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4/1016

  “去年秋后,我记得还存在了四五百万石粮食吧,应该说绰绰有余才是!”
  赵诚看了一眼守财奴般的孙钊,笑着说道。
  “这些钱粮,乃京城及禁军的粮食,每月须得数十万石,不可轻动。”
  “夏粮再过两三个月就会上收,在说,每个月转运使司上缴百万贯商税,拿出几十万贯来,将长沙府的水利工程修一修,也无关系!”
  赵诚轻声说道,语气虽轻,但却有一锤定音的效果,孙钊见自己也占不到理,也就罢了。
  但,其只是扣扣索索拿出五十万贯,只够将长沙府、荆南维修一下水利了,再多,就绝对不能拿出来了。
  六百万石粮储看着多,但对于偌大的大唐来说,也并非完全够用。
  三十万军队,兵卒、马匹骡子等牲畜,一个月耗粮三十万石,饷钱近百万贯。
  而且,要知道,长沙城乃是国都,吃粮甚重,百官们的俸禄是按月来发的,而不是像地方官一般按年来发,所以近二十万人,每个月食粮超过五十万贯,长沙府只能自己一半,剩下的只能用储粮。
  而且,还是五品以上致仕官的半禄,也是由户部输送的。
  “朝廷中枢之地,冗官太多了!”支出数十万贯,孙钊感觉到牙疼,他看了一眼老神自在的赵诚,不满道:
  “湖南六部、蜀国六部、荆南中枢,闽南、江南六部衙门等,虽然说遣散了不少,但一个个入了长沙城,领了一份闲职吃皇粮,若是仔细一看,到处都是尚书、侍郎咧!”
  “归降之人,自然须好好安置!”赵诚不以为意,说道:“况且,几年大才甚多,须用于朝廷,不可让其乱为流窜!”
  说白了,这些人都算是各地的人才,若是让他们辞官归乡,就会成为大唐的隐患,还不如弄份闲职养着,细细甄别而用。
  “赵相公,如今长沙城食禄米的百官,超过了两千人,而各地地方官吏,也不过一万三千人,若是大朝会,我怕队伍得排到皇城外去!”
  孙钊不满地说道:“也不能一概而用,昏官庸官也不少,罢黜一些也合适!”
  “勿言,此事不可!”赵诚干脆利索的说道。
  “几位相公,陛下有请——”这时,有宦官言道,让气氛瞬间一松。
  “走吧!”赵诚连忙起身,挥挥衣袖,拍着屁股就走人。
  “哼!”孙钊也起身,冷哼一声而去。
  孙光宪及邓斌二人,则面不改色,紧随其后。
  李嘉见到几位宰相,将长沙府男丁缺乏,重上轻农的事情一说,几位宰相瞬间就脸色凝重。
  “农乃百事之本,农户轻田而农商,这是动摇朝廷根基的大事!”
  赵诚脸色凝重,他也想到缺粮的后果,立马拱手说道:“此乃前朝弊政,请陛下重整风气,打击豪商,劝农以耕!”
  “不可!”孙钊连忙出列,说道:“如今朝廷钱粮并用,若是打击商贾,定然导致商税大减,与朝廷不利,况且,这只是湖南一地,丁口缺乏所致,其他地界则不然,切不可一概而论!”
  “陛下可迁徙各地百姓入长沙府,以丰其丁,再从蜀地运粮南下,长沙府定然不会缺粮!”
  “商业之盛,本就是乱世谋国的手段,不可轻易否决!”
  李嘉摇头说道:“况且,朝廷也离不开商税,百姓皆以商而活,打击商业,则不亚于摔他们饭碗了!”
  “陛下圣明!”孙光宪终于得到了机会,他开口道:“地方苛求嫁妆,以至于男女婚嫁艰难,臣请陛下下诏,男十六,女十四,未娶或嫁者,税倍之!”
第七百二十四章
悚然
  “嗯?”李嘉对于这个建议挺有兴趣的。
  “百姓故土难离,一味的迁徙,不过是让其怀恨朝廷罢了,虽然有益于朝廷,但却有不少的民怨!”
  孙光宪虽然一头的花白发,但确实精神抖擞,言语有力,仰望着皇帝,他的双目有神,这是他数月以来,难得的机会:
  “臣听闻,蜀国迁徙之百姓,分得荒地,怨声载道,若非禁军镇压,恐怕早就起了民怨,离乡人贱的道理,他们都知道的!”
  “长沙府乃是国都所在,天下首善之地,蜀人二十万,江西十万,几占长沙一半丁口,其心中怨恨,若在迁徙,怕是适得其反,朝廷腹心生患!”
  “迁徙之事,万不可再为之了!”
