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5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1016

  当代天师被皇帝封为虚静先生,还赏赐了千贯,天师府不能不给这个面子。
  目送清空等人走后,当代张季文屹立而望,感慨万千。
  “天师为何叹气?”一旁的弟子连忙问道。
  “天师府没落了,如今朝廷有大动作,这可是亲近朝廷的好机会,而咱们天师府虽然想帮忙,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浪费了那么好的机会!”
  张季文被搀扶着,不住地叹气道:“如今,只能利用咱们的名声,作用微乎其微!”
  一旁的道士们也低头不语。
  天师府的崛起,更加的贴近朝廷,如今局限于江西,与往日的影响天下相比,可谓是天上地下了。
  “如此下去,咱们天师府怕是真要沉沦了!”
  话语太重,没有人敢应话。
  “或许,可以让张家的旁支女子入宫,加深与朝廷的关系!”
  张季文心中思量着,他感觉当今皇帝,对于美色无往不拒,这确实是个好法子。
第七百九十三章
  对于这次征集僧道,不仅可以有效的为明年进行的度田,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可以让崇福司更加有效对地方寺庙进行掌控。
  游离于朝廷之外的宗教势力,在江南以及蜀地,可比岭南强势太多,甚至地方州县还得依靠寺庙来维持统治。
  通过崇福司,大唐十一府,计划将征集四千人,对于明年的江宁、江西、闽南三府,进行大范围的度田检户,地方的巡检、禁军,镇军,也会进行配合,从而真正意义上来对南唐进行合并。
  李嘉可是非常期待,他非常想知道南唐究竟有多少人口,这可关乎战争潜力。
  离开了京城数月之久,在乱世中,唯有军队最是可靠,李嘉轻易不可放松,秋税入库后,他立马就带着大量的酒水、肉食、布匹、钱财,进行皇帝年前的军队慰问。
  除此之外,李嘉还带着新式的戎装,作为禁军的秋衣,准备亲自发放到禁军的手里,起到保暖作用。
  如今驻扎在长沙城附近的禁军,约莫有八万,看起来很少,其实已经完全足够护卫京师了。
  毕竟,北方荆南府有数万大军,岳州的李威上万的岳州卫,长江上。还有长江水师巡航护卫,可谓水陆兼备,除了天空。
  当然如果这时候遭受天空方面的袭击,那肯定本小说由历史转换为玄幻了,毫不科学。
  八万禁军中,泰半都来自于岭南,他们又与许多周行逢的楚军,以及淮南军,部分蜀军、南唐军一起,混杂而成,经过练兵大营的数月训练,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成为皇帝赖以统治的根基。
  在这个比烂的时代,李嘉实在想不出,谁能比自己更大方了,哪怕赵匡胤也不行,大宋哪里有他的大唐有钱。
  比如说此次装备的秋装,乃是悉心培育数年的成果——棉衣。
  每一件棉衣中,加了数斤重的棉花,虽然仍旧有些单薄,但已经完全可以适合湖南的天气了。
  随之配套的,还有棉鞋,手套,为这八万人换装,耗费了数十万斤的棉花,将整个少府一年的储存。
  比起邕布来说,保暖虽然不及,但胜在便宜,成本加在一起,也不过数万贯钱,每斤棉花也不过三十余钱,具有大规模的普及性。
  李嘉也准备趁此机会,从军队出发,就如同普及豆油、钱票一样,对百姓们普及棉花的好处,其定能让冬日的严寒,减弱数成,多活下不少的人口。
  甚至还会成为百姓们另外的收入,毕竟棉花不挑地,适合南方的炎热天气,作为经济作物,是极为合适的。
  按照少府的估计,棉花将会成为继制盐、制糖之后,第三大经济业务,也是拳头产品。
  皇帝出行,某种程度来说,具有特别威慑作用,让百姓们目睹天威,更容易形成向心力。
  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向某人有好感,哪怕时不时的宣传导向,但最基础的,就是接触了。
  所以,皇帝出宫,声势浩大的队伍,护卫作用只是一部分,更大的作用,就是宣扬皇帝的威严,将其深深地印刻在其脑海里。
  皇帝的“大驾卤簿”由导驾、引驾、车驾、后部鼓吹、后卫部队等前后几部分组成。
  导驾,即先导仪卫,为“大驾卤簿”的先头仪仗队。
  两队骑兵及步甲队组成的“清游队”,其作用是清道,以保障后面的皇帝出行顺利。
  紧随其后的,则是士兵手持的12面龙旗,分作两排。
  龙旗后则是专用车队,其中包括指南车、记里鼓车、白鹭车、鸾旗车、辟恶车、皮轩车等。每辆车均由4匹马牵引,有驾士14人、匠人1名。至此,导驾仪仗结束,后接引驾仪仗。
  引驾仪仗不同于导驾仪仗,主要以乐、仗为主,是一支庞大的鼓吹乐队,乐队前有两名鼓吹令负责指挥演奏。
  乐队的乐器以各种鼓为主,主要有鼓、大鼓、铙鼓、节鼓、小鼓、羽葆鼓等,还有吹奏乐器笛、箫、笳(亦作胡笳,等以及金钲等打击乐器,整支乐队由750余人组成。
