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01

  “名义上的首脑?”尖嘴猴腮的幸时皱眉追问。
  “不错,汪直手下的船队都是各个船主私有的,他并没有绝对的管辖力度,比如徐惟学、毛海峰、叶宗满等人都各行其是,并不完全受汪直管束。”钱渊舔了舔嘴唇,“汪直能走到如今的地位原因有二,一是他之前得明军支持连续剿灭卢七、沈九、陈思盼数支海盗,又得了前任海道副使送出二十艘海船,二是因为舟山沥港。”
  幸时小心翼翼打量着王忬的神色,“汪直在舟山沥港经商,又打通了关节,所以在海商中才能一手遮天?”
  “不错,双屿港被毁后,汪直一手创立沥港,那是他的立足之本,但也说不上一手遮天。”钱渊摇摇头,“正是因为管束力度不够,所以倭寇频频上岸劫掠,事实上正是被汪直排除在沥港之外的海商才会化为倭寇……比如两个月前,靠近海岸线的嘉兴就遭小股倭寇侵袭,还有距离舟山较远的台州也是例子。”
  王忬双目炯炯有神,手里端着茶盏半响都想不到喝茶,他是苏州人,深知浙江沿海走私如何猖獗,就任浙江巡抚后迅速定计,但对于那位躲在舟山上的五峰船主始终有一种雾中看花的感觉,所以一直心里忐忑不安,没想到这层迷雾今天被一个年轻人拨开。
  钱渊准备了好些天,这一刻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当年李光头、许家兄弟被擒杀,是汪直重建沿海走私商业体系,这是他如今被尊为大头目的原因,但也可以看得出,汪直不是个纯粹的商人,但在有经商渠道的前提下是不愿意上岸劫掠百姓的。”
  王忬眯着眼点点头,“换句话说,汪直是不愿意和朝廷开战的。”
  钱渊心里提着的石头终于落下,好吧,自己终于看清楚面前这位浙江巡抚的心思了,恩,和自己猜测的一模一样。
  “难道现在没开战?”张居正讶然,“据说新任台州知府谭子理正雇军组建团练。”
  钱渊瞳孔微缩,谭伦谭子理啊,那可是能和戚继光并称的名将,如今也终于登上历史舞台了。
  “当然不算开战。”幸时笑着解释道:“那只是汪直无力弹压的后果。”
  “不错,事实上两个月前徐惟学手下上岸劫掠嘉兴,为此汪直和其翻了脸。”钱渊随口说。
  张居正还没反应过来,王忬和幸时的目光却如电一般射向了钱渊。
  钱渊愣了下苦笑摊手道:“父兄都丧于倭寇之手,想报仇雪恨,怎么可能不用心打探。”
  半响后王忬才默然点头,对于他来说,父兄都死在倭寇手下的钱渊是值得信任的,至少在对倭寇一事是值得信任的。
  “来来,这可是明前茶,前些年在京城、山东可没这口福。”幸时笑吟吟举起茶盏,“可惜也没多少,不然也包一些让两位回去尝尝。”
  “很正常,这些年走私货物就是以棉布、丝绸、瓷器、茶叶为主。”钱渊低头抿了口,无所不用其极的诋毁道:“特别是明前茶,早就被人预定下了。”
  “嗯?”王忬鼻子哼了声。
  钱渊苦笑道:“自东南沿海走私贸易猖獗,海商地位节节攀高,百姓纷纷将子女送进船队,甚至还有武官跪拜汪直,明前茶又算的了什么?”
