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1016

  毕竟是宰相,又掌管军机处,拿下了江南闽南,威望高深。
  “为王事而奔走,王宁安之若素,诸位勿念!”
  王宁双手拱手,宽大的衣袖聚拢,深深一拜。
  “祝王兄一路平安!”赵诚、孙钊、孙光宪等人,也纷纷拜下。
  “这对于江南等地的百官而言,也不知是好是坏!”
  这时,码头另一边的船只上,两个衣袍翩翩的中年人,不由得感慨道。
第六百四十四章
志气
  湘水滔滔,随风而动,十数艘船只停泊在码头,准备北上。
  一艘客船上,两个中年男子正对坐而饮,桌案上摆放着珍果,两个美婢侍候一旁。
  一个身着锦袍,须发飘逸,一举一动之间,满是优雅淡然,脸上带着点点笑意。
  另一个则布衣长袍,须发斑白,袖口领子整齐贴身,面无表情,眉眼之间从容不迫。
  两人分别是韩熙载与萧俨二人,一个是南唐的枢密使,一个是大理寺卿,如今大唐自然没有官位安置他们,但也不能浪费这等人才,所以韩熙载去了江宁府担任知府,萧俨则去了江西府。
  两人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子了,在朝廷闲置也不是办法,所以就派到地方去,安抚原南唐的百姓们。
  韩熙载洒脱而喜爱奢侈,一副韩熙载夜宴图,名传千古,再加上多年来的北人文士身份,对于江宁府上下而言,最是熟悉不过,正好可以安抚一下江南的官吏百姓们。
  萧俨则不然,家在江西吉水,他自幼家贫,所以为人清廉,耿直,刚正不阿,又断事明允,在大理寺卿位置上一直深受爱戴。
  传闻其每次审案,要经过戒斋、沐浴、祈祷等一套琐细程序,从而让自己淡泊平静,从而剔除功利世俗之心,判案方能公平、公正。
  他又喜欢直谏,李璟造宫楼,富丽堂皇,其他人皆赞叹宏伟壮丽,只有萧俨说:“比景阳宫但少一井尔!”
  陈后主被俘的地方,就是一口井,在景阳宫。
  这两个老头,一个圆滑似泥鳅,一个耿直如水泥,李嘉虽然想用他们,却不断的被推辞。
  直到最后,李嘉特地召进皇宫,以为国为民的大义来压服他们,再经过李煜及家人等劝服,他们才不得已松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江宁府豪强遍地,勋贵无数,豪商更是数不胜数,乃经济繁荣之地,不能一味的用强,所以需要柔中带刚,且如老狐狸一般的韩熙载。
  而江西府则不然,户籍繁多,且是产粮要地,农业发达,土地兼并同样严重,正好需要一位刚强人士进行整治,清廉正直,且断案公允的萧俨,最适合不过。
  六十岁的韩熙载,与五十五岁的萧俨,就这样上路了。
  至于年龄问题?
  只适用于普通官吏,只要你还有用,一百岁都行。
  “今日咱们可得与这巡查使一路为伴,真是令人惊讶!”韩熙载品了口茶,轻声笑道。
  “只要咱们为官以德,不偏不倚,洁身自守,反而是件好事,毕竟,巡查使可不只是能免官,还能升官呢!”
  萧俨则不以为意,表情淡漠。
  闻听这句话,韩熙载早已经习惯了,只是他面带深意地笑道:“咱们两人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其他人可就怕的很了,尤其是在咱们国主沒入长沙,群龙无首的时候,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就会让他们心惊胆颤!”
  “尤其是,有一位先斩后奏的巡查使,这可得让多少人睡不着觉啊!”
  “这些人,乃是自作自受,咎由自取!”萧俨沉声道:“就算没了巡查使,这次去江西府赴任,我也得弹劾那些贪官污吏,好好收拾他们。”
  “也是如此!”韩熙载笑了笑:“多年以来,朝廷宽厚,如今又换的一个朝廷,有的他们受的了,咱们可得旁观,不能随意插手!”
  “原来你是这般意思!”萧俨眉头一皱,瞬间有些生气:“韩兄请放心,若果真犯事了,我定然不管,但若是清白而被罚,那就只能据理力争了!”
  “哎,正之,我就知晓你会如此!”
  韩熙载摇摇头,苦笑道:“也就只能希望这个巡查使是个公允的人吧!”
  两人被迫为官,但生来的秉性,又让他们不敢懈怠,韩熙载之前在南唐不受重用,所以一直夜夜笙歌,不理朝政,如今已经成为封疆大吏。
  虽然不及枢密使位高权重,但权责在受,牧民一方,自然也得用心了,更何况家人在长沙安顿呢,看这皇帝的架势,还真的能干出这种不可言之事!