  引驾仪仗的后面才是皇帝乘坐的玉辂。
  皇帝车驾是整支仪仗队的核心,因此警卫极其森严。玉辂由太仆卿驾驭,前后有41位驾士簇拥,两侧则由左、右卫大将军(高级武将)护驾。
  车驾后,依旧是近三百人的乐队,以及后卫部队,以及树立旗帜的旗队,也就是仪仗队。
  每支旗队所举的旗上绘有同一种传说中的神怪,如辟邪、玉马、黄龙、麒麟、龙马、三角兽、玄武、金牛等。
  包括最后面的护卫禁军,整支军队加在一起,差不多有两千人,这还是简略版,若是完全版,则超过万人。
  其仪仗,无不树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强大的威严,以及禁军的逼迫人心的雄壮,与他们心中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整个长沙永城的百姓都跪在御道两旁,匍匐着身躯,不敢抬头,听着震撼灵魂的声乐,目睹着强悍气势,衣着光鲜的禁军,许多人抑制不住颤抖的身躯,对于他们这些平头百姓来说,一辈子也忘记不了。
  刷了一波存在感,李嘉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让仪仗队快速地出城而去,速度太慢,耽误了长沙正常的商业发展,可得损失不少钱。
  而且,现宰的猪,再耽误就得臭了。
  伴随着皇帝的仪仗,没有哪个将领是木头疙瘩,阻拦皇帝的御驾,某种程度而言,周文帝过细柳营而不入,本就是君权不昌,勋贵制衡的结果,所以后来周亚夫的结果,已经注定了。
  每入一营,就伴随着万岁的欢呼,禁军们对于皇帝刷存在感的行为,感到万分的满意。
  酒肉之类的不提,光是布帛银钱,就让他们欢喜了,在他们的心中,再次确定了皇帝大方心善的形象。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将领对于兵卒而言,大部分只是具有威,而皇帝亲近态度,则让他们迫切
第七百九十四章
缺漏
  虽然如今的大唐热火朝天的,一举拿下了整个南方,就连吴越国都只能嫁女朝贡,划江而治已经成为了现实。
  许多文武大臣们,都沉浸在这种复国强盛的氛围中,不可自拔,懈怠是在所难免的。
  如果占据北方的,是什么李煜、孟昶一类的二代皇帝,李嘉自然不放在眼里,按部就班地开始沉积实力就行了,然后就平推。
  但,这是赵匡胤啊!
  哪怕再怎么贬低北宋,赵匡胤作为太祖,无论是能力还是文治武功都是天下顶尖的。
  有人言语其不过是篡夺了柴荣的胜利果实,但为什么是赵匡胤成功了?李重进、李筠等人却失败了,篡位也不容易啊!
  首先,赵匡胤其父本就是禁军将领,他就是禁军出身,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别看国号不同,但其实质,就还是那一波禁军,沙陀人与汉人的结合,然后世代沿袭下来的。
  所以,赵匡胤天然如鱼得水,在禁军中混的开,再加上脸皮厚,为人豁达,重情重义,不拘小节等一系列皇帝面板加身,刚出茅庐就有了义社兄弟,拥有自己的势力。
  军中有义社兄弟,在朝中,则有举主,宰相王溥为其周旋。
  黄袍加身的之前一段期间,许多将校岗位调离,借着王溥等不识兵势,赵匡胤默默打压对手,将郭荣的亲近将校调离京城,从而一举篡夺了皇位。
  无论是权谋还是作战能力,赵匡胤都是一等一的厉害。
  所以李嘉自然不可能放松,反而持续的保持紧张的势头,对于军队的管控,更是不能松懈。
  慰问犒劳,只是其中一部分罢了,天子仪驾没那么简单。
  如今大唐军队的序列中,有三大部分,负责京城及征战的禁军,看守地方的卫军,以及维护治安的巡检营。
  还有最亲近的元从军,负责看守皇城,由邕州、海南的亲近部队组成,待遇最好。
  京城的禁军,约莫八万人,以万人为一营,分布在长沙城的四面八方,但每一大营,则没有主官,由四个厢指挥使,也就是军主共同主持。
  五军都督府统筹管理,严防禁军中出现如赵匡胤这般的将领,所以根本就没设万人的统帅,最大的规模,只有两千五百人的厢级。
  发生战争时,则临时任命,日常的管理协调,则是都督府亲自管理,数百名文书、俭事、参谋,各司其职。
  犒劳结束,李嘉则召集各厢的宪兵司、辎重营主官,亲自会面,了解情况。
  “如今各军军纪较为严明,违法乱纪者很少,平日的操练更是不敢懈怠,目前军牢中定罪羁押,以及劳役的,有一千三百五十六人,其中大部分人是偷奸耍滑,偷出营地,骚扰百姓,真正死罪的很少!”
  数十个站在一排,由宪兵司主官亲自统计,并且面对皇帝,板着脸,开口言语道,说着,他拿着纸,还准备将详细的情况开始述说,但被李嘉打断。
  “你不用与我说太多,我只是想知道,如今禁军中,哪一项军法所犯人数最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