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1016

  而契丹人,则更注重享受,茶叶,丝绸,绢布,瓷器,铜钱,银器,书籍等,而输出的,则是牛、羊、马以及各种皮毛等。
  可以说,因为燕云这块汉地,契丹人需求很少,常规的盐、铁都有,牛马等都是大额输出物,契丹人一直处于盈利的阶段。
  来自于登、莱两州的商贾,对于羊需求很大,每年需求数万头,中原的勋贵官僚们特别喜欢吃羊肉,以为贵族的象征,每百斤的羊,中原人愿以三十贯而买之,几乎是马价的双倍。
  由于赵宋与契丹还处于敌对关系,所以济州岛作为中转商,赚取的钱财,已经不亚于金矿了。
  除此之外,济州岛存在的意义,就是马政了。
  经过三四年的圈养,放牧,以及招揽渤海人和契丹人的训马,济州岛上的马匹,已经超过了两万头,契丹马占据大头。
  但,真正适合作战的战马,却仅仅只有三千头,若是没有契丹人的驯马技术,战马数目甚至更低。
  墨渊来到济州岛已经数年了,在他的亲自建设下,济州养马岛才算真正起来,所以,少府寺并没有任命其他的新的城主,一直由他代管。
  “驾驾驾——”骑着马,墨渊已经二十多岁,皇帝曾经说让他统领骑兵的许诺,还没有兑现,只能在济州岛养马。
  他也成婚了,已经习惯了牧马的生涯。
  去年,皇帝送过来一批的马瓦里马,让与契丹人进行交配,培育新的马种,一年多了,今日终于有了头绪。
  “在哪呢?”带着数十名骑兵,墨渊风风火火地来到马场,连忙问道。
  “城主,前边就是了!”小吏连忙引路,来到了一个马厩中,一匹壮硕的母马,正不断地舔舐着一旁的小马,小马精神十足。
  而且,这马厩中,似乎烧了地龙,有点热。
  十月份的济州岛很冷,但契丹马却很习惯,加点稻草,关上马就可以了。
  马瓦里马则耐热不耐寒。
  “这旁边的契丹马,精挑万选的种马,母马则是马瓦里马,也是精壮的母马,这生下的小马,已经有一个多月了,咱们发觉,其与契丹马不同,与其母一般,耐热不耐寒!”
  小吏指着跟随母马而动的小马说道:“其肩高,也比一般的契丹马高,日后虽不至母马的五尺,也起码是四尺半了。”
  墨渊看了一眼旁边四尺三寸(130cm)的种马,又看了一眼五尺(150cm)左右的母马,疑惑道:
  “这高度也不相对,这又如何配种?”
  “种马发情了,自然饥渴,我等又在地上加了层木头,种马这就可以了!”小吏说道。
  “为甚不用马瓦里种马?”
  “小的们试过,契丹马容易难产!”小吏接着说道:
  “马瓦里肩高,又擅长奔走,耐热,以其为母马,小马驹更随其一些!”
  原来是嫌弃契丹马矮呀!
  不过,一个四尺三寸,一个五尺,的确高度相差许多,骑兵就讲究高度,优势太大。
  “这样啊!”墨渊点点头,继续说道:“再过些时日看看,这小马驹到底如何,若果真可以,就按照这样来配种吧!”
第六百六十九章
渤海国
  检查完小马驹后,墨渊这才心里松了口气,皇帝交代下来的任务,终于快完成了。
  配种下的马,又要高,又要耐热,还得如契丹马一般好养活,这可真是一项体力活。
  随即,他又巡视了一下周边的牧场,望着这万马奔腾的场面,一时间心情愉悦至极。
  济州岛一开始么不过几百匹马,数百人,如今几年经营,马匹超过两万,还有数百个契丹、渤海驯马师,每年能输入朝廷近千匹战马。
  粮食反而不足了,需要向高丽进口,供应黑水都督府,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了。
  心中琢磨着,墨渊骑着马,回到了城主府,街道上的众人纷纷让路,一些契丹人也低头行礼,显然,他这个城主,在整个济州城威望很高。
  到了城主府,小吏就前来言语,说少府寺的人过来。
  济州岛同样隶属于少府寺,而且他的身份还是员外郎,从五品的官,墨渊眉头一皱,猜不透少府寺的主意。
  少府寺派遣而来的,是个郎中,隶属于海外司,模样端正,二十来岁。
  “不知掌司可有什么吩咐?”墨渊客气地问道。
  “回禀墨城主,掌司吩咐,要从济州岛调派一些骑兵,去往北方!”
  年轻的郎中恭敬地说道。
  “北方?黑水都护府?”墨渊诧异了,那地方冰天雪地,鸟不拉屎的地界,还派人去干嘛,而且还是精锐的骑兵。
  早知道,济州岛那么多年,从汉人、渤海人中,才选了两千多骑兵,宝贵的很呢!
