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6/1016

  李嘉也不指望俩人弄懂,直接说道:
  “三两人,几个皮影子就行了,编点忠臣明君故事,比如,咱们大唐力挽狂澜的郭汾阳的故事,就很有可看性,还有太宗皇帝的爱民之心,历代皇帝的勤政爱民之事,也可与百姓们宣讲一下……”
  “陛下,您再兴大唐于岭南,又一年灭三国之举,才是应该大举宣扬才是……”李安国抬起头,眼眶微红,郑重地说道:“您每餐食不过数菜,免丁税,厉行节俭,真是明君楷模,在我看来,您与太宗皇帝已经一般无二!”
  “朕哪里及得上太宗皇帝!”李嘉笑着推辞道:“太宗皇帝英明神武,乃千年一遇的明君,朕比不了…”
  我至少没弑兄囚父,若是复兴大唐地位肯定更高,世祖可比太宗好听。
  不过,这马屁还是可以的,听着舒坦。
第四百六十七章
吃醋
  虽然咱们太宗皇帝弑兄囚父,顺便还斩草除根把兄弟的子女都杀了个干净,再顺便把弟媳娶回了宫……
  但太宗却是个好皇帝啊!
  专研历代历史,你会发现,每个朝代的庙号太宗,或者第二任皇帝,继位都不正常。
  秦朝,扶苏被杀,胡亥矫诏继位;汉朝惠帝正常继位,太宗却是汉文帝,旁支入统;西晋惠帝是个白痴;隋炀帝杀废太子杨勇继位,还有传言其弑父;唐太宗不用说,宋太宗赵光义烛光斧影,明太宗,后来变成祖的朱棣,靖难之役,清朝顺治被多尔衮支持上位,皇太极的最佳继承人,长子豪格被杀……
  正因为继位有污点,所以唐太宗一直想证明自己才是最佳人选,所以能纳谏,英明神武,弄了贞观之治。
  扯远了……
  “太宗皇帝的事迹,须得好好宣扬,而皮影戏,正是其载体,尔等需要大范围的支持皮影戏的发展,让它流传下去,多撰写剧本,故事……”
  皇帝的吩咐,他们哪里敢怠慢,连忙应下,这种抢先舆论制高点的做法他们虽然不理解,但总归还是知晓皇帝这是在民间邀名。
  太宗的事迹要讲,当今皇帝的事迹也要讲,而且是大大的讲,大肆宣扬明君在世。
  以前皇帝的名声好坏,基本上士大夫们宣讲,如今变成皮影戏,弯道超车,果然是妙招。
  李嘉得意了些许,又说道:“那些茶博士不是口才伶俐,喜爱讲故事吗?可以编撰一些忠义故事与他们讲讲,也算是做件有意义的事!”
  说了那么多,李嘉都有种想建立一个专门负责舆论引导的部门,虽然有必要,但总是不合时宜,待搬迁到长沙再说吧!目前有射声司也就足够了。
  少府寺主要是提供资金和资源,他们的商业贸易多,货栈客栈都有,而主要出力的,还得依靠射声司。
  “可,我射声司只是刺探消息的!”吴青无奈了,诺大的射声司基本上招不到会编撰故事的,只能去教坊司请教那些文人了。
  还有太常寺的一些编舞人员,经过大半个月的编撰,终于整出一本皮影故事:秦王玄骑破百万兵。
  主要讲述太宗皇帝玄甲骑兵攻破王世充的故事,太宗临危受命,敌众我寡,不畏艰险,千骑攻破百万大军。
  故事倒是精彩,也讲述了太宗的神武,皇帝倒是看的津津有味,允了下来了。
  吴青大喜过望,再接再厉,又组织这些文人们开始编撰郭汾阳危难救国,哥舒翰征伐西域,又将皇帝一年灭三国,取消丁税,天命在唐等奇幻色彩的迷信内容,编撰而写。
  比如,皇帝出生,晴天出现星光,太阳月亮交辉相映,天空一片血红,整个邕州都清晰可见。
  满天的神佛为其祷告现身。
  一岁能言,三岁背诗,五岁作文,八岁救济百姓,十岁小计斗恶人,十五名扬岭南……
  于是,宛若是天命之子的戏剧故事,出现在皇帝面前,李嘉着实有些惊讶,太他么狗血了。
  而且,故事名字就叫天命之子。
  “可——”皇帝闭上眼睛,叹了口气,说道。
  “诺——”吴青得到准备回复后,大喜过望,这算是又完成了皇帝的任务了。
  这几天,广州的轰轰烈烈的兴起了一场说书热潮,太宗千骑破万军的故事一下子就散开,西域故事也引人入胜,广州人们多年未见这样的大国气魄,也第一次领略西域风情,关于大唐的故事让他们万分着迷。
  清风小筑,广州城有名的一处美食小栈,许多口袋里有些闲钱的人,都爱来这里玩耍,喝茶,听说书,下棋,算是有名的一处地方。
  谭大双也是一个富有身价的人物,祖上积德,好几个铺子,几百亩地,在广州城也是悠哉悠哉的,别提多舒坦。
  “谭郎君,怎么现在才来?”刚入,进听到一声问候,谭大双扭头一瞧,原来是张翰林,同样也是吃喝不愁的。
  “是哩,没处玩耍,就来到这了!”谭大双无奈地说道:“我家那婆娘,这几年也无所出,和离都不行,娘家太凶悍,苦也,苦也!”
