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0/1016

  所以监考上很随便,陈礼手上迁徙百姓的业务交给手下后,就来进行监考,毕竟他属于城主府。
  漫无目的的巡视着,众生百态。
  有的人抓耳挠腮,有的下笔如神,有的发呆充楞,读书的高下之分,一见明了。
  巡视着,他发觉有一人颇为行文颇为顺畅,依稀在哪里见过,这才想起,不是戴高的弟子吗!
  “渤海人读书人颇多,金山本就无多少汉人,这次怕是其占大头!”
  心中思量着,他眉头一皱,一旁的考生被吓住,动作越发的轻柔。
  不过,渤海人本就较多,若是纳入金山城体系,管束起来反而更方便了。
  有利有弊!
  “看什么,认真考试!”余光看到考生身躯颤抖,手中的笔停在半空,陈礼轻声呵斥道,然后离去。
  张印看了一眼这边的波澜,然后目不转睛地盯着书卷,认真的答题起来。
  孔子是哪国人?
  列举十位七十二贤
  题目太过于简单,以至于让他怀疑人生:
  “这真的是县试?”
  原本一个时辰的时间,他几乎半个时辰就做完了,而且还检查了数遍,重新誊抄了一遍。
  交卷时,乃是第一人。
  “嗯?字不错!”主考官是城主府另一名郎中,他看了看书卷,又看了看人,点头道:
  “后日将公榜,你到时候来城主府门前就行了!”
  “学生知晓了!”张印连忙应下。
  三天后,他以榜首的成绩,入了第二场。
  随后到一个月,一场接一场,难度不断的加深,但他的成绩都是榜首,惊艳了许多人。
  “这就是秀才了吗?”换上新的长袍,城主府不仅送上了衣服,每人还赠与了宝剑和基本儒经,算是对其的期许。
  虽说之前猜想有三十名秀才名额,但到底是高估了,金山城最后的秀才,只有区区十人,听闻这还是少府据理力争的结果。
  至于济州岛,则更惨,只有五人。
  可见其竞争之大。
  不过,他知晓一规则,只要通过第二场,也就是州试,日后就不用参与县试,可直接参与第三场,方便太多。
  秀才之名,在前唐时,泛指的是参与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因为在唐初,秀才试比进士科还要难得,一科不过数人,哪怕被废,但其依旧成为读书人的荣誉。
  金山城虽然有秀才试,但却不能有举人试,说到底,它只有二十万人,不过朝廷一州,举人试是一府举办,金山城还不够格。
  “张秀才,可有意入城主府?”就在他愣神之际,一个中年人走了过来,礼貌的很。
  入眼一瞧,原来是监考的陈礼陈郎中,张印连忙弯腰准备行礼。
  “唉,你如今成了秀才,咱们平辈相交,不用这般客气!”陈礼脸上带着笑容,客气的很。
  张印颇有些不习惯,哪怕其与自己老师说话,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语气,如今却仿佛是好友一般,态度转变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陈郎中!”僵硬地拱手作揖,张印胸口涌现出巨大的兴奋,自己从此不再是平民了。
  “可否愿入城主府?”陈礼笑了笑,继续说道:“如今金山城户口越发的繁杂,百姓越来越多,吏员却是缺乏,只要你愿来,保举你一个主事,还是可以的。”
  闻言,张印陷入了沉思。
  对于城主府,由于老师的缘故,他倒是清楚一些,其隶属于少府寺,城主也不过是从五品的员外郎,而陈郎中,则是六品的郎中。
  至于其口中的主事,则是正八品,其上是七品的委署主事,其下则是九品的管事。
  在金山城,也算是中层,位卑而权重。
  “我倒是忘了,秀才可是要参考举人,此时倒是不急!”陈礼态度越发的和善起来,说道:“等举人试后,你再来城主府找我,到时候咱们把酒言欢,同朝为臣也不迟!”