  却说船只随风而动,北上而至洞庭湖,随后,碧波荡漾之下,又欣赏了美景,酝酿了几首诗词,然后就来到了岳州,然后直接入长江而去。
  由于长江水师(原洞庭湖水师与部分水贼及些许海龙军水卒)船大兵多,且作战得力,长江之上的水匪自然就绝迹了,那些间或为匪的渔民们,也不敢再兼职了,所以长江水道,一时间沦为黄金水道。
  南地几容为一体,从而让孤立多年的各个市场相互兼容,合并,从而形成了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市场,借着一条天然的长江,终于成为了一体。
  上游的蜀地粮食,蜀锦,茶叶、井盐等,顺流而下,来到江陵,然后再与湖南的布匹、丹沙、茶叶、铁器、铜器等,一起去往了金陵。
  一时间,商业旺盛,船只往来不绝,江陵城日趋的繁荣。
  当然,对于朝廷而言,商税的增多,也让府、州、县衙门赋税大增,钱粮增多,自然福利就多了。
  “今日之长江,已然变了模样!”萧俨感慨道。
  “东西勾连,商贾不绝,几与盛唐无异了,扬一益二,恐将再现!”
  韩熙载是大户出身,家里也经营着生意,这是南唐的传统,他自然对于这条水道认识地更多,更深,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上。
  “南国互通有无,对于中原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事咯!”
  韩熙载笑了笑,指着江对岸说道:“如今,对岸的渔民也渐渐仰慕繁华,渐渐迁徙,而摒弃中原,曾几何时,汴梁成为了天下中心,商贾云集之地,人丁兴旺。”
  “但,如今,境况变了,正之,你瞧着吧,只需数年光景,金陵城,将会赶超汴梁,成为天下第一大城,而且,将会在我的手下实现!”
  “叔言兄宰辅之才,一府之地自然绰绰有余!”萧俨也一脸正气地说道:“某也会让江西府百姓安居而乐业,家有余粮,无有流民!”
第六百四十五章
新户(上)
  九月的秋收季节,空气中都飘散着稻香味,其他的农户都在喜悦地秋收,弯腰挥舞着镰刀,没有战争的生活,勉强还能过活。
  只要能活下来,填饱肚子,百姓们的要求并不高。
  王二拎着锄头,看着目前的这一片荒地,以及那及膝高的杂草,分外的感觉踏实。
  几十步外,七八岁的闺女正拔草,小儿子正一蹦一跳的摘野花,屁股大的婆姨,正牵着牛,喂草。
  他是个当兵的,来自于蜀国的龙州,太平了几十年,家中的十几亩地,早就不见了,只能租种乡间的大户人家土地,勉强活着。
  幸亏蜀地山林沟壑多,没事捕鱼打猎还能补贴家用。
  但,突然蜀国的皇帝跑了。
  再之后,他就听说,宋国人打进来了。
  宋人烧杀劫掠,许多人都看不下去,也活不下去,他也只能盲目跟从,抛弃家业,成为了一名义军——赶跑宋人。
  再然后,输了,被俘,然后再打,错过了夏收,打了几个月,最后宋人被赶跑了,但蜀国也没了。
  他们这些十几万的义军,只能投靠唐国,靠他们的粮食来过活,然后,一家人就坐船,来到了邵州,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州县,反正不是他老家就是了。
  一家人摇摇晃晃,坐了七八天的船,又走了几天路,来到了一片荒野的平地。
  那断了半个胳膊,从禁军中退下来的里正,挥舞着缴获的长剑,扯着大嗓门说道:“这一片,五十亩地,都是你家的,只要你家这几口人都能给开荒,就都是你的!”
  王二惊呆了,这片荒地虽然长满了杂草,但却是坑坑洼洼的水洼地,附近有一个小水塘,这可是上好的稻田,淤泥更是厚实,却是开垦出来,绝对是一等一的肥地。
  目不转睛地盯着,他难以置信:“这些,都是我家的?”
  独臂里正毫不迟疑地说道:“这是当然,把你们一家从蜀国迁徙过来,自然是种田的,我是这一片的里正,说话算数!”
  乐滋滋地建了一座木屋,然后又花钱买了点粮食,他自然有些存款,不需要向那个啥天下钱庄借,斗米三十钱虽然贵些,但好歹是够了。
  只是,对于一家人四口而言,五十亩地,尤其是荒地,开垦起来着实太大了。
  无奈,只能去钱庄借了十贯钱,又在里正的串联下,与附近两家一起凑钱,买了头牛,开荒速度大大提升,五十亩地,估计半个月就能弄完。
  “婆姨,牛喂好了没!”王二大声说道。
  “好了好了,这不得刚吃完,得歇息会!”婆姨将陶罐子的盐水倒出些许,水牛不断的舔舐着,硕大的牛眼眨都不眨,显然很是欢喜。
  “这牛在咱这三天了,明天就得送到陈大屁家,可不能让人说咱亏待它了,晚上回去,得加几个蛋给它吃!”
  “这是应当的!”王二将犁绳小心地架在牛背上,又将木制铁钩的犁找个适宜的位置,这才挥了挥鞭,慢慢地犁地。
  “这牛为咱俩开垦了七八亩地,功劳大的很,就得奖赏它才是,咱两人干三天敌不过它一天哩!”
  天上的太阳毒辣,但王二心头快活,他看着跟在后头捡拾树根石块的婆姨,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