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4/1016


第七百六十六章
  赵匡胤之前是个武夫,顶多是当了殿前点检,管理下军队,对于朝政基本上都没沾过,极为陌生。
  但亲自坐上皇位后,他就发觉,当皇帝真难。
  作为将领,只需要向朝廷要钱粮,然后使劲法子去打敌人就是,只要不怕死,再加上兄弟们的支持,总会攻克下来,敌人势大,就逃呗!
  而朝廷上,最头疼的,就是那些跋扈的藩镇,不仅因为他们,朝廷损失了许多钱粮,关键是还需要大量的钱粮来防备他们,即使郭荣抽调地方精兵于禁军,但依旧实力雄厚。
  中原地区,大宋麾下,包括汉中三州在内,就有一百一十八州,但藩镇却有三十多个,朝廷直辖的州县,只有数十个。
  关键是,多年来的征战,中原已经残破不堪,唯有淮南十四州,还保存着些许元气,即使被李重进霍霍了,但依旧比中原强太多。
  这些州县,不仅养朝廷数千官吏,还要养活近二十万禁军。
  这20万禁军每个月的粮饷,都比普通的镇军还要高,一个月哪怕什么都不做,也要近三十万贯,战时更高。
  朝廷的每年的钱粮,耗费在禁军上,占据了七成有余,赵匡胤每时每刻都要为钱粮发愁,百般筹措,生怕耽误了片刻,禁军就起来造反。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郭荣那么早就英年早逝了,的确是累出来的。
  当然,他并不知晓,历史上北宋刚开始就夺取了后蜀,大大奶了一波,极大的缓解了财政困境,顺便还有实力统一南北。
  就算如此,北宋也耗费了近二十年,才勉强削平南方各国,低配版的天下。
  “慕容延钊回来了吗?”赵匡胤揉了揉脑壳,忙活了大半天,他这个武夫,也有些吃不消。
  “中午就到了,听说病得不轻!”宦官王继恩轻声道。
  “真的病了?”赵匡胤脸色动容,有些不相信。
  “太医去瞧了,的确是病了,旧伤复发,再加上心病的缘故,一直卧床不起!”
  “关键还是心病啊!”赵匡胤笑了笑,左右言道:“慕容将军不过五十,哪有那么容易病倒,让太医院多弄些珍贵的药材,过两日我就去他府上看看吧!”
  “陛下圣明,慕容将军必定感怀圣恩,病也会好起来的!”王继恩笑着奉承道。
  “好了,接下来是谁?”赵匡胤笑容一敛,黑脸瞬间就给人一种压迫的感觉。
  “是泰州团练使,潘美,潘团练使!”
  “潘仲询啊!”赵匡胤眉头一皱,然后又笑着说道:“他倒是一员良将,让他过来吧!”
  很快,等了半个时辰,潘美就得到传唤,收拾了一番,快步而去,礼仪风度,都很标准。
  待潘美来时,一副风尘仆仆的模样,但身材挺拔,模样端正,浑身散发着一股精气神,又别与一般的武将,更是带着一股儒雅的文人气息,两者合并一起,让人莫名的产生好感。
  赵匡胤素来与潘美亲善,年纪相仿是一方面,最关键是,潘美资历浅薄,在禁军中的威望很低,但有勇有谋,潜力巨大,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很放心潘美,认为其是他在禁军中主要的助力。
  “末将,泰州团练使,潘美,叩见陛下!”潘美一见到个黑脸大汉,连忙跪下,恭敬的很。
  “咱们是自家兄弟,不用如此大礼!”嘴上说着,但赵匡胤心中却是满意的很,虚扶也变成了真扶,像潘美这般识相的武将,实在太少了。
  “多谢陛下!”潘美谨慎地坐在椅子上,半边屁股挨着椅子,三十八岁的大汉,显得格外的恭敬。
  “今次患你过来,实在是有要事交于你!”赵匡胤先是谈笑了几句,然后直接步入正题,言语道:
  “慕容太尉年岁大了,旧病复发,不适宜在山南东道了,姑且让他回京养伤,但山南东道,直面江陵之地,乃是伪唐北上的重要路途,不可不防!”
  听到这,潘美浑身一震,他哪里不晓得,慕容延钊就是因为弄丢了小皇帝,所以才罢官的。
  至于自己的位置,京中早有人打探清楚了,发信过来,他清楚的很。
  话虽如此,但他依旧露出一副震惊的面容,感慨道:“慕容将军戎马一生,年轻时暗伤太多,以至于老来卧病在床,陛下皇恩浩荡,想来其必然能尽快痊愈的!”
  赵匡胤满意地点点头,继续言语道:“襄州低处要害,虽然是伪国北上的必经之路,但也是咱们南下的主要通道,所以,俺准备让让边光范担任节度使,好好的囤积粮草。”
  “而你,资历总是浅显一些,但为人庄重,就担任防御使一职,专司操练兵马,监控伪国,可有信心?”
