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0/1016


第四百二十九章
韩熙载
  韩熙载是后唐同光四年(926年)进士,后南奔归吴,因著名文学家韩愈自称“郡望昌黎”,遂使昌黎韩氏声名远播,二韩又可能同一远祖,好事者,便称其为昌黎人。
  之前李璟素不听谏言,导致尽失淮北十四州,于是目睹国势日蹙,且以北人南来,身处疑难,遂广蓄女乐,彻夜宴饮以排遣忧愤。
  李煜初立,威望不足,难以压倒群臣,所以准备提拔先主老臣,来平衡现在朝局,面对这般权术斗争,韩熙载敬而远之。
  饮酒作乐,好不快哉!
  “叔言兄,真是好不快活啊!”正欣赏舞姬之际,此时,一个端庄大方的老者走了进来,身着素衣,齐整,但寒酸,而穿在此人身上,却甚是妥当。
  “正之怎么来了?快快有请!”韩熙载立马站起,赤着脚,迎接道:
  “我知晓你素来不喜此事,如今怎么来了,快坐!”
  “叔言兄每日饮酒作乐,散尽家财,国之将亡了,还真是旷达啊!”萧俨面露笑意,淡淡地说道。
  此言一出,场面瞬间为之一静,舞姬也不跳了,众翰林、文官,也没了声音。
  “今日有事,怠慢了诸位,勿怪,勿怪!”韩熙载一脸苦笑,赔罪了几声,众人皆去后,看着萧俨一脸无所谓的模样,他才摇摇头,为之奈何。
  萧俨,江西吉安人,为人方正,刚直不阿,断事明允,清廉如水,对朝廷忠心耿耿,如今乃大理寺卿,三朝元老。
  曾经李璟修建高楼大殿,众臣皆夸赞,唯独这位老兄,则摇摇头,说道:比之景阳宫,还缺了一口井。
  南唐读书人多,自然知晓,南陈后主就在景阳宫的井中被捕的,这不是诅咒吗?然后贬为舒州副使,
  前不久,李煜登基,喜欢下棋,萧俨入宫,突然就把棋盘甩到地上,棋子散了一地。
  李煜大骇,说:“你想效仿魏征吗?”
  萧俨道:“臣不是魏征,陛下也不是太宗皇帝!”
  随后,李煜就戒掉了下棋的嗜好。
  所以,韩熙载能对所有人甩脸色,但独独面对此人时,只能被甩脸色,你还不能有所反驳,不然能噎死人。
  “正之所谓何事?”韩熙载吸了口气,问道。
  “无他,只是想与叔言兄共赏亡国之乐罢了!”萧俨一本正经地说道。
  “正之说笑了,大唐繁荣依旧,圣君在朝,哪里算的是亡国?”韩熙载笑道。
  “既然未曾亡国,叔言兄为何听亡国之乐?玩物丧志!”
  “哪里是亡国之乐,某乃北人,素来思乡,如今年届六旬,寿元无多,只能玩借之消磨剩余的时间罢了!”韩熙载落寞地说道。
  “元宗时,朝堂虽然势颓,但大唐国力尚在,焉知不可北伐中原,兴复唐室?”萧俨一本正经地说道。
  “朝廷之上,尽为自保之徒,畏宋如虎,又多排斥我等北人,如何北伐,怎能北伐?”
  韩熙载并没有被说服,神情反而越发的落寞。
  听到这番刨心之言,萧俨也只能苦笑,不过,作为大唐的忠臣,他实在不愿意让这样一位大才遗落朝堂之外,沉吟了些许,说道:
  “如今新主继位,又是素能听谏,颇有一番革新之气,叔言兄何必困于地方,若位列朝廷之上,也能为国势尽一分力,报元宗恩德万一!”
  “哎!我本俗人,正之又何必为难与我!”瞧着连李璟都扯出来了,韩熙载着实为难。
  不管怎么说,李璟对他不薄,虽然不听谏言。
  “实话与您说吧!”萧俨沉声说道:“虽然中原换个皇帝,但禁军仍在,国势不减,往日朝堂之上还有北伐之议,如今却未见,人人畏惧,就连陛下,也是心惊胆颤,事宋之心,越发之勤了,节、寿之时,皆遣重礼相送!”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难道坐视那些武夫踏足江南,横征暴敛吗?百姓之苦,何人可知?”
  “如今,某弃南北之见,劝叔言兄出山,正朝廷之气!”
