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1016

  既然修建别院时间不赶,那么少府寺就花费大量的精力,将麓山寺认真的修缮了一遍,许多倒塌的院墙,也休整完善,不用十余日的功夫,少府寺就说好了。
  如此这般,李嘉却再也忍不住,他没有等正式堂以及其他衙门的搬迁,就率着几千元从军,以及几百号宫女、宦官,浩浩荡荡地往岳麓山而去。
  长沙城在湘江的东岸,岳麓山则在湘江的西岸,所以,一行人需要乘船而向西而去。
  至于为啥不修桥,汹涌的湘江到了雨季可不是开玩笑的,况且,以这时的水平,几里长的跨江大桥,实在是技术含量大,所以自然是没有的。
  一行人乘船而上,井然有序,尤其是李薇儿、李宾、李铁牛几人,欢快的不行,能有新的玩处,自然欢快。
  湘江此时还未到雨季,水波较为平缓,李嘉立在船头,看着这不过几里宽的湘江,虽然有些日晒,到的确是一番美景。
  不远处,则是一串江心洲,为桔洲、织洲、誓洲、泉洲四岛,到了后世,则连为一块,成了橘洲。
  此时不过是一些小岛罢了,李嘉倒是没有兴致,就寥寥看了几眼,就不再关注,反而欣赏起江面的小舟、渔船,以及大规模的水鸟,江面上不时地能见到许多肥硕的大鱼。
  显然,人口滋生还未密集,让环境维持的还不错。
  远眺而望,江两岸芦苇倒是茂密,尽是湿地啊!
  “这是什么?”突然,远处漂泊来了不少的木头,望之又狭小,宛若木盆一般,其上又覆有稻草、芦苇,李嘉颇为好奇。
  这难道是长沙百姓的特殊风俗不成?
  等近了一看,别人还未反应,李嘉倒是一下子就看清楚了:其一个个漂流木盆之上,竟然是一个个婴儿,江流儿?
  穿越的金手指,终于派上用场了,李嘉虽然欣慰,但却疑惑:“将他们全部捞上来!”
  待兵卒们打捞时,江面上漂流的木盆,竟然达上百个之多,令人震惊。
  “为何江面上有这些弃婴?”李嘉心情很不好,问道。
  “回禀陛下,前不久乃是五月初五!”吴青迟疑了片刻,轻声说道。
  “哼!”李嘉一时间还没反应过来,待一见吴青的脸色,瞬间就反应过来,脸色铁青:
  “此等陋习,某以为岭南荒芜之地才有的,不成想,湖南竟然也流传!”
  “荆湖楚地,自古以来,就是敬仰鬼神之道,百姓多愚昧,此等情况乃是极为久远了!”吴青面无表情地说道。
  这般江流儿,其实就是古代的溺婴现象。
  普通人都知道,溺婴现象的流行,一般要么是赋税重,难以负担,要么是重男轻女,溺婴多为女子。
  但,此时湘江漂流的,却男女都有,其原因则是对五——恶月的恐惧,不吉利的思想作祟。
  五月初五端午节,划龙船等,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说是祭祀屈原,其实只是一个点罢了,毕竟屈原是楚国人,你南方祭祀罢了,北方人为何也情不自禁地也同样过这节日?
  其实,端午节的真正含义,真正的是为了驱逐瘟神和祭龙。
  因为五月是入夏的日子,瘴气、瘟病,就会大范围的起来,危害人类,人们没有医疗手段治病,只能畏惧,所以人们害怕五月,称之为恶月。
  在五月出生,尤其是五月初五,古人都特别忌讳在天生孩子,传说,这一天生出来的孩子,是男孩会克死父亲,是女孩就会克死母亲。
  《风俗通义》中就记载:“五月五日生育,男害父,女害母”。
  所以,这场大范围的溺婴现在,不只是岭南,包括中原等地基本上都有。
  如孟尝君田文,就曾被其父厌恶,被抛弃,被其母偷偷喂养(毕竟只是克父,她又没事),时隔多年,其父才知晓这个儿子没死。
  一般心软的,就舍不得溺死,只是抛弃给亲戚,或者好友寄养,如宋徽宗赵佶,就是寄养在宫外,所以从小不学无术,吟诗作画,好不快活。
  当皇帝后,就把生日改到十月了,果然不详,北宋给克没了。
  所以,像这种江流儿似的溺婴,基本上在南方很常见,眼不见,心不烦,比亲自溺死好多了。
  “此等灭绝人伦之事,竟然不曾断绝,真,真是令人气愤!”
  李嘉实在接受不了这种舍弃儿女的事,就仅仅出生在五月,五月初五,这般就没了性命,婴孩何其无辜。
  况且,每年因此而损失的人口,何止是过万,真真是陋习。
  “陛下息怒!”吴青、田忠两人连忙拜下。
  “起来吧,这与你们又没有关系!”
  李嘉摇摇头,说道:“此等荒诞之言,屡禁不止,竟然流传上千年,荒谬绝伦!”