  “武官跪拜?”张居正眼珠子都瞪出来了,“这这这……”
  王忬转头瞄了眼,幸时苦笑道:“都是风闻,风闻……”
  “嗯嗯,的确是坊间流传。”钱渊看似无所谓的说:“我也是前些天在茶楼里听说的。”
  幸时隐秘的眼角余光瞥了眼钱渊,真不知道这句话是有心还是无意……因为幸时很清楚,传闻中的那位武官就是之前衙门口的那位把总,张四维。
  商定了出发事宜后,张居正和钱渊告辞离开各回各家,前者还住在客栈,后者回了铺子。
  钉子已经埋下去了,关系也算扯上了……呃,事实上是人家想和自己扯上关系,钱渊在心里盘算片刻后苦笑一声。
  王忬,这是个典型的官僚。
  他的眼光看不到海贸带来的好处,只看得到倭寇带来的麻烦,当然了,这也是如今朝中的主流意见。
  但王忬却能做出最有利自己的判断,分兵去剿小股倭寇,不仅仅可能吃败战,而且从成本收益角度来说也是划不来的。
  浙江巡抚这是个火山口,前任朱纨的死还历历在目。
  但如果能剿灭汪直,毁掉沥港,就能搭建一条让自己逃离火山口,甚至青云直上的路。
  其实钱渊挺理解,特么被推到这个前任死了后空闲那么多年的职位上,不赶紧立功滚蛋,难道还想着把这活火山给填死?
  不过今天钱渊有点心软,他已经隐隐提到如果直取沥港后带来的恶果。
  汪直的地位看似稳固实则虚浮,一旦沥港被毁,他是没有能力弹压手下那些船队的,到时候那些没了前路的海商和倭寇将蜂拥而至,东南沿海再无宁日。
  就算王忬之前没有这个判断,但今天钱渊已经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但王忬如何肯放弃这个机会,汪直虽然可能警惕,但很可能想不到王忬会直取沥港。
  从战术上来说,王忬已立于不败之地。
  但从战略上来说,朝廷已立于不胜之地。
  只是苦了后面继任的……钱渊歪着头回忆,在胡宗宪之前,好像还有好几个,张经、李天宠是最有名的,王江泾大捷后被冤杀的那两位,为此严嵩还带上了那位大名鼎鼎的杨继盛。
  钱渊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我只是遵循历史,只是希望在其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
第14章
都是演员(上)
  百年前,金家原本只是苏州走街串巷的货郎,直到二十年前金宏接手家业。
  从一个货郎到买下第一间铺子,从战战兢兢参与海贸到后来投入张四维门下,金宏用了二十年让金家成为苏州商界不容忽视的存在。
  不过金宏也有烦心的地方,已经二十出头的长子花天酒地,家中产业如果交到他手上,估计几年时间就能败光了,还好就在去年,新纳的小妾给自己生了个幼子,活泼可爱,看上去像个读书种子呢。
  自己至少还能再干二十年,到那时候幼子也长大了,说不定都中举甚至中进士了,到时候长子稳重点让他经商,次子出仕……
  金宏捻着胡须在想心事,冷不丁边上钱家仆人高呼一声,“少爷回来了!”
  “哎哎,真是抱歉。”大步走进来的钱渊连连拱手,“都说绍兴师爷不好惹,小侄随口抱怨几句,结果中丞大人还真留饭了。”
  “贤侄得中丞大人看重,这是大好事啊。”金宏那张肥脸上满是笑容,绿豆大的眼睛里满是忌惮,这小子还真和太仓王家拉上关系了。
  “只可惜了金叔点的这桌素斋了。”钱渊惋惜的看着桌上琳琅满目的菜肴,哎呦,卖相还真不错呢,可惜都冷了。
  “明天,明天还有。”金宏哈哈笑着说:“张把总明天设宴,不知道贤侄能否赏光?”
  “明天?”
  “是啊,这桌素斋临时去点的,明天一早我让人去预定……不,今晚就让人去,招牌菜素鸡非得长时间浸泡熬制才得味。”金宏啧啧赞道:“吃起来极似陈年好火腿!”
  “行,那就明天!”钱渊咬着牙点头,“要是迟两天还真吃不到呢。”
  “怎么?”
