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1016

  “多谢陛下隆恩!”王坤连忙拜下,挺起胸脯,说道:“臣一定督促诸皇子学业,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贤王!”
  “德才兼备说的好!”李嘉饱含深意地看着他,赞叹道:“自古以来,才子何其多也,但德才兼备的很少,皇子们一个个天潢贵胄,荣华富贵,大权在握,若是德才不配位,就得残害百姓,祸乱朝纲,如此一来,学再多的东西,也只是祸害罢了!”
  “陛下所言甚是!”王坤沉声道:“这正是天地间至真的道理所在!”
  王坤哪里不明白,皇帝所言的德,其实就是一个字——孝,前唐自玄武门之变后,几乎无有正常继位的皇帝,数百年来只有德宗一例罢了。
  皇子们学问在其次,推崇孝道才为主,毕竟皇帝还有另一重父亲的身份。这是重中之重。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这几个戒尺,就是让你们用的,不必忌讳其身份,在上书房,他们就是学生,只有读书和挨打两件事罢了!”
  李嘉满意地点头,又回头,看了一眼排成一排的几个皇子,年长的不过五岁,发育的也比民间孩童强,个子差不多是人家七八岁的高度了。
  总共五个皇子,如今上学的有三个,长子心哥儿,丽妃侯丽娘所出;次子水哥儿,由江小瑜所出;三子亮哥儿,昔日侍女惜竹所出。
  三人都是神武元年出生的,至神武四年,古代将肚子怀孕一年也加上,所以实际上只有四岁,但却被当成五岁。
  不过四岁上幼稚园,在后世也不早了。
  “听到了,以后上学,要好好听师傅们的话,不然就得挨打咯!”
  李嘉扫了一眼这哥几个,冷声道。
  “孩儿晓得了!”几个皇子衣裳穿着,站立姿势,有模有样的,也比民间的孩童更懂事,父亲话语一出,立马应下。
  “去行礼吧!”李嘉满意地点点头。
  “弟子见过先生——”几个小人规规矩矩地弯腰拜下,想必是其母妃教的,倒是齐整。
  几个先生受之一礼后,又弯腰回了一礼,如此这般,就礼成了。
第七百一十七章
  如此一来,在麓山寺后院,一个小院子中,上书房也就成立了,几个皇子们结束了优哉游哉的幼童时代,开始进入了学习时代。
  李嘉见到几个小人儿一脸稚嫩和好奇的脸庞,颇有些心疼:“还是年纪太小,终究是自己的骨肉,还是舍不得啊!这时候你们感到好奇,以后就不一定了!”
  “你们分别是律学、书学、算学,太学中的博士,育人这方面,你们比我在行,但有一点,皇子们如今年岁还小,我怕你们不习惯,教导他们,主要以寓教于乐,待年岁稍长一些就好了!”
  李嘉作为父亲,说出最后疼爱之语。
  “臣等晓得!”王坤立马就胜任了上书房总师傅的职位,连忙抬头挺胸,说道:“皇子们虽天资聪颖,但教学自当适应他们的年岁,毕竟孔夫子有言,因材施教,这是我等之责!”
  “好!”李嘉拍了拍手,说道:“你们出了国子监,来到简陋的上书房,作为皇子的师傅,我也不能亏待你们,就赏一些蜀锦和金银与你们,改善一下伙食吧!”
  见到几个博士立马要拒绝,李嘉毫不犹豫地打断他们的话:“你们在国子监,清贫的很,这些算数给予你们的补贴吧!”
  这般,几个博士们低头拜下。
  唐朝时期,皇子都教育一般分两种,认真和忽视。
  其中,认真的只有对于太子,也就是詹事府,比如少师少傅等等,他们也算是有品级的官员,教育太子,是他们的职责。
  而其他皇子们学习呈随意态度,基,就是为了杜绝其向太子争位,不过就算如此,只要皇子们认真学,教学资源虽然不及太子,但还是可以的。
  如李嘉这般,迟迟未定太子位,自然詹事府没有,而且他还将所有的皇子集合起来一起学习,更是混淆视听,让朝臣们难以抉择。
  “陛下,几位皇子如今已到了开蒙的年岁,只有小名而无大名,怕是不妥吧!”
