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无数神医技(校对)第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5/1135

  这就好比老师都已经教你如何握笔,如何书写了。你却还想要让老师帮你写字,那只会一辈子都是个巨婴。
  ……
  从刘教授那里出来后,李权低头沉思着该怎么跟张主任说这件事?
  想来想去,他觉得还不如下班后,直接去张主任家拜访。
  到时候见到张主任的母亲,先看看情况再说。
  如果治不了,那就另想办法。
  否则,现在跟张主任谈好了,万一看过张主任母亲的情况后,发现治不了。那就很难解释了。而且会让人家感到特别失望。
  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方法。
  方法不对,努力白费还算是轻的,就怕好事变坏事,朋友变仇人。
  李权打定了主意后,直接回中医研究科室的办公室看书。
  他现在急缺的就是中药开方这方面的神医技。
  《本草纲目》全书共一百九十多万字,乃是中药典籍中第一部
对药草与药理进行详细记录与论述的医书。堪称药典类书籍的鼻祖。
  它共分五十二卷,实际上共分为十六部。
  百病主治药、水部、火部、木部……等等。
  经过多次修改后,书中的药物总共增加到了一千八百多种。对各种药草的药性、药理都有论述。
  想要把它读完,估计没有两三个月,想都别想。
  李权倒也不着急。
  现在苏菲的白血病已经治好了,正在康复中。他在医院的地位也是非常稳固。
  同时,他的卡里已经存了六十多万,再也不必为温饱问题而烦恼。
  所以,他并不着急。
  慢慢细读这部药典,正好可以恶补一下他的中药知识。
  李权拿着《本草纲目》坐在办公桌前,他记得上次看到了水部,具体多少页忘记了。
  看书,他一般看到哪一页,有事的话,会在里面夹一张书签。
  可能上午看书的时候,因为那个白血病的小女孩出现吐血症状,李权急着赶过去处理,忘记夹书签了。
  现在只能凭记忆找到没看完的那一页。
  随手一翻,居然翻到了后面的果部。
  他的目光扫过上面的内容。
  “寒瓜,消烦止渴,解暑热,疗喉痹。宽中下气,利小水,治血痢,解酒毒。含汁,治口疮。口、舌、唇内生疮,烧研噙之。”
  寒瓜?
  李权的脑中闪过一丝疑惑。
  他知道,本草纲目中的许多药草名称都与现代有区别。
  这个寒瓜是什么东西?
  他本着不懂就问度娘的原则,随手用手机上网搜了一下。
  一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出现在手机屏幕上。
  “我靠,原来寒瓜就是西瓜呀,古人可真会取名字。”
  西瓜不就是解渴解暑的水果吗?
  出于好奇,他仔细读了一遍李时珍对寒瓜的药性描述。
  西瓜能够解暑消渴,这点是个人都知道。
  后面的,可以利小水,解酒毒,他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另外,西瓜能治口疮,李权也知道。
  药店里的西瓜霜就是根据这个药理研制出来的。
  “寒瓜不可一次多食,不可与同为寒属性食物共食。”后面还写了一句禁忌,不过并没有写明原因。
  西瓜属于寒凉之物,李权知道。
  同时食用两种以上的寒凉食物是大忌,会伤肠胃,容易腹泻。比如桃子与西瓜都属寒凉食物,最好不同时食用。
  除此之外,西瓜与羊肉同食,也不利于身体健康。
  羊肉性味甘热,西瓜性寒,两种食物一起食用,不但不会阴阳调和,反而会伤脾胃,特别是对于那些阳虚、脾虚的人,同食这两种食物会导致脾胃失调,伤害元气。
  【你成功补充了《本草纲目》一书中的寒瓜食用禁忌,获得李时珍的好感度+5.】
  李权只是根据自己的医学知识,把寒瓜为什么不能与寒属性食物同食的原因补充了一下,没想到这样也能获得好感度。
  看着眼前浮现的光形字幕,他不禁激动得泪流满面。
  随便补充一下寒瓜的食用禁忌就得了5点好感度。看完手中整整一百九十多万字的《本草纲目》也才获得5点好感度。
  真是坑爹啊。
  只能说,获得这些古代神医的好感度,太没规律了。
  特别是这种额外奖励的好感度,真怀疑全看这些古代神医的心情给的。
  “终于获得了李时珍这位古代药圣的好感度,看看能不能兑换中药药方类的神医技?”
  李权怀着激动的心情,迫不及待的打开了兑换面板。
第309章
闻诊术叫他全家下地狱
  【闻诊术,可以通过听音、辨味,诊断出病人之病灶所在。需要5点好感度,可兑。】
  【采药术,可以精通采集各种药草的方法与药草分布的生长环境。需要10点好感度,可兑。】
  【辨药术,可以辨识天下间所有常见、罕见的药草、药物,通晓药性。需要20点好感度,可兑。】
  ……
  找了一圈也没看到李权想要的中药药方医术,反倒是采药术、辨药术什么的一大堆。
  这位古代的药圣明明是一位中医大佬,怎么就没有药方类的神医技呢?
  李权想不明白。
  辨药术里面虽然有着通晓药性这个本领,但是药性与药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所谓药性,就是这味药的功效、特性。
  而药理可就不同多了,指的是这味药给病人治病时的具体运用。
  药理即医理。
  比如诊断出病人得的是风寒,也就是常说的感冒。
  能治疗风寒的药物有许多,但是一千个人感染风寒,可能治疗的药物搭配都不相同。这就很考量一位医师的用药经验与药理了。
  桑叶这味中药,就可以治疗感冒。
  不过它的药性是甘寒。
  在运用中,如果你给一个风寒病人吃桑叶,那就等于牛头不对马嘴。
  因为桑叶治的风热感冒。
  病人本就是风寒感冒,体内受了寒气入侵,你还给他吃寒性草药,这不等于火上浇油吗?
  所以,通晓药性并不等于通晓药理。
  即便是行医三四十年的老中医,也绝不敢说自己精通药理。
  因为药理太复杂了。
  上面举的这个例子算是最简单的药理运用,还有更复杂一点的,比如说,病人咳血,白茅根这味药就可治疗咳血之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5/11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