  “末将必定枕戈以待,必定练出精兵,早日图南!”潘美精神一震,肉戏来了,这才是他前来觐见的关键所在。
  哪怕他早已经有所预料,但还是猝不及防,竟然不是兵马使,而是防御使,权力更大了一层。
  防御使级别只是略低于边光范的节度使,而不是像兵马使这样,直接担任下属,自由度更高一些,权力自然大些。
  “俺相信你潘仲询的本事,守信也对你赞不绝口,禁军确实需要你这种良将!”
  赵匡胤黑脸上满是笑容,他拍了拍潘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伪唐实力不可小觑,一定要谨慎小心,这次任命你,就是看重你这点心性,万万不可辜负朝廷的期待”
  “昔日在蜀地,曹彬、刘光义两位兄弟,禁军兄弟死伤惨重,他们二人也一招不慎,就被俘虏了,也不知其境况如何了!”
  “你去了襄州,也打探一些他们的消息,若是能换回来,就再好不过了,钱粮,马匹,不要吝啬,他们值得,当然,这不是光彩的事情,你用私人名义来换!”
  听到这席话,潘美一阵感动,皇帝果然是爱护大家的,让他做皇帝没错。
  但,细细思量,这若是打探仔细了,若是二人效力伪国,对于曹、刘二家来说,不亚于灭顶之灾,祸及妻儿。
  况且,若真是换来了,他等于是被抓住了把柄,尾巴,要是日后算账,绝对是倒霉了。
  皇帝的心思,真是难懂啊!
第七百六十七章
教头
  接下来另外的差事,潘美就离开了大内,与家人团聚一波,又与禁军兄弟们喝酒聊天,顺便拯救一下失足妇女,足足耗费七日功夫。
  繁华的东京城,总是让人流连忘返。
  随后,山南东道节度使边光范也前来拜访,两人都是读书,倒是没有文武的间隙,共同话题不少,随即谈笑间,一起同往襄州而去。
  山南东道距离东京城,不过数百里,走走停停,很快就到了襄州城。
  由于州治、道治于襄阳县,所以襄州也叫襄阳。
  “忠询,你看看,这山南道,领九州之地,数十县,竟然民不过七万户,而且,治下之民,每年都有南下逃亡,简直是渎职!”
  边光范如今六十三岁,毛发花白,但精气神十足,刚到襄州,就急匆匆地前往府衙,对于各州情况,倒是有个初步的了解。
  一看之下,让他气急败坏,万万没想到,局面竟然败坏如斯。
  “老使君勿要介怀,地方局势一向糜烂不堪,不然官家为何调您老前来?”
  潘美饮了一杯茶,笑容满面地说道。
  对于这个精明能干的老臣很是尊敬,尤其是见识到他曾经运转淮南之战的粮草,心中钦佩至极,
  “仲询啊,你可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边光范叹了口气,极为愤慨地说道:“显德五年,在户部上,山南东道还有八万户,如今不过数年,户口不增反减,你可知晓,其民去了哪里?”
  “应该是伪唐的荆南府吧!”潘美放下茶水,沉吟道,削减了万户百姓,在中原可是数州百姓,不可小觑。
  “就是荆南府!”边光范面容严肃,轻声道:“荆南府在之前,本就是富庶之地,与咱们这本就是同属一地,如今,它又放出风来,只要去往,就分五亩地,无论男女!”
  “其地窄人稠,想必是将百姓迁移去往朗州、澧州,甚至还可能直接去往长沙府,咱们减一分,他们就增一分,但赋税徭役未变,一旦摊下,百姓则越发困苦,便愈南下,其用心之险恶,可见一斑!”
  地方官吏的政绩,乱世中,钱粮自然是第一位的,所以百姓减少了,但赋税却不变,肯定得均摊到其他人,如此一来,留下的就更困苦,自然心向南方。
  就这如同一个死结,难以分开。
  “如此这般,却是不行!”潘美眉头一皱,沉声道:“百姓愈少,钱粮自然就少,谈何养兵?老使君,你可得想办法才是!”
  他还准备用山南东道的钱粮赎回刘光义、曹彬二人呢,看这架势,肯定困难了。
  “慕容太尉打仗虽然厉害,但治民却是极差,九州数十县,百姓困苦,便宜了南方了!”
  边光范叹了口气,恨铁不成钢地言道:“本是富庶的地界,养兵数万不再话下,如今看来,却是难了。”
  “您看我作甚?”潘美疑惑道。
  “山南东道,镇兵、团练兵,合在一起,约莫三万余人,兵贵精不贵多,淘汰万人,合养两万,最为适宜了,如此民才能稍解其困!”
  边光范认真地说道,目光极为诚恳:“据我所知,江陵城内的唐军,也不过万五之数,两万人最是妥当。”
  一提到减兵,潘美脸色骤变,连忙道:“万万不可,光化军本就实力不济,以至于房州之事,增添还来不及,切不可再减了!”
  就这般两人争吵了几句,将兵额缩减了五千,潘美无奈,只能当做淘汰老幼。
  ……
  “边光范,潘美?”襄州的变更,射声司早就在开封得知,时至今日,李嘉终于等到了这两位的就职,不由得感慨道:“潘仁美的原型啊,多么悲催的人物,随着杨家将流传千古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4/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