  “三天后出发去余姚。”钱渊拉着金宏坐下,端起茶杯喝了两口才漫不经心的解释道:“余姚孙家有丧事,中丞大人让我带着二公子代为拜祭。”
  “余姚孙家?”金宏懵懵懂懂,他毕竟不是官员,也不是读书人,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到。
  “对了,小侄还有事和金叔说呢。”钱渊笑眯眯的挥手让随从退下。
  虽然不知道孙家的来历,但能陪同王世懋代王忬前往拜祭,这已经很能说明关系远近了,金宏打起精神笑道:“贤侄请说。”
  “父亲和兄长均亡于倭寇之手,魂魄不得归乡,要不是金叔仗义冒雪报信,小侄和家母……”钱渊起身行礼,“再谢过金叔。”
  金宏嘴角抽搐了下,饶是他心黑皮厚也有点脸红,“哪里话,你我两家交好十多年,分内事分内事。”
  “是啊,父亲当年和金叔多有生意往来,后来两家交好。”钱渊笑吟吟的说:“小侄刚到杭州城金叔就前来帮衬……”
  金宏用力揉了揉脸,这话儿越听越不是味儿了。
  “金叔也知道,小侄去年承蒙大宗师点中,理应专心举业,只是家中无依不得已来杭州经商,如今也算有些积蓄了……”钱渊支支吾吾的说:“那马管事是二叔的人,总不能老留着,所以……”
  金宏那绿豆大的眼睛越睁越圆进化成黄豆大了,“贤侄的意思是?”
  “其实呢……”钱渊身子左倾,压低声音做神秘状,“铺子卖的白糖都是用红糖提炼出来的,是我去年在古书里找到的方子。”
  金宏一愣后才竖起大拇指,“贤侄真是……老话说得好啊,书中自有黄金屋!”
  “以后铺子不往外卖白糖了,只给金家一家。”钱渊详加解释:“这样一来,省了好多事,也省了好多人手,另外金家帮忙在外地收购红糖,现在杭州城的红糖价格……涨得也太离谱了!”
  “我说为什么红糖价格升了,原来都是贤侄闹的。”金宏两眼精光四射,“也就是说,金家承包所有钱家铺子的白糖?”
  “不错,钱家铺子只管提炼,金叔那边负责销售,采购红糖,两家五五分成。”钱渊挥挥袖子,“反正金叔家里铺子……我听父亲说各地都有,都是现成的嘛。”
  看金宏敛须不语,钱渊咬咬牙说:“要不干脆把秘方卖给金叔,不过价格可不低,毕竟小侄如今只是秀才,后来乡试、会试……还不知道要熬多少年呢。”
  “哎,以贤侄的才学还不是手到擒来。”金宏笑着说:“秘方……为叔还真不敢买,这可是能传家的宝贝,买了秘方,为叔日后在九泉之下哪里有脸去见你父亲啊。”
  钱渊无奈的坐回位置上,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心里暗骂,弄得你现在还真有脸去见他们……
  不过金宏拒绝秘方倒是钱渊没想到的,在明军即将攻舟山的时候,这份秘方落到海商金家手里,那就是一份毒药,钱渊有的是手段让金宏家破人亡。
  瞄了眼神色变幻不定的金宏,钱渊在心里苦笑,戏演过头了,自己和王家走得太近把人给吓着了。
  的确如此,在金宏看来,钱渊和王忬父子关系如此近,这份秘方还真不太敢收,而且张四维也交代过不要再窥视那份秘方。
  “贤侄别急嘛。”金宏笑着看向垂头丧气的钱渊,“秘方先放到一边,倒是合作经营的事可以谈谈。”
  钱渊精神大振,“金叔,五五分成……要不四六,我四你六……库房里还有一大批白糖呢。”
  “一大批?”
  “是啊,每天散货太慢了,我想找个大户全丢掉。”钱渊叹了口气,“倭寇四处劫掠,我想在杭州城买栋宅子,举家迁过来,但城里宅子太贵了……”
  “的确,杭州内城的宅子都贵。”金宏点点头,“而且杭州毕竟不靠海,虽然商业旺盛,但说出价高,还得数宁波那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