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1016

  “哈哈哈,还是朕的皇后聪明!”李嘉笑道。
  “田忠,以皇后的名义,从少府寺中提取千斤冰块,送与四品以上高官,尤其是诸位宰相,西瓜那么多,冰块不许就可惜了!”
  “诺——”田忠偷吃了一口西瓜,口齿不清地说道,惹得皇帝夫妇又是一顿笑。
  皇家的奴仆,几个西瓜算个甚?
  “怎么了?”崔相公身上穿着一件薄衫,身前摆放着一碰盆冰块,几个丫鬟扇着风,别提多舒坦。
  “宫里派了人,说皇后又送了半车冰块过来!”管家轻声道。
  “都送到冰窖去吧!”崔泉立马起身,看了一眼皇宫的方向,又躺下:“前有皇帝送西瓜,又有皇后送冰块,皇家何其厚也?”
  说着,就笑了。
  仁厚的皇家,总是令人舒服一些。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理
  在这般炎热的夏季,皇帝无心政事,大部分都交给了宰相们,随着热度的上升,皇帝越发的想要迁都北上。
  这样的天气,正是虫蛇多发季,农夫田间干活,鲜有不被叮咬的,若是恰好是毒虫,一个壮汉就得毙命。
  如此,怎能不是汉子早夭?
  想着父亲李维临死前的哀嚎,以及那双肿胀的双腿,李嘉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如此死去,着实令人太过于痛苦,难以接受。
  “陛下,去往大理国的使团回来了!”田忠轻声禀告。
  “陛下,我也歇息够了,臣妾就告辞了!”皇后见到有外臣求见,立马轻声说道。
  她是个体贴人,知晓皇帝不想让后宫干政,毕竟长沙王还在,颇不适宜。
  “既然如此,你就回去吧!”李嘉点点头,又吩咐道:“路上小心些,毕竟有孕在身!”
  “诺!”周颖儿微微欠了欠身,调皮地一笑,然后慢悠悠地离去。
  “宝儿那里也怀孕了,也多送些冰块前去,可得好好看顾!”周颖儿扶着腰,一边走,一边吩咐道。
  “奴婢知晓了!”一个嬷嬷连忙应下,奉承道:“皇后待宝嫔娘娘好的,大内谁不知晓,都羡慕地紧呢!”
  “宝儿是我的贴身婢女,我不待她好些,又能待谁?大内虽然平静,但里面的水,深着呢!”
  周颖儿摸摸肚子,心中急切地想盼望一个儿子,这就是将来的太子,若不是,宝儿也怀孕了,若是皇子,就抱过来,两人一起抚养。
  没有一个皇子在身边,她总觉得不安生,哪怕皇帝宠爱如旧,立政殿又威名显著,心中还是虚的。
  皇帝摆了摆手,让几个倒冰的宦官停下,离开,然后才接见大理使团。
  必要的门面,还是要有的,勤俭是皇帝的必备美德。
  “臣郑柏龙(章节),参见陛下!”一正一副两个特使等候了半个时辰,汗流浃背,终于见到了皇帝,真不容易,尤其是在这大热天,穿着官服,难受的很。
  “嗯!快坐下,此地阴凉,可以歇息片刻!”皇帝连忙赐坐,宽慰道:“两位卿家千里迢迢去往大理,着实辛苦,这皇宫内也无甚的,只有一些从契丹来的西瓜,去年在御花园里种下,长势喜人,吃下也是满口生津,美味的很!”
  说着,两块冰凉的西瓜呈了上来,红晃晃的,甚是诱人。
  “陛下万金之躯,身负亿兆百姓之望,可得好好保重身体才是啊!”
  郑柏龙看了一眼坐在阴凉下的皇帝,短衫薄衣,也没有冰块在跟前,只能在树影下乘凉,着实寒酸。
  现在哪个官员,不是冰块不离,而皇帝却一无所有,着实勤俭。
  吃了一口西瓜,口齿生津,但想着皇帝如此情况,瞬间就不香了,这可是皇帝种下的,赏花的御花园竟然种下瓜果,如此勤俭的君主,举世罕见。
  岂不闻汉文、太宗乎?
  “心静自然凉!”李嘉心里翻个白眼,还亿兆?全中国加起来都没一亿,浮夸太多,就假了,不过,以文人的写作思维来说,这是夸张,突出皇帝的重要性。
  “天下纷乱,百姓困苦,作为唐室苗裔,怎能贪恋富贵呢?”李嘉感慨道:“如此境况,是人热?还是天气热?”
  “若是人热,为何我不热?若是天热,为何你们热?”
  “心静自然凉,实乃至今名言!”
