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1016

  “巡检不曾知晓,先主治国之时,嗜杀成性,百官人人自危,哪里敢有贪墨之举,岂不是自找麻烦?府库的确空荡,非我之所为!”
  “若是没有钱粮,巡检营中的将士们该怎办?若是激起了军变,张刺史负责吗?”元林信了大半,但依然口不留情,想将责任甩出去,提前找个好锅,毕竟关乎前途,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作为一介刺史,某可担当不起!”张刺史连连摆手,这要是真出了错,这可是抄家灭族的罪。
  “巡检要真的需要钱粮,某倒有一策,甚至还属于巡检份内之事!”
  “哦?说来听听!”元林眯着眼睛,盯着这位刺史,想知道他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衡州城外二十里,有一个马头山,山上有一个赵家庄,赵家庄领头的家主,乃是赵玉山,统领的丁口近千人,手下的家丁也有两三百个,可谓是衡州一霸,之前的张文表之乱,赵家也曾参与过……”
  “赵家庄据山而守,抗税拒赋,仓库中堆积的粮食,听闻就有上万石,金银珠宝更是无数,若是巡检平定赵家庄,钱粮就都有了,甚至还能富裕的过个年!”
  听到这里,元林哪里不知晓,这是借刀杀人的计策,什么参与张文表之类,不过是借口罢了。
  抗税拒赋,在这乱世,自然是常见的,尤其是这种聚族而居的营寨,各国数不胜数,毕竟朝廷的赋税太多,老老实实的上缴,再多的钱粮也不够,老实人早就破家灭族了。
  “既然如此,兄弟们就除暴安良了,只是开拔费却是要的!”
  “巡检放心,虽然府库空空,但张某凭借着一张老脸,还是可以借到开拔费的!”
  听到这话,元林这才露出一丝笑容。
  其实钱粮什么的,并不是他的动力,剿灭这种豪强获得的功勋,才是他最为心动的。
  临行前,朝廷就派人向他普及了巡检的职责,剿匪,只是他的旁枝,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当地的豪强进行镇压,迁徙,剿灭。
  尤其是铲除不服从朝廷的豪强,更是树立大唐的威严的最好靶子。
第二百九十二章
人心晃动
  位于半山腰的赵家庄,已被攻陷,一处草房被放起火来,浓烟滚滚。赵家庄其它的地界,或投降、或被攻陷。
  几百人的家丁,早就被打散了,直接突破营寨,以肉搏击溃军心,让赵家庄很很难作出什么有效抵抗,狭窄的小道,也起不来什么阻拦的作用。
  “让兄弟们收敛点,要让宪兵司抓住了,咱可留不住他!”
  看着四处冒烟的民房,哀嚎声求饶声,厮杀声不绝于耳,甚至依稀能听见女人的叫喊声,呻吟。
  元林不由得皱了眉头,训斥道。
  手底下只有一百多号人,很难攻下聚山而守的赵家庄,作为衡州城的巡检,手底下的几个县的巡检营也听从他的调遣,尤其是在清剿乱匪的情况下。
  几个县虽然巡检营也是不齐,但凑在一起,也有了四百号人,大半又是退伍的老兵,军械在手,又着了铠甲,清理这些家丁自然不在话下。
  一个冲锋,城门就被夺了下来,横冲直撞,退伍老兵的杀气,让整个赵家庄都震撼了,不到半个时辰,防守严密的赵家庄,就被攻下。
  “饶命,不敢了,不敢了!”原因刚落,就有一个士兵被宪兵司直接从前边的一个民宅里押解出来,裤子都脱了大半,但再求饶也无济于事,这些胳膊上系着黄绸带的宪兵,是依靠抓获这些罔顾的士兵来升职的。
  甚至还有几个宪兵目光投向了他这边,让元林一时间打了个寒颤,脸上瞬间挤出笑容,不敢有丝毫的阻拦。
  “听闻圣人准备让这些宪兵们担任地方的判官、推官,这些铁面人,倒是适合掌推勾狱讼之事,国法不容有私啊!”
  一边的县巡检,不由得感叹道。
  “哼,你们瞧瞧他们刚才的目光,就跟吃人似的,升任判官可就轻松多了,真是一群冷血之人!”另一个巡检不由得说道,话音中有些颤抖。
  “这只是朝廷诸公还在明细中的事情,若是实行,也不是现在,诸位莫要多言。”
  “至于宪兵司,只要我们不犯错,目前他们还不敢拿我们如何,咱们还是分一分这些缴获吧!”
  元林立马转移话题,他不想聊这些不开心的事情。
  “是在军中,缴获战利,咱们只有三成,但这是地方,官府能否得到三成,还要看咱们的意思!哈哈哈!”
  “嘿嘿,这可是一万五千石粮食,两万贯钱,其他的田契、商铺,奴仆,不计其数,咱们真是发了!”
  几名巡检很开心,正经的升官发财,又来的轻易,值得开心。
  “咱们的考评还是在那些地方官手里,三成不够,要分出五成出去,明年咱们升官的把握才大些,钱粮多分些出去,过些时日,又会成军饷发回来。”
  “这些田地、商铺,才是咱们安家的保证!”元林虽然之前是个小都头,但经历很丰富,知晓吃独食的后果,分出去,才能收获更多。
  “好,就听巡检的!”
