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1016

  躺在琉璃上享受男女之欢,也只有富庶的巴蜀能做的出来。
  也不知忙活了几时,只觉天已黑,殿中的夜明珠已然发亮,抱着花蕊夫人的冰凉娇躯,饮了不知几杯酒,孟昶已然醉了。
  孟昶但觉四肢无力,身体摇摆不定,伏在花蕊夫人香肩上,慢慢地行到水晶殿前,在紫檀椅上坐下。
  回首一望,只见花蕊夫人穿着一件淡青色蝉翼纱衫,里面隐约地围着盘金绣花抹胸,微微突起,映在纱衫里面,愈觉得冰肌玉骨,粉面樱唇,娇艳动人。
  一夜快活,几乎让孟昶忘却了国难。
  第二日,孟昶终于得知了确切的消息,中原派遣的大将,乃是忠武节度使王全斌、武信节度使崔彦进、枢密副使王仁赡、宁江节度使刘光义、枢密承旨曹彬等人率领步骑兵,四万伐蜀,号称十万。
  既然打探清楚了,孟昶就命王昭远为西南行营都统,赵崇韬为都监,韩保正为招讨使,李进为副招讨使,率兵拒战。
  对于王昭远,孟昶可是亲之信之,拉着他的手,沉重地说道:“今日之师,卿所召也,勉为朕立功!”
  “还请陛下放心,古汉昭烈之有诸葛孔明,今陛下也有阜城王昭远!”
  这话说的非常的漂亮,自比诸葛亮,若是别地对于其还比较陌生,但对于蜀中人而言,诸葛亮的大名,那是如雷贯耳,熟悉的很。
  “今日,蜀国大任,就交由王都统了。”
  听到这番话,孟昶很放心,感动地说道。
  有了当代诸葛亮,我好歹又能畅游与后宫了。
  于是,感动之余,孟昶又命宰相李昊等饯之城外。
  酒宴进行时,王昭远手执铁如意,指挥若定,自比诸葛亮。
  酒酣时,又拉着宰相李昊的手,大言不惭地说道:“吾此行何止克敌,当领此二三万雕面恶少儿,取中原如反掌耳!”
  这般话,作为宰相的李昊又能说什么,只能鼓励他,点着头,硬着头皮说道:“都统定能北定中原!”
  心中越发的担忧起来,皇帝傻,他又不傻,这王昭远若非皇帝宠幸,能有这地位?还诸葛孔明?我看你连诸葛亮的鞋底的比不了。
  却说,王昭远的身世也很离奇,一般人都比不了。
  他自幼孤贫,十三岁时投靠东都僧人知諲为童子,学习佛法,总算是识字了。
  后蜀高祖孟知祥入蜀,招待僧人在自己家吃饭,毕竟是身体不好,需要佛祖保佑。
  当然,王昭远的师傅也在,所以他也捞到饭吃了。
  所以,王昭远持巾履,跟个读书人似的,很不要脸的跟随知諲得入府,一时间,所有人都惊呆了,天底下竟然有这样的不要脸的读书人。
  当时太子孟昶刚刚入学,还年轻,别人觉得傻,他却觉得王昭远聪慧,有能力,所以就被留下侍奉孟昶左右。
  孟昶继位,以为卷帘使,迁诸司使。
第五百二十二章
战略
    蜀国动作频繁,用尽了洪荒之力,就是为了抵挡南下的中原禁军。
  成都的百姓们很活跃,争先恐后地围观这支子弟兵北上,中原南下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蜀国,人人都在张望,祈祷着,希望能抵御中原。
  那些世家豪族知道天下大势,也知晓什么叫作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道理,所以,可以抛弃统治巴蜀三十年的孟氏,直接投向中原的怀抱。
  但他们这些百姓们眼皮子浅,却没有这番道理,他们只是知晓,这孟皇帝虽然时不时地喜欢召集美女,建造宫殿,剥削也是不少,但与人命不如狗的乱世而言,已然是难得的地界。
  他们不希望被打破这样的和平,更不想面对陌生的中原禁军,所以,他们支持蜀军。
  王昭远意气风发,以比诸葛亮,卧龙,百姓们的殷勤期望,让他好不满足。
  百官们则有些拘谨,望着远去的大军,好似在看望自己家的牛羊,按照中原的德行,这次若败了,搜刮一场是在所难免的,就算是他们这样的官吏也在所难免。
  一想到要出血,所有的官吏们心里不舒服,表情有些异样。
  “相公,这王昭远,到底如何?”有人看着一动不动的李昊,不由得巴望道。
  李昊穿着长袍璞头,屹立在墙头,看着远去的大军,不由得感叹道:
  “这不过,又一个赵季札罢了!”
