崇德两战,钱渊和俞大猷、卢镗这两位最重要的明军将领建立了极为深厚的联系,说得不好听点,他们都欠钱渊的人情。
  而台州知府谭伦是钱渊的小舅,台州同知唐顺之和钱渊在崇德县并肩而战。
  身为严嵩的干儿子,下江南就是来揽功的,赵文华敏锐的察觉到了这个突破口,从这个钱家子身上能够关联到太多太多的人物。
  毫无疑问,聂豹也察觉到了,所以他早在南下途中就决定召见钱渊。
  但,几乎没有政治嗅觉的张经并没有察觉到这点。
第110章
赐字
  站在待客厅外等了好久,虽然钱渊有耐心,但实在受不了头顶酷烈的太阳。
  太热了,而且还一丝风都没有,看着船头挂着的旗帜在空中像条死蛇似的垂下,钱渊决定找个阴凉地方躲躲,鬼知道里面聂豹和俞大猷要说多久。
  刚转了个弯,钱渊就撞上一个中年人,此人身材高大,脸型瘦削,但双目炯炯有神,有一股令人不敢逼视的风范。
  “抱歉抱歉。”钱渊连连行礼,“先生勿怪。”
  中年人眯着眼盯着钱渊看了一阵,一声不吭转身离去。
  看着此人的背影,钱渊皱眉招手叫过一个仆役,“那是?”
  “嘉靖十七年进士胡宗宪,徽州人,前湖广巡按,刚调任杭州知府。”仆役并不吝啬这些公开消息。
  半响后,钱渊移开视线,笑着说:“不知道他和叔父认不认识。”
  仆役也笑了笑但很知趣的没有说话。
  在船上逛了一圈,钱渊又找了另一个仆役,“赵侍郎住在哪间舱房?”
  “赵侍郎住在船尾南侧。”
  “谢过了。”钱渊不自觉摸了摸鼻子,看着那个方向出了会儿神,才转身离去。
  该来的总归还是要来的。
  没了浙江巡按,但胡宗宪以杭州知府的身份参与到历史中,而且和历史中一样,他遇上了那个让他一步登天,十年后也一朝丧尽的赵文华。
  自己能改变多少?
  钱渊在心里如此问自己。
  俞大猷已经离去,聂豹站在待客厅门口,捋须看着那个神游物外的少年郎。
  似乎过了好久,钱渊才回过神来,尴尬的朝聂豹笑笑。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两个人似乎一点都不陌生。
  钱渊从陆树声、叔母陆氏、何良俊还有同窗、县人那听说了太多聂豹的事迹,清正廉洁,文武双全,雍容大度。
  而聂豹呢,自从王忬升任兵部右侍郎之后,他就开始注意到这个松江秀才,再通过张居正、唐顺之,他很了解面前这个少年郎,这是个有心机有手段,注重实效的实用主义者。
  但聂豹说出的第一句话很不好听。
  “老夫知道你,很不喜欢。”
  钱渊面不改色,端起茶盏抿了口,笑吟吟道:“今年的明前龙井……晚辈又不是银子,怎么可能谁都喜欢。”
  “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银子。”
  这涉及到三观了……钱渊笑着没有继续争辩下去。
  “不过听应德说,你不准备离开。”聂豹继续说:“这让老夫略有改观。”
  钱渊知道这是说唐顺之,笑了笑说:“或许吧,不过晚辈人单力薄,也做不了什么。”
  “这是老夫最不喜欢的地方。”聂豹哼了声,“天下太平可安享富贵,但如今大明内忧外患,倭寇横行东南无人可制,有才,就要展现出来用在应该用的地方。”
  虽然来到这个时代被影响力很多很多,但这一点……这是钱渊和这个时代士子最大的区别,三观不同。
  从张居正、陆树声到唐顺之、聂豹,这些大人物毫无例外都一眼看穿,这个少年郎并没有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不过前些日子被唐顺之骚扰了很多次,钱渊熟练的摆出聆听高见的模样。
  “你叔父人如其名,性情刚烈,正气凛然,偏偏你……”聂豹细细打量钱渊,“说说崇德一战吧,老夫刚到苏州就听说了那条得胜路。”
  “其实和晚辈没什么关系,俞总兵定计,荆川公操持,卢家幼虎率兵迎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