  闻听其言,李嘉浑身惊悚,打了个冷颤,后背起了许多鸡皮疙瘩。
  古代的移民,根本没有像后世那般的顺利,火车飞机根本就不存在,最实用的只是船罢了,也让移民叫苦不迭。
  更关键是,中国百姓无非必要一般都不会离开自己的家乡,因为这是他们的宗祠祖先埋骨所在,茅草屋再破,也是自己的。
  更何况,朝廷强迫蜀人降卒及家庭迁徙到长沙府,虽然更好的掌控,但却在其心中埋下怨恨。
  尤其是,长沙府哪里及得上蜀中好?
  这般的怨恨,若是没有几年的消磨,是散不去的。
  但,万事就怕万一。
  要是来自中原的赵宋,利用其怨恨,煽动这些蜀兵造反。
  这就真的像铁扇公主肚子里的孙悟空一样,翻江倒海了。
  这时候要是敌国入侵,以大唐复建没几年的根基,根本就抵挡不住。
  果然,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才是真正的老成谋国之见啊。
  “呼——”
  李嘉长叹一口气,这才说道:“相公所言,让人毛骨悚然!”
  “我一直以为长沙府百姓太少,所以迁徙其人而来,加强实力,不曾想反倒是埋下了不少的隐患,这若是让他人利用,恐怕国将不国了!”
  其他的几位宰相们也一脸苍白。
  显然他们也想到了这般的后患,简直令人后怕不已,对于孙光宪,不由得更看重了。
  李嘉则看着这老头,心道,果然是高氏治国的重臣,真是有两把刷子在,看来还是得多重用啊!
  “陛下圣明,早就派遣禁军驻扎移民附近,一朝发难,瞬息可定!”
  孙光宪见到自己已经达成了震撼的效果了,心中一笑,恭维道:“微臣之言,不过是卖弄罢了!”
  “非也!”李嘉一脸正色道:“此乃真正的老成谋国之策,迁徙百姓虽然有利有弊,但依照长沙府的情况来看,已然是弊大于利了,已经不可再进行了!”
  “政事堂立马调派数千头耕牛去往蜀人及江西人的定居之地,其人迁徙而来,想必是生活艰难,朝廷还是需要帮扶一下的!”
  “是——”几位宰相连忙应下。
  李嘉这才松了口气,浑身放松下来,说道:“迁徙百姓,本就是治标不治本的问题,根本还是要湖南百姓自己的身上!”
  “卿家所言的婚配倍税之事,也是良策,这般借由朝廷的政令,男女双方也可借坡下驴,进行婚配。”
  “陛下圣明!”孙光宪连忙赞叹道。
  “不过,男十六,女十四,太过于幼小,男女稚嫩,焉知婚姻之趣?可改为男十八,女十六,未婚配者,税倍之,男二十,女十八者,而未婚配,税再倍之!”
  李嘉思量了一下,这项政策无论是在哪个王朝,只要是开国初年人口不足,都会用这招,只是结婚年龄太小,女人盆骨未长开,所以生子困难,容易难产。
  十六虽然也小,但却好了许多,都能接受,符合社会常情,年龄再大,他就得遭人骂了。
  “圣明不过陛下!”几位宰相又开始赞叹。
  草草的解决了这件事,李嘉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绝对必须解决这个内患,不然睡觉都不安生。
  “移民之事,虽然利在千秋,但如今还是有不少的内患,若是被歹人利用,虽然有进军镇压,但终究还是不好的,这是最下下的选择!”
  李嘉看了一眼孙光宪,期待他的解决方法:“不知诸位卿家,可有何法子消融这般内患?”
  “陛下曾其免税三载,可再加两年,免其五年之税!”赵诚一脸严肃地说道。
  “可——”李嘉立刻点头。
  孙钊闻言,牙齿都感觉在颤抖,他忍不住出声道:
  “其患者,不外乎民乱,陛下可在其移民中,尽抽壮丁为军,以其俸禄养其家,没有了丁壮,自然就没有民乱!”
  这倒是与宋朝灾荒吸取百姓为兵的法子一样,就是为了稳定,不过,历史证明,其并不可取。
  “不可!”李嘉出声道:“这些壮丁根本就是农户种田的主要劳动力,若是抽调,其田定然荒芜!”
  “况且若是让其为兵,其必然无战心,军队的战力,定然削减,在这个大争之世,与朝廷而言,极其不利,不能因小失大!”“移民之事,虽然利在千秋,但如今还是有不少的内患,若是被歹人利用,虽然有进军镇压,但终究还是不好的,这是最下下的选择!”
  李嘉看了一眼孙光宪,期待他的解决方法:“不知诸位卿家,可有何法子消融这般内患?”
  “陛下曾其免税三载,可再加两年,免其五年之税!”赵诚一脸严肃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4/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