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4/1016

  “就议论点别的吧!”
  既然皇帝如此说,大家哪里敢违背。
  朝会又恢复了往日的无聊,拖延。
  到了中午,才散尽。
  李嘉也着实厌烦朝会,朝廷大小事,其实在政事堂已经议论差不多了,然后交给皇帝裁决,再不济,也是十几个人一起讨论,几百个人,怎么可能商量?
  但,朝会又是必不可少的。
  你想想,所有的事情都让宰相们弄完了,高官们完全体会到当家做主的感觉,这朝廷还是不是他们的朝廷了?
  所以,朝会必须要有,这是增加他们参与感的地方,让他们错误的认为,自己还是能议论国政的,商量大事的。
  李嘉再不习惯,也只能认命。
  存在即合理。
  一上午的腰酸腿疼后,李嘉吃了点饭,与宰相们讨论了一下人事问题。
  王宁相当于开路先锋,他们这些人就坐享其成,对于州县的位置,也得一一安排。
  按照惯例,五品以下基本上由政事堂自行商议,然后皇帝盖章了事,毕竟天下那么多,怎么能忙得过来?
  但李嘉从岭南开始,就对州县之官认命的仔细,不肯有遗漏,如今统治区域大了,事必躬亲虽不至于,但还是会派射声司、吏部查看一下背景,履历。
  比如,上元、江宁两县的官缺,就得进行安排了。
  到了下午,李嘉这才松了口气,接见早已经等候多时的张洎。
  今天自信及风度,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姑且可能又是一个封疆大吏。
  “坐!”李嘉轻声道。
  “多谢陛下!”张洎连忙谢恩。
  “听闻你是滁州人氏?”瞧着他三十来岁的年纪,模样周正,身上的儒雅气息浓厚,不像个当官的,反而像个读书人。
  “臣本是滁州布衣,有幸考取了进士,步入官场!”
  “寒门出身,不错!”李嘉笑着说道:“今天早上的那番话,着实不错,甚得朕心!”
  “微臣肺腑之言,不敢得陛下谬赞!”张洎颇为淡定地说道,宠辱不惊。
  仔细看了看,言表堂堂,是个当官的料,但履历上却一直在朝廷打转,也不曾去往地方,如今再去,也做不了什么事,人已经定型了。
  看来,只能在朝廷的文化部门做事了。
  “你去弘文馆吧,江南国灭,你文才斐然又学问扎实,定然是熟读经书了,编撰南汉国史,江南国史、楚国史,蜀国史,闽国、南平史等重任,就交与你了!”
  李嘉想了想,对于封建王朝来说,文史行业也是极为重要的,编史,就是重要的一环节,也算是对他的物尽其用吧!
  况且,这对于普通的文臣而言,是一个极为难得荣誉,正好可以安抚江南旧臣。
  至于以后,看其表现吧!
  “多谢陛下隆恩!”张洎也是没有想到,竟然捞到了这样一个大差事,而且还是他极为喜欢的事业,瞬间大喜过望,连忙拜下。
  “你是主编,但却不可有丝毫的差错,严于律己,持正方清,若是办好了,日后还会有差事交与你的!”
  李嘉轻声说道,目光中颇为欣赏,说来惭愧,灭了好几个国家了,他竟然还忘了帮其修事,盖棺定论,这可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关乎正统法理之争。
  况且,自己人编史,就可以把一些东西美化,再丑化一些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王朝的起家,总是充满丑陋和阴谋。
  所以,朱元璋修元史极为迅速,几年就搞定了,就是为了尽早断绝那些留恋元朝的读书人的念想,宣誓自己继承元统的法统。
  而清朝也是如此,明史从清初,一直编到乾隆,一百来年,其中的真假莫知,意味深长。
  “唉,乘着资料还多,就尽快的修史吧,我还是要点脸面的!”
  李嘉摇摇头,回到了后宫,孟昶的女儿,果真不错,果然巴蜀是美女的诞生地。
  床上火辣,床下温柔,与岭南湖南女子真的不同。
  兴高采烈的回到家,张洎依旧难以掩盖自己的兴奋。“唉,乘着资料还多,就尽快的修史吧,我还是要点脸面的!”
