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1016

  如此这般,岂不是成了祸及统治的定时炸弹吗?
  “陛下——”这时,射声司及皇城司也赶了过来,吴青与李安国低头,不敢言语。
  “此事事关重大,尔等私下好好调查一番,不可大肆宣扬,须小心查证,一群读书人,不能怠慢了!”
  李嘉认真地吩咐道,这事若是一个不好,就影响大唐的名声,我神武皇帝的清誉。
  “诺——”两人连忙应下,迫不及待地离去。
  “来人,将所有的考官全部看押起来,不调查个清楚明白,就一律不放!”
  “陛下,里面可有一位宰相!”
  “宰相也不能放!若宰相参与了,定要他好看!”
第四百一十二章
主菜
  “你是领头的?”吴青看了一眼这个读书人,冷漠地问道。
  “我是仗义执言!”秦谨言有些慌乱,但依旧直言。
  “你说考官舞弊,可有证据?”
  “有,我乃封州人,而在黄榜之上的封州张翰良,赐进士出身,此人在封州,胸无点墨,连论语都没有读完,何来进士之才?”
  “可,人家确实是进了黄榜!”
  “在封州,张翰良为了证明自己学问,还买了上百本黄历充斥,整个封州谁人不知?”
  “我可以拿性命担保,张翰良绝对没有进士之才,科场舞弊,绝对有的!”
  瞧着眼前这人的模样,吴青初步排除此人怀恨在心,借机诬告的情况,于是就点点头,让手底下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他就直接来到另一间房间。
  与之前的牢房相比,此地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衣食无忧,瓜果酒水样样不缺。
  “相公,几位考官,可有招的吗?”吴青笑着问道。
  “别人我不曾了解,但某若不曾舞弊,堂堂一朝宰相,岂可因些许钱财,就落下污点,着实不可取!”赵诚摇摇头,说道。
  虽然贵为宰相,但他的脾气还算比较好的,知晓是皇帝的主意,不然没人敢看押于他,天底下有几位宰相?虽然被崔泉压着,但权势着实不小,哪怕无有功名,也能安排一下进官场,何须如此做作?
  对此,吴青也是知晓的,所以他对于赵诚礼待三分,其余的考官不是翰林就是其他部的侍郎,就无须如何客气的,直接逼问:
  “相公的品行,咱是信任的,陛下也不例外,但其余的考官,我可是着实不信,怀疑的紧!”
  “要知晓,若是等我查出来,尔等罪加三等,流放算是轻的了,斩立决肯定也不在话下,此时不同往日,诸位好生决策吧!”
  威胁一番后,吴青只能退下,这群人用不得大刑,所以,他只能去往别处,如那些禁军的兵卒,以及誊抄的刀笔吏,都需要严格逼问。
  但这些,都不是一时间就可以得出答案的,那些落第的举子,一个个蓄势待发,强烈要求再次举行科举。
  笑话,若真的如意了,大唐皇帝的威信何在?朝廷的威严何在?些许落第举人,焉能逼迫朝廷?
  皇帝断然拒绝了这些提议,在这乱世,从来没有那么软弱的朝廷,若是这般,就会被其他国家轻看了。
  这若是发生在其他国家,早就大兵逼迫,强行让这群读书人解散了,但李嘉不能。
  他是爱面子的人,一直宣扬仁义的形象,人设不能崩。
  “朝廷欲恢复前唐时的殿试,诸进士须再次进行一场,或有罢黜!”
  有人大肆宣扬道。
  朝廷宁愿在所有的进士中找寻到做弊者,也不愿再次举行科举,如此一来也算是有了交代,虽然不满,但所有人只能屈服。
  读书人不能惯着他们,若是满足他们的愿望,隔三差五的就来闹一番,朝廷的威严何在?
  明末江南就是如此,那些复社,东林党的读书人,屡次冲撞官府,堂堂的七品县令,被那些秀才举人逼迫的狼狈不堪,朝廷威严一落千丈,本来就是皇权不下乡,这下子,连县都难了。
  更遑论收税了?
