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4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8/1016

  不过,这些宗室倒真是麻烦,全天下姓李的太多了,再加上唐朝皇室又喜欢赏赐国姓,比如党项人李元昊,沙陀人李克用等,这些人理论上也是属于宗室,毕竟是赐姓了。
  后世郑成功之所以能割据台湾,就是因为他被赐姓朱,名成功,原名叫郑森,与郭荣变柴荣一样,满清,给他取个郑成功的名字,可谓是中国扭曲的典型了。
  “把他们全部给我放在练兵大营去!”李嘉沉思片刻,直接说道:
  “作为宗室,并不是来享福的,而是为大唐再起,抛头颅洒热血的,所以,告诉他们想真正的名列宗册,也行,只要能从练兵大营里出来,就让他们成为宗室,录入宗碟!”
  “陛下,那这般,岂不是有几千人?”李骏吃惊道,照他来看,这般动作,妥协的很,冒充宗室的人恐怕会更多。
  要知道,虽然宗室不再提供俸禄,但其他的福利也是不少。
  比如内部试选官,成为侍卫,提拔起来也更有优势。
  “怕什么!”李嘉淡然一笑,说道:“只不过在宗室里面添几个名字罢了,难道还指望我封爵不成?”
  “放心,一个男爵我都不会封的,就算是校尉,我也吝啬的很!”
  “只要他们在练兵大营里待上几个月,出来后竟然是一名合格的兵卒,到时候让他们进入禁军,不就有俸禄养家了吗?”
  “再说了,宗室还是有点用处的,向心力强,他们大范围的进入军队,也有利于我的掌控!”
  “那要是待不住呢?”李骏问道。
  “哼!”李嘉冷声道:“这点苦头也吃不了,那要这样的宗室有何用?直接给我打二十大板赶出去,正好有断绝一些人偷奸耍滑的勾当!”
  “陛下英明!”李骏面对这个侄儿,毫不羞耻地拍起马屁来,他当然知道这个皇帝侄儿很吝啬,堂堂皇叔,也不过是个宣王,自己几个儿子连个爵位也没有,真是抠搜的很。
  “只是——”李骏颇有些为难地说道:“这些时日,些许人胃口好的很,一个个每天吃几斤饭,几百号人,就跟饭桶似的,宗正寺的钱粮都不够了!”
  “哈哈哈!”李嘉笑了笑,说道:“饭桶就饭桶吧,待会我让少府寺送点钱粮过去,好歹让他们吃饱穿暖,也算是我仁至义尽吧!”
  “陛下真乃天下第一仁君!”李骏再次拍马屁,赞叹不已。
  这般说着,李嘉都感觉自己轻飘飘的,的确是个好人。
  却说,李大同稀里糊涂地,吃了饭换了衣,然后就坐船来到了长沙府,本以为荣华富贵呼之则来,谁知竟然被派到了军营中,说是要进行训练。
  面色凶狠的教官看着一群站没站相的大汉,狠声道:“接下来几个月,你们都要待在这里,接受严酷训练,才能成为禁军,训练,上战场!”
  “那个,我们是宗室啊!”李大同不服道。
  “对啊,不能这样对待我们!”
  “我们要吃鱼肉,我们要美人!”
  “训练个屁,老子是皇帝的亲戚,快放我出去!”
  一个个的附和着,企图让这狠厉的教官屈服。
  但对于这一切,教官早已经清楚,冒牌的怕什么,况且宗室又没权力,他毫不犹豫地说道:
  “再嚷嚷,就打屁股!”
  “听好了,都去给我跑五里路,不跑完不准吃饭!”
  “苦也——”李大同委屈极了,突然被迫当兵,这是人干的事吗?
