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1016

  “有那么多人看吗?”
  “多的很呢!”商人说道:“咱们南都上万户人家,富比王侯的不知有多少,整个江西,更是数不胜数,咱们从伪国带来邸报,加到五十钱,也有人要咧。”
  “哦?还有吗?给我一张看看!”刘裴心中讶异,邸报有那么好看吗?
  “若是别人要,咱指定没有,但郎君要,那是肯定有的。”商人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邸报,正反四面,长七寸,宽六寸,高六寸,硕大的标题:大唐邸报
  入眼一看,还有日期,壬戌,大唐神武三年,三月二十四。
  拿在手里,还能闻到些许油墨味,字迹清晰。
  展开一瞧,第一面,就写着北汉侵宋潞、晋(今山西临汾)二州,为宋守将击败。
  然后又写着,皇后生下嫡子,即将百日,皇帝因此赦免除死刑外罪犯,一律流放至占城都护府。
  “这占城都护府又在哪?”刘裴疑惑不已。
  后面的,还有啥皮影戏,天子威下江陵城,天子直取交州城,等等,在长沙府展演,大获成功,百姓踊跃观看,并纷纷表示对陛下的敬仰,对于恢复大唐天下,深信不疑……
  不知不觉,一张邸报看完,刘裴感叹道:“这东西,倒是真有趣,因有尽有,竟然连中原拒北汉,也一清二楚,虽然是上个月的,但着实难得!”
  甚至,他还有不行万里路,便之天下事的感觉,着实畅快淋漓。
  “以后这邸报出来了,就送与刘府上去,银钱少不了你的!”说着,刘裴摸出一片金叶子出来,赏着。
  “多谢郎君,多谢郎君!”船主欢快莫名,南昌县刘府,谁不知晓,这可是洪都数一数二的大家族,若是攀上刘府,可真是无忧了。
  “我倒要看看,这是什么东西,竟然能让咱们刘郎君沉迷一刻钟!”一旁的陈谌颇为急切,一把将邸报抢走,兴致勃勃地观看起来。
  “陈兄何其急也!”刘裴摇摇头,笑道。
  “借与我看看!”
  “我也要看,这是什么新奇玩意!”
  一行宴席的,都是洪都有头有脸的人物,见到连大名鼎鼎的刘郎君都稀奇,自然好奇,也要跟从。
  而且,这可是林留守明确禁止的,那就更是令人关注,越是禁忌,越是有趣。
  林仁肇的禁令,在洪都府七县,倒是实行的很顺利,但是到了其他州县,有的听从,有的敷衍,有的甚至直接抵制,甚至扬言要弹劾他,让朝廷治他的罪。
  对此,他倒是不怎么在意,因为他再肆意乱为,那也是忠君之事,他相信,皇帝看到这些邸报,绝对不会责怪他,反而要求更加严格的控制住。
第四百七十四章
为难的李煜
  “岂有此理!!!”御桌被狠狠地拍打着,一个身着淡白色长袍的男子,手掌不断地颤抖着,嘴角也在抖,心也在抖,桌子也很平稳地在颤,他已经控制不了自己了。
  “陛下息怒!”司空、同平章事严续弯下腰,低声劝慰道,作为先帝安排的辅助大臣,严续虽然智囊空空,但为人持重,稳定朝纲是一把好手。
  “些许谣言,陛下不必当真,伪国本就是弱者,打不过咱们,所以只能靠制造流言蜚语来动摇咱,不必理会。”
  文安郡公徐游轻声说道,细皮嫩肉,轻声细语的,打扮上却也仿佛吟诗作赋的书生,翩翩公子。
  徐游是徐知诲的儿子,徐知诲又是徐温的儿子,虽然说得了徐温的天下再改姓有些不地道,但对于南唐徐氏一向信赖有加,徐游深受两代帝王宠幸,如今又善文墨,得封文安郡公。
  严续的话,李煜并没有听到,但徐游的话,却入了他的心,看了一眼手中的毛笔,舍不得扔去,这是自己多年书画多年的东西,索性,这笔架倒是陌生的。
  李煜直接将笔架甩下,咔嚓一声响,仿佛发泄一口气,他喘了喘,说道:“这伪国,着实不是个东西,诽谤与我国,又说着妖言,只恐那些读书人信了去,江山不稳。”
  “陛下放宽心,正是因为他们打不过咱,所以只能散发谣言罢了,谣言止于智者,况且再不行。咱们也可以封禁那些邸报不是,让他怎么传!”
  徐游每一句话,仿佛说道了李煜的心坎,但他心中还是有气,说道:“些许谣言算不得甚,而且我也从上面看到了些许中原的消息,算是有利有弊吧!”
  “看看这,许多州县弹劾林仁肇嚣张跋扈,擅自做主,命令他们迁徙百姓,今年夏粮恐损失惨重,而现在,又命令州县严禁邸报,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朝廷,真是岂有此理!”