  韩熙载虽然退下,但对于朝堂之上的局势,却是一清二楚,知晓他所言一差,新君继位,些许气象还是有的。
  对于新君,曾经的吴王李从嘉,他清楚的很,此人懦弱,外强中干,与先帝一般,素喜文,又贪恋美色,常徘徊于后宫而不知谨,着实不是一个明君。
  在这乱世,一个喜爱文人,擅长舞文弄墨的君主,哪能护佑这千里江山?虽然他是文人,但宁愿君主是一个武人。
  朝廷颓废,事大之心越发旺盛,尽是南人,吾等北人侨客,已无发言之权了。
  “罢了,罢了,尽忠于君上,报恩与先主吧!”
  韩熙载看了一眼期盼的萧俨,沉声道:“老身年迈,仍有动笔之力!”
  “好!”萧俨笑道:“国之贤臣,莫过于君了!”
  说着,这位古板清廉的大理寺卿,不由得喝了杯酒,大笑起来。
  等待萧俨回家之时,早有宦官等候多时,见其笑意不止,又满身酒气,不由得问道:
  “如何了?”
  “请陛下放心便是!”萧俨笑道。
  很快,消息传到了宫内,皇帝李煜仍未入睡,正在御书房中,焦急地等待着。
  一旁,皇后周氏轻衣披肩,扇着扇子,为这位年轻的皇帝解热。
  “如何了?”皇帝问道。
  “萧公言,请陛下放心便是!”宦官轻声说道。
  “好了,领赏去吧!”李煜瞬间松了口气,笑容满面。
  “陛下何故如此开怀?”周氏问道。
  “韩熙载此人,乃是北侨之首,文采斐然,又素有贤能,朝野民间,皆称赞有加,先帝在时,也不时赞叹,只是这几年不理俗务,沉浸于声乐之中,颓废了事!”
  “朕如今新即位,朝堂之上的文臣,只把我当做糊弄的少年,何曾看得起我?”
  “陛下息怒!”周氏柔声说道。
  “嗯!”摸了摸皇后的玉手,冰冰凉凉的,李煜这才气消了些许,说道:
  “如今,若朕让韩熙载重登朝堂,势必冲击朝堂百官,如此,朕说的话,才有些份量!”
  “也只有萧公,一体为公,才能劝下韩熙载!”
第四百三十章
使团
  七月的广州,犹如处于火山之口,炙热难耐,河边的柳树都无奈垂下了腰,官道两旁的树木,也一个个无精打采,阴凉处,歇息了不少的行人。
  只有那口袋略丰的商旅,没有歇息在烫人的官道,反而一个个都窝在驿站旁的酒肆中停歇。
  自修建驿站府道以来,从广州城到邕州城的府道,已然修建了三分之一,在这炎热的夏季,哪怕厢军再不是人,工部的人也不敢再驱使,毕竟人死一个,少一个。
  不过,官道修到哪,驿站就建在哪,十几个简陋的房间,一个大马厩,只提供信使和军使歇息,吃食,换马,若是官吏来了,粗米,青菜,井水,只有这三样,若是能耐住清贫,自然招待。
  若是受不了,也只能去往驿站旁的酒肆、客栈,进行享受了。
  按照规矩,官道上,经营酒肆、客栈,只能在驿站附近,缴纳租金,官道地界若是也想经营,可以,但必须远离驿站十里。
  驿站三十里一设,若是远十里设客栈、酒肆,人家还不如多赶几步路,去驿站歇息。
  所以,只能是一些歇脚的茶摊经营,大酒肆是经营不了的。
  每个驿站负担招待信使和五品以下官吏,负担极小,而且都是一些青菜豆腐,成本低,租金不仅能够填补,反而绰绰有余,平均每个驿站,每个月能带来百贯的盈余。
  朝廷百官见了,自然眼红,凭什么用国库修的国道,赚钱的买卖却让驿站弄去了,不平衡,绝对不平衡。
  不断地有官吏上折子呼吁收回驿站,李嘉一律留中不发。
  别看驿站此时赚钱,若到了官僚手里,不出半年,必定亏损,然后又需要朝廷去补,毕竟驿传系统关乎国计,不能不维持。
  连大嘛都能亏,两桶油亏成破产了,还能相信吗?
  “嘿,听说了吗?今年九月,朝廷准备开始秀才,举人考试了!”
  “听闻中了秀才,就能去衙门干活,成为官老爷!”
  一间酒肆内,几个行商兴致勃勃地说道。
  “你们从哪里听来的?”邻桌的人诧异道。
  “这都不知晓?”商人鄙视地看了一眼,说道:“我刚才去茅房,路过悦来客栈,听了一会儿茶博士讲邸报,才回来喝酒!”
  “悦来客栈茶博士讲邸报?这真好!”邻桌的汉子感慨道,随即扔下十几枚铜钱,说道:“小二,结账,我要去隔壁听邸报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0/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