  “那个红莲姑娘的清白身子给了你,你是个什么打算?家里有母老虎,小妾都不让吗?”张翰林调笑道。
  “总不能给几贯钱打发了吧!”
  若是没有子嗣,不看在妻子的面上,只顾及堂上二老的念头,男子也可以纳妾,做妻子的任什么也不敢说,不过有了承继香烟的儿子,就不能这样措辞了。
  谭大双叹了口气,说道:“如今左右为难,真是令人烦躁,玩耍都没了劲头。”
  坐下,喝了杯茶水,这时小筑也不讲书了,摆了个台子,挂个幕,着实令人稀罕。
  “这是什么?”
  “皮影戏啊!你这都不知道?”张翰林感叹道:“如今整个广州都有这个,皇帝都看着呢!我也看了几次,虽然人是做的,但声色具有,着实好玩!”
  “哦!这倒是要看看怎么回事了!”谭大双有了兴趣。
  静默片刻,听得一声苍老的咳嗽,道声:“幸会,幸会”由此展开寒暄,一听就知道是故友重逢。听对方的声音,是个二十来岁的后生,老生情意殷殷,拉后生到家喝酒,谈些市井间的趣闻,夹杂着斟酒、上菜,杯盘相触的声音,而后生不胜酒力,舌头有些大了,老者又复极力劝酒,方始尽欢而散。送客出门,客去门闭,后生脚步踉跄的情状,宛然如见。
  “好——”所有人都鼓掌起来,喝彩,赏钱无数。
  第二场,则演绎的是太宗时期的故事,名字叫吃醋。
  唐太宗李世民赐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是房的夫人是个悍妇,不肯答应。于是唐太宗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
  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皇帝以此来考验她,开了一个玩笑。
  “这个好!”谭大双拍手叫道,计上心头。
第四百六十八章
迁都
  不过数日的功夫,皮影戏突然在京城流行开来,引发了大规模的热议,以及极大的反响,尤其是太宗皇帝系列,精短的小故事,令人拍案叫绝。
  普通的百姓哪里知晓这些隐秘的事情,他们又不读书,听着皇帝的趣事,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忠于大唐的思想,可谓是春风细雨润无声。
  一时间,议论太宗皇帝的声音不绝于耳,朝堂让也不能幸免,加封太宗皇帝的奏折也慢慢地多了起来。
  对此,李嘉表示满意,鼓励射声司再接再厉,不仅要让整个广州城议论,整个岭南也不得例外。
  时间缓缓而过,十一月二十六号,司天台算好的日子,万里无云,天气晴朗,高高的太阳悬挂在天空中,散发着微弱的热量,些许微风吹过,折断了几根干枝。
  地面上的青草显淡白色,无神而伏,只有常青的绿树还有些精神,强制地直起腰身,为即将而来的御驾迎送而伴之。
  御驾从明德门出城,文武百官跪送,沿途除了元从军、侍卫之外,还有禁军中选拔出来的精壮兵士,一路护持,浩浩荡荡,排出三五里路远。
  最为显眼的,就是皇帝的宫殿,由数十匹健马拖拽着,缓缓前行,整个行宫平稳地行驶在府道上,宛若实地一般。
  李嘉就坐在宫殿中,感觉与陆地无异,而且,格外的宽敞,坐下几十人可以说毫无问题,有床榻,有御桌,还有贴身可人可谓是的妃嫔宫女陪伴着。
  粗略的估计,约有三十多平米,一厨一卫,宦官宫女伺候的约有十数人,一点也不拥挤。
  吃喝拉撒,都可以在里面解决。
  除此之外,马车骡车超过三百辆,其余的负载庞大的牛车,更是难以计数,宦官,宫女,慢步而行,禁军环绕两侧护卫,浩浩荡荡,宛若一群巨兽一般,向前而动。
  承天府、岭东府,以及州、县衙门的主要官吏,都跪立在城门两侧,一片花团锦绣,送钱皇帝出城。
  普通的百姓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齐齐被吓了一跳,也糊里糊涂地跪下,不敢抬头看那金黄色的御辇。
  当然,这些还是无法将皇宫的东西搬运而走的,只是随身物品罢了,其余的贵重东西,都将通过灵渠,运送到长沙城。
  紧随其后的,则是文武百官和衙门的车队,他们的家人早就先行一步而去,作为朝廷重臣,只能跟随皇帝,最后迁徙。
  真可谓是广州城有史以来最热闹的一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从清晨而出,直到傍晚,皇帝已然住下驿站,队尾才堪堪出城门,连绵超过三十里。
  驿站都住不下这些人,只能在路边安营扎寨,让禁军们和宦官宫女歇息,在政事堂安排下,一切井然有序,用不着皇帝担心。
  因为皇帝早有迁都北上之意,故此沿途各州县更是早早的就做好了接驾的准备,皇帝命李安国担任先期沿途观风察吏,把那些繁文缛节一概蠲免。
  为了不扰民,杜绝吃干吃穷州县的情况发生,皇帝立下五点要求:
  一者,吃住不在州县,尽在驿站,州县只需要提供粮食蔬菜即可。
  二者,禁军、元从军、侍卫,无有命令,不得出队伍,骚扰百姓。
  三者,严禁踩踏禾苗。
  四者,州县不得摊牌税赋,徭役,转运使司须照常进行,不得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