  几个县的巡检很开心的答应了,就算分出去五成,众人还是能收获数千贯钱,以及难得的田地,还能升官,还有啥不满足的?
  果然不出乎元林的所料,几位州县的主官们对于巡检们的识分寸,很欣慰,已经暗地里表示,一个优评是免不了的,还要向朝廷为他们请功。
  由于巡检营剿灭了赵家庄,一下子就在衡州打响了名头,粮饷充足,又是作为军队的预备役,招兵的效果,瞬间达到了之前的百倍效果。
  衡州市面上熙熙攘攘的,官衙照壁的外面,聚集了很多人,把路都堵住了。
  有两堆人,其中一大群男女老少聚集在那里看热闹,一个书吏敲着锣要念告示。
  而这边还有一群人,全是穿长袍戴幞头的男子,老少都有,大伙儿挤在那里正在看墙上贴的黄榜。
  卢明也站立在那,他说一个读书人,按理说他不应当在这,但贫穷已然限制了他的思想,这不是明清,未考取进士的读书人,是没有特权的,只有乡亲们的尊重,但填不饱肚子。
  他心中是极为犹豫的。
  面对围观,一个书吏正在偶尔敲一下锣,一面大声吆喝道:“功名并非读书取,只要有胆魄,置田搂良妻!”
  被这句话给稍稍分心了,大抵读书人容易被功名这种东西吸引。
  “中书门下有令:只要良家子,农户、佃农、匠人、读书人,人人凭自愿。盘缠是县里面掏,每县都会送到营,入营衣食皆管够,地方巡检营在家乡,上阵立功有厚赏!”
  “入了巡检营,每月可得三百钱,粮食管够,衣物也管,只须五年,五年之后自可离去。只要在巡检营中,父母兄弟无徭役!”
  填饱肚子,每个月三百钱,还免除徭役,卢明心中越发的动摇起来。
  他扭过头,读书才是他应该做的,这些不关他的事,晃着身子,他回到了家中,一个破旧不堪的院子。
  门口的两颗桂花树已经含苞待放,一直瘦弱的老黄狗正吐着舌头散热乘凉,在桂花树下,一个头戴木钗,穿着布裙的女子,脸色蜡黄,细弱的手臂吃力的清洗着一大盆衣物,脸上的汗水擦拭不掉,又流到了盆中。
  他手中提拉着半斗米,这是从同窗家借来。
  “汪——”看到主人回来,老黄狗懒洋洋地交唤一声,就又趴了下去,这样可以省些力气,肚子瘪瘪的,还是不动为好。
  “郎君,你回来了,可是借到米了?太好了!”
  “娘子!”卢明轻声唤道,脸上很是关切,也有些失落。
  “怎么了?郎君为何与之前不同了?”
  “自从嫁给我之后,你辛苦了!”
  “不必这样说,日子虽然辛苦,但我心底快活,天天只要听着郎君的读书声,再多的辛劳,也就没了!”女人笑着说道:
  “粮食给我吧,阿黄已经两天没吃饭了,它年龄大了,若再不吃点,我怕它过不去!”
  一旁的黄狗似乎清楚是在说它,低声的叫唤着,然后亲昵地用头摩擦着女人的脚。
  手中的米被拿去,不到片刻,就煮了大锅粥,黄狗很安份,直到碗里有粥了,才去吃。
  “娘子,我想去参军!”卢明看着碗中的野菜粥,不由得说道。
第二百九十三章
心有所动
  就在这时,妇人的脸上煞白,手中的筷子都颤抖着,一旁的黄狗也知晓气氛不对,低声呜叫起来,吃一口,望着两个主人,狗脸上有些焦急。
  那么多年以来,狗生第一次遇到这种场面,它有些不知所措,犹豫片刻后,肚子填了些许,就停了下来。
  妻子伸手放在卢明俊朗的脸上,温柔地说道:“我是图你这个人的,不图你的钱财,只要你好好活着,读书,然后再参与考举,当上官,我就心满意足了!”
  “实在不行,你就做点小买卖,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当兵的俸禄奖赏虽然多,但都是用命拼回来的,咱不稀罕它——”
  “娘子!”卢明心头一颤,感受那粗糙的,手在自己的脸上划过,有记得在数年前刚嫁过来的时候,妻子的手还是嫩嫩的,如今脸上满是憔悴,呈现蜡黄色。
  自己平日里读书,全靠祖产和妻子养活,这是一个男子汉吗?
  飘渺的官途,古今以来,折损了多少俊杰,自己的天资只算中等,何以竞争过那些天资聪颖的人?
  “娘子,我这次不是参军,而是去参加巡检营,不是在咱们州县,就是在周边的州县,今日你是不用上战场作战的,若是有幸录取上了,到时候我把你接过去,过上好日子!”
  “况且,我还年轻,才二十有四,五年之后,也不过而立之年,前唐以来,三十岁的进士还少吗?”
  卢明这一刻,坚定了决心,他握着妻子的手,沉声说道,眼眸中,前所未有的坚决,不容撼动。
  “男儿有志于四方,郎君既然决定了,那就去吧!”妻子看着丈夫一扫平日里的落魄低沉,此时却雄心勃发的,心中虽然放心不下,但却是欢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