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1016

  “你去把找些许个木匠,这个东西做六十个,不求材料一般,普通的硬木就行了,尽快弄到手!”
  “小的明白!”安国憨厚的笑了笑,扭着大屁股,准备走人。
  “对了,咱们来了番禺城,邕州时的施粥,还在进行吗?”李嘉突然问道,收买人心这种事可不能中断,尤其是帝都,一国心脏,更不能马虎。
  “想来番禺也是咱大汉的首善之地,施粥倒也不用了吧!”安国有些忸怩地回头,有些不安。
  “一日不可中断,番禺人多,但穷人更多,咱进了兴王府,别人权势大,却朋友很少,既然朋友少,咱们就主动去交朋友,不要怕浪费钱财,咱都督府,不差钱——”
  “小的明白——”安国正色起来,行了一礼。
  随后,端着算盘,细细的看了一遍,实在弄不清这东西是弄啥的,摇了摇头,郎君总是这样,喜欢弄些花里胡哨的。
  在别人疑惑中,显出大用场。
  他时常怀疑,自家郎君是哪个星宿下凡,近些时日才明白,原来是天上的紫微星……
  李修贤时隔几日,又来了,又来到了这座金碧辉煌,规模庞大的都督府,心中又是一番感慨。
  原本他心中对于那东西,还有些莫名的感触,只是藏在心中,不曾表现出来,那东西,至高无上,普通人想想,就会浑身抽搐……
  但,道长说的对啊!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天命在我李氏,这天下乱了几十年了,人心思唐,再加上李都督位高权重,夺取岭南易如反掌。
  周边后楚,闽地,自保有余,扩张不足,唐国刚刚被大周夺了淮南之地,休养生息中,地利皆有。
  天时已在,人和也有,地利也有,合该我李氏重登皇位。
  至于那江南的李家,不过是滥竽充数之辈,岂能为李氏哉?
  “族长,里边请——”李族长来了,安国亲自出门迎接,很是庄重。
  “恩!”瞅了一眼,这态度李族长很满意,双手靠背,施施然地进了院子。
  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进一。
  二上二,二下五去三,二去八进一。
  三上三,三下五去二,三去七进一。
  四上四,四下五去一,四去六进一。
  ……
  “这是甚?”李族长进了院子,就见一群书生,对着一个用木棍串起来的珠子,不断地滑来滑去,口中还不断地念诵着,滑稽至极。
  都督府什么时候有这群傻子了?
  “这些都是都督精心挑选的转运使,即将去往各地!”安国满不在乎地说道。
  “原来这些都是转运使啊!”李族长吓了一跳,幸亏刚才没说出口。
  转运使他也听闻过,可是掌管一州的钱使,以后自家的田地缴税,少不得与他们打交道。
  那黑乎乎的珠子又是甚?李族长犹如一只好奇的猫,心里痒痒得很。
  “都督就在前面——”
第一百七十章
无题
  待见到李都督时,李族长很是客气了一番,很是感谢李都督给予李氏子弟机会。
  还委婉地说了一下转运使这个职务能否给予一个李氏子弟。
  对此,李嘉一口就拒绝了。
  “转运使负责一州的赋税,位卑而权重,非细致之人,谨慎之人,操守之人,才可担任,族长就不用再说了!”
  被回绝了,李族长一时间有些尴尬,但屁股坐下,又舍不得走,满脸的犹豫之色。
  “族长可是有话说?咱们一家人,无需客套见外!”李嘉好奇道。
  “也非什么小事,关于咱们李氏家族的大事……”
  李族长有些左顾言他,眼神闪烁,李嘉目光一凝,挥了挥手,让服侍的兰儿和霞儿两个美婢退下。
  “都督也是咱们李家人,也是知晓,咱们一系出自前唐皇裔薛王一脉,先祖李讳知柔公迁入岭南,这才躲避了中原的灭朝之灾,我们这一支,才存留下来!”
  对于这件事,李嘉耳朵都听出茧子了,李知柔的确有先见之明,躲到了岭南,又与刘氏结下善缘,所以李嘉之父才能得到了指挥使的位置。
  除了功劳,其身份,也有莫大的关系。
  “李嘉自然知晓,父亲耳提面命之事,不敢忘记!”