  “啊——”百官们惊呆了,忙不迭地问道:“相公为何不劝说于陛下?”
  “劝?陛下心中打定了主意,这王昭远又讲得头头是道,如何劝下?”
  李昊皱着眉头,烦躁地说道。
  众人不敢言语。
  赵季札是何许人也?
  当年秦凤四州中,有识大势者,主动去汴梁向郭荣告密,请求征伐蜀国,收复四州(孟昶:内奸太多,这谁受得住?)。
  于是后周派遣向训伐蜀,孟昶(chang)派遣赵季札前往秦州、凤州巡视边疆。
  赵季札返回后,毛遂自荐,一顿瞎吹牛,顶替掉了原本驻守在当地的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和凤州刺史王万迪,担任起了当地最高军事将领的职务,主持秦凤成阶四州兵权。
  结果,赵季札刚走到德阳,在听说后周军队已经开抵战场,顿时就吓得不敢继续前进,哭着喊着上书孟昶,请求解职,同时将军队的辎重连带自己的小妾和戏子们一起送回蜀地。
  这家伙只身回到成都,全城人以为大军败了,一片恐慌,孟昶一问三不知,证明是个只会吹牛的草包,然后就被砍了。
  而鉴于王昭远如此的会吹牛,百官们深刻地赞同其第二个赵季札。
  走到半路,这些话终于传到王昭远的耳朵里,他鼻子都气歪了:“李匹夫,安敢欺我?”
  “某今日就让你看看,甚是蜀中孔明在世!!”
  胸怀恶气,王昭远带着部队,直往北上。
  而这一切,自然逃不过射声司的眼睛。
  对于李嘉而言,这神武三年,天下的动荡,其实就是绝对未来几十年的局势,如果不曾出彩,那么就得亡国。
  “孔明再世?哈哈哈哈,天下竟然有如此无耻自大之人!!”
  李嘉看着关于蜀中的情报,笑的不行,摇摇头,说道:“看来,这蜀国,必败了,这场征蜀之战,已然见分晓了。”
  “陛下所言甚是。”
  一旁,穿着璞头长袍的王宁,王相公,也点点头,只是脸上有些愁绪:“蜀国久不征战,前有赵季札,又有王昭远,这蜀帝还是不长记性,犹爱听大话消遣,这天下,哪有那么多卧龙凤雏?不过是一肚子草莽的废物罢了。”
  “只是,微臣还是有所疑虑,这蜀国一败,万千钱财,以及数不尽的粮仓,都归于中原,取其长补己短,咱们大唐哪怕攻下了江南,怕也是敌不过。”
  “况且,江南数年征战,搜刮无度,已然是民生沸腾,夺之,恐也无利处。”
  显然,王宁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
  后周北宋,这几十年来,最大的短板,就是财赋不足。
  凶悍的禁军,全靠大量的财赋供养,军费占比,超过财政的七成,如此谈何修桥补路,修建水利?
  每个中原开国,必然有叛乱,只能征税得钱,来镇压叛乱。
  民间又被重税压垮,不得已起义,然后又大发钱财,派兵镇压。
  来回反复,关键是中原国家短命,后梁十六年,后唐十三年,后晋十年,后汉三年,后周十年,几乎年年打仗,何来修养生息?
  当然,虽然财政干涸,但却得到了一只身经百战的强兵。
  没有钱财的中原,束手束脚。
  但如果又得到巴蜀积累数十年的财赋,那么,中原必然如虎添翼,足以支撑起其南下的步伐了。
  后果不堪设想。
  李嘉当然清楚北宋的短板,这可是其最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作为穿越者,他具有后知能力,历史上洗掠巴蜀的禁军,不至于提前一年半载,就会变性,其贪婪程度不会更改,连自己国家的潞州都不停下,更何况巴蜀了。
  “我知道。”
  李嘉轻声解释道:“中原缺钱财,但咱们大唐却不缺,独缺丁口,以及地利。”
  “江南两三百万人口,以及长江之险,以及上千里的腹地,这是咱们大唐所欠缺的。”
  “取下江南,吴越自然逃不过咱们的手心,所以,巴蜀虽重,但仍不及江南。”
  “况且,你想过没有?”李嘉直视王宁,目光如炬,说道:
  “江南软弱,唯中原马首是瞻,到时候中原若是南下攻我国,咱们凭一己之力,不仅要抵御中原,甚至,还要提防江南的袭击落井下石,犹如吴越之江南,如鲠在喉,霸业的绊脚石,不除之,何来统一?”
  “更何况,你要清楚,这天底下,只有一个大唐,江南的唐,只要存在一天,对于我而言,就是一颗老鼠屎,直令人恶心,不除掉他,朕寝食难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