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6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1/1016

  武关道虽然也崎岖,但比蜀道好太多,刘邦就是从这入秦的。
  于是,不过四五日功夫,时间来到了神武七年的五月二十六日,襄州附近的州县损失殆尽,钱粮通道接近断绝。
  这就让石守信很难受了,打仗打到现在已经不是纯武力的竞逐,而是对钱粮,时势的应对。
  这让他疲于奔命,求援的书信,几乎连日运送,拥兵五万的襄州城,反而作茧自缚。
  情况传到了东京,赵匡胤明白,襄州绝对不能失陷。
  襄州一失,东京西南面瞬间大开,一马平川,根本就阻拦不了唐兵,最后只能在京畿附近进行决战。
  敌国都打到了国都,这还怎么守?开封城也无险可守。
  于是,赵匡胤别无他法,直接命令韩重赟留下些许兵马攻打潼关,带领大部分的兵马南下,支援襄州。
  而韩重赟只能听从,带却要求粮草调配,因为大军南下,没有运河的调配,根本就没有粮草可用。
  赵匡胤无奈,只能偷偷摸摸变卖宫中的金银,又挪用百官的俸禄,才凑足一万石粮食,让其南下支援襄州。
  “石守信怎么搞的,竟然连襄州都守不住。”
  韩重赟带领两万禁军南下,一路上倒是没骚扰百姓,就是对州县的府库掠夺一空,充当军饷。
  从虢州到邓州,五六个县都被搬运一空,官吏们欲哭无泪。
  “快开门——”大军抵达邓州,韩重赟连忙派人呵斥道。
  “将军,邓州听闻已经被唐人攻占了。”
  “什么?”韩重赟感觉难以置信:“邓州可在襄州北面,怎能被占?”
  “城中有多少兵马?”
  “约莫三四千人。”
  “这点兵马,小菜一碟——”
  韩重赟满不在乎地说道。
  随即,两万人分批次攻城折腾了两三天功夫,还没有拿下,这就让韩重赟难受了:“折损了多少兵马?”
  “约莫三四千人,不过依末将看,邓州已经山穷水尽,再努力一把,就能拿下!”副将说道。
  “你说的没错!”韩重赟点点头,说道:“不拿下邓州,咱们就后路被封,断绝粮道,两日没,必须攻下邓州城,在所不惜——”
  襄州城危在旦夕,又缺乏粮草,韩重赟对于石守信这个结拜兄弟,倒是紧要的很。
  “传我军令,先登者赏钱百贯,连升三级——”
  韩重赟豁出去了,放出来激励政策,但禁军早就被这几天消磨了士气,颇有些无动于衷的样子,这让他颇为不爽。
  “再传,拿下邓州,刀枪不禁三日——”
  “万岁——”禁军们瞬间生龙活虎,争先恐后地朝着邓州城迈进。
  韩重赟则摇摇头,虽然有些残忍,但他绝不后悔。
  如今军队缺乏粮草,整个邓州拿下,绝对能填充不少的钱粮,这样才能支援襄州,顺便疏通粮道。
  生龙活虎一般的禁军,迸发出极大的力量,高延寿带领剩下的兄弟,感觉难以为继。
  近四千人,如今却剩下不过两千,但早就精疲力竭,难以抵抗了,他无奈地带领骑兵,以及剩下的步兵撤离邓州城。
  宋军争相掳掠,顾不得他们,突围而出。
  “我一定会报复回来的。”望着身后火光冲天的邓州城,高延寿心有不甘地说道。
第九百六十九章
亲征
  “他大爷的,这还怎么打?”
  潘崇彻难得地暴躁起来,听到高延寿的述说,他清楚的明白,宋人又增援了,而是邓州也失去了。
  这不是打他脸吗?
  他之前还言之凿凿的,厚着脸皮向皇帝要个邸报的版面,就是为了给他中路加分,毕竟多日来不见动静,不符合他的身份。
  前面刚举大旗,后面就陷落了,怎么交代?
  这也就罢了,本来襄州就如同落入陷阱的猎物,挣扎无力,转眼就迎来了援兵,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部署息怒——”曹彬等人立马劝导:“韩重赟南下,那么潼关就稳定了,没有咱们中路,关中怎能这般稳妥?”
