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1016

  皇帝颇为愤怒地呵斥道,胡宾王面不改色地低下头,觉得皇帝的话非常有道理。
  “蒋广、张重远,你们两个令朕很失望!”
  随即,两个腿软的家伙就被宦官给提溜出去,皇帝这才说道:“知法犯法,贪腐,监守自盗,三罪并举,抄沒家产,流放至占城都护府!”
  此言一出,众人心惊,未曾想到只是贪了一些钱财,竟然全家流放,后果太严重了。
  “当然,有奖有罚,还是有些人能够秉持自身,尽忠职守!”
  此言一出,众人心生欢喜。
  “胡宾王、黄嵩,严士昌,尔等三人一心为公,尽忠职守,不仅爱民,更有才干,完成朝廷的嘱托,真乃国之干才也!”
  “特赐京城府邸一座,钱百贯,转正七品下宣德郎!”
  “多谢陛下!”胡宾王等人欢喜的出列,拜下行礼。
  文官除了品级外,还有散阶,就跟武人的军衔一般,升官的前提,除了看你的资历和功绩外,散阶也是重要的前提。
  散阶是以门荫结品,然后劳考进叙。
  百官群僚都拥有着一个“散位”,以此“本品”来标志其个人身份,上朝时来评定位次,而不是以官品来定的。
  “奖赏也完了,该说正事了!”李嘉笑了笑,说道:
  “如今中原大战将起,所需要的粮草也是不定数的,但规模是不小的,咱们这两税制,又收粮又收钱,不只是计量着不方便,就连百姓们也不方便,中间稍微一点差错,损失就不可计量了……”
  “粮食是国之根本,钱财的话,有专卖之利,也是够用的,所以,你们从今次夏收开始,以收粮为主,期间的损耗,也计算清楚了!”
  “诺——”转运使们也不敢提问,直接答应道。
  “下去吧!好好思量!”
  挥挥手,李嘉就没了再谈的兴致。
  胡宾王出了皇宫,就被宦官牵引着,来到了一处别院,这是皇帝赏他的,看样子,皇帝早就准备多时了。
  府邸位于任嚣城内,附近的都是达官贵人,环境显然是极好的,占地宽敞,约莫有五亩,对于他这个转运使来说,显然是足够的。
  难得回一趟京城,他又与好友黄德彰见了面。
  “胡兄有了这肥差,身形为何还是如此?不曾变化?”黄德彰稀罕地瞧了瞧,说道。
  “唉,别提了,这转运使当的我心惊胆颤,那些官吏士绅,个个都要我的命!”坐在酒楼,喝了口茶,胡宾王这才感慨道:
  “你知道吗?我来之前,祯州数县,一年缴粮不过一万五千石,上缴朝廷不到八千石,加上损耗,仅仅有七千石!”
  “若我所知未错,祯州可有数千户,可是上州,竟然如此?”黄德彰颇为意外。
  “谁又说不是?”胡宾王笑了笑,伸出了两根手指:“我去后,第一年,夏收后就上缴朝廷两万石,截留地方六千石,所以,我就得了个宣德郎,也不枉我一番苦心!”
  “若是不出意外,明年的今日,我将任地方知州,也算是没有白吃苦头!”
  听到这番数字,黄德彰大吃一惊,这位胡兄本事不小,其中的凶险自是难料。
第二百五十章
上党李筠
  李筠是昭义军节度使(管辖泽、潞、邢、洺、磁五州,治所在潞州)、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侍中,不止一次的阻击契丹与北汉,在整个北周,可谓是边疆重臣,乃是北汉的大敌。
  他位居上党,重兵在手,对于东京的朝廷而言,威胁极大,尤其是东京北部一马平川,犹利于骑兵。
  后周恭帝二年(960年),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代周称帝,建立宋朝,派遣使者加封其为中书令,喻示李筠入朝。
  李筠当时打算拒绝受命,经过左右苦苦劝阻,李筠才迎接使节,安排酒席,奏响音乐,但是,不一会,就取出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画像挂在大厅墙壁上,对着画像哭泣不已。
  这样一来,等于直接与赵宋撕裂了脸皮,人家李重进也不过是不接受,拖延罢了。
  幕僚只能告诉使节说:“令公这是喝酒醉了,才这样做。还望天使莫要介怀才是!”
  使者一脸尴尬地离开了,他的那些幕僚们反而惧怕不已,这可是中央朝廷啊!
  “哼,一群宵小之徒,篡夺了大周的天下,我一定要恢复大周的天下!”
  李筠毫不顾及地说道,一脸的镇定,说实话,李重进怕禁军,他可不怕,平日里对阵的就是北汉与契丹人,与禁军相差仿佛,或者说,他的军队,本来就是禁军的一部分。
  他也不怕禁军派兵过来,作为禁军中的老资格,虽说关系比不上赵匡胤,但也差不了多少。
  “凭甚赵黑子可以当皇帝?老子也不差,功勋比他还多,要是我在东京,如今坐在皇位的就是我了!”