  李煜想到这,心中愈发的烦闷。
  自继位以来,虽然因多次战争连绵,国削势弱,国库空虚,但他依旧下诏令减免税收、免除徭役,与民生息;而且还取消先帝时设置的诸路屯田使,将各郡屯田划归州县管辖,将屯田所获租税的十分之一作为官员俸禄,称为“率分”,政策推行后,既增加赋税,又可使百姓安心耕作,免受官吏的挠刻。
  新政得力,李煜大为鼓舞,为缓解土地兼并,他又派李平掌管司农寺,准备恢复井田制,创设民籍和牛籍,劝农耕桑,希望借此缓解国难,但此策却推行不利,备受打击。
  因此,他认为新策推行不利,皆是地方不作为的缘故,若是以往他并不在意,但现在林仁肇撞上了,私下行事,自作主张,而且还即将造成夏粮的减少。
  一瞬间,他气血翻滚,怎能平稳。
  “陛下,如今鄱阳湖水贼肆虐,去年秋粮歉收数十万石,如今水贼被困,虽说损失些夏粮,但对于长远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这个平庸的宰相,对于一切还是看的清楚,虽然不喜林仁肇的跋扈,但目前而言,他才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些许夏粮,只要君明臣贤,开源节流,自当是可以过去的。”
  听得这番毫无营养的说辞,李煜瞬间不想听了,他摇摇头,说道:“自失去江北之土后,朝廷依赖于江西钱粮的输入,而南都,更是坐镇江西的重镇,不能有丝毫的损失,如今,林仁肇如此跋扈,朕心难安。”
  “陛下,林仁肇素有勇力,又识战阵,乃是坐镇洪都的最佳人选,而今,水贼将灭,不可临阵换将啊!”严续沉声道。
  “如今水贼已然销声匿迹,只剩下一些小毛贼,对于朝廷而言些许几日就可平定,如今林使相坐镇洪都多日又屡立功勋,也改升官提拔了!”
  徐游读懂了皇帝那颗犹豫又怀疑的心,幽幽地说道:“况且,长此以往的坐镇洪都,怕对于林使相,以及朝廷而言可不是好事,底下的那些州县,可是不满的很,闹出了事,可就不好了!”
  这一言一语,敲动着李煜的那颗敏感的心,他沉思起来。
  时刻面对老臣的夺权,以及朝廷将亡的颓势,李煜大脑转动的极为快速,做事不能凭借喜好。
  之前林仁肇那副忠肝义胆之心,抛弃家业为国尽忠,着实震撼了他,深深的让人感动,但,一介降将,武夫有那么忠心吗?恐怕连文人也难做到,这会是表演吗?
  但,整个大唐,朝廷上下文恬武嬉,能用的没有几个,指望那些老将倚老卖老?扩大势力?林仁肇这个外将反而是最适合镇压江西的人选,别人他都不放心。
  些许跋扈算个甚,天底下哪里有不跋扈的武将,忍耐些时间,多发掘一些能将……
  “罢了!”李煜轻声道:“如今水贼将灭,不易临阵换将,我相信林使相的能力!”
  “派些人去抚慰他,讲些朝廷的难处,尽快将水贼剿灭,国库钱粮不多了!”
  “诺——”严续低声应下。
  待其走后,徐游轻声问道:“陛下为何改变了主意?”
  “朝廷中,能有几个善战之人?林仁肇算一个,中原威逼,伪国垂涎,若是将其收于朝廷,岂不是让人有可乘之机?”
  李煜叹了口气,强大的外压,快让他喘不过气来,一个中原不够,还来一个伪国,迁都长沙,傻子都能看出他们想做什么。
  就不能和平相处,天天吟诗作画,美酒佳人,这样不好吗?文官多藐视自己,武官又嚣张跋扈,真是太累了。
  南唐朝堂上,自李璟时,就党争激烈,以孙晟、韩熙载、常梦锡、高越等皆为北人,宋齐邱、冯延巳、魏岑、查文徽等俱系南方人。
  而宋、冯、查等虽死,朝廷却依旧却又分成了抗周(宋)派和和谈派。
  韩熙载,萧俨等主张北抗,其余的妥协派,主张和谈,而李煜虽主张和谈,但却一直暗地里准备抗敌,只是才疏学浅,作用不大罢了。
第四百七十五章
锦帆贼
  江西州县原以为朝廷会撸了林仁肇,再不济也是呵斥一番,谁知道竟然是抚慰,劝慰,令人难以置信。
  无奈,鄱阳湖数州之地,只能选择屈从,一时间,对于鄱阳湖的围猎之势越发的迅猛起来。
  诺大的鄱阳湖,仿若是沸腾的一锅水,水贼们在里面不断的煎熬着,但却又无法出来,不然就会自投罗网。
  待着又劫掠不到钱粮,跑出去又会捉拿,一时间,为了活下去,也是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鄱阳湖开始的大规模的内斗兼并。
  如此,林仁肇不忧反喜,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笑道:“这水贼之利,就在于他们灵活多变,人数少而多动,朝廷的水师就如同渔网一般,个小的水贼容易漏掉,逃脱,越大的鱼儿,才容易被活捉!”
  “我明白父亲的意思!”林小娘眯眼笑道:“这水越浑浊,越大的水贼就越是显眼,粮食就不够吃,又不愿舍弃这些部众,所以只能上岸,进行劫掠!”
  “没错!”林仁肇赞叹了一眼,说道:“浑浊的水,大鱼越是容易上钩,而且,可以一劳永逸,省却了很多麻烦!”
  “我敢断定,不出三个月,整个洞庭湖将无一水贼。”
  “那水贼都去哪了?”林小娘睁着透亮的眼眸,问道。
  “要么,被收编,成为水师,保卫大唐,要么,鄱阳湖里喂鱼!”林仁肇目视前方,嘴角微微上翘,冷静地说道:“数万镇南军,可不是摆设的!”
  林小娘闻言,微微张开小嘴,有些吃惊,这可是上万条人命……
  自失去江北十四州后,江西就成了南唐的主要经营之地,也是赋税重地,练兵重地,水师在鄱阳湖,大军在洪都,设南昌留守,事实上就是南昌节度使,只不过只掌军和一州之地罢了。
  林仁肇作为孤将,深受李煜信赖,领兵约十万,随时支援金陵,抵抗中原入侵。
  后来之所以被李煜猜忌,北宋的谣言只是诱因罢了,事实上是林仁肇在外领军十数年,在江西形成了尾大甩不掉的局面,与未来发生的灭国相比,林仁肇已经成为了心腹大患。
  所以李煜对林仁肇的猜忌,是随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加深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