  “没错!黑水都督府如今对敌甚多,颇为力竭,所以需要济州岛的支援,物资还是其外,但兵马的不足,才是最大的缺口!”
  “需要多少人?”墨渊叹了口气,他有心不愿,但没办法,这不是他的的一言堂,无奈地问道。
  “一千骑兵,一千步兵!”男人恭敬地说道。
  “什么?”墨渊腾得站起,瞪大了眼睛:“你可知这是济州近半的兵力,若是高丽,或者契丹来犯,济州了就危险了!”
  “不只是济州岛,待会下官还得去九州岛宣读少府命令,这是陛下、正卿、少卿,以及掌司签发的书令,请过目!”
  “这……”看着这一方方印章,也不像是假的,墨渊疑惑地问道:“九州岛出多少人?”
  “三千步兵!”
  “啧啧!”墨渊瞬间安定下来,他问道:“如此,某只能从命了!”
  “如此便好!”男人说道:“三日后,船队就会来到济州岛接送,战事结束,自会归还。”
  “黑水都护府招惹了哪个,竟然需要那么多人?”墨渊疑惑难解,随即打听去了。
  随后,具体的原因他就清楚了。
  渤海国被契丹人灭后,只是丧失了辽东之地,毕竟有四百万人,契丹着实吞不下,只能占据精华的辽东百万丁口,建立附庸的东丹国。
  渤海国的后裔又在龙泉府,重建渤海国,但国主大光显却被撵跑到了高丽,烈氏父子专权。
  随后,大氏韦,这个幸运儿,在皇帝李嘉的支持下,在渤海国北边安边府建立了新的渤海国,抵制由烈氏控制的伪渤海国。
  由于获得大唐的支持,这两年盛势越发的壮大,一举占据了安远府、定理府(海参崴),人口达到了二十万,拥兵三万。
  渤海国权臣,烈氏父子哪里能容得了他,于是九月,下起雪花之际,发兵十万攻打,从而收服了定理府,安远府,将这个新生的后渤海国,荡平了。
  大氏韦,以及他的妻妾,大臣,以及仅剩的数千兵马,狼狈北逃,来到了黑水都护府,勉强度日。
  这个时机选的太好,东北冬日,最起码得五六个月时间,等到夏季来临,黄花菜都凉了。
  黑水都护府本来在库页岛上,安生的过着小日子,不时地来到黑龙江附近收税,如今狭窄的库页岛一下子拥挤数千人,立马不堪重负。
  少府寺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支持的小渤海国,竟然被烈氏渤海国给灭了,大氏韦这个废物,拥有女真人,竟然打不过,真是废了。
  但,少府寺也不能放置不理,毕竟这个小渤海国与黑水都护府,互为犄角,若是没了它,黑水都护府默默发育的环境就会被打破,从而直接与渤海国接壤。
  讲究速战速决,一旦拖延,几个月后,就更难打下了,乘着刚步入冬日,还能解决一番。
  少府寺拿到皇帝的指令,立马就动员起来,粮食,兵器,棉衣,马匹,等等,又募集济州、金山两地的步骑五千人,与黑水都护府召集的万人大军一起,准备恢复小渤海国。
  黑水都护府实际上常备着甲兵,只有两千人,其余的万人,几乎是岛上的牧民,以及黑龙江附近的牧民集合起来了,顺风仗还可以,若是逆风,就难了。
  当然,少府寺虽然看不上渤海国,但依旧不敢懈怠,兵器铠甲等,以及棉衣,预备充足。
  最低的要求:恢复安远府,赶走伪渤海人。
  “也就是说,差不多有两万人咯!”
  李嘉看着外面百草枯黄的场面,感觉天气越来越冷了,幸亏前两年种植了数万亩棉花,不然真的冻死。
  不由得感叹道:“长沙如此寒冷,更何况黑水都护府了,棉物一定要充足供应,不然就白白牺牲了!”
  “喏!”李安国拍着马屁道:“多亏了陛下目光长远,看的清楚,早就种植了棉花这种东西,暖人的很,才能让将士们在严寒日子里打仗!”
  “要不然说是天子呢,果真不是假的,咱心里敬佩的很!”
  “少说这些屁话!”李嘉笑骂道,瞅着落下的秋叶,说道:
  “跟我说实话,这两万人能攻下安边城吗?”
  “应该可以!”李安国一改嬉笑的脸,严肃地说道:
  “渤海国国料想不到咱们反应那么快,也料想咱们有棉衣,胆子那么大,所以,夺回安边府是定然的!”
  “只是大氏韦着实不行,咱们只能打着这块牌子,治理还得咱们亲自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