  随后,其他的秀才也过来行礼,陈礼的态度也是平和,平易近人,一点也不见其平日的傲气,让人如沐春风。
  “成为秀才就是这般境地,那要是举人又该如何?”张印心中越发的火热起来。
  等他回到家中时,整个甲都热闹起来,虽然正值秋收时分,但鞭炮声不绝于耳,乡亲们欢呼雀跃着,口中喊着渤海哩语。
  大家都知晓,张印要当官了。
  整个东亚地区,官本位的思想极其根深蒂固,而且渤海犹甚,因为其贵族才能为官,平民再努力也不过是平民,几与世袭无异。
  由于金山城隶属于少府寺,自然其籍贯挂在承天府之下,所以参与举人试,还要去承天府。
  但,所行的钱财,乡亲们已经帮他凑齐,甚至甲里的大户人家,程仪超过了百贯。
  就这般,还未做官,他的家产已经膨胀了十余倍,成为甲里的富户。
  甚至,甲长、里长,也过来送上钱财,甚至邀请其去家中做客,态度可以称得上恭敬了。
  其门庭前,车水马龙,富户商贾皆以认识张秀才为荣,门槛都快踏破了。
  其亲朋好友,甚至也受到追捧,获利颇丰。
  他的字帖,一幅都能卖上数贯钱。
  关于张秀才的一切,都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把他视作渤海人的荣耀。
  这般情形,让周围的渤海人都震惊了。
  他们都将羡慕的目光看着张印,读书取得的成果,是极为丰厚的。
  自此,私塾突然大肆涌现,许多百姓拉紧裤腰带,也要供儿子上学读书,文风大盛。
第七百四十七章
高丽
  这股文风,吹到了近在咫尺的高丽,让光宗王昭颇为心动,详细的了解一番后,他立马就召来了自己的谋臣双冀,准备讨论一番。
  双冀是中原人,随着后周的使臣薛文遇来到高丽,因病滞留,后归化高丽,因为文采出众,所以被光宗特任命为翰林学士,接着起用为文衡。
  高丽历史上的科举,就是由他进行倡议的,于显德五年(958年)五月开科取士。
  甚至,由此还带动了高丽的制度改革,对于官袍进行限定规范,仿照中原样式。
  双冀的到来,显到很好的千金买骨的影响力。
  双冀的父亲双哲听说儿子被重用,便投奔高丽,被拜为佐丞;南唐泉州人蔡仁范来高丽时被王昭挽留,封官赐地;当时的翰林学士王融来自吴越国。
  王昭对这些“投化汉人”待遇非常优渥,乃至夺取臣僚第宅及女子给他们。
  双冀作为谋臣,地位很高,李嘉在之前来高丽时,还花钱贿赂他,谋夺了制币权,成为御商。
  听到光宗的传唤,双冀忙不迭地开始准备起来,然后匆匆而往。
  高丽的国都此时在开京,地方狭小,王宫自然也狭窄,颇为简陋,因为装饰着许多金银,显得有些富丽堂皇,双冀行走其中,感觉太过于奢侈,但却从来没有劝诫过。
  因为君王的威严,是需要东西来衬托的,而在偏僻的高丽,也只有稀有珍贵的金银,才能让国王比贵族更高大一些。
  “陛下——”双冀趋步而来,跪下行礼。
  高丽王对外称王,对内则称帝,如将开京称做皇都。
  双冀自然按照规矩,反正也是关起门来的事,没人管。
  “听闻唐国的黑水都护府正在攻打渤海国?”
  王昭穿着白色的唐式长袍,如今年不过三十岁的他,已经坐上王位多年,也掌控了多年的实权,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威仪。
  “不知我们可能有所收获?”
  看着王上如此模样,双冀哪里不晓得其准备占便宜的心态,他毫不犹豫地说道:
  “据臣所知,黑水都护府拥兵近万,其中还有上千骑兵,才堪堪占据数府,若是陛下有意,自然可起兵攻之,渤海国肯定自顾不暇,首尾难应!”
  “哦?”王昭心生雀跃,但毕竟是当了多年的国王,他知道话还没有说完,继续问道:
  “可有难处?”
  “女真人擅于骑射,凶悍野蛮,没有足够的骑兵,怕是一无所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0/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