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2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5/1016

  “陛下初入番禹,便用起了钟允章,待成了天子,就圣眷日衰,直至告老还乡,让我为首相!”
  “钟允章为政何其勤也,朝廷上下都对其极为膺服,但,陛下还是用我,而去钟允章,所谓何也?不外乎我势力弱,且性子软,极为听话妥当罢了!”
  “如今,必须携灭国之功归朝,却见昔日的听话宰相,短短半年,势力却布及朝廷,心中已有忌惮。”
  “所以,阿耶自断臂膀,向皇帝表示忠心!”崔元眉头一皱,随即舒缓些许。
  “是也不是!”崔泉微微一笑,说道:
  “政事堂中,诸位相公一向是此涨彼消,户部乃朝廷重部,皆有门人,我若去了尚书,也定要他们不好过,哪怕将整个户部清空……”
  “阿耶真是好计谋!”崔元不由得击掌贺之,如此一来,首相依旧在政事堂中保持领先地位,损失也就不算什么了。
  “而且,借此,这也是对于其他相公的威慑,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得不偿失啊!”崔元眼眸冒光,颇为兴奋地说道。
  “一箭三雕,果真好计策!”
  第二日,在年尾朝廷进行反腐大业的时候,突然就传来消息,户部尚书何迟,亲自入宫请罪,家产被抄,然后带着家小,灰溜溜地回到老家,种田读书了。
  百官为之惶恐,这可是部堂高官,位于宰相之下的户部尚书,竟然被吓得亲自入宫请罪,陛下威慑,恐怖如斯。
  “没想到,没想到啊!”李嘉行走在皇宫之中,颇有些肆无忌惮,对于遇到的宫女,不时地抬起下巴审视一番,好似昏君一般行径,写起居注的起居郎并没有跟来,他放飞了一些自我。
  射声司指挥使吴青觐见的时候,起居郎一贯是回避的,李嘉不想起居注中记下灰暗的一面,尤其是射声司这种刺探隐私的部门。
  “刑部查抄了整个户部,光是户部尚书何迟家中,就有田契五百顷,钱五千贯,其余的金银首饰无算,总价值,超过了十万贯……”
  上午刑部刚查抄,还未呈上来,射声司已然知晓,吴青的密探很多。
  “回禀陛下,户部大小官吏,一百三十六名,总查抄数目,超过了百万贯……”李安国掌管皇城司,颇有些不服,直接说道。
第三百八十八章
憧憬
  “上百万贯,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今年秋税上缴朝廷,岭南六十州,也不过粮一百七十万石,钱一百九十万贯吧!”
  李嘉听闻,心中感触颇深,这还是转运使司衙门设立后,秋税大大提高的前提,若是以往,这恐怕是抵得上秋税了。
  “好好监察,不能户部跌倒,刑部吃饱,又养一群硕鼠!”
  “诺——”两人连忙应下。
  “陛下,户部除了些许主官外,还有许多吏员,他们往往举钱而任,不计酬劳,而转运使司衙门运送而来的钱粮,以及划拨各衙门的钱粮,则是三扣五扣,打个八折,已然属于关系亲近了……”
  吴青则怨言极深,忍不住说道。
  听到这里,李嘉心中瞬间想起了户部的具体情况。
  户部一般设有尚书一人,正三品;侍郎二人,正四品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贡赋之差。
  其属有四:一曰司元,二曰司度,三曰司金,四曰司储,各设郎中、员外郎为之长。司元巡官二人,主事四人;司度主事二人;司金主事三人;司储主事三人。
  大大小小,有正式官位的,不过是二十五人,管辖着全国的钱粮,二十五人肯定是不够,需要许多的刀笔吏进行操作,自然些许无有薪酬的吏员,只能从别处拿回来。
  而且,每日掌控着如此多的钱财,又不是圣人,谁都会忍不住,心中的贪婪抑制不住。
  “这些钱财,就收入户部吧!”李嘉强忍着将它们收入内库的冲动,直接说道。
  这些时日,又是战争,又是安淮南百姓,朝廷的确亏空了不少了,再加上大军归来,奖赏又要出一笔,百万贯能让朝廷稍微复血一些。
  这就是内外两朝的弊端之一,皇帝总是想着从外朝捞钱,花钱时又想着外朝。
  当然,内外财权划开是正途,不能更改,虽然实际上并没有卵用,皇帝缺钱了,照样毫无顾忌。
  “至于户部的陋习,慢慢在清算,一件一件的来,如今最为要紧的,就是查抄那些贪官,弥补朝廷的亏空——”
  李嘉摆摆手,颇为感慨地说道。
  他可不是乾隆,有盐商可以宰,如今卖盐的,可是归属于少府寺,属于内库,朝廷亏空了,需要回血,不然就会造成停滞,对于统治而言,是大大不利的。
  “对了,户部尚书何迟今日怎么就自首了?他见了什么了吗?”李嘉又将注意力,回到了今天这件事上,他怎么琢磨,都感觉有问题,不符合逻辑。
  一切不符合逻辑的,肯定有问题。
  他还刚派人去户部,户部尚书立马就自首,没有猫腻才怪。
  “回禀陛下,昨日,户部尚书去见了崔相公!”李安国挑衅地看了一眼吴青,射声司再厉害,这监察都城,还是得他皇城司。
  “这崔泉又是打着什么主意?如果我没说错的话,这户部尚书何迟,就是他的门下吧!”