第七百三十章
夏粮
  忙活完了冒籍宗室一事,李嘉这才松了口气,多了一些头上有宗室标签的士兵,其实并不算什么坏事。
  真假已经不重要了,因为他们已经打上了宗室的标签,所以不能与军队完全的融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充任眼线,再某个关键时刻,甚至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至于以后,若是这些人中真的有一些大才,或者将才,李嘉提拔他们毫不吝啬,尽量的优先选择。
  现在,随着时间来到了七月份,来到岳麓山避暑,已经超过了两个月,日子虽然悠闲,但政事缺一个都不漏。
  按照惯例,五品以上的人事由他亲自拿捏,五品以下,也要经过他的审批,才能通过,州县一级的地方官,自然不能忽略,前唐就是因为头重脚轻,地方离心力太大,闹腾出了安史之乱。
  军事上,则依赖于军机处。
  军机处的由李淮掌管,对于各地的民乱,土匪,以及各国的境况,都要进行处理。
  虽然说大唐一片安宁,但实际上,民乱还是层不出穷的。
  最大的原因有三点。
  宗教煽动,地方苛政,以及灾情。
  所以地方的训练营一直在忙活着,尤其是夏收正在进行绝对不能出乱子。
  比如,在全国一片丰收之际,江宁府却出现了旱灾,虽然只是零星几个县绝收,但依旧让李嘉心疼的想哭。
  江南富庶,这几个县虽然小,但加在一起,绝对能超过一个普通的府,比如岭西,湘西府。
  至于长沙府以及江陵府,则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政事堂提前拨下几十万贯维修水利,以至于旱情并不严重,并不影响夏收。
  按照惯例,李嘉不仅需要免除赋税,还要尽量的要求地方不准出动徭役,甚至还需要提前调拨粮草,准备救灾。
  江宁府的驻军,以及巡检营,也要时刻警备防止随时发生的民乱。
  政事堂中的宰相们,都是一些老官僚,对于这些处置起来滴水不漏。
  军机处用起来也很顺手,他们相当于李嘉的军事参谋部,提供几个选择,让他拿主意,毕竟真正的军事大权,已经被五军都督府和兵部划分了。
  军机处实际的用途,就是对于战争的策划,军队的安置,动作,与后世的参谋已经很像了。
  李淮掌管军机处,对于这一切当然是清楚的,他明白其就是一个皇帝的幕僚,专门负责军队方面的,至于政事,则难以干涉。
  到了七月底,各府的转运使司衙门,已经将所有的夏粮,通过河流,完全运送到了长沙府,让整个长沙的粮价,掉了数成。
  到了这时,政事堂的宰相们齐聚一堂,与皇帝一起享受着夏收的愉悦感。
  去年的秋收,实际上并不属于真正的收获,毕竟许多地方新近获取,地方上运转并不协调,许多豪右也乘机没有纳粮。
  再加上转运使司衙门才刚设立,人才并不多,所以按照政事堂的估计,实际上,收上来的粮食不及真正的一半。
  果然,胡宾王率领五千俘虏的宋军,去往江西、江宁府亲自坐镇,获得了意想不到地收获。
  随同大量粮食而返的胡宾王,也是一脸喜色,微微抬起胸脯,目光中满是喜色,但整体上依旧给人一种书卷气,谦虚的感觉。
  这让政事堂的宰相们很舒服,目光中也是赞叹,这才是得力干将。
  至于把他当做敌人,那是不可能的。
  胡宾王不过三十岁,六部衙门没有经历过,怎么能进去政事堂,这不是坏了规矩吗?
  哪怕政事堂中最年轻的孙钊,也有四十多岁,所有人都把他当做预备宰相来看。
  依靠皇帝的赏识,经历几个衙门,过个十来年,进入政事堂就顺理成章了,尤其是他进士的身份,又是皇帝潜邸的人,更是添色不少。
  胡宾王,自然感受到几位宰相的欣赏之色,他却不敢多看,就谦虚地站列在末尾,一副乖巧的模样,骄傲的心情只是掩藏在心里。
  但又不能完全一副老成模样,这会让人感觉到心思深沉,所以他微微抬起胸膛,眉眼带着喜色,刚好又不太逾矩,完全符合他的身份。
  这就是为官之道,一言一行都得谨慎,符合上下规矩。
  亦或者,官场,乃至于整个社会,就是有阶级和规矩造就的,表面上在用儒家来修饰,掩盖,如此,就成了数千年来行之不断的社会。
  “陛下驾到——”田福见到几位宰相都到齐了,这次朗声喊道。
  “臣等叩见陛下!”几位宰相拱手低头,弯腰,宽大的衣袖,显得极有风度。
  “免礼吧!”李嘉穿着一间黑色的长袍,宽松,也很舒服,头上更是没戴襆头,只是随便那个玉簪插着,固定长发,然后脚上穿着木屐,凉快的很。
  可以看出,皇帝的心情不错。
  几位宰相面色不动,心中却同样欢跃。
  “多谢陛下——”
  “胡宾王,你从江西而来,想必是到了好消息吧!”李嘉明知故问道。
  “回禀陛下,信赖陛下恩德,祖宗庇佑,江西、江宁二府,今夏虽有旱灾,却依旧丰收,来往于长江的粮船,延绵上百里——”
  胡宾王拱手而出,一脸欢喜地说道。
  “你的功劳其实也不小,快说说,有多少粮食,我可听说,长沙府的粮价都快腰斩了,幸亏太仓收了不少,才提了上去,谷贱也伤农啊!”
  李嘉摆摆手,见到其皮肤黑了许多,不由得问道。
  “陛下,江西一府”
  “免礼吧!”李嘉穿着一间黑色的长袍,宽松,也很舒服,头上更是没戴襆头,只是随便那个玉簪插着,固定长发,然后脚上穿着木屐,凉快的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8/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