  “江南李氏,诈称太宗之子建王李恪后裔,得以享国江南,至今已有两代,富贵延绵,难以言表……”
  说到这,李族长双眼瞪大地如同灯笼,一脸羡慕之色,啧啧不停,目光直盯着李大都督,看得他心中有些发慌。
  “如今,整个兴王府都在传都督乃天上星宿下凡……”李族长试探地说道。
  “时机不到——”李嘉直接斩断了他的发言,沉声道:
  “无论外界如何传说,族长且不可乱了阵脚,咱们李氏已经遭逢大难了,切不可再范,天下只有一个岭南,咱们李氏,还能逃到哪里去?”
  “一步错,步步错,莫被人蛊惑,水到自然渠成,急不得!”
  听到这话,李族长瞬间明了,终于明确知晓李都督有这份心思,只是时机不到,他心中甚是欢喜,作了个揖:
  “小老儿急切了些,惊了都督,还望见谅。”
  随后,迈着欢快的步伐,离去。
  待经过这群转运使时,瞧着一副副精练的模样,心中越发的关系,这些人可是李氏代刘的基石。
  “胡兄,此人是谁?竟然惹得管家亲自迎送!”胳膊肘被蹭了蹭,耳边传来问询声,胡宾王抬头瞧了一眼那个欢快的老头,想了想,说道:
  “上次前来,听人说,是都督李氏家族的族长,虽无官身,但地位却高!”
  “未曾想到,都督竟然不是嫡系!”
  “庶支超越嫡支,在这乱世,有甚奇怪的……”
  众人低头讨论了几声,随即又沉浸在加减乘除的珠算口诀中,不可自拔。
  胡宾王学着也甚是吃力,对于诗文,手到擒来,而珠算,九章算术等,从未接触过,稍微出点差错,可是一州税赋,马虎不得。
  与许多人想去往兴王府周边不同,他甚至想去那些贫瘠的州县,越是穷困,官吏越是凶神恶煞。
  不过,黄兄确实不曾欺我,果真让我如愿,这份大恩,也不知何时才能还掉。
  ……
  却说,周奎得了李都督指令,与范棣小郎君一起,点了三十艘船,五千水兵,起帆南下,直趋占城。
  浩浩荡荡地水军,自然隐瞒不住消息,飞快地传到了交趾古螺城,南晋王吴昌文耳中,他早就从使节信中得知消息,此时却不得意外。
  “汉国即将征战占城,而占城一向事我等甚恭,该当如何?”
  吴昌文乃吴权之子,杨三哥夺权后,率兵杀子,与其兄吴昌岌并称为王,兄为天策王,自称南晋王。
  兄死后,朝贡南汉,领安南都护之职,静海军节度,名义而言,他只是一个地方军阀罢了,统治下的人口,不过十万,地方不安。
  “陛下,汉国乃我国上国,号召起兵,不得不从之,若不从,汉国就有了借口,地方的军阀更是乱为,不服中央。”
  “有理——”吴昌文想了想,继续道:
  “我恐军队南下,割据华闾洞一地的丁部领,想必是不安分,这又如何?”
  “丁部领乃我王之臣也,距离占城也近,不如让其派兵随同王师征讨占城,一可全我国之心,二可削华闾洞之兵……”
  “可——”
  很快,王令就传到了华闾洞丁部领的手里,他气愤难平。
  “老匹夫,欺人太甚——”
  丁部领不过三十五岁,皮肤黝黑,个子不高,但双目有神,看上去就是不好惹的。
  丁部领是大黄华闾洞(华闾洞(位于今越南宁平省嘉远县)人,其父丁公著乃交趾统治者杨廷艺的牙将。
  杨廷艺被南汉任命为安南静海节度使时,委任丁公著为驩州刺史兼御蕃都督,吴权崛起之后,丁公著投奔吴权,仍为驩州刺史。在丁部领还小时候,丁公着便去世了,由丁部领承袭其位,其母谭氏率余党入居洞山神祠之旁。
  日后的越南第一朝丁朝,就是由他创立。
  “洞主息怒,我们何不起兵,攻入古螺城,宰了这老头!”一个纹身的大汉大嗓门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