  “话虽如此,但咱心有不甘啊!”
  潘崇彻叹了口气,毫不忌讳地说道:“总共四路兵马,就咱们这有禁军,粮草资秣不缺,成果反而是最少的,咱何有颜面去面君,会见同僚?”
  “部署,这其实也不愿怨咱们!”
  刘光义大大咧咧地说道:“襄州城坚,其兵马甚至达到五万,如今又增加了两三万,数目与咱们相差无几,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咱们的兵马什么不及敌方,怎么围,弄不好反而被围咯!”
  “是啊,部署,这与你无关——”
  “谁来也解决不了——”
  将校们连忙劝说,安抚颇为受伤的潘崇彻。
  一番劝说,潘崇彻这才放下了心,他高声道:“就他么宋人有援兵?咱们也有。”
  随即,潘崇彻就去往长沙一封信,想让巴东府的军队,调遣到江陵来,从而压制住宋军的嚣张气焰。
  当然,他隐晦地说明了一下邓州的情况,请罪了一番。
  很快,皇帝就收到了他的来信,与军机处并政事堂的宰相们开始讨论这件事。
  “襄州城的宋军,规模至少有七万人,其中三万地方军,四万禁军,虽然说属于那种二流兵马,但依旧不可小觑。”
  李嘉拿捏着信,一边走着,一边说道:“韩重赟南下,换句话来说,潼关就安稳了,襄州的兵马倒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关中的消息传来了吗?”
  “回禀陛下!”李淮连忙起身,恭敬道:“张部署传来消息,言语董遵诲、赵赞等地方藩镇,皆不为所动,但也不曾反对咱们,京兆府如今安稳的很,就是粮食短缺,毕竟汉中距离长安,也有七百余里。”
  “的确是够远的。”李嘉点点头,说道:“看样子这些藩镇旧习不改,依旧想骑墙,当墙头草,等到大局落定,就拜服。”
  “不过这样也好,暂时安抚他们,待到攻陷开封,再做处置。”
  传达着自己的意思,中规中矩,宰相们则表示认可。
  “东路军呢?又如何?”
  “李部署已经在庐州对峙,宋军兵力雄厚,依城据守,即使抛石车与火炮用上,效果也并不理想。”
  李淮轻声道。
  宰相们闻言,面色严肃,两路兵马停滞不前,这的确不是个好兆头。
  皇帝却不置可否,他坐下,饮了一杯果酒,酸甜味,加了碎冰,去除了不少的暑热。
  “陛下,可否再次动用浙兵支援?”
  赵诚见了皇帝脸色,不由得说道:“反正浙江府安稳许多,还有不少浙兵呢!”
  “算了吧!”李嘉摇头,轻蔑地笑道:“浙兵多年不习战争,早就废了,还不及咱们的巡检呢,依我看,还是让江西府再弄一万兵马北上吧!”
  在坐的没有一个浙人,自然并无反对。
  “诺——”李淮连忙应下。
  李嘉皱起眉头,说道:“去往河南道的兵马,不见多少动静,让其截断漕运,开封不缺粮,我就心里不爽利。”
  在坐的都知晓,这是皇帝担心李威的安全,毕竟是潜邸就跟从的老臣,着实不放心。
  “李部署如今在河南道攻城略地,与高怀德进行追逃,想来并无差错。”
  李淮自然清楚皇帝的意思,轻声述说道,心里反而羡慕不已,曾几何时见过皇帝主动关怀外臣,而且还是在公开场合。
  微微放下心,李嘉这才继续问道:“关中缺粮,又该如何解决?”
  这是个紧要的问题,关中的粮草缺乏不解决,这对于稳定关中绝对没好处,更遑论东出了。
  “陛下,前唐开元时,运河江南,经汴梁,洛阳,再至长安,年入四百万石,关中才不虞缺粮,所以安史叛军一克洛阳,朝廷就迫不及待让大军东出潼关。”
  孙钊连忙起身发言道:“如今长安残破,关中残破,无论是军民都不及前唐十之一,所以,供应数万大军,以及军民,以微臣的估计,起码也得四五十万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1/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