  皇帝说了一大堆,虽然不怎么懂,但却是深奥,两人闭口不言,默默地体会着其中的深意。
  “陛下的意境,臣等望尘莫及!”郑柏龙连忙终结这个话题,不懂的东西,就不要理会它。
  “好了,你们这趟出使,见到了段思聪了?”李嘉也不想再扯了,直接问道。
  “臣等已然见到了大理国主段思聪,其人宽厚颇有手段,在位已然十载,乃大理国第四任国主!不过,一国朝政,渐被董氏蚕食!王室难安,恐有倾覆之事!”
  “哦?”李嘉有些惊讶,这才建国多少年,就有权臣在位了?难道还要改朝换代不成?但历史上大理一直由段氏统治,后世还有一个存在感极强的段誉出来刷电视圈,不像是要颠覆的样子?
  “段氏立国不过二十四载,竟然有倾覆之险?而且,已然有四位国主了!”
  “陛下,大理开国之主段思平,乃晋通海节度使,其开国不过七载,即去,后,子段思英即位,不到两年,就被其叔段思良夺位,六年后,子段思聪方为国主!”
  听到这,李嘉颇为感叹,这不就是另一版本的宋朝吗?
  “既然段思聪颇有手段,又行仁政,何来倾覆之状?”
  “回禀陛下,段氏开国之初,如唐末一般,节度藩镇割据,国势不平,虽然有国主,但地方各自为政,战事频发!”
  “段思聪即位,旋令诸路节度使及都督还政赴朝,诸节度世袭朝廷官位,如董氏,世代为相,地方又世袭封地,段氏也世袭有地,只是周天子之状,地广阔罢了!”
  “这样,的确是能消除散乱!”李嘉摇摇头,不屑地说道。
  “董氏迦罗,权倾朝野,哪怕是段国主,也难以匹敌,世袭封地广阔,岂不是有倾覆之险?”郑柏龙沉声说道。
  “不,如此一来,段氏才没有倾覆之险!”
  李嘉笑道。
  国主的权力遭受极大的限制,宰相又能代替国主行使权力,如此,岂不是比篡位还要舒服?
  难怪后世段氏能坚持到元初,这样的虚君,怎么会有人羡慕呢?甚至篡逆呢?
  这也是云南部族纷立的结果,国土成碎片状,只能治理本部。
  “陛下,臣等现在所言,乃是关乎国之重事!”郑柏龙沉声道。
  “哦?何事?”
  “大理有骏马,可以为国用!”
  “大理不都是矮马吗?怎能上得战阵?”李嘉印象里,云南跑山区的滇马,可是好劳动力,但不足以为骑射,咱们汉人又不是倭国,身材那么矮。
  随后,郑柏龙欣喜地说道:“陛下所言,乃是大理东部所养的矮马,多是野放散养,用于托运货物辎重。”
第四百三十三章

  “而在洱海以西,雪原之地,越赕川、蒙舍川地区,昔日的南诏国发迹之地,则更盛产骏马,高大而威武,适用于军阵!”
  “此马唤作越赕马,以青色和白色毛发最佳,其中青色别名‘越赕骢’,白色则名‘大厘雪’,大理国以外,鲜有所闻。”
  听其言,李嘉来了兴趣,第一次听说云南有高头大马,连忙问道:“此马如今有多少?尔等可曾见过?”
  “回禀陛下,此马一岁后,须用纽莎草做成笼头,牵之,三年,就得它喂清粥米汁,到了五岁后,又须再喂养精饲料,七岁方成战马,日行千里,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听的这些,李嘉沉默了,他仔细地换算了一下,这马养起来,其消耗能抵得过五头契丹马,而契丹马又能抵过十名步卒,也就是说,这匹这样的马,差不多能养一队步兵,五十人,一百匹就是五千人,一千匹,就是五万人。
  与其养一千骑兵,还不如养五万步兵有用。
  “太过于昂贵,不可取!”皇帝摇摇头,遗憾地说道:“此马只能偶作骑乘,娇养过甚,不得用于战阵!”
  “不过,大理国主可曾赠之?”李嘉眼睛放亮,问道。
  这样的千里马,打仗是不可能打仗了,但用于骑乘倒是方便,比如逃跑啥的,很适合用于将领。
  而且,皇帝骑乘,倒是颇为威武霸气。
  “臣不敢有所隐瞒,大理国主临别前,赠予陛下四头越赕马,两青两白,臣等日夜看顾,不敢有丝毫懈怠!”
  “只有四匹?忒小气了吧!”李嘉随口说道。
  “回禀陛下,由于饲养昂贵,越赕马大理国举国上下,也只有数百匹!”郑柏龙生怕皇帝不满,连忙解释道。
  “四匹就四匹吧,礼轻情意重!”皇帝无所谓地说道,这些马太娇贵,不适用于战场,只是作为观赏性的东西,等统一了天下,迟早都是我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