  李嘉摇摇头,回到了后宫,孟昶的女儿,果真不错,果然巴蜀是美女的诞生地。
  床上火辣,床下温柔,与岭南湖南女子真的不同。
  兴高采烈的回到家,张洎依旧难以掩盖自己的兴奋
第六百五十三章
千里马
  徐铉是吏部尚书,在江南时,与徐锴、徐铉两兄弟和江宁人徐熙,号称“三徐”,又推崇白居易,诗简意赅,文采斐然,也是李煜赖以重任的官吏。
  文学成就,就是参与编撰了《说文解字》。
  毕竟,文采不高,在南唐可当不了大官。
  历史上,赵匡胤南伐南唐,徐铉作为使者北上,再三恳求,逼问,赵匡胤辩跟这群文人耍嘴皮子,哪里耍的过,气急,拔剑而起,怒斥徐铉,说出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不须多言!江南国主何罪之有?只是一姓天下,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徐铉一向敬佩张洎,以兄事之,今日又见其飘飘然姿态,更是心驰神往,连忙赶到他家,已经等候多时了。
  “贤弟不知,今日朝会后,陛下召见与我,让我主修列国史,南平国、蜀国,乃至于咱们唐国,也在其中,文人多志,哪能及得上这般?”
  张洎笑得合不拢嘴,摸了摸胡须,这才缓了口气。
  “贤弟,对于我而言这算是一生无憾了!”
  看着其一副志德愿满的模样,徐铉也为他高兴,只是心中却着实有些不对劲:
  “可是,兄长今日朝廷之上,那些岭南旧臣什么意思?尽黜江南之官,而王相公又作为巡查使,去往了江南,如今看来,怕是要杀个人头滚滚了!”
  “今日皇帝召见我,恐怕也是安慰吧!”张洎闻言,沉默了片刻,这才说道:
  “江南烟雨蒙蒙,怕是要去了不少的人头,今日朝廷有人这番言语,再加上皇帝的话,恐怕是想让咱们对于江宁府发生的事,不再言语!”
  “今次我,过上几日,怕是你们也要加官进爵了,记住,不要轻易发声,以静制动!”
  徐铉闻言,也不得不沉默,他立马跪坐而起,行了一礼,说道:“怕是如此了,既然兄长无事,那么,我就退去了!”
  “恩!”张洎点点头,关切地说道:“我只想你认识了不少人,夹带里也有许多,不要去管他们的求情,咱们保全自身都难,今日的惊险,日后还会有的。”
  “记住,科举,才是咱们反击的时刻!”
  “谨喏!”徐铉连忙拜下,然后动作麻利地离去,毫不拖泥带水。
  望着其离去的背影,张洎不知所言。
  徐铉如今年近五十,他也不过三十来许,但与他关系极高,事他如兄,脾气暴躁,跟牛一样,极为倔犟,行事如同毛头小子。
  回到府邸,大厅中已经聚集了一大批人。
  其实包括他的弟弟,徐锴,曾宰相殷崇义,督战林仁肇的陈乔,潘祐等人,他们皆是南唐旧臣,位高权重,如今一朝入了长沙,位卑而权轻。
  反而一直不出彩的张洎,倒是最高的那个。
  “怎么样了?”徐锴等人一见其归来,连忙问道。
  “无事!”徐铉一屁股坐下,看着焦急的众人,说道:“今日的境况倒是险峻,但结果还是好的!”
  “张兄被皇帝接见,如今又进了弘文馆,编修诸国史,包括蜀国以及咱们唐国在内,可以说,这是要重用与他了,皇帝并不歧视咱们江南就臣!”
  其他人不言语,但殷崇义曾经作为宰相,位置只比徐铉低些,环顾四周,他毫不客气地说道:
  “今次这般,还是咱们根基太浅,那群南蛮子读过什么书?岭南有读书人吗?高居上位,极为不妥,咱们江南人杰辈出,治国才是最适合的!”
  听到这番鄙视的话,众人不仅没有反对,反而纷纷赞成:
  “不曾听过有多少贤才!”
  “名不符实啊!”
  岭南在他们眼里,就是文化沙漠,根本就不是文明人能去的地方,遍地是犯人流民,正经人谁去?
  “话虽如此,但他们却是从龙之功,今次的提议,若说几位宰相的意思,谁能信?”
  徐铉大声说道:“朝廷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咱们尽是闲官低职,总不能依靠后辈进士吧?”
  这话说的,极为犀利,众人皆不能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4/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