  至于舞弊案,所有人读书人都尽快驱散,案件则偷偷摸摸的进行,事关朝廷脸面,等热度再散一些,再公布处置,这就是所谓的外松内紧。
  很快,事件的诱发点——张翰良就被找出来,单独安排朝廷人员测验,卷子一出来,字体工整,有力,文章水平也不差,几位宰相微微颔首,也表示满意。
  “陛下,会不会是诬告?”崔泉轻声道。
  “也不是没这种可能!”李嘉也是疑惑,看了一眼那个昂首挺胸,丝毫不怵的张翰良,心中疑窦丛生。
  会不会是冒名顶替呢?有钱人找一个模样相似的,也是轻而易举。
  “去唤秦谨言过来辨认!”
  很快,秦谨言就被拉进皇宫。
  “此人学问不差,进士之才也可当得!”
  “你来认下,此人可否是张翰良?”李嘉直接说道。
  “诺!”秦谨言连忙上前,看着一言不发的张翰良,发觉其竟然一脸的淡定模样,丝毫不惧,左看右看,与往日也没甚区别。
  “陛下,此人倒与张翰良一般无二,但天底下相似人众多,草民请听声辨识!”
  秦谨言丝毫不慌,他与远远见过几次张翰良,其傲慢无礼,粗言鄙行,他绝对相信,此人不会是他,声音也识得,所以再次说道。
  其他人则一脸鄙夷,他们以为此人因不进黄榜而不满,所以狗急跳墙,别无他法了。
  “好,张翰良,你说几句话!”
  “草民,草民自当从命!”张翰良脸色有些发白,犹豫些许,这才道。
  “陛下,此人声音细腻,而张翰良声音粗犷,此人并不是张翰良!”
  秦谨言心中瞬间一喜,连忙道。
  “我不过是喉咙疼痛,所以与往日不一般!”张翰良连忙解释道。
  “带下去吧!”李嘉挥挥手,说道:“去往封州再去寻些人过来,肯定有相识的,定能找出破绽!”
  “至于你,委屈些许时日,若是揭露为真相,后面自有赏赐与你——”
  这两人退下后,这次小朝会,九卿,两位宰相,诸部尚书,满满一堂,看着很热闹。
  “嘿,此次冒名顶替案,暂时不知真假,但却只是个引子,本次科举,果真是群英荟萃,各有招数啊!”
  皇帝冷冷地一笑,厉声说道:
  “作记号,调考卷,各种招数齐全,合着作弊不成,就开始收买考官了,从誊抄的刀笔吏,再到送卷的兵卒,再到同考官,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六名考官,就有三名私下夹带,赐进士与同进士中,竟然有十人因此而幸进,这是抡才大典,不是你家的院子,想让人进来就进来!”
  原来这才是主菜,之前那个是开胃小菜啊!
  此言一出,朝堂的温度瞬间下降了许多度,许多人后背发凉,已然察觉,这次是件大案,牵扯甚多。
  左右看了看,下一次,位列朝班的,恐怕要换一些人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风波
  “崔相公,科举乃抡才大典,若是以舞弊论,这些考官与举生该当如何?”
  到了此时,皇帝还没有忘了崔相公,对于这位首相,可真是关怀备至啊!
  又是这种得罪人的活,崔相公的眼眸极其挣扎,上一次也是如此,户部的人被自己得罪光了,哪怕又添了新人,但户部基本上与他绝缘了,成为其他相公的领地。
  “若是在前唐,以天宝二年的舞弊,以及长庆元年(821年)舞弊来看,为首者流放,余者,贬斥!”
  低着头,崔相公的建议不咸不淡,很保守。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点头,表示认可,都不想将案件扩大,引火烧身,崔相公的话,深得人心。
  当然,这也是有传统的,自科举创建以来,他不过是入仕的三种途径之一,虽然越发的一家独大,但恩荫和杂色入流毕竟还在,这就让科举舞弊的重要性降低。
  儿子多,自然对子女不甚在乎,属于散养,不像明清,成为主流,只有一个儿子,别无他法,重视极大,只能重罚。
  “太轻了!”
  众人目光直愣愣地盯着皇帝,随后,只见其叹了口气,说了一句话。
  而一直揣摩皇帝心意的崔相公,也不敢抬头看皇帝,他清楚的明白,皇帝的这声叹息,是对于自己的失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