  他内心分外的不忿,赵黑子竟然敢派人过来,我的人缘极好,又是忠臣,反而可将镇压的禁军收为己用,岂不美哉?
  “大帅,有一个商人求见,说是淮南扬州李使君派来的!”
  坐在书房中,李筠与自己的幕僚已经开始计划进入东京后,该如何处置那些背弃大周的文武百官,到底的抄沒家产,还是将家眷贬入宫中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李重进的人?让他进来!”李筠美好的计划被打扰,心中有些气,但一听是李重进的人,话语瞬间一变,说道。
  “小的受李使君指派,特来此,与太尉有要事商议!”商人规规矩矩地行了一礼,说话很有底气,往日的商贾的卑躬屈膝却不见了。
  “这是我的凭证!”一封加了漆印的书信送到了李筠的手里,然后被转交给了幕僚,他并不识字。
  “若我所料不错的话,北上之路已经被伪朝断绝,不知先生怎至上党?”得到幕僚的肯定后,李筠依旧没有放下警惕之心,问道。
  “小的自扬州出,入海,在一路乘船北上,三日后,至燕云,因经商已久,就打通了关系,一路西行,穿过草原才至上党!”商人嘿嘿一笑,话语中的艰辛不得不令人惊叹。
  “未知你家使君与我有何所说的?”李筠分外的自信,奇怪地说道。
  “刚至上党,已有风声鹤唳之感,敢问太尉,是否近些时日就会起兵?”商人脸色一板,问道。
  “确实如此,难道你家使君也想与我一起不成?”李筠问道。
  “确是如此,太尉在北,我家使君在南,两者呼应而起,必能令东京顾此失彼,到时候必能光复大周江山,不负先帝之恩泽!”
  “口齿倒是伶俐!”李筠笑了笑,颇为为难地说道:“可惜,我军粮草已备,兵械已齐,士气正旺,举旗之日在即,恐不能如你家使君的愿了!”
  淮南与东京只有数百里,若是让你得了便宜,率先进了东京城,我不就白哭了一场?辛劳不就白费了吗?岂能如此?
  听到这,商人瞬间一愣,难道守望相助的道理不知道吗?这太尉失了神不成?
  “太尉,您怕是误会了,我家使君是想与您一道举旗起兵,讨伐伪宋,南北呼应,光复大周!”
  “未曾误会,只是时间紧凑,起兵之事早已筹备,不能推迟,所以耽搁不得,而你这一来一回,等到扬州时,我已经起兵了,怕是等不及你们使君!”李筠一脸遗憾地说道。
  “那,还望太尉将起兵时间告与小的,也好与我家使君交代一番!”
  “也不瞒你,这个月底,就是我起兵之时!”
  一场原本以为宾主尽欢的谈话,却意外的令人失望,这位太尉的想法着实难以估量。
  等到半个月后,商人回到扬州时,就听闻上党数日前就举兵,声称要光复大周,救出皇帝。
  “什么,这李筠竟然如何态度?”听闻商人陈述,李重进瞬间大失所望,他之前得知李筠起兵还有些疑惑,这时却只剩下生气了。
  如此莽夫,又怎能光复大周。
  扬州稀稀拉拉的飘起了小雨,李重进的心仿佛更冷了,南北进击的计划被废,下一步却不知该当如何行事。
  独自面对禁军,非他所愿也。
  “狼子野心之徒,鲁莽行事?必遭恶果!”心中气不过,李重进也猜出他的大半心思,低声咒骂道。
  “使君,说来奇怪,这李太尉虽说抗敌之心坚定,但我一路去往潞州,关隘松懈,并无多少防敌之心!”
  “我又听闻,李太尉准备勾连北汉,契丹,就连我这个商人都知晓,更遑论东京了?行事不密,轻骄无谋,上党必败无疑!”
  商人仔细说道,分析的话语,很有道理,李重进不由得倾信了:“看来上党必败了!”
  “上党败了,不代表使君就败了!”最近一直是李重进府邸座上之宾的陈扬,倒是微微一笑,说道:
  “上党比淮南兵多将广,且其兵北抗汉、契丹,想必不亚于禁军,但,此虽益处,也是害处!”
  “如此强的藩镇,必会派遣更多的禁军镇压,而使君这边就会松懈几分,安抚之意更浓,使君起兵,必能震撼人心,反而有出乎意外的收获!”
  陈扬的话,令李重进陷入了沉思,这番话确是有理,如今兵甲齐备,所储之粮,已然达到三个月有余。
  出兵?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中原战起
  眼见李重进目光逐渐坚定,陈扬继续说道:“扬州有王气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