  王坤瞅了一眼陷入深思中的皇帝,谏言道。
  “哦,朕得子不易,效仿民间百姓家,取贱名好养活,至今日,也是要好好的取一下了!”
  李嘉颇为尴尬,要是没人提醒,他还真是忘了自己的几个儿子,竟然还只有乳名而没有大名。
  “你们下去吧,明日正式开学,先去安排一下课表吧!”
  “喏!”几人连忙拜下。
  “你们也回母妃那里去,记住明天要上学了,要认真点知道吗?”
  看着几个眉清目秀的儿子,李嘉感觉他们完全继承了自己英俊的基因,长大后定然俊朗不凡,他轻声说道:
  “学了字,就与以后不通了,要谨记哦!”
  “儿子晓得了!”几个小人歪着头,乐呵呵地应下,然后被宫女宦官们牵引而去。
  李嘉这边,则开始陷入了取名的纠结之中。
  他是个取名废,这等难题,真是让人烦躁。
  “来人,拿纸笔来!”李嘉喊了一声,开始准备取名了。
  提笔,犹豫了许久,李嘉叹了口气。
  一个个取,着实太麻烦了,三个名字,必须吉祥有新意,难为人啊!
  “不如,取个辈分吧!”李嘉眼前一亮,瞬间就想偷懒了。
  中国人的辈分一般起源于唐宋,发扬光大于明清。
  比如此时独眼龙李克用,号称13太保的养子们,都以存字为辈分,亲儿子李存勖,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等等,还有朱温的儿子朱友圭、朱友贞、朱友文等等,可以说,辈分在此时,已经习以为常了。
  辈分这东西,是具有文化底蕴深厚的,在儒家忠孝社会环境下,人名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
  辈分具有行辈之序和长幼之别,所以沿用至今。
  对于李嘉而言,皇帝的子嗣总是不愁妻妾的,所以繁衍生息肯定厉害,子孙后辈肯定多,如果不区别,在几十上百个子孙中找出自己的儿子,还真不容易。
  所以,日后宗室之间,可以直接根据姓名,就可以区分辈分。
  当然,像老朱这样,不仅为二十多个儿子各想了一套辈份,而且还提出五行更替来取名字,这着实太难为人了。
  于是,为后人贡献了大半的元素周期表。
  李嘉想的也不多,先把自己这代的辈分想好再说吧!
  大唐再立,这是天大的好事,可以用“复”字为辈。
  好极了!!
  大儿子心哥儿,就叫李复歆(xin)。
  二儿子水哥儿,就叫李复睢(sui)。
  三儿子亮哥儿,就叫李复湸。
  果然省事又方便,我真是个天才。
  一个个取,着实太麻烦了,三个名字,必须吉祥有新意,难为人啊!
  “不如,取个辈分吧!”李嘉眼前一亮,瞬间就想偷懒了。
  中国人的辈分一般起源于唐宋,发扬光大于明清。
  比如此时独眼龙李克用,号称13太保的养子们,都以存字为辈分,亲儿子李存勖,五代第一猛将李存孝等等,还有朱温的儿子朱友圭、朱友贞、朱友文等等,可以说,辈分在此时,已经习以为常了。
  辈分这东西,是具有文化底蕴深厚的,在儒家忠孝社会环境下,人名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
  辈分具有行辈之序和长幼之别,所以沿用至今。
  对于李嘉而言,皇帝的子嗣总是不愁妻妾的,所以繁衍生息肯定厉害,子孙后辈肯定多,如果不区别,在几十上百个子孙中找出自己的儿子,还真不容易。
  所以,日后宗室之间,可以直接根据姓名,就可以区分辈分。
  当然,像老朱这样,不仅为二十多个儿子各想了一套辈份,而且还提出五行更替来取名字,这着实太难为人了。
  于是,为后人贡献了大半的元素周期表。
  李嘉想的也不多,先把自己这代的辈分想好再说吧!
  大唐再立,这是天大的好事,可以用“复”字为辈。
  好极了!!
  大儿子心哥儿,就叫李复歆(xin)。
  二儿子水哥儿,就叫李复睢(sui)。
  三儿子亮哥儿,就叫李复湸。
  果然省事又方便,我真是个天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