  “通知政事堂,让其明文天下,若有溺婴者,流放占城!”
  “至于这些弃婴,就让少府寺好好收养吧,毕竟也是一条命,怎能轻易地离开人世?”
  “喏——”
  这一下子,李嘉就没了兴致,这等愚昧的思想,果真是需要纠正的,哪怕他来到这个世界数年了,依旧无法真正的等闲视之。
  毕竟,在这时代,不是二十一世纪,而是封建时代,愚昧总是占据大多数。
  文人推崇的富强、和谐的大宋,由于重税重赋,溺婴现象更是登峰造极。
  宋朝大家杨时曾这样说过,“闽之八州,惟建、剑、汀、邵武之民,多计产育子。”
  赋税太重,逼迫百姓们计划生育,看家财能养活几人,才生几个,没有避孕措施,多生下来的如何?
  一般都被放置在专门建造的石塔中,让其活活热死、饿死、闷死,惨绝人寰。
  以至于让宋朝不得不设置官方的育儿堂,收养那些被抛弃的孩童,但地方财政不行,往往流于表面,该是如何的,还是如何。
  一路上,至岳麓山的时间,李嘉的心情都很沉重,他可以接受病死、战死,但却对难以接受被父母活活杀死。
  这天下,本就是不是那么光明的,隐藏在背面的污秽,想必是更多罢了。
第七百一十章
  带着这般抑郁的心情,李嘉一路来到岳麓山,不曾想,竟然上火,起了泡,这对于他而言,心情更加恶劣了。
  所幸太医常伴宫廷,皇帝这点病,根本就不算病,草草的开了几服药,就算了。
  来到岳麓山后,李嘉的心情瞬间就好转了不少,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山野菜园,以及一群光脑壳的和尚们。
  却说麓山寺的和尚们得知皇帝的驾临,瞬间就惊喜起来,不仅将大部分的院落让与宫廷,甚至还在少府寺的帮助下,对于后院进行了封紧、修缮。
  皇帝的到来,其实就是为佛寺做最好的宣传,日后定然不会缺香火的。
  麓山寺殿堂雄伟,规模宏大,杜甫称它是“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砂湖”。
  头山门在湘江之滨,二山门即今天的麓山门,大雄宝殿在今岳麓书院处,前有放生池,两侧为钟、鼓楼,沿清风峡回廊婉蜒而上,经舍利塔、观音阁、藏经楼、讲经堂、法华泉,直至山顶之法华台。
  等李嘉住进来的时候,虽然不及皇宫,但却颇有一种小清新的感觉。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由于距离前寺很远,所以平常只有略微的念经声,以及淡淡地檀香味。
  只是,在佛寺里,动不动就上床榻的话,未免有些失礼。
  不过,岳麓山不愧是日后的风景区,山清水秀,山林广密,的确凉爽太多,尤其是麓山寺,左临清风峡,右饮白鹤泉,前瞰赫曦丹枫、长岛湘流,后倚禹碑风云、深壑林海。
  夜间枕眠,尚且需要盖被子,几个皇子的湿疹却是好了不少,平日里的饭菜,也是由寺庙和御膳房联合而做,夏日吃清淡些,斋饭也不错。
  由于麓山寺规模宏大,所以政事堂以及六部中枢,也搬迁而来,绰绰有余。
  实际上,岳麓山的风景的确不少。
  如,禹王碑,其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钟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很难辨认,有人说是道家符箓,但韩愈闻及后,还亲登南岳岣嵝峰寻访禹碑,并留有诗记,真真假假,难以计量。
  而最让李嘉舒服的是,在麓山寺后,古树环抱,有泉从石罅中溢出,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名字叫做白鹤泉。
  他有事没事的来饮泉水泡茶,的确别有一方风味。
  避暑之地,的确是不错。
  ……
  却说,吴哥王朝的特使费陀螺回到了吴哥城,禀告了大唐国的虚实,待得知,大唐国大城数百座,民数以百万,军队数十万时,整个朝堂都震惊地无话可说。
  尤其是费陀螺为了表达其国土的辽阔,言:“用双脚走路,从最南到最北,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人人都穿鞋,着衣,宽阔的道路,从边界一直到国都,每年的赋税,用神鸟币换算,超过上千万枚,倾尽咱们全国也拿不出……”
  罗贞陀罗跋摩二世,目瞪口呆,“这难道是湿婆神所居之地?钟爱之地?”
  他信奉的是印度教,尤其是象征毁灭与生殖的湿婆神,更是敬仰有加,听闻唐国如此的庞大而富饶,再看看被赏赐的丝绸、布匹,他不由得愣神。
  “来,为我披上!”丝绸还未裁撤,他就让侍女为他披上,感受到那如婴儿一般的丝滑、细腻,罗贞陀罗跋摩二世,瞬间就感觉不一般:
  “我披了一层,竟然如同透明一般,能见到我的乃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