  “没错!”
  “壮士断腕,手段不小啊!”李嘉笑着说道:“这是示我以诚,还是看我是什么态度,试探我?接下来的动作又是哪般?”
  “还是在忌惮我对他出手,开始示弱了!”
  李嘉摸着下巴,一步步地猜想着,两个密探首领则低下头,不敢再言语,当做没听见。
  皇权和相权的争锋,他们承受不起。
  虽然李嘉对于崔泉有些忌惮,但不得不承认,此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在他北上之时,数十万淮南百姓安置妥当,没有出差错,这件事,就是一件大功。
  党羽布满朝堂,虽然势力看起来很大,但群相制,又让他无法一家独大,压制朝堂,毕竟当宰相也需要党羽的,不然就是一个空头宰相,名难符实。
  看来,还是要扶持一下孙钊啊!他的势力还是太小了,作为宰相,资历不够是硬伤。
  “来人——”
  “奴婢在——”落后皇帝几步的内侍省少监,皇帝的贴身宦官田忠立马跑了过来。
  “着内库赐予崔相公田五十顷、钱一百贯,金一百两,玉如意两柄,蜀锦十匹,以赏其辅政之功!”
  “诺——”
  皇帝如此手笔,又让人看得迷糊,两个密探也不清楚。
  “再依此削减一些,赐予其他相公!”
  两人再次迷糊了……
  在年节到来之前的四天,朝廷已经开始封衙,皇帝又依年节,按照惯例赏赐了些钱财布帛,七天的休沐,让大大小小,操劳了一年的官吏而言,是一个休养的好时日。
  这不,从翰林院封衙的第二天,作为神武元年的榜眼,萧善文就邀请状元唐复、探花顾真二人,并一些翰林院的同僚五六人等,一起在城中的文星楼,开始了酒宴。
  由于关系都较为亲近,拘束自然少些,喝酒聊天,颇为痛快。
  “哎,咱们日日待在翰林院,为刘汉编史,着实烦闷了些!”探花顾真喝了一杯酒,叹了口气说道。
  “那些明算科、明法科的,观政了半年了,听闻年后,就外放为转运使、通判,成了亲民之官,脱了这诺大的广州城,端是快活!”
  其他几人闻言,也是一脸的赞同,这一届进去翰林院的,除了三鼎甲外,还有十几名考取的进士,须得在京中待两年,一年编撰史书,一年观政,虽说一外放就是县令,但众人都是年轻人,心有治国之心,长久的广州城,压抑的很。
  “咱们这算好的了,只需两年,就外放地方,你们可知,在之前,翰林院的那些老前辈六部打了个转,由于钱财不多,一直困在吏部选试,十几年的翰林编修也有的!”
  萧善文不愿聊这些话题,所以抛出来别。
  “圣人真是英明神武,废除了选试,不然我等英才,只能困于翰林院了!”
  此言一出,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纷纷点头,开始对于皇帝赞叹起来。
  “不过,诸位也无须焦心,听闻朝廷上下正在清除贪官污吏,正是缺乏人手的时候,咱们观政多日,恐怕会破格录用!”
  听到这,大家又憧憬起来。
第三百八十九章
生计(上)
  进去了翰林院,无论是前唐还是如今,都相当于储相了,可谓是进士中的进士。
  因为有底气,所有人都对未来憧憬万分,但现实却让他们迫切地想外放为官,尤其是家底不厚的。
  进了翰林院,虽然前途远大,但却官职不高,正所谓京城居,大不易,家产不丰的只能勉强过活,借债度日,只有外放为官,哪怕只是知县,不算那些旁的,光是正途的俸禄,一年也有上百贯钱,舒舒服服地坐在衙门中,忒是痛快。
  “听说了吗?户部此时通查个底朝天,大大小小,包括正堂官在内,一百多号人都被抓了,只剩下几个人,如此多的官缺,想来宰相门前,怕是要跑断了腿吧!”
  “嘿嘿,那些去户部观政的同科,相必是能补个缺,毕竟熟稔!”
  他们喝着酒,聊起了官途,官运。
  “不见得,未入翰林院的进士,须观政两年,赐进士科与同进士科,外放须得入地方,翻滚个几十年,才入中央,不像我等,入职地方一任知县,一任知州,即可回朝廷……”
  有的人喝醉了,颇为得意的说道,对于那些非翰林院的,言语中满是鄙视的味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5/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